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德市鼎城区“常德香米”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规划(2019-2020年)常德市鼎城区人民政府二一九年三月I目 录第1章建设思路与发展目标 .11.1 建设思路 .11.2 发展定位 .11.3 发展方向 .21.4 建设目标 .3第2章主要任务与建设重点 .62.1 主要任务 .62.2 重点建设项目 .9第3章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233.1 投资估算 .233.2 资金筹措 .243.3 效益分析 .25第4章支撑保障能力建设 .274.1 加强组织领导 .274.2 创新扶持政策 .284.3 创新富农兴农机制 .304.4 加强农业科技研发 .314.5 加强农业品牌建设 .33附表1:
2、 常德市鼎城区“常德香米”现代农业产业园重点工程表1第1章 建设思路与发展目标1.1 建设思路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以及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遵循农业绿色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主线,以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为重点,立足水稻和油菜主导产业,构建绿色种植精品加工品牌营销休闲观光资源环境保护的绿色产业链体系,强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相互融合,创新农民利益共享机制,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高起点、高标准打造长江中下游地区粮油生产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引领全国粮油
3、生产现代化发展。1.2 发展定位常德市鼎城区“常德香米”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域范围包括鼎城区石公桥镇、镇德桥镇、韩公渡镇、贺家山原种场(四至范围经度111.7719-111.9589,纬度28.9699-29.2415)和草坪镇、谢家铺镇、德山经济开发区(四至范围经度111.5891-111.8444,纬度28.7698-28.9764)5个乡镇、 1个原种场、1个经济开发区,其中贺家山2原种场为国家级原种场。产业园总面积651.3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8.9万亩。新品种研发的孵化器。以桃花源种业、贺家山原种场为基地,结合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将产业园建成水稻新品种繁育中心、种质资源保护中
4、心,研发一批优质、高产、高抗的水稻新品种,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粮食生产提质增效提供支撑。产业联农富农大基地。以标准化规模生产基地建设为抓手,推进粮油良种化、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产品品牌化,完善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农民合作社“保底+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将园区建设成为产业联农富农大基地。三产融合发展先行区。依托金健、广积、敬佩粮油等一批龙头企业,构建绿色种植精品加工品牌营销休闲观光资源环境保护有机结合,粮油生产、加工、收储、物流、销售于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挖掘农业生态、休闲、文化等多种功能,推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重构和演化升级,建成一二三产业相互渗透、
5、交叉重组的融合发展区。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突出保供给、保收入、保生态的协调统一,推广优质稻品种和水稻-3油菜轮作的种植方式,推进生物农药统防统治和秸秆还田,增加绿色优质粮油生产和供应,发展标准化农业和品牌化农业,构建绿色发展产业链价值链,提升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变绿色为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1.3 发展方向依托鼎城区优质稻和油菜等粮油良好的产业基础,以项目带动为突破,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构建绿色种植精品加工品牌营销休闲观光资源环境保护的绿色产业链,争取实施一批现代种植和加工重点项目,打造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农业生产体系,释放发展新活力、培育发展新动
6、力、营造发展新优势,加快推进水稻、油菜产业现代化,为引领、示范和带动湖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做出贡献。1.4 建设目标1.4.1 总体目标整合鼎城区资源,以建设常德优质水稻、油菜繁育、种植、加工、示范、物流、服务全产业链为重点,建设绿色种植精品加工品牌营销休闲观光资源环境保护的绿色产业链体系,建设农业产业研究中心,以基础设施和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为支撑,培育一批质量高、信誉好、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显著的企业,打造“常德香米” 产4品知名品牌,形成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聚集、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经济效益显著、辐射带动有力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4.2 具体目标1. 农业产出水平稳步发展以“常
7、德香米 ”公共品牌为切入点,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和农业基础设施,高标准农田基本建成,主导产业高度集中,产业园总产值不断提升,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20年,产业园内农业生产总值达239.6亿元,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29.18万亩;主导产业占产业园区总产值的75%以上;高档优质稻产量16.5万吨,油菜籽产量3万吨;粮油加工业总产值143亿元以上,其中电商收入1.5亿元,主导产业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与农业产值比达到2.5:1以上;休闲农业年接待 20万人,营业收入1亿元。2. 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可靠形成从优良品种繁育、产品生产及产后加工、应用和市场销售到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等完整产业链的产业体系。实现标准化生产
