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程教学论》练习题一答案.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3938646 上传时间:2019-08-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课程教学论》练习题一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历史课程教学论》练习题一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历史课程教学论》练习题一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历史课程教学论》练习题一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历史课程教学论》练习题一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历史课程教学论练习题一答案一、简答题1、创设教学情境有哪些方法?第一,巧思妙设问题情境 第二,音美配合渲染情境 第三,参与表演体会情境第四,动用直观再现情境 第五,锤炼语言描绘情境2、简述教师备课的意义与基本要求意义:(1)备课程度决定教学效果。 (2)备课是教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具体体现。(3)备课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备课的基本要求:(1)要充分全面地备课。 (2)要有计划性。 (3)要发挥教师的创造性。 (4)要有针对性。3、简述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1)教学目标。主要评价教师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体现程度与学生的接受理解程度。(

2、2)教材处理。历史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同时,是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因此,对教材的剪裁、组织与呈现的合理科学程度,是历史教师教学功力的重要体现。(3)教法选择。历史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历史学习及主动参与的能力。教师在择取教法时,要努力体现课改要求。(4)学法指导。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包括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历史的习惯、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及指导学生掌握使用查阅历史工具书与查找整理历史资料的方法等。(5)教学过程。主要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各个环节安排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层次脉络的清晰性,教学氛围的浓厚性及教学要素的契合性等。(6)师生互动。在发

3、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评价教师能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之间配合的默契性等。(7)教姿教态。教师态势语言的准确性与合理性及教学态度的端正性等。4、简述历史教材的定义与类型?历史教材是历史课程资源的核心,是进行历史教学的基础。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凡是承载历史教学内容和历史信息的物化材料,都可视为历史教材。历史教材的类型:历史教材应包括:历史教科书、历史教学参考书、历史学习指导书、历史练习册、历史教学插图、历史文献资料、历史著作及补充读物、历史理论读物,与历史及历史教育有关的音像资料:幻灯片、唱片、影片、录音带、录像带、相关的电脑软件及因特网上各种相关信息,与历史有关的实

4、物材料、文物、模型,例如革命纪念地、出土文物、历史遗址等。5、简述历史课程资源的含义与类型?课程资源包括教材以及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多种资源。就历史课程这一专门的课程来讲,历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的总和。6、简述历史教育教学研究的目的?(1)适应新历史课程的需要。(2)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3)教育教学研究是教师提升自身素质的需要。(4)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是教师体现自我价值的需要。7、简述各国历史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与特点?综合而言,各国历史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为:(1)在课程观念上有了新的认识;(2)在

5、内容选择上注重“精选” ;(3)在学习目标上“ 以质取胜”;(4)在教学方式上提倡 “学生中心”。世界范围内历史课程改革的特点为:(1)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在课程评价上,充分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等方面的作用。8、中学历史教学有哪些主要原则?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集中反映和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主要依据历史知识的特点而确定,主要有:史论结合的原则;突出重点的原则;直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教师的主导性原则和学生主动性统一的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9、简述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功能?它的功能具体

6、表现为六个方面:(1) 导向功能。 (2) 诊断功能。 (3) 调节功能。 (4) 激励功能。 (5) 反思功能。(6) 记录功能。二、论述题1、结合具体内容谈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内容构建特点?(1)力图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初中设置的课程都必须以学生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对感性的事物较容易理解,对理性的知识则不太容易理解。因此,初中历史标准内容选择,既力图注意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适度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问题,又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兴趣爱好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尽量减少艰深的历

7、史理论和历史概念,防止把史学研究专业性太强的内容灌输给学生,克服成人化倾向,避免“难、繁、偏、旧”现象。如“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就比较难以理解,因此,世界现代史板块中内容标准只要求学生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2)尊重历史知识的客观性。在学习主题上, 标准只做客观描述,不做过多的主观性评论。如中国古代史板块中“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主题,这个主题并未明确指出是什么性质的国家,也没有说是什么性质的社会变革,因为,学术界对此争论颇大, 标准不表示支持或否定哪家说法,以免引起混乱。此外, 标准中国古代史部分学习主题一概不用诸如“伟大的” “进步的” “腐朽统治” “反

