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题库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doc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3933924 上传时间:2019-08-2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哲题库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马哲题库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马哲题库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马哲题库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马哲题库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判断题(一)第一部分1、有神论与无神论的观念,反映了哲学思想中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2、意识的形成是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映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最终直接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3、矛盾的对立和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不起作用。 ()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经达到数百万种。这说明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5、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等同于运动。 ()6、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

2、是无限的。 ()7、语言的产生使人从统一的自然界中分化出来。 ()8、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9、人一次都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10、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11、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它们都是无条件存在的,绝对的。 ()12、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 ()13、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性。 ()14、量是事物的大小的规定性。 ()15、事物的量和质是统一的,量和质的统一在度中得到体现。 ()16、度是保持事物量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

3、 ()17、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18、客观辩证法采取外部必然性形式,离开人的意识独立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9、归纳就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结论,演绎是从一般原理走向个别结论的思维方法。()20、 “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确定了” 。这是机械决定论。 ()(二)第二部分1、否认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性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2、人类创造的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是人类意识的物质外壳。 ()3、 “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会导致唯心主义”是对发展主观能动性的一种片

4、面认识。 ()4、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5、二元论实质上坚持意识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归根结底还是唯心的。 ()6、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二元论的根本要求。 ()27、 “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 ()8、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二者统一的现实基础。()9、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10、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与无条件的绝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11、主要矛盾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规定着事物的性质。 ()12、根本矛盾是矛

5、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13、事物的辩证发展就是经过三次否定、两个阶段,形成一个周期。 ()14、并非所有的现象都表现本质,偶然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现象就无本质可言。 ()二、单选题(一)第一部分1、爱因斯坦指出:“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这说明(C)A. 哲学是一切科学之科学B. 哲学是各门学科的知识基础C. 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D. 哲学自然科学的概括2、人的主观能动性与规律的关系是(C)A. 可以创造规律B. 人可以改造规律C.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利用规律D. 人无法把握规律3、人的思想、动机和目的的实现程度,取决于他

6、们:(A)A. 正确地反映事物发展的规律 B. 是否在一定的阶段上得到广泛的传播 C. 是否形成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D. 是否被全体人民所接受 4、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这说明(C)A. 运动时世界的本原B. 世界上只有运动,没有静止C.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 运动与静止时绝对对立的5、以下不是辩证否定观基本内容的是(D)A.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B.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C. 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D. 否定的实质是全盘否定6、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D)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3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肯定了人工智

7、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D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内容7、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和活的灵魂是:(B) A唯物辩证法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的原理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关系的原理 8、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C)A承认世界是多样的统一B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9、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D)A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10、下列现象中属于事物的构成成分的排列组合和结构形式上的变化引起的质变是(A)A. 化学中的同分异构体B.

8、生产力不断增长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C. 积小流成江海D. 水温降低到一定程度使水从液态变为固态11、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主义的有(C)A我思故我在B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C水是万物的始基D绝对理念是世界的主宰1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D)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13、在下列成对的理论中,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是:(C)A、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对立B、宿命论与唯意志论的对立C、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414、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实行的“独

9、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理论依据是:(C)A、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B、主、次矛盾相互转化的原理C、内、外因辨证关系的原理D、共性和个性辨证关系的原理15、有首古诗:“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事件的具体特性是(D)A、客观的 B、有限的 C、可知的 D、相对的16、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然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这种做法(D)A、只看到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的联系B、过分强调事物的绝对运动,否认事物的相对静止C、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

10、了客观规律D、只看到人的活动与经济利益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眼前活动与生态平衡的长远的间接联系17、科学家洛伦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称:“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震动翅膀会在德克萨斯州掀起龙卷风” ,这个说法(A)A、说明一种事物或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C、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D、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联系的客观性18、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一观点是说(B)A. 认识世界没有必要B. 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C. 实践无需认识指导D. 实践是认识的本质19、 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在于:(C)A

11、. 人类能征服和改造自然界 B. 人类必须依赖自然界,因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C. 人类是否能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 D. 人类能够保持生态平衡 20、在我们分析人时,既要看到其缺点,又要看到其优点,这一工作方法的理论依据是:(D)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原理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理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理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 21、 “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这一观点是:(C)5A.相对主义的观点 B.宿命论的观点 C.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观点 D.唯心主义的观点22、黑格尔认为,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

12、独立存在的地位,这种观点表明(D) 。A.整体是部分之和B.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C.整体决定部分D.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23、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D)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统一B.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辩证统一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统一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24、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表明(A)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B.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C.质变优于量变D.质变和量变相互渗透25、 “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观点,是属于(C)A.实用主义观点B.唯意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

13、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26、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A)A. 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B.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 意识是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D. 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27、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C)A. 自然界自身的运动B. 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C. 人的实践活动D. 工具的制造与使用28、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在联系的观点上坚持(C)A. 一元论B. 唯心论C. 唯物论6D. 可知论29、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 。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14、(B) A. 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 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 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 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30、 “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这种观点属于:(A) A. 反映论 B. 不可知论 C. 先验论 D. 唯心论 31、原子衰变过程极其短促,而由猿到人的进化过程长达几百万年,这是:(D)A、质变过程条件性的表现B、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方面C、质变形式普遍性的表现D、质变形式多样性的表现32、 “光阴一去不复返”是指时间的(B)A顺序性B一维性 C持续性D珍贵性33、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中坚持(C) 。A.两点论B.均衡论

