财政学陈共著第七版知识要点和部分课后问题答案.doc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3923988 上传时间:2019-08-24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8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陈共著第七版知识要点和部分课后问题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财政学陈共著第七版知识要点和部分课后问题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财政学陈共著第七版知识要点和部分课后问题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财政学陈共著第七版知识要点和部分课后问题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财政学陈共著第七版知识要点和部分课后问题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财政概述1.财政概念1.1 财政的基本含义和特征1.1.1 财政的基本含义:经济部门,经济范畴1.1.2 财政的基本特征:公共和阶级,强制和非直接偿还,平衡性1.2 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财政学基础概念1.2.1 公共物品:提供者,非排他,非竞争,混合物品1.2.2 公共需要:公共与私人需要;共同需要,无差别享用,付出代价但非等价,政府的职责,涵盖广;共同的历史的特殊的1.3 关于财政与“公共财政”2.政府和市场关系财政学基本关系2.1 学习财政学为什么研究政府和市场关系:两个资源配置的系统关系是理论前提2.2 市场: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2.2.1 市场和市场效率:信息,价格,资源配置,优胜

2、劣汰2.2.2 市场失灵:垄断-高价,信息不对称,外部效应,收入不公,经济波动2.3 政府: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失效2.3.1 政府的经济作用:厘清政府职责;提供公共物品,宏观调控2.3.2 政府干预程度和干预手段:法政,公共生产和提供,财政手段2.3.3 政府干预失效:政治全力不创造财富却能支配经济;决策失误,寻租,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政府职能的越位缺位3.财政职能3.1 研究财政职能的思路和意义3.2 资源配置职能:有限的资源,资产、产业、技术、地区结构,优化配置,效率;提供物品和经费,引导资源,弥补市场缺陷;手段-明确划分、优化支出结构、优化狗子规模和结构、投资税收等手段、本身3.3 收入

3、分配职能:公平分配;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手段-划清市场和财政分配的范围,工资制度,税收调节,转移性支出3.4 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3.4.1 经济稳定:就业充分,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3.4.2 经济发展:增长,经济结构,3.4.3 手段:总共需平衡,财政的自动稳定作用,通过投资补贴等消除经济发展瓶颈,非生产性社会的公共需要的满足 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机制本身固有的缺陷;包括垄断,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外部效应和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 外部效应:市场失灵的一种表现,指的是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给他人带来利益或者损失的现象。分为正的和负的外部效应两种。前者生产者成本大于收益,否则成本小于

4、受益。 政府干预:政府作为市场机制的补充,介入市场经济对部分资源进行配置,通过宏观调控来保持经济健康运行。政府干预程度和政府规模相联系。其手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立法和行政 手段,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财政手段 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涌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不论每个人是否愿意购买它们,它们带来的好处不可分开地散布到整个社会。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公共需要:与私人需要相对应,指的是由国家激光和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用来满足的社会公共需要。是从需求方面表达的。问题: 公共物品的特征;o 非排他性,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抵赖的利益不能排除其他人同时从公共

5、物品中获得利益;o 非竞争性,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也就是说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公共需要的特征;o 是社会公众的共同需要,不是对私人的;是维持社会经济正常运转的必须,不是简单的个人需要的数学加总;o 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享受的;o 社会成员享受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代价;o 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o 公共需要是共同的,但又是历史的,特殊的 根据第二节的内容,如何理解政府和市场的关系;o 完整的市场是家庭,企业,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因此政府是市场的一部分o 政府虽然属于市场,但是可以通过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凌驾和干预市场o 市场机制是一种有效率的经济运行机制,但

6、是现实中因为市场机制固有的缺陷,使得政府介入或者干预市场是必要的,合理的o 政府和市场不是对立,而是互为补充 财政的三大职能o 资源配置职能o 收入分配职能o 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第二章 基本理论问题1.公共物品的提供,生产和定价1.1 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1.1.1 公共物品市场均衡问题:垂直相加;没有私人价格1.1.2 纯公共物品提供方式:只能政府提供(非竞争,非排他);政府有职能,有权力1.1.3 准公共物品提供方式:公共、市场或者混合;政府经营、政府参股、政府补助 1.1.4 实践研究1.2 公共生产1.2.1 公共生产的地位和类型: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公有制主体地位,国企1.2.2 提供

