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传播学院审核自评报告第二稿.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3932030 上传时间:2019-08-26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22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与传播学院审核自评报告第二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文化与传播学院审核自评报告第二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文化与传播学院审核自评报告第二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文化与传播学院审核自评报告第二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文化与传播学院审核自评报告第二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文化与传播学院审核评估自评报告(第二稿)一、 定位与目标1.1 学院简介文化与传播学院于 2013 年 6 月由原中文系改名,成为二级学院。进行了内部机构的调整,设立了汉语言文学系、新闻学系、广告学系和人文素质教学部等三个系一个部。在文学的学科门类下拥有中国语言文学和新闻传播学 2 个一级学科,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广告学 3 个本科专业。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 项,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专项资金项目 1 项。省部级课题 10 项,省级精品课程 4 门,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1 个,省教育厅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 个,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 1 个,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4 项。拥有

2、数字高清演播大厅、非线性编辑及平面编辑实验室、摄影实验室、录音室等实验教学场所。2014、2015 年度考评我院连续两年被评为先进单位、并获教学工作单项奖1 次,科研工作单项奖 1 次。近年来,学院秉承学校“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特色化”的办学定位,坚持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为基本职能。坚持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地方办学特色、服务区域地方发展,全面增强办学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加快转型,建设特色鲜明的学院。1.2 办学定位我院在全面总结 30 多年办学历史基础上,经过深入思考、广泛调研与讨论,已经形

3、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办学思路和具体定位。具体如下。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 2 -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按照“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特色化”的学校定位,深入实施人才、开放、品牌、文化四大战略,强化内涵建设,注重优化结构,切实提高质量,提升办学层次,突出办学特色,推进开放办学,服务地方发展。把文化与传播学院建设成为有特色、开放式的应用型的学院,为地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文化传播人才。学院定位: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特色化。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争取发展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发展

4、定位:立足人文,做精中文,做强新闻,做活广告。学科建设定位:中国语言文学和新闻传播学都要按照“以应用为原则,以行业为依托,以专业为基础,整合资源,形成团队,产学协作,项目推动”的学科建设思路,紧密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构建布局合理、根植地方的以文化传播为目标,以妈祖文化为特色学科体系。专业建设定位:中文转应用,求“三精”(精技能、精表达、精写作);新闻树品牌,求“三强”(强采编、强摄录、强制作);广告提能力,求“三能”(能策划、能创意、能设计)。服务面向定位:服务莆田,面向福建,辐射全国。这一定位确定了文化与传播学院在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重心,“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是我院实现科学发

5、展的出发点和着力点。1.3 培养目标我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较强的创新精神、较好的实用技能、兼有个人特长专长的应用型文化传播类人才。我院下辖汉语言文学专业、新闻学专业、广告学专业,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具体体现在培养方案中,都能符合学校定位、人才培养总目标,适合学生发展和社会需求。从各专业培养方案的最初制定开始,即坚持学校培养方案指导意见的指导思想,在制定过程中,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和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向,坚持符合各专业要求的人才培养标准。各专业均构建了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各专业均构建- 3 -了科学、合理的

6、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组成的多层次课程体系,能充分满足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的专业素质培养要求。1.4 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我院坚持内涵式发展,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把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出发点,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学院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体现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实践工作中狠抓落实,做好质量保障。学院领导特别重视教育教学工作,能够始终从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目前,我院已经形成了专业教学直接进行人才培养、学科发展支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反哺人才培养、管理后勤服务人才培养的良好局面。1. 树立理念,牢记人才培养中

7、心地位。我院清醒地认识到:一个学院的办学水平,不在于一时的规模数据,而是要看它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以及我们所培养的人对社会发展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全院上下已经统一思想,牢固确立起了人才培养在全院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2. 细化政策,夯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我院细化了学校一系列有利于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政策,先后制定和修订了文化与传播学院教师转型实施方案(试行)文化与传播学院科研转化教学工作的意见文化与传播学院教学督导工作细则等一套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从政策导向、队伍建设、教学建设、教学改革、质量监控等方面,突出和强化人才培养工作的中心地位。

8、3. 健全机制,保障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我院通过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运行和质量监控等机制,确保人才培养工作在全院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建立了院领导定期检查教学运行、深入课堂听课评课的机制;实行院、系两级教学管理;坚持日常教学检查和教学检查结果通报制度、规范执行教师调停课及补课制度、期中教学检查及总结反馈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和学生网上评教制度等;党政联席会议经常研究教学工作,经常召开有全体教师参加的教学工作会议,研究解决教学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树立全面教学质量管理理念,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全过程教学质量监控。- 4 -4. 扎实教改,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我院通过扎实的教学改革,使人

9、才培养中心地位得到落实。一是加大学科专业建设力度,促进学科专业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将产教融合的理念贯穿其中;二是推动专业综合改革,形成了妈祖文化的办学特色,在课程设置、学生科研、学生活动中融入妈祖文化色彩。三是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建立更多动态、开放的课程共享平台,探索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课程的学习模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四是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鼓励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多元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努力探索与行业企业、社会多方面的协同育人体系,尽力为学生提供各种锻炼的平台,着力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5. 形成合力,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我院充分认识到:人才培养涉

