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祝福教学目标:1学会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倒叙手法的运用。2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3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4理解环境的作用。重、难点: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2把握环境描写的巨大作用,体会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3要注意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涵的强烈的爱憎之情。课时安排:3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倒叙手法的运用;从肖像描写入手,初步分析祥林嫂的人物形象。一、导入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 、
2、孔乙己 ,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鲁迅先生的小说善于通过悲剧性人物去揭示深刻的社会主题,今天,我们所要学的祝福也正是如此。祝福 (板书)二、介绍背景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通过祥林嫂的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及多种戏剧。三、梳理结构1小说的情节结构一般分为几个部分?(有些同学可能会和小说的三要素等概念混淆,应加以分清)明确: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2、要求快
3、速浏览小说,划分出情节结构。 (很多同学会将本道程序和一般的划分层次等同起来,应引导其分清不同。 )明确:(1)序幕: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2)结局:寂然死去(3)开端:初到鲁镇(4)发展:被卖改嫁(5)高潮:再到鲁镇(6)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3.本文在叙述方法上有什么特点?明确:倒叙。4.讨论:这种叙述方法有什么作用?2明确: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形成了一股浓厚的悲剧气氛,可是,这样的一个悲惨结局非但没有人同情,竟然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甚至被骂为“谬种” ,这就造成了一系列的悬念:祥林嫂是什么样的人?她为什么会落到这样的境遇?她为什么会得罪鲁四老爷?5.运用倒叙的方法一定要注
4、意衔接,文中哪一句是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显示由倒叙转为顺序的?明确:“然而先前所见所闻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四、分析人物1.祥林嫂的两次笑容。【明确】第一次是祥林嫂从婆家逃出,在鲁四家做工的时候, “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真心实意的、心满意足的笑。透过这笑影,我们能感受到祥林嫂在婆家非人生活的辛酸。第二次是在厨房里同柳妈闲聊的时候,柳妈取笑她改嫁反抗后的屈从,祥林嫂在无奈之中笑了羞赧、掩饰的笑,同时让人感受到她对过去短暂而和美生活的甜蜜回忆。我们感受到这笑比哭更深沉的哀伤,把悲剧气氛强化了,突出表现了祥林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贫困。2.找出文中关于祥林嫂的三
5、处肖像描写,比较它们的异同,思考其用意。明确 1:三处肖像描写:第一处:初到鲁镇。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第二处:再到鲁镇。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第三处:死前与作者相遇。五年前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
6、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明确 2:作者通过肖像描写首先显示出的祥林嫂的性格特点:勤劳,朴实,善良,温顺,要求极低,易于满足。但再到鲁镇时,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精神上受到刺激,极度悲伤。而第三处则显示其遭遇悲惨,乞讨无路,陷于绝境,内心深处受到摧残,精神麻木,已是濒于死亡。作者正是用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的境遇,内心的痛苦和悲哀。初到鲁镇时,虽可看出祥林嫂一定在婆家生活境遇不佳,但我们仍可看到在她身上还有着青春的活力,但再到鲁镇时,这种青春活力已经不复存在,而第三处则更显示了不仅青春活力不再,甚至连生命力都已失去。明确 3:肖像描写是本文刻画人物的一个特点