7、公共物品的国有部门单位国有国营:纯公共,部分准公共1.2.3 垄断性国企国有国控:基础设施,上游,带动,连锁1.2.4 竞争性大众国企公司制改造1.2.5 中小国企放开搞活1.3 公共定价1.3.1 定义:公共物品的收费标准;直接制定和价格管制1.3.2 公共定价一般方法:定价水平和定价体系(费用结构和需求结构结合);平均成本法、二部定价法、负荷定价法1.3.3 自然垄断行业的公共定价2.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和评价2.1 财政支出效率2.1.1 财政支出配置效率:占 GDP 的比例,反应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恰当问题2.1.2 财政支出的生产效率:表现为公共物品的数量和质量,X 效率2.1.3 社会经

8、济稳定和发展是财政支出效率的体现2.2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2.2.1 财政支出的效益:直接的和长期的;局部亏损可以允许,和微观不同2.2.2 财政支出效益的内涵和范围:内源性效益(直接、间接;总量,结构,项目);部门绩效(农业部);单位绩效2.3 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2.3.1 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成本效益 NPV;最低成本(教科文卫军政);2.3.2 财政支出效益评价体系:原则(经济,效率,有效;针对与兼容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结合;工作需要与可操作性结合);评价指标体系(规模,结构,项目和部门)3.财政的法制化、民主化和财政监督3.1 公共选择理论3.1.1 概念: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

9、对象是公共选择问题,公共选择就是指人们通过民主决策的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物品的需求、供给和产量,是把私人的个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也可以说是一种机制) ,是利用非市场决策的方式对资源进行配置。所以说,公共选择在本质上,实际上就是一种政治过程。3.1.2 公共选择立论对我国的借鉴:政府市场关系;性质体制改革;公共决策的法制化民主化;政府经济人地位3.2 我国财政决策民主化和法制化3.2.1 法制化程序:确定规模;确定公共项目种类比例;筹资方式和制度(税收相关);审核决算3.2.2 法制化:财政立法;执法(合法,适当,不滥用);行政复议(合法,公正,公开,即使,便民)3.3 财政监督3.3

10、.1 财政监督及其作用:内涵(审查、稽核、检查);地位(经济监督组成部分,防止政府敢于失败等)3.3.2 财政监督构成要素:主体-各级财政部门;范围-预算、税务、国资、财会、预算外3.3.3 财政监督流程和方式:流程-检查,调查,建议,反应;方式(日常,专项,个案)3.3.4 财政监督的实践 成本效益分析法将一定时期内项目的总成本和总收益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对边际社会效益和编辑社会成本的对比,得出最优的支出方案。将项目的收入与支出成本、经营成本相对比,用净收入和收入成本率来评价项目经济效益需要用货币来计量项目发生的收益 最低成本法 不用货币计量社会效益,只计算项目的有型成本,以成本最低作为择优的

11、标准。适用于成本容易计算但受益不宜计算的项目。 公共选择理论 P48运用经济分析方法来研究政府决策的方式和过程的一种理论。 免费搭车非排他性的物品或者排他性成本很高的物品,消费者不会愿意花钱消费这种物品,而是希望他人购买,自己从中受益1. 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纯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非排他性,只能由政府提供(非排他导致免费搭车,非竞争导致私人亏损);准公共物品:政府授权经营(自然垄断);政府参股(大额基础投资);政府补助(教科文卫)2. 公共定价的三种方式平均成本定价法:保证提供公共物品的机构对外收支平衡的基础上,采取尽可能使得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定价方式二部定价法:基本费+从量费。基本费无论用量的大