10、及我院办学活动的所有领域。我们必须调动全院一切有利因素,不断完善育人体系。我院的教学、科研、党建、学生工作和安全保卫等工作都是围绕人才培养而展开的。全院上下形成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强大合力。6. 营造氛围,凸显人才培养中心地位。通过政策激励、榜样示范和媒体宣传,不断营造人才培养工作中心地位的良好氛围。高层次人才选拔、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学习研修与学术交流、绩效工资、评优评奖等向坚守在人才培养工作的一线教师倾斜,激励全院教师关注和参与人才培养工作的积极性;在全院树立一批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典范。强化媒体宣传。发挥文化与传播学院的宣传优势,通过校园网、校报、微信、校园广播、闻锋报等媒

11、体,让全院师生及时知晓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优秀成果。7. 突出特色,彰显人才培养优势地位。作为地方高校,我院主动与地方政府的中心工作对接,突出了妈祖文化的办学特色。在科研、产学研合作、教学和学生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1.5 问题与对策(1)全院教师对学科专业发展定位的认识与理解需进一步深化主要原因:我院大部分教师毕业于研究型高校,熟悉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研究型教育的思想观念,对于应用型高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观念相对较为保守。我院 2014 版和 2016 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应用性一步步增强,但教- 5 -师的理念跟进还不够,教学实践也处于试验探索阶段.取得的改革成效和成果尚不

12、显著。新闻学专业和广告学专业对教师业务能力的要求较高,教师教学科研业务繁忙,投入到业务实践的时间和精力不够,导致好的理念和想法落实较难。改进措施:针对这一问题,学院将通过教育思想大讨论和督促教师深度实践等方法,以改革创新的实际行动和成效加以解决。我院将以转型方案依据,不断推进研究型教师向教学型教师的转型,坚持以人文为基础,推进实践性教学,鼓励翻转课堂。学院领导和督导组要经常深入课堂,到教师中间去,把学院的学科专业发展定位讲清讲透,以期达成更广泛的共识,谋求文化与传播学院的稳步发展。(2)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实际措施还不够到位主要原因:虽然学院党政都已充分认识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坚持人才培养

13、中心地位。但在实际操作时,仍存在问题。例如:对优秀教师的鼓励不够到位,对教学质量的监控有时会流于表面,对于引进校外教育资源经验不足。改进措施:针对这一问题,我院将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巩固和加强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做到奖惩分明,优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用制度管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用好教学经费,在引进校外资源时要进行一定的评估衡量。二、师资队伍人才是学院发展的关键,文化与传播学院长期坚持人才战略,“强将手下无弱兵”,只有强大的师资才可能培养过硬的学生。在学校的政策支持下,我院认真实施“博士工程”“名校进修工程”“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和“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加强了引进培养的

14、力度,通过进修转型、课程培训和引进培养等方式,师资队伍结构日趋合理,整体素质不断提高。近年来,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学院现有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1 人,入选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 3 人,入选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 1 人,市优秀人才 3 人,省级科技创新团队 1 个。- 6 -2.1 数量与结构学院共有专任教师 41 人,含聘请校外教师(全职)1 人,折合在校生 925人,生师比为 22:1,基本满足本科教学的需要。师资队伍具体结构情况如下:职称结构:正高职称 7 人,占 17%;副高职称 15 人,占 37%;中级职称17 人,占 41%;初级职称 2 人,5% 。双师型教师 12 人,占

15、 29%。图 1 全院教师职称结构比例情况学位结构:博士学位 11 人,占 27%;硕士学位 23 人,占 56%;学士学位7 人,占 17%。图 2 全院教师学位结构比例情况年龄结构:35 岁以下 12 人,占 29%;36-45 岁 16 人,占 39%;46-55 岁11 人,占 27%;56 岁以上 2 人,占 5%。- 7 -图 3 全院教师年龄结构比例情况聘请校外教师 18 人,来自高校 2 人,企业公司 7 人,行业部门 8 人,其他1 人,企业及行业部门的占 83%。图 4 全院外聘教师来源结构比例情况2.2 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未来几年,我院将打造一支符合我院教学科研特色的应用型

16、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到 2020 年,我院专任教师规划达到 55 人,教授达到 8 人,高职称比达到 50%,博士达到 12 人,高学位比达到 85%,外聘行业、企业高级技术与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授达到 7 人,具有行业、企业实践经历的教师达到 12 人,具有国(境)外留学、访学和进修培训经历的教师新增 10 人。- 8 -2.3 教育教学水平我院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提升,教学能力不断增强。现有校级教学名师 2人,市优秀教师 2 人。在近年来的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我院教师黄妍、刘志、吉峰、林姝等青年教师均取得了较好成绩。在近三学年的学生评教中,教师教学水平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可。毕业生抽样调查显示