7、。本文围绕人物的遭遇,三次刻画了祥林嫂的肖像,尤其是她的眼睛。从开始时的“顺着眼” ,到第二次来鲁镇时的“眼角带着泪痕” , “没有先前那样精神” ,捐了门槛以后“眼光分外有神” ,可四婶一声喝,第二天“眼睛窈陷下去” ,到临死前的“瞪”着眼, “眼珠间或3一轮” ,都有丰富的内涵。眼睛与其他肖像描写相配合,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了祥林嫂悲剧的几个过程。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要极节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3.本文围绕人物的遭遇,三次刻画了祥林嫂的肖像,尤其是她的眼睛(12 次) 。分析其揭示的意义,表现的情感。【明确】从开始时的“顺着眼” ,到第二次来鲁镇时的“眼角带着泪
8、痕” , “没有先前那样精神” ,捐了门槛以后“眼光分外有神” ,可四婶一声喝,第二天“眼睛窈陷下去” ,到临死前的“瞪”着眼, “眼珠间或一轮” ,都有丰富的内涵。眼睛与其他肖像描写相配合,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了祥林嫂悲剧的几个过程。揭示的意义:揭示祥林嫂善良老实的精神品质;揭示祥林嫂痛苦与悲哀;揭示祥林嫂性格和精神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揭示祥林嫂的挣扎、反抗和追求。【补充】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要极节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是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 ”4.面对不幸的遭遇,祥林嫂与社会(命运)抗争了几次?如何看待她的抗争?【明确】
9、当婆婆要卖她的时候,出逃,被抓回去。卖给贺老六时,拼命反抗,撞香案。捐门槛赎罪争取恢复一个女佣的地位。她的反抗是自发的而不是自觉的,是要为祥林守节。她的反抗是孤独的,是不可能有结果的。5.总结祥林嫂是怎样一个人?【明确】是生活在旧中国的一个被践踏,被愚弄,被迫害的勤劳、善良、质朴、顽强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祥林嫂的悲剧是一个社会的悲剧,造成这一悲剧的根源是封建礼教对中国劳动妇女的摧残和封建思想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根深蒂固的统治。五、布置作业:课后思考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六、板书设计七、教后感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从动作
10、、语言等描写入手,分析文中人物形象。一、思考:祥林嫂死了,死因是什么?自然死亡?自杀?他杀?(可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陈述理由)4二、思索:哪些人与祥林嫂之死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明确:鲁四老爷、四婶、婆婆、大伯、卫老婆子、柳妈。三、讨论:这些人是如何将祥林嫂逼上死地的?1鲁四老爷:思考: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鲁四老爷的特点?明确:鲁四老爷对雇用祥林嫂最初的态度是皱眉,讨厌她是寡妇。祥林嫂被抢走时,鲁四老爷反应可以用两次“可恶”和“然而”来概括:鲁四老爷估计祥林嫂是逃出来的,“皱一皱眉”表示反感,却没有丝毫同情心。寻人时,也仍然是“踱”。发现祥林嫂被抢走,鲁四老爷说了两次“可恶”,“然而”。我们细
11、细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里面没有丝毫是对祥林嫂的同情。第一次“可恶”的是婆婆“抢”的举动,给自己带来了麻烦。“然而”是书面语重转连词,后面隐含的意思是:祥林嫂私自逃出,礼教不容;婆婆作主,理所当然,而且表示了鲁四老爷的假斯文。第二次说可恶是针对卫老婆子的,对卫老婆子先荐祥林嫂然后又合伙劫她,闹得沸反盈天,有损鲁家的体面。“然而”找到像祥林嫂这样比男人还勤快的劳动力是不容易的。第一部分有一部分鲁四老爷的大骂新党及其书房的描写。这一切都能可看出鲁四老爷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他迂腐、保守、顽固,反对一切改革和革命,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他自私伪善,冷酷无情,对祥林嫂的迫害
12、大都是他授意或得到他默许的,是他通过“祝福”阻断了祥林嫂的生路,把她逼向死地。他是导致祥林嫂惨死的人物。2婆婆和大伯:婆婆强迫祥林嫂改嫁,说明旧社会劳动妇女没有人身自由,丈夫死了还得受制于婆婆。绳子一捆,塞在花轿里,以八十千的价格“卖”掉了。祥林嫂的出格反抗也不可能改变她的命运。从中我们还可看到一个矛盾:婆婆卖媳妇是应该的,甚至人们还夸她精明,祥林嫂的反抗是不应该的。在这个角度上,封建思想是支持她婆婆的,婆婆可以支配媳妇的命运。但改嫁又偏偏是祥林嫂最大也是唯一的罪名。在这个方面,封建思想又不可能原谅祥林嫂的“罪”。在这个矛盾人,我们看不到祥林嫂的活路。大伯收房子也是应该的。原因很简单,祥林嫂没
