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WORD. 格式整理 . .“ 一带一路 ”战略构想的三重内涵作者: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博士 孙志远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添加日期: 14 年 08 月 12日【摘编】“ 一带一路 ”合作倡议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而言 ,至少包含经济、安全、人文三方面的内涵 ,这一战略构想的规划实施必将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团结稳定、对外科技人文交流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为“ 一带一路 ”)是 2013 年习近平主席分别出访中亚四国和印度尼西亚时提出的中国和相关国家合作发展的重大战略构想, 2014 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其列为本届政府的一项重要
2、工作任务。“ 一带一路 ”是对古代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的继承和发展 ,古代丝绸之路始于张骞出使西域 ,它历史性地创建了一条由东亚至欧洲的路上交通大动脉 ,将中国与中亚、 西亚直至南欧的广大区域连接在一起,在奥斯曼帝国垄断东西方贸易、 西方被迫开辟海上新航线以前 ,古丝绸之路一直是东西方沟通交流的重要陆地通道;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产生于陆上丝绸之路之前 ,秦汉时期 ,中国和东南亚、 南亚等地区的交流往来就已比较频繁; 唐宋时期 ,从泉州、 广州出发商船经南海、印度洋、波斯湾 ,到达了东非和欧洲;而明代 ,郑和的船队最远更是到达了非洲东南部的一些地区。 “ 一带一路 ”合作倡议立意高远、内容丰富
3、 ,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而言 ,至少包含经济、安全、人文三方面的内涵 ,这一战略构想的规划实施必将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团结稳定、对外科技人文交流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一、“ 一带一路 ”战略构想的经济内涵“ 一带一路 ”战略构想将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欧洲南部、非洲东部的广大地区联系在一起 ,该区域覆盖 40 多个国家 ,总人口超过 40 亿,经济总量超过 20 万亿美元 ,从资源富集情况看 ,“ 一带一路 ”覆盖区域是全球最主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供应基地 ,区域内资源互补性强;从比较优势来看 ,“一带一路 ”沿途国家多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禀赋优势的发展中国家 ,这些国家经济发
4、展潜力巨大 ,在农业、纺织、化工、能源、交通、通信、金融、科技等诸多领域进行经济技术合作的空间广阔。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而言 , “ 一带一路 ”的经济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从对外开放 的角度看, “ 一带一路 ”进一步巩固、扩大我国与中亚、东南亚以及更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互利合作 ,有利于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我国的对外开放经历了由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 再到沿江沿边开放、 最后全面开放这样几个阶段 ,受地理区位条件制约 ,东部沿海地区开放水平明显较高 ,沿边地区特别是西部沿边地区在全国进出口总贸易额中的比重依然较小 ,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点和难点在中西部 ,“一带一路 ”国
5、内. .专业 .知识 .分享 . .-. . WORD. 格式整理 . .段覆盖了我国中西部的大部分地区 ,使广大中西部地区由原先的 “内陆腹地” 变成现在的 “开放前沿”,为中西部地区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契机。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给我们的重要教训是 ,对外贸易主要依靠欧美发达国家、 “一条腿走路”的风险很大 ,而现阶段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已经成为世界市场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而“一带一路 ”构想将我国巨大的产品制造能力与沿途发展中国家的巨大市场需求联系起来 ,扩大贸易往来、深化经济合作前景广阔。从经济转型升级 角度看,
6、“ 一带一路 ”为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和过剩产能化解提供了广阔的战略迂回空间。东部地区受到污染治理、土地价格、劳动力成本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已是强弩之末 ,低端制造业向我国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南亚等劳动力成本优势明显的地区逐步转移已是大势所趋。“丝绸之路经济带”要连接中亚等广大亚洲腹地 ,基本要求就是 “道路相通” ,这也就意味着中西部地区即将迎来交通基础设施的一次建设高潮,这对减少中西部地区物流成本、 提高产品出口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东南亚地区劳动力丰富、 出口导向型经济比较优势明显 ,是各国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之一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将部分已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从我国东部
7、地区转移过去 ,可以为我国的经济转型升级留出必要的发展空间 ,同时日、韩等较发达国家同场竞技也有利于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客观而言 ,产能“过剩”并不意味着产能“落后” ,我国现阶段相对过剩的钢铁、水泥等产业可能正是中亚、东南亚、 南亚、非洲等发展中地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所在 ,因此通过 “一带一路 ”战略构想将我国的部分过剩产能转移到这些国家 ,既可以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也为“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从区域经济发展 角度看, “ 一带一路 ”将政策重心放在中西部地区 ,有利于增强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动力和对人才的吸引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从改革开放以来 ,东部地