17、,近三届毕业生对教师总体评价为“满意或很满意”的比例均在 90%以上。2.4 教师教学投入我院教授全部为本科生上课。全体教师评教结果优良率为 100%。学院教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学改革和研究。三年来,获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 1 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 4 项,发表教学改革论文多篇,教师整理教学改革心得 20 余篇。2.5 教师发展与服务我院教师管理制度健全,师资培养有成效。专任教师中,43 人次赴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单位访学、进修和培训,7 人赴国(境)外高校和科研院所访学、进修和培训。专任教师中,20 多人赴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单位访学、出国进修、攻读学位、参加专业会议、到企业深度锻炼

18、。充分利用各种政策和资金资源,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出国访问进行学术交流,青年教师开阔了视野,提高了驾驭课程的本领,拓宽了科学研究领域。2.6 问题与对策(1)高层次人才缺乏,专任教师结构不尽合理我院尚没有引进国家级人才,也没有引进闽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省级高层次人才只有 1 名,学科带头人仍然非常缺乏。目前学校生师比基本符合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生师比的合格标准,但专任教师呈现出专业分布与结构不均衡问题,广告学专业和新闻学专业师资队伍在学历和年龄上都不具有优势,经验尚- 9 -不丰富,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相比有一定差距,但汉语言文学专业中的专任教师的创新精神又稍逊一筹。主要原因:在全校大背景下

19、,我院作为文科院系,在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上难度较大,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成长周期较长,收效较慢。改进措施:一是极力争取学校支持引进高层次人才,根据学科和专业建设需要,加大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国内外优秀博士引进力度,充分利用台湾优秀教育资源,加强台湾地区优秀人才的引进;二是加大自我培养力度,通过派出到国(境)内外高水平大学、知名科研院所访学进修、攻读博士学位、从事博士后研究等方式培养人才。(2)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不强,“双师双能型”队伍建设有待推进主要原因:教师普遍重视学历学位和专业知识的提升,大多缺乏专业实践能力锻炼,导致专业实践能力不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

20、的需要。改进措施:一是加强“双师双能型”师资引进,引进具有企业行业工作经历管理人员;加大台湾等境外“双师双能型”师资的引进力度。二是根据教师所从事的学科、专业和岗位特点,采取多种途径,选派资助中青年教师采取一般或深度实践的形式参加实践锻炼,如派遣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三是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改变以往专业课由本校教师单一授课的模式,积极选聘实践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业界人才,采取协同教学模式或全程独立授课模式参与教学工作,建设一支兼职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3)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教学能力有待提升,大学教师角色的适应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主要原因:青年教师导师制、新教师助教制度的落实还不够

21、到位,青年教师学习培训的力度还不够大。改进措施:一是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制。坚持为青年教师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进行指导。二是试行新教师助教制度。新教师入职后至少担任半年以上的助教工作,通过不断听课、试讲等途径,掌握备课、上课等教学各个环节的规范要求和技能。三是加大青年教师学习培训支持力度,引导、激励青年教师赴国(境)内外访学进修、提升学历(学位)、学术交流及赴企事业单位挂- 10 -职锻炼等,学习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开阔视野,更新知识,提升能力。三、教学资源3.1 教学经费教学经费总支出持续增长。2014 年,学校拨给与教学相关的经费 62.01 万元,其中,教学业务费用 35.31 万元,学

22、生实习费用 6.92 万元,教学实验费用5 万元,专业学位研究生培育建设点费用 14.78 万元。2015 年拨给各项教学经费 131.85 万元,其中,教学业务费用 45.81 万元,学生实习经费 14.1 万元,教学实验费用 2 万元,专业学位研究生培育建设点费用 14.78 万,教学设备费用 0.69 万元,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1.66 万元。2016 年拨给各项教学经费114.12 万元,教学业务费用 48.71 万元,学生实习经费 16.60 万元,教学实验费用 5 万元,专业学位研究生培育建设点费用 14.78 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1.03 万元,第二批校卓越人才计划共

23、 20 万。教学经费经费使用规范、效益明显,保障了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教学条件显著改善。3.2 教学设施我院教学设施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设施、实践教学设施以及辅助教学设施。课堂教学设施主要指传统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实践教学设施包括实验室、机房、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辅助教学设施指的是与教学有关的公共场所,如我院的图书资料室等。经学校各部门联合改造,本年度我院的课堂教学设施基本实现全自动一体化功能,教师只要携带上校园卡,便能自助管理多媒体教学资源。在实践教学设施方面,我院成立了校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字传媒与创意研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中心下设新媒体实验室、虚拟仿真课外实验室等。新媒体实验室主要包括摄影摄像实验室以及报纸编辑实验室,目前仍处于建设阶段。学院同时对演播厅实验室及相关设备进行改造升级,投入了 10 多万升级改造演播厅的录播设备,使其满足虚拟演播室的软硬件条件,并为虚拟演播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