12、小收取同样的费用,根据用量的大小再加收从量费,基本上受价格管制的行业都采取这种方式;负荷定价法:在不同时段或者季节制定不同的价格(高峰期收费高,低谷时收费低)。3. 公共选择理论以及它的基本定义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运用经济方法来研究政府决策的方式和过程的 。穆勒认为公共选择理论简单地说就是用经济方法研究政治科学。主要贡献在于证明了市场缺陷并不是把问题交给政府的充分条件,以市场经济下政府行为的局限或者限度以及政府失败问题作为研究重点,分析政府行为的效率并且寻求有效率的工作规则。公共选择的基本内容体现在该政治过程的三个阶段:立宪阶段:决定公共决策所遵从的基本规则,即:在公共决策的决策主体(参与者

13、)、决策方式、决策程序、决策规则等“元规则” 层面,作出选择和决定。立法阶段 :按立宪阶段决定的公共决策基本规则,由相应的决策主体(参与者)依据法定的决策程序与规则,就公共事务作出具体的决策,从而形成相应的法律、法案。行政和司法阶段:由政府行政机构执行在立法阶段通过的各项具体法律、法案,并由相应的司法机构审判诉讼案件和监督法律、法案的实施。 4. 我国财政决策的民主化和法制化以及财政监督的现状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确定国家预算收支规模,实现收益最大化,具有法律效益;按国家方针确定公共项目的种类;通过立法确定预算收入的筹资方式和制度(税种税率等等) ;对预算执行实施日常财政监督。法制化:a. 财政

14、立法原则:i. 立法集中在中央ii. 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参与财政立法活动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各负其责iii. 体现国家政体利益iv. 借鉴国际经验,又要从实际出发,普遍性和特殊性结合b. 财政执法(合法原则,适当原则,禁止权力滥用)c. 财政行政复议(合法机关必须依法办理;公正合理适当,过程和结果都要公正;公开条件依据和过程都要对当事人公开;及时一般而言七天要做出立案与否的决定;便民)第三章 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1.财政支出分类1.1 我国财政支出功能分类:类款项三级科目,共 26 项1.2 我国财政支出经济分类:经常性,资本性,净贷款三类1.3 按财政支出和经济活动关系分类:购买性,转

15、移性2.财政支出规模分析2.1 衡量财政活动规模的指标2.1.1 反应规模的:收入或者支出占 GDP 的比重;后者更优(实际使用、分配过程、后者反应宏调)2.1.2 反应规模和变化的其他:支出增长率,增长弹性系数,增长边际倾向2.2.财政支出规模增长变化的一般趋势2.2.1 瓦格纳法则(名词解释)2.2.2 皮科克和威丝曼的替代-规模效应理论:内在和外在因素,内在有上限,外在是主要因素2.3 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2.3.1 我国改革开放后支出增长的基本特征:先降后升,原因是经济转轨2.3.2 我国财政支出比重变化原因:政策调整,体制转轨,口径不同。结合计划和市场经济的区别,国企的非

16、公有化改革2.4.财政支出影响因素和合理规模的选择2.4.1 宏观影响因素:经济因素(发展,体制,战略),政治因素(稳定,整体和行政效率,政府干预),社会因素(人口,就业,医疗,社会救济)2.4.2 微观因素:公共物品的价格,需求分析2.4.3 政治决策程序:结合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的启示和要求3.财政支出结构分析3.1 财政支出结构发展变化的学说3.1.1 经济发展阶段沦:早期高,中期增速逐渐放慢,成熟阶段快于 GDP3.1.2 内生增长理论(名词解释)3.2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和优化思路3.2.1 变化历史进程(改革开放之初,十四大,十六大)3.2.2 优化机制(科学发展观:发展,以人

