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部分 八大胡同自古名八大胡同自古名(1)(图)清末民初的八大胡同有两个概念,从隘义上说,所谓八大胡同,并非某一条胡同的名称,而是由八条胡同组成的。因为中国人爱将同类事物归类然后说个大概数,如天桥八大怪、唐宋八大家、八大祥、燕京八景。其实, “八”字在这里是个虚数,只是表示其多。这八条胡同位于前门外大栅栏附近,因妓馆密集而成一大销金窟。 京都胜迹一书引用过当时的一首打油诗曰: 八大胡同自古名, 陕西百顺石头城。(陕西巷、百顺胡同、石头胡同) 韩家潭畔弦歌杂, (韩家潭) 王广斜街灯火明。(王广福斜街) 万佛寺前车辐辏,(万佛寺系一小横巷) 二条营外路纵横。(大外廊营、小外廊营) 貂裘豪客知多
2、少, 簇簇胭脂坡上行。(胭脂胡同) 从广义上讲,八大胡同是指从铁树斜街以南,珠市口西大街以北,南新华街以东,煤市街以西这一大片区域内的许多胡同,这些胡同中有过明妓或暗娼,至少也住过“八大胡同”中的从业人员。只是上面说的这八条胡同多为一二等妓院。 八大胡同的区域因时间不同说法不一。 后来八大胡同附近又有相当的发展,社会上曾流行过“十条胡同”之说。即:王(王皮胡同) 、蔡(蔡家胡同) 、朱(朱家胡同) 、百(百顺胡同) 、柳(谐音:留守卫) 、石(石头胡同) 、广(王广福斜街) 、火(火神庙夹道) 、燕(燕家胡同) 、纱(小李纱帽胡同) 。这十条胡同的说法,虽不如“八大胡同”出名,但事实也确实如此
3、。 此地区除公开营业的妓院之外,还有无照的暗娼及游娼。1949 年,据北京市公安局调查,暗娼有 17 家,分布在延寿寺、施家胡同、掌扇胡同、虎坊桥等 12 条胡同。所以说清末民初在大栅栏这一带就有三十多条的胡同中存有妓院。还有一种游娼,是以旅店为活动之地。民国时期大栅栏地区有 110 家,大、中、小旅店,如惠中、撷英、国民、光明、春华、留香、远东等大饭店,中美、林春、中西、庆安、玉华、云龙等中等旅馆,杨柳春、悦来、永裕、华北、新丰、金顺、大同、大兴、大生等小客店,均有游妓出没,约有 10多人。 民国时在“八大胡同”以南的天桥地区也存在大量的暗娼,如大森里、莲花间、四圣庙、花枝胡同、赵锥子胡同、
4、金鱼池大街、蒲黄榆的黄花楼,还有朝阳门外的东三里、神路街,这些都是二三等妓院所在区域。 当时妓院在北京的各区都有,惟独前门外较多,而天桥地区与八大胡同只有一街之隔,是连成一片的。 另外,小观胡同(今前门外好景胡同) 、西兴隆街、磁器口新生巷、培乐园、西南门外黄土坑等,都曾是四等妓院的聚集地。 因为前门外大栅栏中的八大胡同是一个最为典型的地区,所以我们选取了这儿加以重点介绍。 八大胡同应是在清初期奠基,清中期兴起,清末与民国期间终成“大名” 。 八大胡同“风月场”雏形的形成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乾隆时期徽班进京下榻于八大胡同中的韩家潭、百顺胡同一带,此后四喜、春台等戏班相继来京,分别下榻于八大胡同之
5、百顺胡同、陕西巷和李铁拐斜街。所以老北京有句俗语:“人不辞路,虎不辞山,唱戏的不离百顺、韩家潭。 ”第一部分 八大胡同自古名八大胡同自古名(2)可见八大胡同与戏剧特别是京剧的形成发展的历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中的有些人也是以相公业为生的。 清稗类钞言之甚详:“伶人所居曰下处,悬牌于门曰某某堂,并悬一灯。客入其门,门房之仆起而侍立,有所问,垂手低声,厥状至谨。 ” 梦华琐簿:“戏园分楼上、楼下。楼上最近临戏台者,左右各以屏风隔为三四间,曰官座,豪客所聚集也。官座以下场门第二座为最贵”另开戏之前,戏园有“站条子”(或称“站台” )的恶习。主要男旦扮好戏装站立台口让“老斗” (指嫖客)们品头论足。
