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武汉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为指导全市“十三五 ”时期档案事业科学 发展,进一步发挥档案工作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根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以及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 ”规划纲要、 湖北省档案事业发展“ 十三五” 规 划和武汉市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结合我市档案事业发展实际,特制订本规划。一、 “十二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概况“十二五” 以来,全市档案部门以邓小平理 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全面实施“ 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安全第一”战
2、 略,以档案服 务为主题,以档案 资源建设为重点,以档案信息化为基础,不断提升档案管理与服务水平,完善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努力完成“十二五” 规划任 务,为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1)依法治档不断深化档案规范化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先后出台武汉市归档文件整理办法、 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等多个规范性文件,严格档案规范性文件审查,汇编档案工作政策法规选编(20062012)。依法行政,全面清理明确档案行政权力和政务服务事项。精简优化行政权力,取消档案利用收费。加大档案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坚持档案违法违纪行为季报制度2和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年检制度,推行综合执法检查监督,档案违法违规
3、行为查处纠正率 100%。深化档案法治宣传教育,通过档案法制培训、知识竞赛、 “国际档案日” 及 “全国法制宣传日”主题宣传等活动,使档案法规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2)档案基础业务得到夯实全市机关事业单位档案工作全面加强。市、区直属机关团体事业单位档案工作基本达到省级以上等级。重视各行业与系统专业档案规范化管理。推动市属各专门部门档案馆、各企业和社区及“三农” 档案工作不断 规范发展。 继续保持区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先进水平,9 个区档案馆通过国家级档案馆复查。全市 14 个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近 300 万卷、件,民生档案、重大活动和重点项目档案、重要人物档案、具有武汉特色的档
4、案成为接收征集的重点,馆藏结构进一步改善。(3)档案信息化取得初步成效以数字档案馆建设为重点,着力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信息化纳入全市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编制实施武汉市数字档案馆建设规划方案。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及数字档案资源建设取得突出成效,全市各综合档案馆完成馆藏档案数字化5000 万幅面,较“十一五 ”增长三倍。档案信息安全受到高度重视,市、区综合档案馆先后与湖北省档案馆、厦门市档案馆、十堰市档案馆合作开展数字档案异地容灾备份。市、区档案网站建设得到加强,基本形成内容充实、功能完善的档案网站群。(四)档案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全市档案利用水平显著提高。明确档案社会利用率指标,3全市各级各类
5、档案馆接待查档者近 48 万人次,提供档案资料74 万卷、件;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共接待查询政府公开信息 3.2万余人次,提供政府公开信息 4.3 万余件次。各级各类档案馆围绕中国共产党建党 90 周年、辛亥革命 100 周年、中法建交 5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等重大纪念活动,以及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重大发展举措和社会关注热点,共提交资政报告 42 篇,举办档案展览 147 次,编纂档案史料 163 册计 2500 万余字。推动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和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不断拓展档案馆宣传和社会教育功能。(5)档案干部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全市档
6、案干部队伍结构明显改善。市、区国家综合档案馆通过公开招录、遴选、人才引进等方式充实档案人员,档案干部队伍年轻化、专业化程度明显提升。不断提高档案人员专业教育培训规模质量,着力推进档案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档案人员科研水平进一步提高, “十二五” 期 间全市档案科研成果在国家档案局立项 7 项、获奖 5 项,立项数和获奖数在全国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中名列前茅。(六)重点项目建设取得突破全市档案馆库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总建筑面积 57862 平方米的武汉市档案馆新馆建设项目完成前期准备工作,进入施工兴建阶段。市、区国家综合档案馆总建筑面积为 28036 平方米,较“十一五 ”末增 长 23.5%