17、为本,可持续,统筹兼顾。经发育推进社会事业建设协调;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财政支持和社会参与的关系;增加投入和制度建设的关系)名词解释:1、购买性支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日常所需和投资所需的;这种类型的支出表现为等价交换,政府是正常的市场主体。直接影响生产和就业,间接影响分配。2、转移性支出政府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主要是不住支出、捐赠和债务利息支出。直接影响收入分配,间接影响生产和就业。3、瓦格纳法则财政支出扩张理论:随着人均收入提高,财政支出占 GDP 的比例也会相应提高。社会的政治因素(法律,契约机构)和经济因素(都是花带来的拥挤问题等) ,加上教科文卫等问题带来了公共支出问题

18、增长快于 GDP4、内生增长理论劳动投入中包含的驾驭,培训和再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积累过程中包含的研究和技术进步时的长期增长率仍然大于 0,将原来认为是外在的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内化。认为生产性公共资本、人力资本和研究开发活动是长期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和动力。而这些因素具有公共物品的某些属性,需要财政支出的支持。问题1、瓦格纳法则阐述的基本原理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 gdp 的比例越来越大2、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和原因改革开放之后,我国财政支出占 GDP 的比例一路下滑,直到 1995 年,1997 年后较快的速度回升。改革开放之前,计划经济+国家供给生活用品使得财政支

19、出占比比较高,改革开放之初为了放权让利、国企改革,财政收入增长减少,支出也随之缩水这是政府为了搞活经济,放松管制的结果;经济买上珍贵之后这一趋势即告终止。3、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影响因素经济性因素: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财政支出比较大,参照发展阶段理论;经济体制越偏向于市场化的国家财政支出比较小;中长期发展战略的指向会影响政府财政支出的数量和投向的领域。政治性因素:政局稳定的时候话费在战争、国防、治安方面的开支会比较少,但是一旦发生了这些时间财政支出难以恢复到原来水平;政体结构偏向集中制的国家财政支出比较高,分权化的国家比较低;行政效率搞的国家经费开支比较少,反之比较多;政府干预对财政支出的影响不一

20、定,决定于干预的方式。社会因素:人口多少,就业问题,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等4、内生增长理论对我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借鉴意义提高国家财政在教育中的比重,重要性,教育现状,和国外的比较;促进知识积累和技术创新,保护产权在对外开放中加速知识积累与技术创新,发展中国家在技术水平上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这显然是一种劣势“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发展中国家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潜力的充分发挥“但这也包含着一种后发优势“,即发展中国家可以从知识和技术的国际流动转移模仿和应用中“享受国际知识技术总存量的外部性 5、我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采取的措施从我国财政支出的历史趋势上看,现在正处于国家经济的比较成熟阶段,所以教

21、科文卫的部分应该;从内生增长理论的角度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第四章 经常性支出1.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1.1 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的经济属性:公共产品,必须,纳税人的成本,政府职能的经济基础;是经常性支出;是基本支出(不直接生产财富,但必不可少,对经济有影响)1.2 行政管理支出:一般公共,外交,公安;绝对数不断增长,比重下降;因素:政府职能,机构设置,行政效率,管理费使用效率,整体经济;一五到四五期间下降,改革开放后上升,今年下降;1.3 国防支出:生活费,训练费,装备费;国防政策;我国比重和规模非常低2.教育、科学技术、医疗卫生支出2.1 经济属性:非生产

22、性,对经济贡献大,这部分的增长甚至应该高于 GDP 的2.2 教育支出2.2.1 教育支出提供方式:混合物品;义务教育-政府;高等教育-混合物品;政府主导(知识经济,避免教育不公,教育资本不发达)2.2.2 教育经费的规模、结构、效率 GDP4.7%:政府投入为主,多种形式共存;规模偏低,结构不合理,初级教育落后,收益率低,教育人才外流2.3 科学技术支出2.3.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放在突出地位:内生增长理论,科技的作用,现状2.3.2 国家科技投入政策和财政科技投入:完善投入机制、税收激励、政府采购;我国的情况-比重提高还不明显2.4 医疗卫生支出2.4.1 政府介入的理由和范围:减少贫困的

