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节 太阳病变证一、辨治纲要(一)变证治则16、 太陽病三日,已發汗,若吐、若下、若溫針,仍不解者,此為 壞病 ,桂枝不中與之也。 觀其脉證,知犯何逆,隨證治 之。 n 觀其脉證 :四诊合参。包括现代的理、化检测。n 知犯何逆 :病本在哪?变化趋势?需要结合现代医学。n 隨證治之 :辨别病症,采用适当的方药,包括煎煮药物的注意事项、服药时间、禁忌、精神抚慰等等。(二)辨寒热真假n 11、 病人身大熱,反欲得衣者,熱在皮膚,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膚,熱在骨髓也。 n 已分析过,要能举例分析。n 120、 太陽病,當惡寒發熱,今自汗出,反不惡寒發熱,關上脉細數者,以醫吐之過也。
2、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飢,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 欲食冷食,朝食暮吐 。以醫吐之所致也,此為小逆。n 误治后脾胃受伤,胃阳虚燥。n 122、 病人脉 數 ,數為熱,當消穀引食,而 反吐 者,此以發汗,令陽氣微,膈氣虛,脉乃數也。 數為客熱 ,不能消穀,以胃中虛冷,故吐也。 n 汗后胃寒吐逆之假热证。n 120、 122条两条条文可能是后人的注释之辞。(三)辨虚证实证n 70、 發汗後,惡寒者,虛故也;不惡寒,但熱者,實也。當和胃氣,與調胃承氣湯。n 实,指阳明腑实,当泻下,与调胃承气汤。 n 本条叙述较简,实际应用时要注意调胃承气汤的适应证,如蒸蒸发热,谵语等。n 60、 下之後,復發
3、汗,必 振寒 ,脉微細。所以然者,以 內外俱虛 故也。 n 脉微细:微,阳虚;细,阴不足。阴阳两虚之证。n 75、 未持脉時,病人手叉自冒心。師因教試令欬,而不欬者,此必兩耳聾無聞也。所以然者,以重發汗,虛故如此。發汗後,飲水多必喘,以水 灌 之亦喘。 n 聋,也可见于虚证。四、辨汗下先后n 90、 本發汗,而復下之,此為逆也;若先發汗,治不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為逆;若先下之,治不為逆。 n 汗下先后宜慎重,这点在 伤寒论 尤其强调。 伤寒论 中许多条文涉及汗、下、吐后的变证。n 当然 伤寒论 中的方子并非仅用于误治后的辨治。n 56、 傷寒,不大便六七日,頭痛有熱者,與承氣湯。其小便
4、清 者,知不在裏,仍在表也,當須發汗。若頭痛者,必衄。 宜桂枝湯 。n n 从小便是否清澈来判断热病入里,尤其是病人多天尚没有大便的时候,更有意义。n 头痛有热不大便六七日,很容易让人误判为阳明病。n 举例说用桂枝汤,如果腹胀不大便明显,可以合厚朴七物汤;如果有明显的麻黄汤证当然也可以用麻黄汤的。n ( 五)辨标本缓急n 91、 傷寒,醫下之,續得 下利清穀 不止,身疼痛者,急當救裏;後身疼痛,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救裏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n 92、 病發熱,頭痛,脉反沉,若不差,身體疼痛,當救其裏,宜四逆湯。n 92条具有辨证意义,前半段是太阳病,但脉沉,用解表方法不能缓解;后半段是即使出现身体疼痛,仍然可以先治其里,用四逆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