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良县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doc

上传人:您的****手 文档编号:3950890 上传时间:2019-09-01 格式:DOC 页数:80 大小:19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彝良县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彝良县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彝良县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彝良县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彝良县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 1 -彝良县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 年)彝良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彝良县发展和改革局. - 2 -目 录序 言 - 1 -一、基本情况 - 1 -(一)规划范围 - 1 -(二)自然条件 - 2 -(三)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 3 -(四)贫困状况与特殊困难 - 4 -(五)发展机遇 - 6 -(六)重大意义 - 7 -二、总体要求 - 7 -(一)指导思想 - 7 -(二)基本原则 - 8 -(三)战略定位 - 9 -(四)发展目标 - 11 -三、空间布局 - 12 -四、基础设施建设 - 13 -(一)交通 - 13 -(二)水利 - 15 -. -

2、 3 -(三)能源 - 21 -(四)通信和信息化 - 24 -(五)城市基础设施 - 25 -五、产业发展 - 33 -(一)食品工业与特色农业 - 33 -(二)能源与重化工 - 38 -(三)旅游业与民族文化产业 - 40 -旅游业: - 40 -精品路线: - 42 -民族文化产业: - 43 -(四)现代服务业与新型产业 - 45 -(五)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协作发展 - 47 -(六)产业化扶贫 - 49 -六、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 49 -(一)小城镇与村庄建设 - 49 -(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 51 -(三)改善人居环境 - 52 -. - 4 -七、就业与农村人力

3、资源开发 - 53 -(一)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 54 -(二)加大农村劳动力市场开发力度。 - 54 -(三)提高服务水平抓好维权服务。 - 54 -(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 55 -八、社会事业发展与公共服务 - 56 -(一)教育 - 56 -(二)医疗卫生 - 61 -(三)文化体育 - 66 -(四)科技服务 - 67 -(五)社会保障 - 67 -(六)社会管理 - 68 -(七)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 - 69 -九、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 70 -(一)生态建设 - 70 -(二)环境保护 - 70 -(三)防灾减灾 - 71 -. - 5 -十、改革创新 -

4、71 -(一)深化体制改革 - 72 -(二)扶贫机制创新 - 74 -(三)区域协作机制创新 - 75 -十一、政策支持 - 76 -(一)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 - 77 -(二)生态补偿政策 - 78 -(三)投资、产业政策 - 79 -(四)土地政策 - 79 -(五)社会帮扶政策 - 80 -(六)特殊扶持群体和扶持措施 - 80 -(七)重大政策和项目贫困影响评估 - 80 -十二、组织实施 - 81 -(一)组织领导与协调监督 - 81 -(二)规划管理 - 82 -(三)监测评估 - 82 -. - 1 -序 言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10 年) (中发20111

5、0 号)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 全国主体功能区划 (国发201046 号) 、关于下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分县名单的通知 (国开发20117 号)等相关重要文件和有关部署,今后十年,国家将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以下简称“连片特困地区” )作为新阶段扶贫攻坚主战场,集中力量解决好连片贫困地区区域发展和贫困问题,对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维护边疆巩固,确保贫困落后地区群众共同实现小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扶贫攻坚的精神,推进扶贫开发,特制订彝良县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 。本规划期限为 2011-2020 年。一、

6、基本情况(一)规划范围本规划地理范围包括彝良县所辖区域,国土面积 2804. - 2 -平方公里。共 15 个乡镇,4 个居委会,133 个村民委员会,2921 个村民小组。 2010 年末全县总人口 584406 人,其中,农业人口 555185 人,占总人口的 94.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 203.1 人。县内辖 5 个民族乡,26 个民族村,境内有汉族、回族、苗族、彝族等民族居住,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为 76051 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13.4%,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二)自然条件彝良县气候多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立体气候明显,在境内中部的钟鸣、龙安、三道一带形成明显的气候分界线,以北两

