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 动 化 科 学 与 电 气 工 程 学 院School of Automation Science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本科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2011 年 3 月 5 日草拟)院 长: 焦宗夏教学副院长: 武建文教学 秘书 : 王艳“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Automation)1培养目标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在全院优选出 2 个班作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试点班,培养面向未来发展,富有创新潜质,具备团队精神,基础知识扎实,善于学习实践的高层次高素质工程型专业人才。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要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
2、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网络技术等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采取企业和高校联合进行培养,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方式培养工程型人才,培养过程包括在校内学习和在企业学习两部分,本科学生工程实践时间(包括毕业设计)累计均要达到一年。学生毕业后能在运动控制(包括飞行器导航与控制) 、工业过程控制、自动化测试与控制、机电控制、智能控制、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仿真、系统运行、科技开发等方面专业工程师的工作。具备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2培养要求在品德和政治思想方面: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愿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3、,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要系统而牢固地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电路理论、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计算机软件基础、工程力学、机械设计等现代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具有较宽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受到较好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具有系统分析、设计与研究的基本能力;较好地掌握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机电控制、自动化测试、
4、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系统仿真及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 12 个专业方向的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对学习有主动性和自觉性,在本专业领域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创新潜质,并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在身体素质方面: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3学制与学位学制 4 年,达到专业培养计划和学位条例要求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4专业特色本专业是以电为主、机电结合、以自动
5、控制和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的宽口径专业,以航空航天与信息技术相融合为背景组织教学,并兼顾国民经济发展对本专业的要求;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对自动化领域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本专业含飞行控制、工业自动化、控制理论与工程、导航与控制、自动化测试与控制、机电控制、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系统仿真 8 个专业方向。特色课程包括惯性技术、导航系统、信号与测试技术、飞行控制系统、流体力学与传动、机电控制系统等。5培养计划总体结构培养计划由自然科学类课程、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工程技术类、学科与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类课程和全校公共选修类
6、课程七个模块组成。本专业指导性培养计划的总体结构如下:-自动化专业指导性培养计划公 共 基 础 类 课 程自 然科 学 类人文社会科学类 工 程 技 术 类学 科 与 专业 基 础 课 程专业课程实践类课程公共选修类课程化学、生物数学、物理 史哲、体育、军事理论思政课、外语、语文 工程类基础训练课工程类概论课计算机类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学科基础课 专业选修课专业方向课 学科竞赛、科研活动、军训、社会实践、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学院路共同体课校级公共选修课学分小计 41.5 30 10.5 47.5 11 27.5 10总学分:1786核心课程和课程体系说明(1)核心课程体系构成表:序号 课
7、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学分 备注1. A09A101A 工科数学分析 A 142. 高等代数 A 63. 基础物理学 A 114. 大学英语 A 85. 大学语文 A 26. 工程训练 A 8.5 系列课7. 理论力学 A B 5.5 特色课8. 机械设计系列课 B B 6 特色课核心课程体系构成9. 电路 B 4.510.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B 411.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B 312. 自动控制原理 A B 613.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B 414. 信号与测试技术 B 315. 计算机控制系统 B 3.516. 导航系统/飞行控制系统/机电控制系统C 2.5/5.5/2.5专业方向及
8、特色课总 计备注:A、B、C 分别代表校级核心课、学科与专业基础核心课、专业方向核心课(2)课程体系说明作为自动化学院 “工程型人才”自动化学科专业,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是为培养一流高水平的自动化研究、工程应用、应用技术及其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本专业的相当部分本科毕业生将进入高一层次的工程学位教育。自动化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应以适应自动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指导,以扎实宽厚的基础理论为前提,以系统、控制、信息为主线,按照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工程能力培养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制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强调加强包括数理基础在内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的学习,强调工程基础训练,强调以电类、机械类、计算机类、控制类为专
