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3938625 上传时间:2019-08-27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39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中医学”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中医学”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中医学”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中医学”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目 录“中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1“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61“中医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课程代码:CLIM4004 学时: 64 学分:3.5使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先修课程:使用教材及参考书:李家邦主编, 中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年第六版贺志光主编, 中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年第四版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性质:必修课目的:通过对中医学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中医的核心是整体观和辨证施治,掌握到一定的中医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用于防治常见病和多发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任务: 使医学院的学生在学习

2、西医的基础上对中医核心理论有一定的掌握,在临床上为中西医结合诊治疾病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教学基本要求1、培养对中医学的兴趣,对中医又一个全面的认识。2、掌握中医学的基础理论。3、掌握常用中药、方剂、腧穴。4、掌握常见病症的辩证论治,能够学以致用。5、为在以后的医疗实践活动中切实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疾病打下基础。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 导论【目的要求】一、了解中医学历史的全貌。二、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辩证论治、恒动观念。三、掌握中医学认识与思维的方法:司外揣内、注重整体研究、援物比类。四、了解中医学的发展与展望。【教学内容】一、中医学的历史沿革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三、中

3、医学的认知与思维方法特点1、司外揣内2、注重整体研究3、援物比类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第一节 阴阳学说【目的要求】一、了解阴阳的概念及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理解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教学内容】一、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1、阴阳的基本概念2、阴阳的基本特征和特性3、阴阳之间的关系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1、用阴阳归属人体组织结构2、用阴阳概括生理功能3、用阴阳说明病理变化4、用阴阳来指导疾病诊断5、用阴阳来指导疾病治疗第二节 五行学说【目的要求】1 了解五行的概念及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 理解并掌握五行的生克乘侮。【教学内容】一、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1、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2、五行的特性

4、3、事物的五行归类4、五行的生克关系二、五行学说在医学上的运用 1、解释生理现象2、解释病理传变3、指导诊断疾病4、指导临床治疗2第三章 中医学的正常人体观第一节 脏腑【目的要求】一、理解脏腑的概念。二、掌握脏腑的分类和主要功能三、掌握熟记、理解脏腑的生理功能四、掌握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内容】一、脏腑的概念与脏腑的主要功能分类二、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心、肺、脾、肝、肾二、六腑的主要功能: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三、奇恒之腑的主要生理功能:脑、女子胞四 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三节 精、气、血、津液【目的要求】一、理解掌握精、气、血、津液概念及其生成和作用二、理解精、气、血、津液的相

5、互关系【教学内容】一、精、1精的概念。2精的作用二、气(一)气的基本概念(二)气的生成(三)气的功能1推动作用。2温煦作用。3防御作用。4固摄作用5气化作用(四)气的运动: (五)气的分布与分类三、血1血的概念。2血的生成。3血的功能4血的运行。四、津液1津液的基本概念。2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3津液的功能。五、精、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精与气、血的关系(二)气与血的关系气(三)气与津液的关系(四)津液与血关系第三节 经 络【目的要求】一、掌握经络的概念、组成、功能及作用。二、理解奇经八脉的有关基本知识。三、掌握十二经脉的五大规律。四、了解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的有关基本知识。五、

6、理解十五络脉的有关基本知识。【教学内容】一、经络的意义及经络学说的主要内容(一)经络的意义;(二)经络学说的主要内容。二、经络的功能及作用。1生理功能;2阐释病理反应3指导疾病诊断4指导疾病的治疗与预防三、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分布与表里关系、流注次序。(一)二经脉的命名规律(二)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三)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四)十二经脉的表里络属关系 (五)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四、奇经八脉和十五络脉五、经别、别络、经筋、皮部(一)经别(二)别络(三)经筋(四)皮部第四节 体质【目的要求】了解体质的概念及分类【教学内容】一、体质的基本概念1体质的含义2体质的形成二、体质的分类1分类方