8、全覆盖,优质水稻和油菜产品实现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全覆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达100%,产地环境监测合格率100%,质量可追溯覆盖率达到100%。3. 农业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值占比不低于70%,新型经营主体数量大幅增加,产业化经营率达到90%以上;土地适度规模比5重达到60%;产业园内参社农户的比重达82%。4. 高附加值农产品品牌大幅增加建立技术推广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品牌化率达到80% 以上,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额占总销售额15%以上;引进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从生产、加工、物流、产品检验,再到配送、销售直至客户终端等各个环节关键控制
9、要素及全链条质量管理体系。5. 科技推广水平进一步提高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湖南省棉科所、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合作,产业园内建立完善的科技支撑保障和服务体系。实现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5%以上。6. 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产业园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6,农药化肥施用量零增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万元,超过鼎城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 %以上。6第2章 主要任务与建设重点2.1 主要任务1. 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依托鼎城区资源禀赋及优质大米、菜籽油产
10、业基础,以项目带动为突破,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构建种质资源保护、科技育种、粮油种植、加工高效绿色全产业链。加快建设现代化粮油种植产业体系和基础设施体系,实施一批现代种植和加工重点项目,培育扶持优质大米和菜籽油加工龙头企业,壮大鼎城优质大米和菜籽油产业经营规模,形成极具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实现粮油种植业产业体系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为引领、示范和带动湖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做出贡献。2. 加快生产要素聚集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作为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抓手,加强政策措施引导,加大财政资金支持,通过多项措施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
11、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重要支撑,形成常德科技创新资源聚集平台,承接全省科技创新资源和技术成果,推进成果孵化转化,不断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立规范有效的人才激励制度,创造更加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吸引院士、7教授、博士等高层次科技人才来鼎城区工作,大力引进培育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管理、集约经营大户、种养能手等方面的优秀人才;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创新投融资平台发展模式。通过集聚资金、科技、人才、金融等各发展要素,形成巨大的发展合力,共同推动常德市鼎城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3. 促进一二三产融合通过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
12、,带动资源、要素、技术、市场需求在园区的整合集成和优化重组,以及园区产业空间布局的合理搭配,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方面采取以农业为基础,向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顺向融合的方式,如兴办产地加工业、建立农产品直销店、发展农业旅游;另一方面采取依托农村服务业或农产品加工业向农业逆向融合的方式,如依托大型超市,建立农产品加工或原料基地等。园区产业实现“生产 +加工+ 销售+旅游” 一体化发展模式,实现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加快园区农业产业化,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完善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以农业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进一步明确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功能定位,打造农业优势
13、产业集群,培育特色区域名片,打造区域农业经济品牌,创一批品牌产品、树一批品牌企业、立一批品牌产业。4. 推进适度规模经营8稳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坚持农民家庭经营主体地位,创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方式,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现代农庄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等从种植环节向上下游产业不断延伸,促进产业园内主导产业的组织化、产业化发展,示范带动周边相关产业发展。落实好支持适度规模经营的财政、信贷等扶持政策,支持引导有利于适度规模经营的体制机制创新。加大对农民合作社的支持力度,引导农民以承包地入股组建土地
14、股份合作社,鼓励承包农户开展联户经营,引导发展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推动集约规模经营。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培育多种形式的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5. 示范引领绿色发展基于常德市资源禀赋,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农业,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确保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安全和农民持续增收。重点开展产地环境监测、外来性污染防控、绿色农产品监测、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作物秸秆还田、冬种绿肥等技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升农业生产和农村环境,完善农业生产机制体制。促进种养循环,提升耕地质量、推广节水灌溉、防治农田污染。加强农业生态保护与建设,实现常德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