6、一旦在台上看到相识的老斗,他们就会眉眼传情,作姿作态,并且还会直接下台前去侍候。当时在演出安排上,流行由主要男旦演“压轴儿” ,之后的“大轴儿” (送客的大武戏)将散之际,男旦换装完毕与老斗登车,去附近酒楼或下处“销魂”去了。 乾隆二十一年,北京内城禁止开设妓院。因此,内城的妓院迁移到前门外大栅栏一带。此地紧靠内城,又是外地进京的咽喉,原本就喧嚣繁华,风月场雏形于此形成。 乾、嘉时期,京城青楼,多在今东城灯市口一带。咸、同年间,则多在城外。 据燕京评春录记载,光绪初年又移于西城砖塔胡同。 塔西随记中说:“曲中里巷,在西大市街。西自丁字街迤西砖塔胡同,砖塔胡同南曰口袋底,曰城隍庵,曰钱串胡同。钱
7、串胡同南曰大院胡同,大院胡同西曰三道栅栏,其南曰小院胡同,三道栅栏胡同,曰玉带胡同,曲家鳞比约二十户。初时共三五家,多京籍人。今则半津站人矣。初有而今仍有者,天喜、三喜。初有而今无者,天顺、三宝。初有而今易名者双盛,旧为聚凤,万升旧为西连升也。 ”又说:“双顺、天喜、天顺所居,为其世产。余皆赁之大约于光绪初叶,一时宗戚朝士,趋之若鹜。后为御史指参,乃尽数驱逐出城。及今三十余年,已尽改民居。 ” 按此说法,当时京城青楼妓院,光绪中叶时已被驱逐于城外。 清光绪庚子年后,京师巡警厅将内城妓院全部迁至城外,给照收捐,已准公开营业。当时经官方许可开设的妓院共有 300 多家,分头等、二等、三等、四等。
8、此时,苏杭一带女子联袂云集京师,与北方妓院,形成明显区别,所以有“南班子” 、 “北班子”的称谓。因一等小班和二等茶室多集中在前门外大栅栏附近的上述八条胡同内,所以继承了“八大胡同”的称号。又因达官显贵经常往来出入于此,特别是民初参众两院政治斗争和保皇派复辟帝制的幕后阴谋也多在此进行,所以“八大胡同”之名,不但享“誉”京城,而且声震南北。第一部分 八大胡同自古名雕栏玉砌今犹在(1)百顺胡同 百顺胡同原名柏树胡同。明朝称柏树胡同,因种有柏树故得名。清初谐音取“百事顺遂”的含义,更名为百顺胡同。 百顺胡同位于大栅栏地区的西南部,全长 245 米,宽 5.7 米。 百顺胡同的东口是陕西巷,西口开在大
9、百顺胡同,与它并行的北面是韩家胡同,南面是东壁营与西壁营胡同。 在八大胡同中百顺胡同名气最大,各个院落的历史沿革也较复杂,很多院子自建造起经过多次易手,有一些老住户也说不清它的来龙去脉。我们现在知道的是百顺胡同最初曾设有太平会馆、晋太会馆。会馆后来大多改为民居。山西太平会馆建于清乾隆年间,初称太平会馆,后改名太平试馆。著名藏书家、山东益都李文藻曾假寓馆内。咸丰年间,移馆王广福斜街,定名“太平试馆” 。馆匾为大青石料。 1952 年在 24 号成立了新中华评剧工作团,有演员 67 人。 据说李文藻进京朝见乾隆皇帝时,曾在这条胡同住过。著名的春台班就在这条胡同中。京剧名伶大都在八大胡同的韩家潭、百
10、顺胡同、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等胡同内居住。 “三庆班”原在韩家潭,后来也迁到百顺胡同。梅兰芳 1900 年迁至此地居住过。有许多古迹已无处可寻,但当我进入 40 号院俞菊笙的故宅时不禁眼前一亮,它的宽大,它存贮下来的遗迹似乎向你表明,它的主人像刚刚离开。 俞菊笙(1838 1914) 原名光耀,祖籍江苏苏州,生于北京。幼拜张二奎为师,出科后曾主持春台班多年,以武生挑班唱大轴。曾与汪桂芬、胡喜禄、黄三雄等合作演出。他为人豪爽,急公好义,人称“俞毛包” 。长靠、短打均长,演戏风格勇猛威武,矫健雄伟,世称“俞派” 。武生勾脸戏铁笼山等亦由俞所创始。他戏路宽广,擅演神怪戏,常演剧目有挑滑车 、 长坂坡
