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陆续开展了几次课程改革, 对于教学的要求也是逐渐由教师讲授为主的知识传授型转变为学生为主体的能力开发培养型。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 学生参与到课堂。如何 实 施,教 师是关键。教师教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一个有思想、有能力、有意志的真正的独立的主体,他的发展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他的学习过程是一种潜能的存在,教师要全面发展他们,就需要改变旧的教学理念,教者要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熟悉不同年 龄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依据 这些规律和特点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教师要认识学生差异,承认差异、尊重差异, 进行加以开发 ,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自由
2、发展规律。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意识,调动他们的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在这一过程中,思维的许梿和构建尤为重要,通过笔者的 调查研究发现,思 维导图 是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很好的办法。关键词:思维导图;低年级;语文教学目 录一、概念界定和研究理论基础 .1(一)概念界定 .1(二)思维导图的特点 .1(三)思维导图的功能 .11.建构知识框架 .12.训练思维,养成学习习惯 .13.提高学习效率 .24.挖掘、培养学习兴趣 .25.加深理解能力 .2(四)研究理论基础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2二、低年级语文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2(一)内容繁多 .2(二)死记硬背 .3(三)效
3、果浅显、表面化 .3三、思维导图应用案例及评价分析 .3(一)案例分析 .31.教师备课 .42.课上引导 .43.课后复习 .44.再丰富 .4(二)评价分析 .51.优点 .52.缺点 .5(三)应用说明 .61.教师整理思路 .62.内容网络化形成导图 .63.课堂上引导使用 .6四、结论与反思 .6(一)结论 .6(二)反思 .6一、概念界定和研究理论基础(一)概念界定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东尼博赞所创建。灵感源于达芬奇的笔记本中除了很多文字记录之外还有很多相互连接的图形,这后来被证实为达芬奇的超强大脑的秘密。所以四位导图是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这种思维辅助工具是一
4、种把抽象化的思维转化为形象的图文等模式的便于理解记忆的思维工具。(二)思维导图的特点思维导图的特点之一放射性。放射性是指思维导图的表象化特点是由中心一点放射出来的一个树状的思维框架,这很形象地表明了人的思维的这种不定项性、发散性。特点之二中心聚焦。这是相对于现有的概念图的思维模式提出的。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概念图可以是多核心的,而思维导图则是通过最核心的一个思维中心,发散出很多个节点。特点之三分支的构成是图形或关键词。这种形式也是非常符合人类的思维特性的,人们在思考的时候,不一定浮现在脑海中的就是文字,更多时候是画面,是抽象的。而概念图传统的思维模式则是局限于用文字来表述,所以
5、在信息记录、提取、搜索等方面效率很低。特点之四树状图的表现形式。这点是和放射性相对应的。人类的思维通常都是由于某个时间点上的某一事物勾起相关的联想或者想象,是一种逐扩散的过程,而这一思维过程的具象化就是树状图。(三)思维导图的功能1.建构知识框架思维导图的放射性和树状图的特点注定了采用这种方式的学习者在思维上注定形成框架性的一个体系。而合格框架是由一级一级的要点(无论是关键词还是图片或者其他形式)相互连接形成的。可类比为人体内的一个可移动数据库。2.训练思维,养成学习习惯正式因为思维导图的放射性和中心聚焦的特点,使得使用思维导图的人会通过一个细节点联想或者想象出相关的一系列知识点,在这样的一种
6、情况下,使用者的思辨能力、记忆能力或者是其他能力都会有相应的提升。而在这个不断细化的思维过程中,当使用者遇到无法补全的空白时,便会主动采取措施去填补,也就是知识的不断丰富过程。3.提高学习效率如上,学习的核心在于把握一门学科的核心思维以及如何学习的能力,构建知识框架的好处在于合理整合资源,思维的整合则是一种灵活提取资源的机制。为两者的组合则会加速使用者对于知识的理解记忆以及再创造、再构建,无疑学习效率会提高。4.挖掘、培养学习兴趣如上文所言,思维导图的是一种外显化的思维表现形式,而他的树状图形式表明了这种思维是逐层、无限深入的,同时也是扁平、无限拓宽的,而这种形式正好符合学生们的好奇特性,可以