7、法2分类及其特征三、体质学说的应用第四章 病因病机【目的要求】一、 理解中医对病因的认识。二、 掌握中医致病因素和分类方法。3三、 理解饮食、劳倦、痰饮、淤血、七情的致病特点。四、 重点掌握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的特点。【教学内容】一、中医的致病因素及病因的分类。(一)病因的概念(二)致病的因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虫兽金忍、痰饮、淤血、疫疠。(三)病因分类:二、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的特点(一)六气、六淫的概念及二者的区别。(二)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三)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三、喜、怒、忧、思、悲、恐、惊对脏腑的影响及其在发病中的重要性四、饮食、劳倦、痰饮、淤血作为致病因素的意义。五、疫疠的成

8、因及其与六淫的异同。第五章 诊 法【目的要求】掌握四诊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舌诊和脉诊的内容。【教学内容】一、四诊的基本内容。望诊:包括神、色、形态、头颈、五官、皮肤、舌、排出物等。闻诊:听声音,包括语音、呼吸、咳嗽、呃逆、嗳气的变化;嗅气味。问诊: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生活习惯、精神环境,病事经过及症状,并注意妇科,儿科的问诊特点。切诊:1 切脉;2按诊,包括胸腹、手足、肌肤。二、舌诊和脉诊(一)舌诊:1望舌的内容a.望舌诊:舌色、舌形、舌态的特点及主病。b.望舌苔:苔色,苔质的特点及主病。2舌质和舌苔的关系,病理变化及发病过程中转化。3舌诊的临床意义。4察舌的注意事项:(二)脉诊1脉诊的部位和方

9、法2正常脉象3病脉和主病。重点介绍常用脉象的特点及主病,其中以浮、沉、迟、数、虚、实、滑、涩、洪、细、濡、弦、紧、代、结、促等脉为重点。4相兼脉与主病第六章 辨 证第一节 八纲辨证 【目的要求】一、了解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纲的概念和相互关系。二、掌握八纲辨证归纳征候的基本方法和内容。【教学内容】一、表里辨证。二、辨证寒热三、虚实辨证四、 阴阳辨证第二节 脏腑辨证 【目的要求】一、了解脏腑辨证的意义。二、掌握脏腑辨证的重要方法及其主要脉证。【教学内容】一、脏腑辨证的意义。二、脏腑辨证的主要辨证(一)心与小肠病辨证心气虚、心阳虚、心血虚、心阴虚;心火炽盛、心血瘀阻、痰火扰心,痰迷心窍;小肠虚寒

10、,小肠湿热。(二)肝与胆病辨证肝血虚、肝阴虚;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胆湿热,寒凝肝脉,胆郁痰扰。(三)脾与胃病辨证脾气虚。脾阳虚,脾不统血,中气下陷;寒湿困脾,脾胃湿热;胃阴虚,胃火炽盛,食滞胃脘。(四)肺与大肠病辨证肺气虚,肺阴虚;风寒束肺,风热犯肺,燥邪犯肺,痰热壅肺,痰湿阻肺。大肠湿热。(五)肾与膀胱病辨证肾阳虚、肾气不固、肾虚水泛、肾不纳气,肾精不足,肾阴虚。膀胱湿热。(六) 脏腑兼病辨证心肺气虚、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心肾阳虚、肝脾不调、肝胃不和、肝火犯肺、肝肾阴虚、心脾气虚、肺肾阴虚、脾肾阳虚。第三节 卫气营血辨证 【目的要求】4一、了解卫气营血的概念和辨证的重要意义。二、了解卫气营

11、血辨证的方法和主要脉证,治则方药。【教学内容】一、卫气营血的概念和辨证的重要意义。二、卫气营血辨证第四节 六经辨证 【目的要求】一 了解六经辨证指导临床的重要意义。二 了解六经辨证的方法和脉证。【教学内容】一、六经辨证指导临床的重要意义。二、六经辨证第七章 防治原则与治法【目的要求】一、掌握治疗病证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治疗方法的概念。二、熟练掌握病证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治疗方法。【教学内容】一、治则与治法的概念治则是治疗疾病的总原则。治法是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二、治则与治法(一)防治原则预防为主、治病求本(正治反治、标本缓急)、调整阴阳、扶正祛邪,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等基本原则。(