8、动政策”等情绪化字眼,表述力求平实,尊重历史知识的客观性,以便保持历史原貌。(3)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突出重点,择取反映历史的基本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在初中教学阶段,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避免专业化倾向,注重其课程性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初中历史课程毕竟是建立在历史学科基础之上的,离开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也就不成为历史课程了。因此,历史学习主题的确定,必须以历史学科为基本依据,反映历史的基本进程和特点,呈现历史的主要内容。如中国近代史内容标准中的第一个学习主题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的确定:鸦片战争后,外国列强不断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剧,中华民族与外国列强的矛盾日趋激烈,中国人民在国势日益沉沦中顽强抗争,这是鸦片战争后至 20 世纪初年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一条鲜明主线,本学习主题就是突出了这一历史发展主线,在内容标准的选择上基本上也是紧紧围绕这条主线进行取舍。对历史知识点的选择进行了大量精简,以避免面面俱到。与此同时,围绕着这条历史发展主线,对一些知识点的选择角度也不同于以往,而是根据学习主题而有所侧重,如对太平天国运动中抗击洋枪队的史实的选取,对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英勇抗击日本舰队的突出,等等。(4)内容标准坚持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强调知识与能力的统一,注重学习的

10、过程与方法,加强过程性和体验性目标,使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学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例如,中国现代史内容标准提出“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因为创办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初期的全新思路和重大突破,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是探讨中国现代史重大问题的切入点。 “探讨”既是方法也是过程,内容标准注重探究式学习过程的参与和体验,亲身实践和具体地感受历史,把中国现代史知识与认知能力、运用能力、交流能力、表达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5)内容选择注重对世界文明多元性与共容性的强调,以培养学生树立一种国际意识和世界主

11、义精神。世界上的文明虽然各具特色,但作为创造文明的人,却具有普遍的、共同的人性。一个人首先应该爱他的祖国,但这种爱国情感应该有一定的前提,那就是它必须建立在人类的和平与友好等共同的利益基础之上。国际意识和世界主义精神是一个现代文明民族和个人所应该具有的观念和意识,是一个现代人所应该具有的高尚修养。如世界古代历史讲述了人类是如何从蒙昧、野蛮的状态步入文明的,讲述了人类如何从一种彼此分散隔绝的状态逐渐建立种种联系从而走向整体的。它回顾了世界众多民族创建文明的艰辛而辉煌的历程。类问题的可持续性能力。2、选择设计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1)依据教学的目标要求来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是历史教师授课的方向,

12、它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学方法的设计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历史课堂教学每节课的具体目标是不同的,但基本上都要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面。为实现具体的目标,可以采用适宜的方法,比如:为了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目标,可以应用情境创意法或情感教育法,通过历史情境的创设模拟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感官活动,以使学生产生心灵共鸣,受到思想教育。学科能力的培养,可以采用探讨发现法、引导谈话法或范例法等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等。(2)依据教学的内容特点来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内容来体现的,而教学方法的选用是为了更好地完成

13、内容的教学。教学内容的不同也影响着教学方法的选择。历史教学内容可分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人物、典章制度等,也可以分为历史表象、历史概念、历史规律等、不同类别的教学内容适宜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讲授历史事件等史实、现象、过程性的知识一般适用于讲述法;对典型的历史场景、人物特征的揭示,适用描述法;概括性、规律性强的内容可以考虑选用启发式的讨论法或谈话法等。选择运用恰当的方法有助于教学内容的展开和深入,提高学习效果,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3)教学方法的设计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学生的年龄、基础知识、思维能力等等,都影响着历史教学效果。历史教学方法的设计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因素,因为

14、知识的掌握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认知活动才能实现,历史教学方法只有符合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特别是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率。针对初中学生的情况,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式的新颖性,创造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有一种学习的成就感。为此,教学方法的设计应充分吸取各法的长处,如演示法、描述法的直观性、形象性,讨论法的参与性和民主性,谈话法的启发性等,加以巧妙组合运用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4)教学方法的设计要适合课的类型课堂教学的类型,也称为课型,是指课堂教学的种类。它是依据保的不同教学任务而划分的,一般有

