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课堂教学技能.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930426 上传时间:2019-08-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学课堂教学技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生物学课堂教学技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生物学课堂教学技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生物学课堂教学技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生物学课堂教学技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生物学课堂教学技能一、课堂教学导入技能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新的教学活动开始时,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在中学生物教学中一个恰当的导入,可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求知欲,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等作用。(一)课堂教学的导入原则导入的原则:七个字“准、启、联、形、趣、巧、简” 。“准”:导入要紧扣教材,根据学习者的特征来构思导入。对与同一个教学内容,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导入方法,但无论哪种方法都要遵循目的性和针对性原则,否则,导入的形式再新颖,导入的内容再充实都很难达到很好的效

2、果。切忌盲目的偏离教学内容的导入。“启”:导入要具有启发性,要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发现,以促进对知识的掌握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他们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 “联”:导入要有一定的关联性。导入内容既要与新知识紧密相连,又要与学习者原有知识联系。 “形”: 导入要体现直观性和形象性。直观事物往往给人很深刻的印象,而生物教学内容大多的具体而形象的,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获得感性认知的基础上,通过积极思维而形成概念,从而理解原理。“趣”:有趣的导入可以使教学内容以新鲜活泼的面貌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氛围学习,可以最大限度的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其主动学习

3、。“巧”:导入语言要有艺术性,要求精辟、准确、朴实易懂,更要实事求是。“简”:导入要有一定的概括性。导入不是教学的主体。如果导入过于繁冗,是不能发挥它的真正作用。(二) 导入的方法随着教师素质的提高,理念的革新,教学媒体的发展,导入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导入方法:1、 以旧拓新,承前启后 【案例】在学习 “光合作用”时,可以这样导入:在初中我们学过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知道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可以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那么,今天我们接着原有的知识一起深入的探讨光合作用的过程。2、开门见山,单刀直入【案例】在学习 “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时,可以这样导入:全球的环境与

4、我们人类息息相关,而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3、引用实例,贴近生活【案例】大家都打过乙肝疫苗吧,大家知道打了乙肝疫苗就很不容易患乙肝,大家想没想过这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打了疫苗以后就不容易患病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特异性免疫4、 设置疑问,层层递进【案例】在讲解 “遗传的物质基础”时,可以这样设疑:“为什么父母和子女有相似之处?” “父母传给子女的是什么物质?”“这种物质有什么特点呢”等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带着疑问专心学习。5、 实验导入,印象深刻【案例】在讲解物质出入细胞方式中“扩散现象”时,可以在课上做实验,准备两杯水,往其中一杯水中滴墨水,让

5、学生自己观察实验现象,总结特点。6、 情境导入,感情共鸣【案例】在讲到 “食物链”时,教师可以播放视频来导入新课,视频最好是鸟语花香,春色满园,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学生的思绪徜徉在春意盎然的美景中。然后教师质疑:“你知道吗?在这百花盛开的森林中存在着吃与被吃的现象”然后再一步步讲解事物链的相关内容。7、 矛盾导入,出奇制胜【案例】在讲解 “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时,可以这样导入:“我们都知道人体有 23 对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而形成受精卵,发育成子代个体。如果精子和卵细胞染色体不变的话,子代个体的染色体数就是 46 对,这就与“每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相矛盾。

6、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 “矛盾” 。8、 故事诗词,引发兴趣【案例】在讲到食物链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导入:大家都听过这样的话“螳螂捕禅,黄雀在后” ,那么,它反应什么样的生物学现象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二、课堂教学提问技能提问是一项古朴的教学方法。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精辟地表述了启发式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尽管人们很早就意识到提问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反复地实践着,然而真正善问的教师并不多。提问本身是一项复杂的教学技术,只有那些掌握了这项技术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善问。 (一)提问失败的原因分析仔细回想本人以前的教学、一些教师的公开课以及近

7、一年来对课堂留意观察时发现,有的教师提问的无效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有的教师一节课提了 68 个问题之多,其中无效提问占了比较大比例。那么为什么这么多无效提问呢?究其原因,本人认为有以下一些情况1、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有些老师喜欢问“是不是” 、 “好不好” 、 “对不对”等,这样的提问毫无价值,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2、提出的问题空泛、难度大,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请同学们回忆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那些内容” 、 “基因的表达过程是怎样的” 、 “科学家是如何来探究细胞膜的结构的呢?”等,学生对这些问题不知从何答起,这样的提问就成为无效的提问?3、提问过于急于求成。有些教师发问后,

8、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求立刻作答,这在生物教师中较普遍存在,长期这样只会压抑学生的思维训练。 4、提问没有新意,每节课、每章都是雷同的提问, “上节课学习那些内容?” 、 “这节课有那些主要内容” ,长此以往,让学生生厌。5、提问对象过于集中,只顾优生,忽略差生,很容易挫伤差生的积极性。(二)何为有效提问,设计有效提问应遵循那些基本原则有效提问是指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思有所得并能为教学服务的提问。如何尽量防止无效提问,实现有效提问,追求高效提问呢?下面就本人在教学中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要遵循的原则谈谈个人的看法。1、目的性原则课堂提问的目的是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学生获得新知识而