12、二)治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第八章 中药【目的要求】一、了解中药的基本知识。二、了解中药的性能三、掌握 85 味药物的功效与主治,余药做一般了解.【教学内容】一、中药的基本知识。二、中药的性能四气五味、升降浮沉、药物归经作用及其与药效的关系。了解每种中药的产地、性味与归经。掌握其功效主治。三、分类及常用中药(一) 、解表药解表药的概念、分类与适应证。辛温表药:麻黄、桂枝、荆芥、防风。辛凉解表药:柴胡、葛根、菊花。(二) 、祛风湿药祛风湿药的概念、分类与适应证。独活、秦艽。(三) 、祛湿药祛湿药的概念、分类与适应证。1、化湿燥湿药:藿香、苍术。2、淡渗利湿药:茯苓。3、清热利湿药:

13、茵陈、车前子、泽泻、扁蓄、瞿麦。(四) 、清热药1、清热药的概念、分类与适应证。2、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龙胆草。3、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4、清热凉血药:生地、牡丹皮。5、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鱼腥草、板兰根、白花蛇舌草。6、清热解暑药: 7、清热明目药:8、清虚热药:(五) 、消导药消导药的概念、适应证。山楂、神曲、麦芽、鸡内金。(六) 、催吐药催吐药的概念、适应证。(七) 、泻下药泻下药的概念、分类、适应证。1、攻下药:大黄、芒硝。2、润下药:火麻仁。3、逐水药: (八) 、去痰止咳药祛痰止咳药的概念、分类、适应证。1、清化热痰药:贝母。2、温化寒痰药:半夏。3、止咳平喘药

14、:杏仁、桔梗。(九) 、温里药温里药的概念、适应证。附子、干姜(十) 、理气药理气药的概念、适应证。陈皮、枳实、木香。(十一) 、理血药理血药的概念、分类、适应证。1、活血药:川芎、丹参、桃仁、红花、牛膝、三棱、莪术。2、止血药:白及、三七、白茅根、地榆。5(十二) 、补益药补益药的概念、分类、适应证。1、补气药:人参、黄芪、党参、白术、甘草。2、补血药:熟地、当归、白芍、何首乌。3、补阴药:沙参、枸杞子。4、补阳药:续断、杜仲(十三) 、固涩药固涩药的概念、分类、适应证。1、止汗药:五味子。2、涩肠止泻药:3、固精、止带、缩尿药:山茱萸。(十四) 、平肝熄风药平肝熄风药的概念、适应证。全蝎、

15、天麻、钩藤。(十五) 、安神药安神药的概念、适应证。酸枣仁、龙骨、远志。(十六) 、开窍药开窍药的概念、适应证。麝香。(十七) 、驱虫药驱虫药的概念、适应证。使君子。十八、外用药外用药的概念、适应证。硫磺。每一类药物,重点介绍代表药物的性味、归经、功用、用量及注意事项,了解其参考资料。第九章 方 剂【目的要求】一、了解方剂的基本知识。二、掌握 33 个重点方剂的药物组成及临床运用(其中 14 个方剂自学) ,余方剂做一般了解【教学内容】一、方剂的基本知识。二、方剂的分类说明如下方剂的药物组成及临床运用。麻黄汤、银翘散、麻杏石甘汤(自学) 、独活寄生汤(自学) 、镇肝熄风汤(自学) 、天麻钩藤饮

16、(自学) 、藿香正气散、平胃散(自学) 、茵陈蒿汤、八正散(自学) 、白虎汤、龙胆泻肝汤、小柴胡汤(自学) 、逍遥散、保和丸、大承气汤、麻子仁丸(自学) 、二陈汤、理中汤、四逆汤(自学) 、柴胡疏肝散(自学) 、补阳还五汤、血府逐淤汤、四君子汤、四物汤、补中益气汤、归脾汤、六味地黄丸、四神丸(自学) 、酸枣仁汤(自学) 、安宫牛黄丸(自学) 、金黄散(自学) 。第十章 针灸【目的要求】一、了解经络与腧穴的关系,十四经的分布情况,腧穴的分类和主治规律,特定穴的意义二、掌握腧穴的定位方法。三、掌握 30 个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操作。四、了解针刺的基本知识。包括:1.针具。2.针刺练习。3.针刺前