8、区一直凭借区位优势和经济极化效应在经济发展中独领风骚,国家虽然通过西部大开发、 中部崛起战略等政策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行扶持,但由于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备、人才人口吸引力较差、交通物流成本高等原因 ,各类人才、资源等要素“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局面始终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目前“ 一带一路 ”规划中所涉及的 14个省区市中有 9 个位于中西部 ,国家从基础设施、财政扶持、人才培养就业、 对外开放等多方面予以更多扶持 ,有利于增强这些中西部省区市的发展潜力;同时这些省区市由“内陆”变“前沿” ,通过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加强交通物流通达能力、设立内陆港和海关特殊监管区等多种措施将经济潜力变为实实在在的经济发
9、展成果 ,不仅有利于实现东中西部的协调发展 ,还能够增强中西部地区对人口人才聚集的吸引力,对新型城镇化三个“一亿人”的奋斗目标的实现大有裨益。二、“ 一带一路 ”战略构想的国家安全内涵虽然“ 一带一路 ”战略构想的主要立足点在于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 ,并不涉及政治、安全等敏感领域 ,但从客观效果上看 , “一带一路 ”对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打击三股势力、营造和平相处的国际环境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专业 .知识 .分享 . .-. . WORD. 格式整理 . .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角度看, “ 一带一路 ”有利于实现我国资源、能源进口渠道的多元化,同时也为保障海上资源能源运输线的安全奠定了坚
10、实基础。从粮食安全 角度看, 粮食全部自给既无必要也无可能 ,中亚地区地广人稀,农业发展条件非常优越 ,农产品特别是畜牧业产品比较优势明显 ,而东南亚地区是世界重要的水稻、热带水果出口地 ,“ 一带一路 ”为亚洲周边地区优质农产品进入我国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食品需求、丰富普通百姓的餐桌。 目前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 6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 30,能源安全业已成为国家经济安全的最核心部分 ,中亚、西亚地区是全球石油、 天然气最富集地区 ,目前中哈石油、 天然气管道为中哈两国的共同繁荣奠定了良好基础 ,也为我国深化与周边其他国家的能源合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 “海上丝绸
11、之路 ” 与我国目前的海上石油运输线在很大程度上重叠在一起,保持与沿途国家良好的经贸合作关系对于保障我国海上能源运输线的安全意义重大。从维护社会稳定的 角度看, “一带一路 ”建设对三股势力的预防、打击标本兼治 ,为维护社会安定、 民族团结奠定了坚实基础。 边疆等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就业岗位较少、生活有待改善 ,特别是一些青壮年劳动力长期处于贫困失业状态 ,容易滋生不满情绪 ,使恐怖主义、 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三股势力得以趁虚而入。只有人民安居乐业 ,社会才能长治久安。 “ 一带一路 ”带动边疆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振兴 ,从而为当地居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从根本上消除三股
12、势力兴风作浪的社会土壤;“ 一带一路 ”建设在加强各国经济联系的同时 ,也将带动各民族、 宗教间的沟通交流 ,从而增强彼此之间的理解、包容、融合 ,消除各民族、宗教间的各种隔阂和误解,从而消除三股势力产生的思想根源;三股势力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敌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任由三股势力恣意破坏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局面 ,因此“ 一带一路 ”建设客观上需要沿途各国对恐怖主义等形成联合打压之势 ,共同维护地区的安全稳定和经济繁荣 ,这样就极大地压缩了三股势力的国际生存空间。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看 ,我国的 “ 一带一路 ”倡议在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注重平等协作、 合作发展 ,这有利于消除国际社会对我国发展
13、壮大的担忧和疑虑 ,为我国的和平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与某些国家提出“新丝绸之路”计划、 试图在军事力量退出后继续通过政治、 经济、安全手段谋求地区主导权截然不同 ,我国明确表示 ,在“ 一带一路 ”建设过程中 ,不干涉他国内政事务、不谋求经济带发展主导权 ,更不经营自己的势力范围、结盟对抗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 在地域和国别方面坚持开放原则 ,凡属于古代陆上、 海上丝绸之路范围的国家均可参与 ,甚至另外一些不属此列的友好邻国 ,只要有合作意向亦可参与进来;在合作机制上 ,我国不搞“拉帮结派”、建立任何新的双多边机制 ,倡导充分依托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东盟( 101)峰会、欧亚经济联盟等既有
14、的行之有效的合作平台推动“一带一路 ”规划建设。通过“ 一带一路 ”的典型示范作用 ,我们可以向全世界表明 ,中国自古至今都是世界和平的坚定维护者 ,发展壮大后的中国依然是维持国际和平、 推动世界进步的中流砥柱。-. .专业 .知识 .分享 . .-. . WORD. 格式整理 . .三、“ 一带一路 ”战略构想的人文内涵古代陆上、 海上丝绸之路传递的不仅有中国的丝绸和瓷器、 西域的苜蓿和葡萄、 南亚和东南亚的奇珍异宝、欧洲的玻璃和雕塑 ,还有各地的音乐、绘画、舞蹈、宗教 ,以及甘英出使大秦、马可波罗访问元朝、郑和下西洋等中外交流创举 ,为当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互通、人文沟