13、了儿子,也就是没了贺家的后代,也就成了贺家的外人,房子是不能给她的。但封建思想又教育女子们:生是夫家人,死是夫家鬼。在这个矛盾中,我们也看不见祥林嫂的生存空间。3柳妈柳妈和祥林嫂同样是一个旧社会的受害者,虽然她脸上已经“打皱”,眼睛已经“干枯”,可是在年节时还要给地主去帮工,可见她是一个受压迫的劳动妇女。但是由于她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毒害很深,相信地狱、报应之类的封建迷信思想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学信条。至于她讲阴司故事给祥林嫂听,本身没有什么恶意,也完全是出于善意,主观愿望还是想为祥林嫂寻求“赎罪”的办法,救她出苦海,并非要置祥林嫂于死地。但柳妈以剥削阶级统治人民的思想封建礼教和
14、封建思想为指导,来寻求解救祥林嫂的“药方”,这不但不会产生疗救的效果,反而给自己的姐妹造成难以支持的精神重压,把祥林嫂推向更恐怖的深渊。祥林嫂花了 12 元鹰洋去捐门槛,是她的又一次反抗和挣扎,她要顽强地活下去,争取恢复一个普通女佣的地位。所以捐了门槛以后“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祥林嫂以为从此可以摆脱厄5运了。可是四婶在祭祀时的一句话使祥林嫂陷于绝境。祥林嫂捐门槛后本已告诉四婶,可四婶仍不让她沾手。祥林嫂受到了致命的打击。“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不济”,胆怯,惴惴,是一个木偶人。祥林嫂精神上的巨大变化,显示了心灵上的巨大创伤。最终,祥林嫂竟被鲁四老爷一脚踢开。柳妈还算是同情祥林嫂的一个
15、。同情祥林嫂的人,也把祥林嫂推向深渊,更显示出悲剧之可悲。4鲁镇上的人们鲁镇上的人们对祥林嫂的遭遇没有任何的同情,他们一开始只是用祥林嫂的悲剧满足一下自己的猎奇心理,等到厌倦了,便对之嘲笑唾弃,表现出一种冷漠厌烦的态度,他们也是深受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思想毒害的人,正是由于这种思想统治了他们的灵魂,所以,他们鄙视祥林嫂,他们的态度,也增加了祥林嫂精神上的痛苦,他们和鲁四老爷一起,把祥林嫂逼上了死路。“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地里赶,是一样使她增加痛苦。” 丁玲四、思考: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原因。明确:祥林嫂的悲剧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迫害
16、和摧残。作品中,封建礼教(鲁四老爷为代表)、家庭(婆婆、大伯)、社会(鲁镇的人们),无不一步步把祥林嫂推向绝境。社会迫使她不能守节,又不能不守节,“要做奴隶而不得”,正是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五、反思:祥林嫂对她自己有没有责任呢?可以先讨论这个问题:有人说祥林嫂自始至终都没有反抗过,你认为呢?明确:“反抗”主要表现在:面对婆婆的逼嫁,祥林嫂以死抗争;面对加诸身上的罪名,努力清洗;对死后魂灵的有无的怀疑则说明了她最后对整个传统的封建观念发生了怀疑(祥林嫂的三个问题有一个核心,死掉的一家在地狱能否见面。她希望其有,这样就可以和阿毛及贺老六见面,又希望其无,因为害怕被锯成两半。这是长
17、期困扰她的内心深处的矛盾和痛苦。祥林嫂提出这个问题,是在遭受一连串的摧残和折磨后对封建传统观念的怀疑。祥林嫂对生活本无多少希求,只想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换得起码的生存条件,可是尽管她不断努力地追求,拼命地抗争,却得不到这起码的满足,反而成了有罪的人。所以,她对整个传统的封建观念发生了怀疑)。“没有反抗”主要表现在:面对婆婆的逼嫁,祥林嫂以死抗争,只是为了所谓的贞节;面对加诸身上的罪名,努力清洗,却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捐门槛上。由此可见,祥林嫂本人也是个受封建礼教思想毒害很深的人,她把封建礼教思想和迷信思想当作救命稻草,结果反而使自己陷入更恐怖的深渊。因此,我们可以说,祥林嫂也是杀害自己的凶手之一,她
18、的死,既是他杀,也是自杀。但不管是他杀还是自杀,归根到底,是封建礼教将可怜的祥林嫂逼上了绝路。小说反封建的深刻主题,也就不难理解了。正如鲁迅先生的挚友许寿裳先生有关祝福的一段精辟的论断所说:“(祝福)描写一个旧社会中的女牺牲者,极其深刻,使知人世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6六、深究:作品中“我”的形象。明确:作品中的“我”是一个具有正义感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我”反感鲁四老爷,厌恶封建礼俗,同情祥林嫂,但另一方面又是软弱无能,无力给祥林嫂以帮助。在小说结构上,“我”又起着线索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反映,“我”是事件的见证人。七、作业布置找