17、的准备。五、掌握毫针刺法,了解灸法。六、了解针刺注意注意事项及针刺中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七、理解针灸的治疗及配穴处方原则。八、掌握常见病证的针灸处方。【教学内容】一、经络与腧穴(一)腧穴的分类(二)腧穴的主治规律(三)腧穴的定位法 (四)特定穴(五)十四经常用腧穴及部分经外奇穴1手太阴肺经:尺泽、列缺。2手阳明大肠经:合谷、曲池。3足阳明胃经:地仓、颊车、足三里。4足太阴脾经:三阴交。5手少阴心经:神门。6手太阳小肠:听宫。7足太阳膀胱经:肾俞、次髎、委中、承山。8足少阴肾经:涌泉、太溪。9手厥阴心包经:内关。10手少阳三焦经:外关。11足少阳胆经:风池、环跳、阳陵泉、悬钟。12足厥阴肝经:

18、太冲。13督脉:大椎、百会、水沟、命门。14任脉:关元、气海。15经外奇穴:太阳。二、针刺的基本知识。三、毫针刺法。四、常见病证的针灸处方。1感冒:大椎、风池、合谷。2头痛:百会、攒竹、太阳、风池、合谷。3胃脘痛:内关、中脘、足三里。4泄泻:合谷、足三里、天枢。5腰痛:肾俞、委中。6遗尿:三阴交、肾俞、膀胱俞、中极。7坐骨神经痛:环跳、阳陵泉、承山、委6中、肾俞。8面瘫:翳风、颊车、地仓、合谷、风池、太阳、足三里。9痛经: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中极。10耳鸣耳聋:翳风、听会、外关。11鼻炎:风池、迎香、合谷。12牙痛:下关、颊车、合谷、内庭。四、实践环节(一)四诊八纲, 3 学时1、舌诊

19、:舌质:以正常舌色(淡红色)为基础,对比辨认红舌、绛舌、紫舌、淡白舌及其主病。舌苔:以正常舌苔薄白苔为基础,对比辨认白苔、黄苔、灰苔、黑苔及其主病。2、脉诊掌握切脉的方法。 掌握几种常见脉象的特点及主病。3、八纲了解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阴证、阳证八类基本证候。(二)脏腑辨证, 3 学时1、心病辨证对心气虚、心阳虚、心血虚、心阴虚、心火炽盛、心血瘀阻等病证能进行辨证施治。2、肺病辨证对肺气虚、肺阴虚、风寒束肺、风热犯肺,燥邪犯肺、痰热壅肺等病证能进行辨证施治。3、肝病辨证对肝血虚、肝气郁结等病证能进行辨证施治。4、脾病辨证对脾气虚、脾阳虚、寒湿困脾、食滞胃脘等病证能进行辨证施治。

20、5、肾病辨证对肾阴虚、肾阳虚、膀胱湿热等病证能进行辨证施治。(三)讲解常用中药的性味、功效(观看录像),3 学时(四)针灸实习(观看录像) , 3 学时1、讲解针刺的基本知识。2、掌握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针法,对十四经的循行分布有一定的了解。五、课内学时分配章 内 容 参考学时1 导论 22 阴阳五行 23 藏象、精、气血、津液、神 64 病因病机 45 四诊 66 辨证 107 防治原则及治法 28 中药 69 方剂 610 针灸 8六、课外学时分配序号 内 容 参考学时1 诊法、八纲辨证 32 脏腑辨证 33 针灸 34 中草药 3大纲制定者:邱根全 蔡 云 何群英 孙万森狄 灵执笔大纲

21、审定者:孙喜才 周淑意 张 健刘润侠 聂丹丽大纲批准者:邱根全 孙万森大纲校对者:蔡 云 何群英 王 锐 李建娃狄 灵“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Internal Medicine 课程编码:CLIM4016学 时:120(理论大课),96 (见习课),26(课外学时) 学分:10.5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本科生先修课程:诊断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 解剖学(局部及系统解剖学、病理解剖学)、组织胚胎学、药理7学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1王吉耀 主编, 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年;2叶任高、陆再英 主编, 内科学,人民 卫生出版社, 2004 年;3Braunwall 主编,