7、河、龙海、牛街、柳溪、洛旺 5 个乡镇属北部气候带,多雨潮湿,日照较少,气候温和,以南 13 个乡镇则是高温少雨,日照丰富,干湿季节明显,属云南高原寒温带气候。加之地势起伏急剧,使该区气候更加复杂多变,区内多干旱、暴雨、洪水、冰雹、大风等不利气象,俗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全年降水量南部平均849.4mm,北部平均 1120mm。彝良县是一个以山地、河谷为主的山区农业县,地处乌蒙山脉边缘,西南部高,东北部低,最高海拔 2840m,最低海拔 520m,相对高差2320m。彝良县属长江流域、金沙江下段水系。南部洛泽河流域流入横江,主要支流有熊家沟、巴爪河等 11 条较大支流,. - 3 -

8、北部白水江流域流入横江,主要支流有中厂河、云丰沟等9 条较大支流。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品种较多,矿石品位高。有煤炭和 16 种金属及非金属矿产资源,已探明的铅锌资源储量为 157 万吨(33.2 万金属吨) ,预测远景资源储量可达1000 万吨,煤炭资源分布以无烟煤为主,主要产煤地集中于洛泽河、牛街、龙安、小草坝、荞山等乡(镇) ,预测资源总量 59753 万吨,其中优质无烟煤资源量达 39226 万吨,小发路矿区优质无烟煤被誉为世界煤炭“王中王” 。境内硅矿(石英矿)质地纯,品位高,储量 80 亿吨,属云南之首。另有丰富的赤铁矿分布,品位高,有害元素低,易于开采和利用。(三)经济社会发展情况2

9、010 年 GDP 达 27.3 亿元,比 2005 年净增 15.6 亿元,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 7.4 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 11.9 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 8 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由 2005 年的 382636 调整为 2010 年的274330。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1.52 亿元,是 2005年的 3.46 倍。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7.99 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8.1 亿元,是“十五 ”期间累计完成投资数的 3.2 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 12308 元和 2650 元,比 2005 年分别增加 5181 元

10、和1390 元。. - 4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两基”顺利通过验收,初中毛入学率由“十五 ”末的 59.71%提高到99.04%,辍学率由 2.95%下降到 1.75%,在校生人数由20528 人增加到 30163 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 30%。学前入园幼儿达 6046 人,幼儿入园率由 6%提高到 25%。教育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高,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为 7.3 年。卫生事业成绩显著, “新农合”巩固发展,以人参合率达 95%以上。三级卫生预防体系和城乡医疗设施不断完善,医疗卫生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公共卫生、妇幼保健和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取得新成绩,甲

11、型 H1N1 等重大疫情得到有效防范。计生工作整体水平明显提高,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文体广电事业稳步发展,乡镇文化站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农家文化大院创建成效显著,完成罗炳辉将军纪念馆改扩建和故居修缮。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 92.13%、95.65%。就业和再就业等各项优惠政策全面落实,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 4.5%以内。生态建设扎实推进, “七彩云南 彝良保护行动” 深入开展,森林覆盖率提高到 27%。各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和谐稳定。(四)贫困状况与特殊困难1. 县域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不优,产业发展层次低,转型发展难度大。. - 5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国际国内经

12、济的负面影响严重地冲击县域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加之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加强、产业政策和资源开发政策调整的影响,土地、金融等要素制约进一步凸显,给全县新时期经济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支撑全县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受政策的制约越来越严重,项目审批推进的难度越来越大。资源开发的深度仍然不够,产业发展层次低,产业链短,附加值不高,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优势资源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还未能发挥。国家政策对工业发展的制约越来越严重。虽然全县 GDP 总量位居全省中偏上位置,但多项人均指标位居全省倒数,全县支柱产业尚未形成,发展的内生动力仍然不足。2.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力水平低,靠天吃饭的成分大。农村劳动力素质总体偏低,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不完全相适应。农业建设资金缺口较大,资金供求矛盾尖锐,各种自然条件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到全县粮食生产。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生产经营方式粗放,粮食单产提高空间不大,农民增收渠道单一。3. 基础设施仍然薄弱,不适应工业和城镇大发展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