15、C.重点论D.一点论34、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这种说法(A)A. 表明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 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C. 把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混为一谈 D. 否认了静止的相对性35、人类创造的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A)A. 是人类意识的物质外壳 B. 是人类的主观意识 C. 是意识的客观内容 D. 既非物质,也非意识 36、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是(C)A.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的关系B. 形式与内容的关系C.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D. 本质与现象的关系37、以下没有体现矛盾特殊性的是(B)A. 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7B.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

16、程的始终C.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D. 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38、 “守株待兔”涉及到唯物辩证法的哪个基本范畴(B)A. 原因与结果B. 必然性与偶然性C. 可能性与现实性D. 现象与本质39、一元论都承认的观点有:(A) A. 世界有统一性 B. 思维可以认识存在 C. 世界是可知的 D. 世界时变化发展的 40、正确认识具体事物的基础是分析(D)A.矛盾的同一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普遍性D.矛盾的特殊性41、以下不属于联系的普遍性含义的是(A)A.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B. 任何事物内部的不

17、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C. 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D. 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42、运动和发展这两个概念的区别是(B)A.运动是根本变化,发展是一般变化B.运动包括世界上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发展则是指前进性上升性运动C.运动是量变,发展是质变D.运动是位移,发展是新陈代谢43、旧唯物主义关于意识作用的观点是:(B)A、承认意识的能动性B、抹杀意识的能动性C、夸大意识的能动性D、有时承认,有时抹杀意识的能动性44、事物的联系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是:(B)A、量变引起的质变 B、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运动C、事物的变化发展引起运动D、事物的多种联系形式组成运动45、在事物的发展中,条件的意

18、义在于:(A)A、它是具体事物存在、发展或灭亡的前提B、它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据8C、它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条件一经改变就会引起事物的质变46、 “认为任何一个事物都和物质世界的其它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这是:(A)A、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点B、唯心主义诡辩论的错误观点C、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47、 “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是指:(B)A、有质的事物和无质的事物存在着根本区别 B、任何事物都有质,任何质都属于一定事物C、任何事物都是永远存在的,质也是永远不变的D、事物的质是客观的,属性是主观的48、量和事物的关系在于:(A)A、二者不是直接同一的B、二者是直接同

19、一的C、有些量和事物是直接同一的,有些不是 D、在一定的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分离49、区别同质事物的依据是:(C)A、事物的度B、事物的质的规定性 C、事物量的规定性D、事物的特殊矛盾50、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根据在于:(D)A、事物的普遍联系 B、仿佛是“回到出发点的运动”C、矛盾所固有的斗争性 D、事物内部的矛盾性51、 “否定之否定仿佛是向肯定的回复” ,这种观点是:(B)A、折衷主义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52、循环论的错误是只看到事物发展的:(B)A、曲折性否认了直线性B、曲折性否认了前进性C、普遍性否认了特殊性D、连续性否认了间断性53、直线论

20、的错误在于只看到事物发展的:(C)A、曲折性否认了前进性9B、间断性否认了连续性C、前进性否认了曲折性D、曲折性否认了周期性54、以下各项不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B)A.存在就是被感知B.理在事先C.物是感觉的集合D.心外无事55、以下各项不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A.“心外无物”B.“天下物皆可理照”C.“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D. 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56、 “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这是(B)A.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B. 唯心主义的观点C. 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D. 唯物主义的观点57、以下观点不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有(B) 。A.“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B. 事物是感

21、觉的集合C. 水是原初物质D. 火是万物的本原58、 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D)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论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59、事物的螺旋式发展的根本特征是:(A)A、上升性B、重复性C、回复性D、循环性60、唯心主义的根本错误是:(B)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B、否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和决定性C、夸大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片面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61、现象和本质是揭示:(C)10A、事物的外部矛盾和内部矛盾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B、事物的内在要素和表现方式的一对范畴C、事物的外在联系和内在联系的一对范畴D、事物的先后相继、彼

22、此制约的一对范畴62、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包含了什么哲理(B)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量变和质变的关系C、同一性和斗争性和关系D、肯定和否定的关系(二)第二部分1、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个命题表明:(A)A.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 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 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2、 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时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记载中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D)A.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 运动

23、与物质不可分割C. 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 精神是运动的主体3、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是:(A)A. 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B. 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观点C. 否认世界物质存在具有条件性D. 否认世界存在的无限丰富性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4、相信“意念移物” ,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乃是(B)A. 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B. 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C. 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D. 认为人的思想是人的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5、 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段话表明意识具有:(B) A. 客观性 B. 能动性 C. 对象性 D. 任意性 6、 传习录记载:“先生(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这一观点:(C)A. 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