23、目的、外部性、市场缺陷;2.4.2 投入情况:不断上升,和发达国家差距还很大2.4.3 进一步改革:问题(投入不够,体制不健全,城乡差距大,费用高) ;措施(目标,政府主导和投入,三重制度,同时医疗和医药改革,统一管理体制)3.社保支出3.1 社保支出性质和重要社会意义3.1.1 社保支出的性质:经常性,转移性3.1.2 经济意义3.1.3 政府实施的理由:弥补市场失灵且税收不足;内在稳定器作用;私人保险不足3.2 我国传统社保体制和西方对照3.2.1 我国:以前分为集体所有制和公有制单位;文革期间瘫痪;80 年后改革3.2.2 西方的:德国俾斯麦,20c30 普及;特点-名目繁多、确定来源、

24、政府安排、全社会话、现收现付制和基金制两种3.3 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社保改革3.3.1 重大进展:社保和国企改革相辅相成互为前提,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结合的部分基金制运作模式,积极推进广大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险制度,多层次种类渠道,覆盖面扩大,法律保护3.3.2 新挑战:制度上缺失,覆盖上遗漏,衔接上缝隙;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人口老龄化3.3.3 政府的指责和投入:对各项基金的经费支持和临时弥补;中央财政拨款设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补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付的不足关键词 经常性支出一种政府财政的购买性支出,与资本投资性支出相对,前者的使用并不形成任何资产,属于非生产的消费性支出;满足社会的共同需要,由政府无

25、偿提供。主要包括行政、国防、教育、科学、医疗卫生、社保支出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广义的行政管理支出三类的其中一项,包括人代会、政协、党派团体、政府等机构提供公共服务带来的支出。其余两项一是公共安全,二是外交问题 我国财政在发展社保中的责任和投入范围,我国是否可以开征社会保险税第五章 财政投资性支出1.财政投资性支出一般分析1.1 投资与经济发展:是主要动力;二者关系(消费投资出口之一;投资带动生产资料和设备生产增长,将转化为社会消费) ;经济增长慢主要靠投资拉动,经济过热首先压缩投资1.2 政府投资特点、范围、标准1.2.1 特点和范围:范围-包括基本建设、增拨流动资金、挖潜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

26、、农村支出;特点-目的不追求盈利;规模适于长期;结构集中于外部效应较大的投资1.2.2 政府投资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地位和作用:经济体制和发展阶段不同则不同1.2.3 决策标准:资本产出比例最小;资本劳动力最大化;就业创造2.基础设施投资2.1 基础设施投资的性质2.1.1 基础设施投资的属性:分为广义和侠义的;都具有公用型、非独占性、不可分性2.1.2 基础设施投资与一般投资的关系:前者是上游行业感应系数高,联动作用高,连锁反应强烈2.2 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2.2.1 政府筹资建设、免费提供、收使用费:重大项目,安全相关,反垄断2.2.2 私人或者地方主管出资、顶起收费补偿成本:比如修

27、路2.2.3 政府和民间共同投资:2.2.4 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决策和经营分离2.2.5BOT 投资方式:建设-经营-转让3.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3.1 财政对三农投入的重要意义:农业的基础地位;缩小承销收入差距是要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保障经济发展;现状3.2 财政介入三农的理由:某些项目投资大、外部性大、风险大,只能由政府做;农业部门生产率低自身难以满足发展的需求;我国以工促农的发展阶段3.3 加大三农措施和力度:取消农业税、财政补贴、农业综合开发、投资参股经营试点4.财政投融资制度4.1 财政投融资的概念、意义和特征4.1.1 财政投融智概念:以国家信用筹集资金,财政来管理分配给各个部门;调整各部门之间的资金配置错位4.1.2 财政投融资意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的需要;政府政策取消,又按照信用原则运营;形成对企业和商业银行的诱导机制,连锁反应4.1.3 财政投融资基本特征:政策性融资;目的性很强,范围限制;计划性和市场机制结合;国家专门机构设立;预算管理比较灵活4.2 我国财政性银行4.2.1 三大政策性银行:国开行,农发行,进出口银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