7、。市城建档案 馆、汉阳和洪山区档案馆建成新馆,黄陂区档案馆新馆动工兴建,武昌区档案馆着手改扩建工作,汉南、江夏等区新档案馆处于方案设计阶段,其4他各区均纳入规划;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加紧实施,武汉数字档案馆一期项目基本完成;档案保护与抢救项目取得成效,市档案馆通过对珍贵破损档案进行修裱、档案数字化处理等手段,共对 10 万多卷档案实施了抢救保护;全市各档案馆系统征集了反映武汉城市记忆的珍贵档案资料,市、区综合档案馆共征集档案 33618 件。“十二五” 以来,全市档案事业发展取得 显著成效,为“十三五” 发 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档案事业发展与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要求和人民群众日
8、益增长的档案信息需求相比较还不相适应,主要体现在:大部分区档案馆馆库面积和功能未达到国家标准;档案资源建设及档案开放开发利用与社会公众的期待有一定差距,档案服务领域不宽、技术手段比较落后;档案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不高,建设速度还需加快;档案人才队伍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二、 “十三五”时期全市档案事业发展总体要求(一)深刻认识“十三五”新机遇新阶段新要求“十三五” 时 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时期,档案事业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颁布为标志,档案工作进入以服务大局、服务民生为中心,以“ 三
9、个体系” (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 资源体系、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建设为重点,事业发展得到充分保障的新阶段。 “十三五” 期间,武汉市将立足国家战略叠加期,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战略、建设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等也为我市档案事5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和广阔空间,进一步强化了档案工作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管理水平的重要作用,对我市档案事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全市档案工作的意见,提出切实把建设“三个体系 ”作为档案工作的核心任 务来抓,建设与武
10、汉市经济社会发展地位水平相适应的档案事业发展体系,档案工作已日益成为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不可或缺的基础和支撑。抓住新机遇、适应新阶段、实现新要求,就要全面准确地分析和把握,以高度政治责任感、档案事业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改革创新、奋发有为,以观念转变、管理变革、技术转型、服务创新来适应党和国家的新要求。主动适应形势任务新变化、档案工作规律新认识和党委政府、市民群众的新期待,切实将档案工作重心从传统“收、管、用”转到提升现实服务能力效率上来,提质增效。强化依法治档,积极应对信息化、网络化等新技术革命,积极参与体制机制创新,主动服务各项改革试验,努力拓宽档案工作覆盖面,全面融入和进一步促进全市经
11、济社会发展。(二)准确把握“十三五”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十三五” 时 期全市档案事 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全面协调发展为目的,牢牢把握档案资源开发6利用和信息化建设重点,全面推进“三个体系”建设,依法强化档案治理能力,创建具有武汉特色的档案事业发展新格局,为我市打造经济、城市、民生“三个升级版” 、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作出更大贡献。总体目标:到“十三五”末,建成与国家中心城市奋斗目标相适应的
12、档案事业体系;推动全市档案行政法治化和档案管理现代化、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形成门类齐全、覆盖广泛、高效便民的全市档案信息资源体系和档案利用服务体系;市、区国家综合档案馆基本建成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安全保密、服务便捷、节能环保的新型档案馆;初步实现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档案管理现代化,实现全市档案事业发展新的跨越。档案依法行政能力提高。形成较为完备的档案工作制度,强化档案行政执法,健全依法治档工作机制,提升档案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保障档案工作依法推进。社会档案法治意识明显增强。档案信息资源极大丰富。档案信息资源应建尽建,全面覆盖。归档文件材料应归尽归,应收尽收。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全面完成“ 十三五 ”
13、档案接收任务,各 单位档案室接收档案数量、质量明显提高。将民生档案全面纳入档案资源体系,档案征集形成特色亮点。建成以各级档案部门为主导、各行业主管部门密切配合、档案馆(室)集中统一管理的档案资源管理架构。档案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理念。各级党委、政府明确将档案信息服务纳入“一站式” 公共服务。各档案馆(室)提供方便快捷的档案查阅利用,以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实现多形式全方位档案信息服务。加快档案数字化7步伐,建设高水平的数字档案馆,实现档案信息数字化、档案管理自动化、档案利用网络化,建成更加便民高效的档案利用体系,努力让民众有更多获得感。档案安全保管全面增强。牢固树立安全第一、
14、人人有责思想。各级档案部门围绕档案实体安全、信息安全,以及档案馆(室)设施设备和环境安全,构筑思想、制度防线,设施防线、技术防线和应急处置防线,健全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档案安全防范体系,杜绝档案安全隐患和事故,确保档案安全。档案事业发展全面跨越。档案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档案法治水平进一步提高,档案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更加健全,档案科研培训进一步加强,档案干部队伍素质全面提升,档案工作保障力度不断加大,环境更加优化,档案事业发展整体达到国内同类城市领先水平。三、 “十三五”时期全市档案工作主要任务(一)创新档案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档案部门归口负责、各方面共同参与
