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医之道 读协和医事有感近年来,经常听到身边人的感叹:好的医护人员太少。作为一名从事医护工作者的我,不免有些伤感。我们的医护人员身上到底缺了什么,让医疗界以外的人会有如此感叹?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才能重塑医护人员的良好职业形象?这些天,读完协和医事后我感触良多,获益不少。协和医事 这真是一本无与伦比、能够感动任何人的书!协和医事一部关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如何培养专家、医生、和医生如何对待病人、造福社会的书。通过协和的建立。协和的教育、协和怎样服务社会、协和人九十年的传奇故事。展示协和文化、协和精神和协和传统。读完此书,感受最深的还是协和医学院敢于创新、勇于领先的精神,这一点在当时的中国社会背景下是相
2、当不容易的。协和的教育方针和制度注定了它的不平凡,也是靠着这些方针和制度,才能从其中走出如此众多的医学人才。协和医事中,我看到了医学精英是如何锻造出来的,以及协和何以能始终引领医学前沿。虽然协和的医学教育模式近乎“残酷”,协和人的从医生涯几乎是全身心的忘我投入,但却因此造就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 人与命运搏斗,失败摧不毁的理想。而这个激动人心的故事和摧不毁的理想曾经并仍将对中国医学教育和中国医学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协和医事无疑是为医之道的最高境界。回顾协和九十年的历史,也许能够对眼前的中国医疗问题提供一些答案。他们的“高进严出”,他们的“三基三严”,他们的导师式教育,不仅是医学知识技能的传帮带
3、,更是导师人格魅力的侵润影响。当整个社会对今日医生的形象有诸多不满时,也许我们应该首先关注的是医学教育。有这样一个说法,一位医学生在医学院里应该完成五个方面的成长:知识的增加、躯体的成长、情感的成熟、社会的判断和道德操守的提高。但在中国,全社会对高等医学教育的问题,很少给予关注,却对从这里培养出来的医生质量,寄予了过高的期待。 协和医大 2000 级学生张遇升记录了其与来协和交流的几位哈佛医学院、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院医学生的接触经历。通过交流了解到,在哈佛无论医术多高,不理解病人的医生是不合格的。设身处地地为病人想,根据他的背景、好恶,结合他的信息提出诊治方法,才是真正的好医生。关于哈佛医
4、学院挑选学生的标准,中文解释是:汝果欲学医,功夫在医外。即医学本身是不难的,无论是外科手术还是内科处方,都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但要想成为一个好的医务人员,尤其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医务人员,恰恰是医学知识之外的东西起决定性作用。比如那种良好的沟通能力,那种对病人深切的同情心,那种在看似重复的劳动中发现新问题的洞察力,甚至是危机来临时的那种勇敢,都不是医学知识本身能够交给你的。 以前从没仔细想过自己的职业,跨入医学院的那一天便知道自己将来是一名护士,一名救死扶伤的护士,仅此而已。协和医事却让我好好“审视”了这个我将从事终生的职业。自从选择了护士这个职业后,连带选择的也就是 终身的学习。医护人员的目
5、标是保障人的身体健康,而人身体中总是现存在着一些未知的力量,对于这些力量的来龙去脉,人们可以无穷无尽的解释下去,却永远不可能完全理解,这些不确定的力量,给医学研究赋予了丰富的实质和生命,是一个医护人员穷尽一生也无法完成的。以前的学习只是迫于考试。而现在当我真正进入护士这个职业的行列中,就不再是考试的压迫了,对生命的责任感将成为无形的动力,病人将生命都托付于你,还有什么比维护这份信任更加重要。所以我能做的只能是努力学习、提高技术和保护生命了。老协和”的医学教育有其极为丰富的内涵,它重视启发式教育,重实践,重视人文、医德教育,曾培养出为数众多的大师级的良医、良师和科学家。老协和的理念,对中国当前的医学教育改革和医疗,仍有其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吴英恺曾说:“学医不难,学成良医则不易。”既然我们选择了医护这个职业,我们就要尽其所能做到最好,德才兼备是我们的目标,协和医事这本书中的医学大师们将是我们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