22、哈里森内科学第十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年4J.Claude Bennett,M.D 主编西氏内科学第 21 版,世界图书出版社,2004 年8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临床医学是认识和防治疾病、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科学。内科学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具有其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学习内科学的目的在于扎实地掌握本门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毕业时能独立防治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毕业后通过临床实践,应能进行自学和开展科学研究等活动,继续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防治疾病能力。学习内科学要掌握各个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

23、和治疗措施,同时还要深入研讨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临床知识并运用于临床实践。二、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各个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2.掌握各个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三、教学内容及要求呼吸系统疾病第一章 总论教学内容1国内呼吸系统疾病的流行病学情况。2. 呼吸系统解剖及生理特点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1) 气管支气管肺段肺泡。(2) 肺循环的特点:低阻、低压、高容量。(3) 防御系统:上呼吸道;粘液纤毛运载系统;非特异性防御机能。3呼吸系统疾病的诊察方法,包括采集病史,询问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和器械检查;详细讲解肺功和血气

24、检查的方法和意义。4.呼吸系统疾病发病与死亡率增加的原因。(1) 解剖上开放系统和循环上二低一高的特点。(2) 呼吸系统疾病缺乏特异性。(3) 社会人口老龄化。(4) 大气污染,吸烟。5 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和当前研究的重点。(1) 医学应用技术的进展和诊断水平的提高。(2) 当前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的重点。要求1了解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特点。2掌握呼吸系统疾病的诊察方法。3掌握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措施。4.了解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增加的原因和当前研究的重点。 第二章 支气管哮喘教学内容 1概述:哮喘的定义、流行病学概况。 2病因和发病机制:详细讲解免疫学机制、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神经机制在哮

25、喘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强调哮喘的本质是气道慢性炎症。93临床表现 (1) 症状:夜间、凌晨发作及加重是哮喘的特征之一。(2) 重点讲述发作时的体征。4实验室和其他检查:痰液检查;肺功检查是讲授的重点,包括通气功能检查、支气管激发实验、支气管舒张实验、PEF 及其变异率测定;动脉血气分析;胸部 X 线检查、特异性变应原的检测。5诊断、诊断标准、支气管哮喘的分期及严重程度分级。6鉴别诊断:重点与心源性哮喘、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癌等鉴别。7并发症:分为发作时并发症及长期反复发作引起的远期并发症。 8治疗(1)脱离变应原。 (2)药物治疗:重点讲解常用平喘药的分类、作用、使用方法及激素在治疗中的

26、重要作用。哮喘的吸入治疗。(3)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分级治疗。(4)哮喘的长期治疗。(5)免疫疗法。9预后:转归和预后因人而异,与选用正确的防治方案关系密切。要求1掌握哮喘的发病机制。2掌握哮喘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分期及严重程度分级和鉴别诊断。 3掌握哮喘的防治原则、急性发作期的控制及重度哮喘的处理。4掌握哮喘的长期治疗原则。5熟悉哮喘的教育与管理。第三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教学内容1概述: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定义。2病因和发病机制。3病理改变: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改变特点,进而发展为肺间质纤维化和肺气肿的病理改变。4临床表现:咳、痰、气短和喘息症状;早期可无体征,以后

27、可有干湿啰音或肺气肿体征。5实验室检查:重点讲 X 线征象、肺功改变及血气改变。6诊断与严重程度分级:主要根据有高危因素、临床症状、体征及肺功检查结果等综合分析确定。严重程度分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7鉴别诊断:主要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和肺癌相鉴别。8治疗:在急性发作期以控制性吸氧、抗感染、祛痰、止咳、平喘为主的治疗。在缓解期重点讲解控制病因、防治并发症、改善肺功能的锻炼方法和康复治疗。10预防:耐寒锻炼、预防感冒,增强体质,禁止吸烟和中医辅正固本治疗等。要求1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2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程度分级 3熟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第四章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教学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