15、综合课、新授课、复习课等。课型的不同影响着教学方法的选择设计。因为具体任务的不同决定了课型类别的不同,而教学方法又是能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所以针对不同课型应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例如:综合课可采用三段式教学法、四段式教学法;新授课通常选用讲述法、演示法等;复习课可选择概括性强、简明易记的图示法、概述法等;巩固知识课可采用谈话法、讨论法等。总之,不同的教学方法各有长处,利用好其优点,可以有针对性地完成教学任务。(5)教学方法的设计还要能发挥教师本人的特点和长处复杂的历史教学需要教师熟练地掌握各种教学方法,但由于个人素质的差异,即使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相同班级的学生,不同教师运用同样一种教学方

16、法所能取得的效果还是会有区别的。从教师的素质和技能来看,有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绘画制表能力的高低、知识面的广狭、形象思维发达或抽象思维发达的不同等差异,所以教师要基于自我能力,选择容易发挥自己特长而又有效的方法,加以精心构思和设计,往往更能加强教学效果。以上几点是选择、设计历史教学方法必须遵循的主要依据。此外教学条件、教学环境和考试制度等因素也对教学方法的设计有着一定的影响。3、结合具体内容谈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经济史内容构建特点?(1)创造性地设置经济史必修模块,有利于学生全面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探寻历史发展的规律。(2)提出经济史教学的新理念。基础性:经济史是作为高中基础课程之一的历史

17、课的基本内容之一。深化性:“进一步加深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经济领域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我国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认识”。生活性:经济活动“ 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要求学生 “了解自古以来中外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以及人类为发展社会经济、改善生活所做出的努力”。综合性:“课标”要求学生注意经济史与政治史、文化史的综合,物质生产史和物质生活史的综合,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历史上的与现实经济的综合等综合性理念。(3)合理地吸收经济史研究的新成果。吸收全球史观的研究成果:以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发展和演变为线索来讲述世界近现代经济史;吸收资本主义研究的新成果:将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的形

18、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等列为教学要点;吸收苏联史研究的新成果:设专题讲述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吸收社会史研究的新成果:对社会生活史的关注。(4)贴近现实的经济及其发展趋势,充满时代气息。 “课标”中列出的诸如“互联网的逐渐普及” 、 “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等要点,均体现了强烈的现代气息。(5)提出丰富多样的切实可行的经济史教学活动建议。“课标”列举了收集和整理资料、制作、编辑墙报、阅读文学作品、观看影视作品、调查、考察、讲演、撰写调查报告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建议;同时,建议要重视实践性综合性活动;倡导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注意活动的可选择性等。4、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基

19、本训练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为了充分发挥基本训练的作用,使之既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又有助于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基本训练时,需要注意下列几点:第一,训练前应明确提出训练的目的与要求。训练的形式不同,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能力也各异。例如每种练习都有它特定的目的与要求,在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前,必须首先把该项练习的目的与要求向学生讲清。这样做可以避免练习的盲目性,提高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少做错题,少走弯路。第二,加强练习方法的指导,坚持练习形式的多样化学生进行练习时,教师要进行具体指导,尤其应加强练习方法的指导。练习的形式是多样的,但同一形式的基本方法、步骤是相同的。教师要把各种练习形

20、式的基本方法向学生讲清,必要时可做示范。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可以提高练习的效果。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时,还要坚持多样化原则。因为多种形式练习的交替进行,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减少疲劳,使注意力持久。第三,基本训练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学生的基本技能不可能一下子形成,必须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先简后繁,先易后难,先局部后整体。因此,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基本训练,应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例如填空练习,可先进行单项填空,再进行多项填空,识图填图练习,可先识图后填图,再指导学生进行绘图训练。在训练速度的掌握上,应先慢后快。一般情况下,当学生刚开始接触某种训练方式时,应放慢速度要求,而当