7、充分调动并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5.加深理解能力如上文,思维导图的是一种逐层深入的思维模式,这是一种挖掘式的学习,是一种追根溯源的学习方法。必然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记忆。(四)研究理论基础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构建学习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在于其根据自身以往经验,去吸收构建知识的能力强弱,而非授予知识者的的能力以及背诵记能力。这和新课改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主动式的学习才是有效的。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通过对知识的讲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以及和学生以往经历的联系或者是加强学生的吸收构建能力。二、低年级语文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一)内容繁多对于成年人而言,或许这
8、些书本在短时间内就可以翻阅完毕,但是,低年级的学生还处于智力开发阶段,对于知识的理解记忆能力都很薄弱,所以,这些诗词歌赋、阅读写作等对于学生们而言是繁杂而且众多的。一般而言,初中生三年要学习 6 本书,平均每学期的前 3 个月要加足马力把新知识“啃”完,后一个月则是各种复习考试,期间还要穿插一些测试等。这是仅仅就语文学习而言。众所周知,一般而言还有数学、英语、政治、历史等课程、稍高年级还有化学、生物和物理课程的学习,所以,总体来看在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境况中,要接受的知识是特别多,而且各成体系的。(二)死记硬背如上文所言,期末要考试的内容很多,学生们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往往就是会集中时间在期末临近的
9、时候疯狂等的背记知识。常见的是教师给学生布置背诵作业,要求家长监督某晚上必须背下什么古诗,文章,还有听写很多词汇,甚至还有网上民众们经常吐槽的一些成语或者词语的填空等等。虽然这在短期内确实有帮助孩子们“认识”到一些东西,但是长期下来,家长和学生都是苦不堪言,而学生学到的“知识”考完试之后就“还给”教师了。这是很无赖的现状。语文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过于也是我们的母语学科,我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都离不开语文,但是这种教学现状,语文的处境实在是不容乐观。(三)效果浅显、表面化如上文,这种死记硬背的语文学习模式从某种层面上说,不过是加重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同时也是对于语文的一种不好的传承,因为学生们根本
10、没有领会到语文的魅力所在,学习意义所在。举例而言,在教授阅读理解的课程时,现代语文教学的模式一般是课前预习,明确生字词,然后课上朗诵检查预习,再进行语句文段的解释和讲解,或者是直接告诉学生作者是基于何种情境写的这个文章,表达何种情感,然后再告诉学生要记住什么、会考什么,这篇文章就到此为止。而高一点的年级则会在阅读理解上将一些分析方法教给学生,比如分析表现手法的时候把借景抒情、前后对比等直接一一往上套,以此来获得更高的考试分数。但是实际上这种模式只是一种应试的模式,难道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去理解一个人说的话也要这样一个一个去套吗?这是很可笑的。三、思维导图应用案例及评价分析(一)案例分析以人教版的五
11、年级语文教材为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就是教会学生们对于字词的认知,其次是基本额理解能力的养成。据统计,在人教版的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中,要求掌握的字词总计 350,其中,会认会写的 150 个,会认的 200 个。1.教师备课首先,教师在进行课前备课的时候要准备梳理一下全部的知识,可以按照拼音、偏旁、同近义词等方式以来进行放射,形成思维导图,同时可以结合一些相应的图片来加深记忆,或者以图片来代替不同的放射中心。2.课上引导那么在课堂的进程中,教师可以合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想象力。比如,讲到“仁”这个字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们说一下听到这个字可以想到一些什么,当然要合理控制发言人
12、数,合理把控时间。然后再问,“同学们,在这篇课文中,有多少个单人旁的生字呢?”“以前我们学过的重要的单人旁的字有哪些呢?”或者“还有哪些字的拼音是 ren 呢?”这样学生们会自己去搜索思考,而且在下一次遇到这种类型的字,或者问题的时候,就会回忆起这次课堂的内容,当然,如果何种模式平常化,那么每节课堂的知识就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关联点形成一个整体,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再遇到不会的字或者知识也自然而然会采取这种类比联想的方法,然后把新学到的知识又加入这个体系中。3.课后复习课后复习可以不用像以前那样枯燥,比如可以让孩子们“画画”,画的自然就是思维导图,这是对课上的内容的一次复习,也是学生的一