9、设计的,因此设计的任何一个提问都应有预期的目的,应抓住本堂课的重点、难点,弄清针对哪些问题展开提问,这些提问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有了明确的目的,在提问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脱离这一点,往往会导致“问无实质,问多无趣” , 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启发性原则课堂提问不是教师对学生学过的知识和授课内容的简单重复,它应该是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教师善“启” ,学生才能“发” 。教师要利用提问来引导启迪学生的思维,使之应启而发,取得水到渠成的效果。所以应该设计问题时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层层递进,注意启发性,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3、全体性原则新课程强调

10、“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能力为主轴,承认个体差异” 。因此我们要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设计提问的问题时,不单是对被提问的同学一个人的了解、检查和促进,应该让全体学生参与和思考,提问一个人或几个人,受益大多数人乃至全体学生,因此提问时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把回答提问的机会留给每一个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到生物学习过程,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课堂的提问更具有效性。4、适度性原则虽然新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仍然是我们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仍要把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基本技能的训练作为课堂提问的切入点。5、灵活性原则围绕教学中

11、心、重点难点而精心设计几个提问是十分必要的。但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的过程,因而不排除在师生交流过程中出现一些教师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一旦问题出现,这时就要灵活地根据教学活动中的情况,当场设计出一些提问,以调整和改善教与学的活动。对教师的提问,学生回答有错误是正常情况,教师应能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学生的回答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从而灵活地提出针对性强的新问题。所以我们在设计提问时也要注意提问的灵活性。6、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问题原则这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提问就是要引起学生的思考,而在现实中常听到有的老师感叹:课堂上提问时,学生积极回答的很少,要么就是四五个老面孔在

12、举手,在发言,大部分同学都脸无表情,在静静地等候答案。因此有时候老师也就索性不提问题,有时候是自问自答,更多的时候把提问当作对付学生上课不认真听的专用武器,从而更导致了问题问下去,无人反应的尴尬局面,也就失去了提问的意义。三、课堂学习方法指导技能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在生物学教学中,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科学高效的学习习惯。(一)指导学生阅读自学的基本方法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都要求学生进行阅读自学。阅读时要善于把握教材的主要内容,要有目的

13、性,要带着问题去阅读。阅读之后要归纳知识要点,找出难点,提出感到疑惑的问题从而引发思考。阅读自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思维积极活跃,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二)从实验中认识问题的方法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是实验的重要目的。(三) 科学记忆法生物概念和用语等记不住是造成某些学生学习被动,学习效率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让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方法之一是采用先密后疏的方法,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是先快后慢。因此,记忆就应先密后疏。方法之二是编制口诀。如:脊髓前角、后角的神经纤维类型经常搞错,编成一句话“前运动,后感觉” ,

14、学生一次记住,长时不忘。方法之三是比较分析。生物概念之间常有比较突出的联系,不是意义相近,就是意义相反。如: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排泄与排遗,囊胚与胚囊,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等等。在生物学习过程中通过比较分析搞清各概念之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方法之四是联想记忆法,即把记忆材料与其相互联系的材料结合起来。例如: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是密切相关的,以结构想功能,以功能推结构,这对提高记忆十分有益。方法之五是形象记忆法。如:D N A 的双螺旋结构像大雁塔内盘旋而上的楼梯,台阶相当于碱基对,扶手相当于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的长链。生动形象,便于记忆。根据大脑在接受外来信息时会发生信息间干

15、扰的心理学知识,让学生在接受信息后及时休息,就会使信息在大脑中“凝固下来” 。因此,要让学生把记忆难度大的知识,在临睡前去记忆,会提高记忆的效果。(三)知识归纳法生物知识既有各自的独立性,又存在着内部联系,学生在学习一段知识之后,应及时进行归纳、总结,以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为线索,构制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常见的归纳方法有:(1)图示法,一般用于归纳几个知识点间的联系。 (2)提纲法,适用于单元总结。(3)列表法,适用于期中期末复习。学生掌握并实际应用这些方法,就可以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增强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中要进行学法渗透教师应将学法指导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去准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法指导渗透到各环节中去,指导学生如何记笔记,怎样去观察对比,怎样利用所学规律,怎样抓住教学的重点,使学法指导成为教学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提出明确的学法要求,如:要求学生预习作业书面化,以便督促检查;每单元结束后,要求学生编写单元知识提纲等,经过训练,使外来要求逐渐被学生接受,并变成他们的自觉行动。视频: 高中生物必修二 第二章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减数分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资料库 > 生活指南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