21、某种训练方式熟悉之后,可要求提高速度。第四,练习次数与时间要适当分配。俗话说:“功到自然成” , “熟能生巧” 。这说明,学生的知识转化成能力的快慢在某种意义上与练习次数的多少和练习时间的长短有关。因此,适当增加统习的次数和延长每次练习的时间是完全必要的。但如果把这一点绝对化,无限制地增加,认为次数越多、时间越长越好,那就会走向反面。因为无限制地增多次数、延长时间,会使学生感到疲劳、厌倦,把练习看成是一种负担,兴趣就会降低,效果肯定不会好。教师在组织学生练习时,要恰当地控制次数与时间,多进行分散练习,少进行集中练习,形式相同或相似的练习不要连续进行,最好是把形式不同的练习交叉进行。5、历史概念

22、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是什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概念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形成历史概念是认识历史知识的中心环节。学生课堂学习的认识活动一般经历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等阶段。由于历史知识所反映的客观、事实已属过去而不能重演,又不能通过实验而使其再现;历史文物等虽有使人睹物思情之功,但又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而不能普通运用。因此学生感知历史知识更多的是靠教师的语言和学生自己对教材的阅读。如果只停留在感知历史事实形成历史表象的阶段,那末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则停留在现象上,而没有掌握其内在联系,不能把握其本质。只有向历史概念这一高层次转化,才能使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巩固,且有运用于实践的可能。因为历

23、史概念具有这种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它在学生认识历史的过程中是个不可或缺的 中心环节。第二,形成历史概念是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结构的重要关键。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结构。历史知识结构是由许多相互联系的历史概念及其史学原理构成的,每一个历史概念是历史知识结构的基本单位,因此学主要认识并掌握历史知识结构,其关键便是形成历史概念。第三,形成历史概念是全面完成历史教学任务的基本保证。历史概念形成过程是学生逐渐从历史现象提高到本质的认识过程,也是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过程。但现象和本质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彼此联系、互相制约的。概念是从许多事实中抽象出来的本质的东西,能更深刻地反映客观现实。假如历史教学中忽略了历史

24、概念,学生便会在一大堆史料面前茫然失措,无法得出合乎规律的结论,就不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同时,概念还有发展和培养学生智能的作用。因为历史概念的形成,需要借助一些逻辑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即通过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等方法才能形成,这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是很大的。6、结合具体内容谈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政治史内容构建特点?(1)仍然重视政治史,但调整了政治史在高中历史课程中所占的比重。从内容设置情况看,政治史仍然占据很重的分量。但与以往任何版本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与“标准”比较来看,其比重已经明显下降。(2)以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为主线,将政治文明史特别是政治制度史作为政治史的基本内容。“标准”

25、明确指出:“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 。 “标准”是按文明史范式构建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 “政治文明” 是新课程中政治史部分的“ 关键词 ”。(3)力图克服和纠正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评价指向,在 “标准”的行文及要求中都力求以科学的精神与态度,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4)动态地考察历史上的政治现象,多角度多层次地研究历史上的政治问题。(5)注意历史上的政治与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的联系。选择设计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三、实践应用题1.设计一则说课稿。2. 设计一则研究性学习的案例。3. 根据教学实际,分别设计一则导课与结课

26、教案。历史课程教学论练习题二答案一、简答题1、简述 21 世纪历史课程标准的结构?本轮课程改革所推出的国家课程标准在结构上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为“前言”:结合目前的课程改革,根据历史课程的特点和要求,阐述课程的性质、课程基本理念、总体设计思路;第二部分为“课程目标”: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转变课程功能的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历史课程的总目标与学段目标;第三部分为“内容标准”:在大致划定历史课程内容范围和框架的基础上,用明确的行为动词表述学习目标和学习结果(学生所应达到的学习程度的基本要求);第四部为“实施建议”:为确保达到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而提出

27、的课程实施建议,包括教与学的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材编写建议等;第五部分为“附录”:历史课程的有关附件,如教学活动案例、行为动词用法一览表等。2、历史课堂教学有哪几种类型?每种类型的课堂教学结构如何?根据当前中学教学实践,课堂教学的类型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两种。在一堂课内只有一个教学任务,一般采用单一课的类型;在一堂课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学任务,一般采用综合课的类型。课的类型不同,其结构也不相同。(1)单一课的内涵及其结构:单一课的类型,可根据不同的任务,分为导言课、讲授新知识课、复习课和检查知识课、讨论课、赏析课等 6 种类型。(2)综合课是历史课常用的课堂教学类型。它在一