13、次自我开发,因为在每一个思维的分散点,每个学生的方向都是不同的。那么课后学生也可以有交流,这种良性的互动会使得学生间的这种不同相互传播,在巩固了课内知识的同时,还合理应用了学生们的社交和相互比较心理,促进了知识的交互传播。4.再丰富上文所言的课后的交互其实也就是知识框架的再丰富的过程。从实际情况而言,正如建构学习理论那样,教师始终只是一个推动者,是辅助者,学生才是核心。而在课上的这种认识“字”的模式,对低年级学生而言是很符合他们思维极其发散、活跃度很高的特性的,同时这个过程就像是游戏里面的闯关你通过认识一个字,而联想到很多不同的字,或者图形,那么在下一次的阅读时,你的阅读障碍就变少了。当然,这
14、是建立于文字认知的思维导图,那么同样的,还有可以基于同样一个文章主题的思维导图、基于同样的情感主题的思维导图可见,就一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就可以发散出很多不同的内容,那么一本教材的内容,是完全可以通过这样的一种思维导图的模式相互连接起来的。同样,不同的课外智慧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思维导图而和课内的知识相互连接起来。(二)评价分析1.优点一是思维导图的模式是完全顺应人类的思维过程的,运用这种模式来学习是顺应自然的,也是可以锻炼学生原有的思维能力的。二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心智不成熟,在课堂上的自制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完全按照教师的步调走,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需要给他们一些空间,而思维导图由于需要学习者自我发散
15、、自我填充,所以,可以给学生较大的自我调控空间。同时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通常是不受控制的,有点信马由缰的味道,而思维导图则恰好是“借势”,或者顺势而为,可以让学生享受课堂,从而热爱课堂。三是,思维导图是一种很明显的框架式的知识体系。如上文所言,语文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由于低年级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和智力发育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需要一种富有逻辑性的内在联系来统一整个知识体系,同时又要能够开发强化学生的思考、学习能力。而思维导图自然是具备这样的能力的。2.缺点一是需要教师进行大量的课前准备。这对教师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对于基本的学生心理的了解有一些要求。因为,在培养学生们的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力时
16、,教师必须首先对思维导图要了解、理解、使用,同时在授课的时候,也需要先形成自己的一个思维导图。二是,要求教师灵活教学。思维导图是发散性的,在每个节点可以发散出很多完全不同的枝干,这也是思维导图的特点所在。但是正是因为如此,教师就要明确这样一个观点教师的为导图并非唯一的思维导图。也就是说,教师课前准备的思维导图只是起到一个示例模范的作用,那么自然在形成思维导图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引导,而不是控制。(三)应用说明1.教师整理思路语文教学虽然关乎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学期考试还是占比很重,而且也是目前卓有成效的检测学习成果和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最主要的方式,所以,在不仅要在课前准备整理授课内容,形成框架,也
17、需要在复习的时候整理思路,帮助学生将考试的知识框架化、结构化。2.内容网络化形成导图思路的整理是在脑海中的一个过程,这关乎教师是否能够准确对学生们进行指导,而形成导图则是外显化的一个过程,也是思维导图最终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形式。那么在这个外显化的过程中,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关键节点的提取表示不要局限于文字。因为学生们对于图标的注意度和接受度往往高于文字,同时也要注意色彩的运用,来达到美化导图,分门别类,引起注视等的作用。3.课堂上引导使用课堂引导使用就是如同案例中的论述一样,把教师的这个思路整理过程和导图展现在学生们面前并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导图。四、结论与反思(一)结论思维导图是一种把抽象化的思维过程具象化的工具,也是训练思维、提升思维能力、建构知识框架的好的语文教学方法,但是相应的也对教师有一定的要求。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老师也应该跟进时代潮流,要积极吸取新鲜知识、尝试新的方法。(二)反思由于笔者初步研究思维导图的运用,所以缺少实证案例以及数据,合适接下来笔者要去完善的。同时,通过这篇研究论文的撰写,笔者也发现很多学校和老师已经争相响应新课改,但是能够真正从教学的实质上改革的还是很好,或许这需要一个过程,但是,笔者想说的是,“革命是需要流血的”,所以各位教师同胞都应该积极尝试,努力开发出能更好培养学生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