9、业基础、以航空航天和国民经济领域为应用背景的专业特色教育。在制定培养计划和专业核心课程上,选用了工科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基础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类骨干课程,来强调学生要掌握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类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优良的文化素质的必修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外语、大学语文、体育、军事理论、史哲、管理等课程,选择大学语文和大学英语(外语)作为核心课程来强化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工程技术类基础课程包括计算机类基础课、工程类基础训练课等,以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为核心课培养学生采用计算机运用工程能力;电类、机械类、控制类包括机械设计系列课、电路、电
10、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信号与测试技术等。在此基础上,提供有 8 组专业方向课程,对应于本专业的控制理论与工程、导航与控制、自动化测试与控制、机电控制、飞行控制、工业自动化、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系统仿真 8 个专业方向,学生可选择其中 1 组课程进行学习,并在一系列专业选修课中选择 4 学分的课程进行学习。在实验/实践类教学方面,通过工程认识、材料工艺与加工实习、电子工程技术训练、电子电路设计训练、电子设计大赛、冯如杯竞赛、课程设计与专业综合实验、毕业设计等实验实践与竞赛环节,实现从大一到大四不间断地开展实践能力训练,培养学生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
11、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7实践能力与素质培养体系说明培养计划在四个学年的教学过程中均安排了相应的科学实践教学内容,培养科学实践精神与能力,养成主动学习、提出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在社会实践方面我校确定了“三年、三类、三层次”递进式系统化暑期社会实践体系,具体内容是:一年级暑期的军训和社会“认识实践” ,二年级暑期的社会“工作实践”和三年级暑期的社会“生产实践” 。在综合实践方面,本专业第 1 学年安排了工程认识实习、材料工艺与加工实习,第 2 学年安排了电气技术实践课程,第 3 学年安排了电子工程技术训练、电子电路设计训练、生产实习,第4 学年安
12、排了课程设计与综合实验、毕业设计。工程技术实践按基本工程训练,综合基本工程训练及综合工程训练三个阶段(层次)进行。机械实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的三个阶段包括,第一阶段的工程认识实习:通过展室的参观和典型机电产品拆装实习,使学生对典型机电产品的结构、原理以及制造过程有一个初步的全面的了解;第二阶段的基本工艺训练:通过典型工艺设备基本操作训练和典型机械产品的加工、装配、调试、质量检验和技术经济分析完成基本工艺训练,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熟悉机械零件的常用加工方法及其所用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典型结构;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知识。第三阶段的综合创新训练:在机械课程设计的基础上,学生组成创新训练小组
13、,自行设计、加工机电产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创新训练。电工电子实验能力培养同样是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方法和良好的实验习惯,掌握基本实验技能。要求学生正确使用实验设备,规范实验操作程序,正确分析实验结果,为今后的实验打下基础;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熟练使用实验设备,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第二阶段,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课内容整合,将电路基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实验的内容打通,形成了一系列新的实验;第三阶段,综合电子工程训练,培养初步创新能力。通过电子工程技术训练、电子电路设计训练、EDA 教育及课题式的实验内容设定,以及各类竞赛,激发学生自主设计的积极性。通过学生自
14、主设计、讨论、实施、调试,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控制类专业实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控制原理及测试技术课为核心,以计算机辅助设计、仿真和原理验证实验为主进行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在控制系统实验研究方面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并使学生在控制系统、测试元件实验研究方面得到初步训练。第二阶段:在控制系统专业课教学阶段,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课程实验和单独开设的“控制系统系列实验”课程,实现控制工程基本实验技术训练。第三阶段,以“课程设计和专业综合实验”教学环节为主,以复杂控制对象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吊车系统及温度控制)为实验系统,实现系统设计与工程实验相结合,加强实验设计、综合实验以及
15、撰写实验报告、实验结果分析能力的培养。同时鼓励学生直接进入科研课题工作,通过科研实践培养综合实验能力。在生产实习阶段和毕业设计阶段,与相关企业联合培养,将机械、电气电子、控制类专业实践能力相综合,结合不同设计题目的需要,发挥学生创造性,进行独立实验设计和综合实验。毕业设计是最后一个综合实践环节,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小型课题或大课题中一个完整的部分,整个课题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侧重于方向性指导和检查。通过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从文献、科研、工程技术等实践过程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善于从别人的经验和其它相关学科中找到解决
16、疑难问题的方法能力等;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获得科研工作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能根据条件变化而调整工作重点的应变能力;加强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着力推动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训练, “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在工程绘图、设计计算、实验、软件编制和调试、硬件设计与调试等方面以及外语阅读、使用文献资料和手册、文字表达等基本技能方面得到较为全面的训练和提高,同时也是对学生的知识面、掌握知识的深度、运用理论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外语水平、计算机运用水平、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等方面较为全面和综合的考核。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教师要具备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参与高校要优先聘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专兼职教师,努力提高专业课教师中具备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的教师比例。要制订明确的达标计划,在 4 年内达到每一届学生有 6 门专业课是由具备 5 年以上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教师主讲。要将对工科教师的评聘与考核从侧重评价理论研究和发表论文,转向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8最低毕业学分要求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要求将根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标准制定。9指导性教学进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