28、节课内要完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学任务。一般地说,综合课适用于头绪不多、份量适中、在一节课内可以完成两种以上教学任务的教材内容。但是,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和力量不可以平均分配,讲授新课仍然应是主要任务。综合课的结构一般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提问,新课引导,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课外作业。3、简述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特征?(1)问题性。(2)实践性。(3)综合性。(4)自主性:(5)合作性。(6)情境性。(7)论证性。(8)过程性。(9)探究性.4、简述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途径?(1)开展社会调查,紧密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动向,以便确定或揭示有效参与社会生活和把握社会所提供的机遇而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29、2)审查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以及在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从中获益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知识与技能、生活经验与教学经验、教与学的方式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各种课程素材,以及开发和利用相应的实施条件等;(3)开发和利用乡土史课程资源;(4)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包括自然与人文环境、各种机构、各种生产和服务行业的专门人才等资源,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财富;(5)利用历史教学网络资源,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5、简述历史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1)教育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艺术性原则。(4)技术性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30、(1)选择课件资料要紧密围绕主题。(2)课件构思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3)不能用多媒体课件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模式、必须注意在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中把传统教法与现代技术适当结合,追求多媒体教学功能的最优化。(4)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 必须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6、说课的基本要素历史课“说课”的要素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说教材:教材是学生认识的客体,是教师授课的主要依据。首先,阐述所授课内容在全册教材或单元、课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其次,确立该课的教学目标及依据。最后,说明确定该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及依据。(2)说教法:说明该课在教学过程中,将采用的教学方法及依据。因为教学有法,

31、但无定法,故此,在教学中应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恰当的教学方法,利于教学内容的传授,利于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引起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反之,,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说课中,教师应将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采用这些方法的依据及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说出来。(3)说学法及学法指导:即说明在教学过程中, 针对所授课内容的难易程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或技巧。说明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以提高学习效率。(4)说教学手段:说明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需要及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准备采用哪些教学手段以及采用这些手段的

32、可能达到的教学效果。(5)说教学过程:它是说课的核心环节。要求说课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说明组织实施这一课的方案,如应如何导入新课、传授新知识, 如何进行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等等。在叙述教学过程时,要按照教学步骤说清各个教学环节的具体活动,包括讲授的知识内容、联系、小结、反馈、矫正及布置作业等安排。要说明如何通过教学突出重点和难点及如何抓好关键。(6)说板书设计:简略说明板书的整体布局。二、论述题1、文化史内容构建特点(1)提高文化史在高中历史课程中的地位。在高中新课标所设 9 个模块中,文化史约占 38 个模块,经济史只占 12 个模块,就数量而言,仅次于政治史内容比重。(2)内容择取了人类创造的

33、最重要的优秀文化成果。以世界古代文明与世界文化遗产部分选取内容为例:亚洲是以夏文明和古蜀文明为代表的中华早期文明;欧洲为克里特文明;以大津巴布韦遗址为代表的非洲古文明;美洲的玛雅文明等。(3)从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揭示人类文化发展的规律。(4)将文化史领域作为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园地。如模块列出了数量可观的“历史之谜” ,要求学生进行探索;同时要求学生了解科学家为揭开这些历史之谜所做的“大量的艰辛的工作”及所经历的“探究过程” ;并希望学生初步了解人类研究社会发展之谜的方法,以及“考古发掘及研究工作的基本常识”等,可以看出, “标准”是将文化史模块作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阵地。2、历史考

34、试命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命题要依据历史课程标准和中学历史教材,试题要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符合中学历史教材的内容。 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知识与过程、能力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基本任务与目标,历史考试的试题应该根据这些任务要求拟定,检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要使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悟出一定的道理,受到思想教育。(2)命题要突出重点,兼及全面。突出重点,就是命题必须反映教材的主要内容,尤其是论述题,最好是在教材的重点内容中拟定。还应注意各方面的内容在命题中的比例配置,重点分布均匀。这样的试题就会提高考试的效度,达到

