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淄博市中心血站姜其河输血技术发展概况 n 人们对血液的应用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大体分三个主要阶段:远古时代的血液沐浴、血液饮用阶段;近代的全血输注阶段;现代的成分输血阶段。n 1656年,血液输入血管成功。 1667年,人体尝试接受输入动物血。 1817-1818年,人体间开始真正输血,其中 8例中 3例输入成功。从此输血进入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直到本世纪初, 1900年Landsteiner首先发现了红细胞血型,这一划时代的发现,使输血变得安全、有效,从此输血真正在临床上使用,成为许多危重疾病的抢救手段。 n 但由于离体血液会凝固,因此人们开始探讨抗凝剂。 1914年出现了枸
2、橼酸钠抗凝剂。 1943年发现了ACD保养液。因而使血液保存延长至 21天。这就为世界各国建立血库奠定了基础,使输血疗法从幻想变为现实,并迅速推广和不断完善发展 。临床输血的法律法规n 输血不仅是一个临床治疗手段,更重要的是一个法律问题。为规范血液的管理,国家对于血液的采集、检验、储存、发放、运输和临床输注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明确的法律法规相约束、管理。 n 1998年 10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以下简称献血法 ),对临床用血管理做出了具体的规定。第 13条规定,医疗机构对临床用血必须核查。第 15条和第 16条明确了医院节约用血、开源节流的责任,提倡择期手术的病人自身储血,亲友、单
3、位互助献血,医疗机构要制定用血计划,合理用血,科学用血,推广成分输血,开展临床用血新技术的研究。 n 1997年 3月修订的新刑法中,第 334条和第 335条对血液领域的犯罪做出了新的规定:在输血工作中,对不依照规定进行血液检测或者违背其他操作规程,造成危害他人身体健康后果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n 卫生部 1999年 1月下发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 2000 年 6月下发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对临床用血做出了具体规定。 n 国务
4、院 2002年 2月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第 17条规定:疑是输血引起不良后果,需要对血液进行封存保留的,医疗机构应当通知该血液采供血机构派员到场。 n 医源性感染。输血和输注血液制品是临床治疗和预防的重要手段,但又是多种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重要的途径。血液虽经严格检测仍有造成医源性感染的危险,主要原因有: n (1)试剂检测存在一定比例的漏检率,可能会将一些检测结果为阴性但带有病毒的血液用于临床输注。n (2)献血者处于感染的窗口期,抗体尚未产生或滴度过低,以至于漏检。n (3)由于医学科学和人类对生命了解的局限性,可能造成因输血感染一些未知的病毒。n (4)血液从采集到输注的某一环节出现疏漏造成血液的细菌性污染,输注此种血液可引发严重医源性感染。n 另外血污针头刺伤也可造成医源性感染。分析是何种原因造成的医源性感染,可依照献血法、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