15、通交流创造了条件。我国的“ 一带一路 ”合作倡议将“丝绸之路” 延续千年的经济、 文化、 商贸友好交流传统继承下来并赋予新的时代含义 ,为各国间的人文交流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一带一路 ”建设通过扩大各国科技合作、密切人员往来 ,为中国及沿途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和智力支持。 中亚地区拥有苏联时期航空航天、 精密机械等方面丰富的科技文化遗产 ,时至今日某些技术装备仍位居世界先进行列 ,但中亚地区自身工业结构、 市场需求等因素使这些技术装备长期处于尘封状态,而“ 一带一路 ”将东亚至欧洲的广大地区联系起来 ,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技术合作潜力必将使这些科技遗产重新焕发活力; 欧洲城镇化建设
16、经验、 生态技术、 精密制造等方面对我国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巨大 ,但目前欧洲先进技术、优秀人才进入中国还存在不少障碍, “ 一带一路 ”为中欧技术交流合作提供了广阔的中间过渡地带; 中东国家的节水农业、印度的信息产业等技术优势也比较明显 ,合作交流的潜力巨大。另外 ,随着“ 一带一路 ”经贸往来的频繁 ,各类高校、研究机构、企业间的学术交往、人才交流、技术合作等也将日益加强 ,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一带一路 ”为加强不同国家、 民族、宗教间的人文交流和相互理解、 消除彼此的隔阂与误解、增强尊重互信、 共创人类文明繁荣局面创造了有利条件。 任何民族、宗教要想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17、,就要在保护、传承好自身独特文化的同时 ,积极吸取其他民族、宗教文化中的合理部分和优秀成果 ,“ 一带一路 ”沿途是世界上典型的多类型国家、多民族、多宗教聚集区域 ,古代“四大文明古国”诞生于此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也发源于此并流传至世界各个角落 ,“ 一带一路 ”通过经贸合作带动人文交流 ,必将在各民族、宗教文化相互碰撞、 融合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与西方对外交往总是充满征服和奴役、刀剑和鲜血不同 ,我国的文化传统始终坚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礼相待”等为人处事的基本道德原则 ,因而平等友好、 互惠互利是古代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的对外交往活动的主旋律
18、,“ 一带一路 ”的构建必将使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大范围地走向世界 ,使之与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样 ,成为增强各国尊重互信、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重要原则标准。2013 年 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推进()建设,加强海上通道互联互通建设,拉紧相互利益纽带。 (单选)A“丝绸之路经济带”-. .专业 .知识 .分享 . .-. . WORD. 格式整理 . .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热切期待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 ,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动员 ,吹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集结号
19、,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路径、原则和要求 ,形成了两个重要成果。 一是全会通过的纲领性文件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决定规划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二是习总书记在全会结束时的重要讲话 (以下简称讲话) ,讲话实际上是向全党发出的动员令和指导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 回顾党史 ,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的序幕 ,吹响了中华民族由“站起来”向“富起来”的号角,今天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则奏响了由 “富起来 ”向 “强起来 ”的乐章。 改革是贯穿全会精神的红线和最鲜明的主题词中国崛起的历程告诉我们 ,改革就是生产力 ,改革决定了中国的命运。 2 万多字的决
20、定 ,有 137 次提到改革 ,从“改革”一词的频率上可以看出 ,改革是决定最鲜明的主题词。事实上, 35 年来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 ,正是改革开放的结果。 从精神价值的积累和传承来看 ,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 事实证明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基于新的历史起点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的全面深化改革 ,可以说是针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对症下药,充分显示了党的政治智慧和极大的勇气 ,凸显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改革决心。全会紧紧围绕发展经济、 改善民生和社会管理 ,
21、涵盖了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的各种难题和挑战,决定对谁来改、怎么改、改什么、目标如何做出了规划 ,不仅向中国人民 ,也向世界明确展示了改革的未来路线图和时间表,改革的力度、 广度和深度空前。 就改革的力度而言,全会对改革做了总动员和总部署。既规划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 ,又明确了改革的时间表 ,指出到 2020 年,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 ,完成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 ,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就改革的广度而言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是单方面某个领域的改革,而是“五位一体”加上军队国防建设和党的自身建设等领域的总体改革
22、 ,旨在把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和现代化伟大工程统一起来; 就改革的深度来讲 ,是在利益矛盾交织的深水区里搞改革,触及的都是发展中积累的 “硬骨头 ”,是在改革攻坚期必须破除的瓶颈和利益藩篱 ,是利益关系的深度调整 ,其复杂性空前 ,其产生的影响必将深远。 决定 指出: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 ,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敢于涉险滩 ,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尽管改革由问题倒逼推动,但对我党而言却是自觉的 ,是党的使命和科学执政理念的自觉 ,这种自觉使我党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拐点时刻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改革的自觉体现为明