35、考试的预期目的。(3)命题难易要适宜,试题数量要适当。命题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都会做或都不会做的试题不要拟定。就基本题、综合题、提高题三种类型试题的难易程度而言,基本题反映了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最基本要求,具有一般水平的学生都能回答,这类题可占总分的 70左右;综合题是检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综合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这类题可占总分的 20左右,提高题有一定的难度,要求有独创性,这类题份量不宜过重,以占总分 10左右为宜。总之,命题应难易得当,过难或过易都会达不到考试图的,而且将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还应注意试题数量。在一般情况下,题量应适当大一点,因为考试的效度与信度有关。试题数

36、量越多,分数的分布越广,信度也就越高。(4)命题表述要确切。试题的文字要浅显简短,措辞要准确、完整,题意要明确,回答范围不宜过宽,不要形成一题多解,各题要彼此独立,互不干扰,试题中不要有暗示本题或其他题的答案线索。例如问答题;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情况怎样?这样的问法太笼统,涉及的范围太大,深度、广度的要求不明确,学生难回答,教师也难以评定成绩。3、根据某一版本新编高中历史教材论述教科书的特点?(1)建立模块相对独立、总体整合的内容体系。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呈现出分层性、模块型和组合化特征。根据标准的设计,采取专题史体例和中外合编的方式,采用单元、课、目三级标题的结构。精心选择典型的、具体的、有代表

37、性的历史事实,构成每一个学习模块。我们既要重视每一模块的相对独立性,构建便于学生学习的体系;更要注重所有模块间的联系与融会。也就是说,各个模块虽然相对独立,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模块的组合化,构成一个视野更广阔、内涵更丰富、紧密相联的历史学科学习体系。中外合编体例的设计是本次改革的突出特点,对于学生深入地了解某一历史专题,并把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有机地联系起来考察,具有很大的优点。它能够使学生通过对比联系,更加深刻地理解世界历史中的中国、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联系和相互影响,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胸襟。(2)强调学习的探究性,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探究性学习,旨在鼓励学生独立自

38、主地认识、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学史能力。为此,在课本正文中设置了各种栏目,在课内课后的练习中都结合接受性,追求和体现探究性。既提供与课文有关的丰富多样的各种资料,同时还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促进学生展开更加积极的历史思维活动。同时,教科书还设计了比现行高中教材更多的探究活动课,以充分体现这次课改的新理念。(3)教材的系列化、立体化和多样化特色。系列化体现在既有教师备课手册、历史教学挂图、历史地图册、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等教师教学用书,还有新教材新学案、历史填充图册、历史读本等学生学习用书;立体化体现在既有电子音像配套产品、课堂实录、各类课件、备课资源库,又有人民教育出版社历

39、史天地网站等网络教材;多样化则表现为,从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出发,为适应不同经济水平和文化水平地区的各自需求,特推出黑白和彩色两种版本。4、论述讲述法?讲述法是教师在主导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地讲授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和历史人物的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历史表象,进行历史思维,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由于讲述法适应历史知识的过去性和时序性,符合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间接性,特别是它构成了其他历史教学方法运用的基础,所以成为中学历史教学中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讲述法的基本特征是教师较多地占用课堂教学时间,系统地讲述历史知识。讲述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尽管教学不只

40、是讲述,然而讲述却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一个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不用讲述的方法。为提高教学效果,在应用讲述法时应充分发挥其可控性强、教学效率高、简便易行、有利于学生形成历史概念等优点,紧密围绕教学内容,来进行精心的构思设计。讲述法的设计一般应遵循统一性原则、熟练性原则、结合性原则、最佳效果原则等基本原则。讲述法可以分为叙述、描述、概述三种不同的方式。在教学中,叙述、描述和概述经常是配合并用、相辅相成的,即在叙述中不可能没有描述,在描述时首先要依靠叙述,而在叙述前后又往往需要运用概述。虽然三种方式在讲述时各有侧重,但目的都在于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具体的历史事实,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和历史观点创造条件。三、实践应用题1.根据教学实际,分别设计一则板书和结课2.自设题目,写一篇与历史课堂教学实践相关的小论文(要求不少于一千字)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