19、出相关环境描写,并谈谈其作用。八、板书设计九、教后感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探讨环境描写的作用,总结本文写作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环境里,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了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二、讨论:序幕和尾声,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明确】是环境描写的一部分。(1)大: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小:鲁镇祝福的场景。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状况: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
20、根源,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表现出强烈的宗法思想和礼教淫威对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了死亡的道路。结尾通过“我”的感受来描写祥林嫂的惨死与“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对照,深化了对旧社会吃人本质的揭露,首尾呼应,结构完善小说始于祝福,终于祝福,中间又再一次写到鲁四老爷家的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联系封建礼教正是通过祝福这样的典型事件在精神上多次摧残,以致于杀害了祥林嫂,而祥林嫂死时又正是鲁镇家家祝福之时祝福的热闹正反衬了祥林嫂临终的孤寂凄凉以“祝福为题更能揭露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精神摧残,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小说起名祝福的含义。【
21、明确】 “祝福”原指乞求上天赐福,后指祝人平安和幸福。小说中的意思更接近我国某些地区的旧俗,除夕祭祀天地,乞求赐福。文章以“祝福”为题实际上是富人的“富”和穷人的“苦”作对照,深刻的含义,从中可见鲁迅先7生的匠心。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密切联系。鲁四老爷正是通过祝福把祥林嫂逼上绝路的。同时,祥林嫂是在祝福中死去,题为“祝福”就用祝福的热闹繁忙来反衬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另外,祝福是一种封建习俗。在旧社会,劳动人民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而祥林嫂正是因为这祝福而逼上绝境的。可见,小说取名为祝福具有深刻含义。(3)自然环境:寒雪。鲁迅先生在他的花边文学中的大雪纷飞一文中,盛赞水浒传“林
22、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段中写雪的“神韵” ,其实,他在祝福中四次写雪也是值得一赞的。 “四场飞雪”: 【简析】是指小说中四处看似轻淡点染|、实际上却颇具意蕴的飞雪描写。第一处是为祥林嫂悲惨的死作环境烘托和气氛渲染: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又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第二处是在祥林嫂死后,表现“我”的雪样心情无可奈何和无法言说的愤懑: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到沉寂。第三处写雪穿插在柳妈同祥林嫂谈话之前和之间,有两句,点到即止:“微雪点点的下来了”和“祥林嫂似乎很局促了,立刻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 。这里一方
23、面将过去短暂生活的甜美与现实生活的冷酷形成强烈对比,另一方面又暗示柳妈讲的雪样故事将对祥林嫂造成严重的精神打击。第四处写雪在小说的结尾:远处的爆竹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这里借雪的猖狂,讽刺了封建势力暂时的得意,更为含蓄地展示出了下层劳动人民无法抗拒的雪样命运。 点拨:雪的阴冷之气,也是作品的情感基调。三、拓展延伸1.经典具有永久的可开掘力祝福中的艺术焦点很多,请同学们“放出眼光”、“运用脑髓”课后自己确立专题去阅读,去发现,自主研究并写出阅读体悟。2.根据祝福的内容,为祥林嫂写一篇小传。(提倡个性化的阅读努力摆脱从众的思维惰性,启发学生“不要让自己
24、的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要站在书本之上,开拓崭新的个性视角,勤于探索,敏于发现,言人所不能言这一设计对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大有好处)四、写作特色1.倒叙、人称交替,开头部分和结尾部分用第一人称,中间回忆部分用第三人称。2.线索人物贯穿全文,“我”是事件的见证者。3.正反对比,前后呼应。祥林嫂前后情况的对比;祥林嫂悲惨死亡和鲁四老爷祝福的阔绰场面对比。以“我”的感慨来写景,深化作品主题,使结构更加严谨完善。4.“祝福”场景一线贯穿,它是作品中重要的场景,从开始全面介绍到终了“祝福”。它串联起祥林嫂的人生悲剧,形成清晰的情节发展脉络。5.详略得当。8重点写再到鲁镇和行乞、惨死。6.细节。两次微笑,十二次写眼睛(重点三次),四场飞雪,五处写景。五、教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