23、确的改革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 ,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清晰的改革总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 ,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具有感召力的改革价值诉求:进一步
24、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 ,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进一步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经过 35年的不断深入 ,当前的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继续深化改革需要立体推进、多力并举。 如“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就不单纯是生态领域,而是一种全面性的改革。 在横向上 ,生态文明体制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搞好生态文明建设自身 ,有利于经济改革全面出击、齐头并进,有效避免可. .专业 .知识 .分享 . .-. . WORD. 格式整理 . .能出现的“短板”。 在纵向上 ,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而且可
25、避免因返工“补课 ”迟滞改革进程。 其关联性还表现在国际上有利于增强话语权和提升设置议题的能力 ,重视生态保护有利于与世界发展接轨,这不仅有利于突破 “工业文明高墙 ”的制约瓶颈 ,而且在溢出效应上还惠及左邻右舍 ,有利于营造和平共赢的周边环境。35 年来 ,我党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 ,旧的问题解决了 ,新的问题又会产生 ,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 ,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决定的基本精神与核心要义 决定是纲领性文件 ,不是具体操作规范 ,我们必须把握和领会其基本精神与核心要义。决定坚持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
26、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有力地回应了社会上普遍关切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 深刻剖析了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未来走向,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 ,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反映了社会呼声、社会诉求、社会期盼 ,凝聚了全党全社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共识和行动智慧。 决定 落实了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任务 ,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思路,向全党部署改革的各项任务并提出重大举措。 其核心要义是明确了
27、改革的价值坐标和评价标准 ,旨在解决思想认识问题 ,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识,在改革发展中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建设是改革成败的关键,只有把改革成果落实到制度上,发展才有可持续的基础 ,决定中 183 次提到制度。 改革主要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坚持和完善 ,来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习总书记在说明中强调,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 ,不失时机地深化重要领域改革 ,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 科学规范、 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28、 ,让人民监督权力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 只有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才能建设廉洁政治,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全会在制度建设上的最大亮点是 ,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我党第一次提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施政目标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执行能力的体现 ,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体现了党的治国理政的新方略 ,旨在实现党、 国家和社会各方面制度的完善 ,进而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所谓治理现代化就是在国家治理中更加科学、更加民主 ,同时也要更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可以说 ,这是全会最重要的理论创新之处 ,它标志着我国现代化管理水平和发展程度的提高。 决定 的核心要义还体现在改革的出发点是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使改革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 ,增进人民的福祉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本质要求,也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价值诉求。 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 ,改革才能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