15、的档案工作体制。主动适应全市行政改革,积极应对档案部门自身体制变化。明确市、区两级档案行政职能,切实维护和强化档案行政履责到位、各部门合力推进的监管机制。推进具有武汉特色的档案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探索档案集约化管理,各区逐步推广“文件(档案)管理中心模式” ,加强现有区级档案中心建设,充实配备必要工作人员,提供相应工作经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探索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区域档案工作协同发展新模式。深化跨行业合作,各级各类档案馆积极参与市、区重大项目专班,加强与社科、文博、高校研究机8构、媒体交流互动。探索档案智库建设,充分发挥档案学术团体和专家学者的作用。综合档案馆和专业档案馆聘请相关行业专家作
16、为法律顾问、荣誉馆员,建言献策。推动档案工作与社会力量结合。市档案学会吸纳民间会员,将档案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作为课题向社会发布,共同研究解决。市区档案部门推广政府购买服务,规范并支持档案中介机构、专业机构参与档案事务,支持有条件的家庭建立家庭档案,鼓励个人展示其收藏的档案。(二)深化档案依法行政完善武汉地方档案法规制度。根据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对地方档案法规进行完善,出台一批重点行业档案管理办法和规范文件。坚持执法年检制和档案违法违纪行为季报制,档案违法违纪行为查处率 100%。开展档案执法人员培训,提高执法水平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履职能力。组织开展档案“ 七五 ”普法。以
17、 “6.9”国际档案日和“12.4”国家宪法日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档案法治宣传活动,不断增强全社会档案意识和法治观念。认真执行国家档案局 8 号令、9 号令、10 号令规定,加强机关、团体、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建设。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做好企业档案服务工作,指导全市大型国有企业规范档案管理。推动开发区、科技园区档案工作,引导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开展规范建档工作。结合农村精准脱贫、土地承包确权、公共服务供给、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建设等各项任务,扎实做好相应建档工作。 “十三五”末,全市社区、村队等基层组织争取建档全覆盖。重大建设项目档案登记率、建档率和合格率达到 9
18、0%,档案专项验收力争达9到 80%以上。(三)全面推动档案馆库建设全面消除“无库馆 ”和“危房馆”状况。 “十三五”期间,市档案馆新馆建成并投入使用。各区通过新建、扩建、改建等方式,力争使本级国家综合档案馆达到档案馆建设标准所要求的市级三类档案馆标准。加强规划指导,努力把市、区国家综合档案馆建成满足档案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中心、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中心、电子文件备份中心“五位一体” 功能要求,体现地方文化特色,适应未来 30 年以上需要的新型档案馆。积极推动全市各专门档案馆、部门档案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创新管理,推进运行规范化、现代化,建设特色档案馆。(四)大力加强档案资源建
19、设加强档案收集整理力度,推进重点工作、重大活动、重大建设项目、重大科研项目、重大生态保护项目以及新领域、新专业、新机构、新社会组织等“五重四新” 档案 资源建设。完善涉及民生档案归档范围、管理办法,做好民生档案的收集归档。到“十三五” 末,市、区综合档案 馆馆藏民生档案数量占馆藏量比例达 60%。加大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资源建设力度,明确方言建档、美丽乡村建档、湖泊建档及新型城镇化建档等新领域的工作任务,服务武汉文化强市建设。加强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政府公开信息的采集和接收工作,主动参与经济建设、重大社会活动档案的形成和管理。加大对散存在国内外的反映武汉民风民俗、本地著名人物、具有武汉地方特色的
20、珍贵档案的征集力度,不断丰富武汉城市记忆。确保应进馆的档案依法接收进馆,市档案馆馆藏达到 100 万卷、件,全面接收形成满 20 年档案和政府机10构改革撤并单位档案。加强资源整合,进一步优化档案馆藏结构,提升专业档案在馆藏档案中的占比。各级各类档案馆馆藏总量要较“十二五” 增 长 30%以上,实现 档案资源建设多元化。(五)狠抓档案服务能力建设围绕全市中心大局,积极跟进全市改革与发展步伐,加强档案工作指导服务。提升市、区综合档案馆档案社会利用率,确保馆藏档案资源社会利用率与武汉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相适应。强化档案开放工作,各级综合档案馆档案开放鉴定工作经常化,原则上依法开放应开放的全部档案。创新
21、服务方式,拓宽服务渠道,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建好档案查阅和政府公开信息查阅场所,实现档案利用便捷化。紧紧围绕党委、政府,本单位和其他单位及人民群众的需要,主动开发档案资源。强化各档案馆馆际联动及多种教育基地的规模效应、叠加效应,通过报送或推介相关档案信息、编辑出版档案选编、举办档案展览、制作电视节目、发布网络视频、发行音像制品、送档案信息进农村和社区等多种形式,全方位为党委、政府和市民群众提供档案信息服务,充分发挥档案存史、资政、育人、惠民的重要作用。(六)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以数字档案馆测试办法为标准,整合档案资源,加快推进市、区国家综合档案馆,各专门、部门档案馆的数字档案馆建设。贯彻实施数字档案室建设指南,推广数字档案室建设试点经验,60% 的市直机关建成数字档案室。遵循档案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管理标准化、利用网络化的原则,加强数字档案资源建设。全面开展电子文件的归档、接收工作,初步实现电子文件在线归档管理。市档案局对机关新建、改建的办公自动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