11、 、 艳阳楼 、 铁笼山等。弟子杨小楼、其子俞振庭亦受其传授。 38 号则是戏剧大师迟月亭的故居。迟月亭 (1883964) ,谱名振源,乳名亮儿。原籍山东蓬莱,生于北京。为武老生迟遇泉(春祥) 之三子。幼从崇富贵、丁俊练功,后入小天仙科班,与谭小培、阎岚秋等同科,先习老生,后从杨隆寿习武生,以短打戏见长 “老夫子”陈德霖也住在此胡同。陈德霖(18621930) 名钧璋,小名石头。原籍山东黄县,出生于北京。从程章圃学刀马旦,又从朱莲芬和朱洪福学昆曲戏。出科后搭入三庆班。陈德霖的演唱风格,师法于时小福和余紫云。他与谭鑫培、孙菊仙、俞菊笙、刘鸿声、杨小楼等合作,一直到 1930 年逝世前,从未间断
12、过舞台生活。他是继梅、时、余之后,王瑶卿之前,京剧青衣的代表性人物。有“老夫子”之称。对“四大名旦”及后世旦角艺术发展影响深远。 百顺胡同 34 号的“ 四箴堂”是京剧老生前三杰之一程长庚的“堂号” 。他的堂号代表了他本人。据说当年他演出时的戏报就写“四箴堂” ,不写他的名字。 程长庚(18111880) ,谱名程闻檄,乳名长庚。祖籍安徽省潜山县河镇乡程家井,为程氏五十一代裔孙。清嘉庆十六年农历辛未十月初七日生人,道光年间入京,曾先后居住石头胡同和百顺胡同,寓所名“四箴堂” 。同治、光绪年间曾掌三庆班,同仁尊称其“大老板” 。工文武老生,能戏 300 余出,擅演群英会 、 华容道 、 战太平
13、、 捉放曹等,他与春台班余三胜、四喜班张二奎,为京剧第一代演员的三位老生杰出人才,虽比余、张享名较晚,但其威望极高,名列“三鼎甲”之首。 据了解,百顺胡同一带今后将成为戏曲民俗展示区。 当年从胡同西口依次排列的妓院有潇湘馆、美锦院、新凤院、凤鸣院、鑫雅阁、莳花馆、兰香班、松竹馆、泉香班、群芳院、美凤院等十几家一等班子与几家北方班子。还有日军侵华时日本人开的 6 家妓院。这儿还有尚元膏大烟馆、白面房、日本酒馆。 1949 年封闭各妓院时曾在这儿设有几个妇女生产教养院。 从这条街上的遗存你还可以看出当年一等妓院房屋装修之精良。由于它专为上流社会提供服务,所以相应的饭庄与赌场也一应俱全,现在的 49
14、 号院,是个由四面楼围起来的院落,每面上下各 4 间房,楼上共 32 间,每间房均 10 平方米大。有楼梯通到楼上,现在老楼梯还在,楼上也还有雕花的栏杆。真是雕栏玉砌今犹在。第一部分 八大胡同自古名雕栏玉砌今犹在(2)小力胡同 小力胡同,曾用名小李纱帽胡同。位于大栅栏地区东部,起于大栅栏西街止于大力胡同,南北走向,全长 182 米,均宽 4 米。 小力胡同原名小李纱帽胡同,是“八大胡同”之一。这条胡同不大,总共有 21 个门牌号,但是在老北京,这儿的妓院几乎一家挨一家,这里的妓院有二等也有三等,它们分别是:泉升楼、兴春院、金美楼、天顺楼、明春院、新美楼、新升楼、华宾茶室、鑫凤院、清香院、双凤楼
15、、德盛楼、青松阁、鑫美院、永泉下处、双宝堂。泉升楼在胡同的中部路西,是小力胡同中保存最为完好的。 小力胡同 10 号原是小力胡同茶室,破损后重建,但结构并没有什么大变化,现为民居。 青风夹道 青风夹道曾用名火神庙夹道,其全长 152 米,宽 2.5 米。原为火神庙夹道,也叫三圣庵。青风夹道号就是火神庙原址。火神庙夹道原有妓院 12 户:金福院、连升院、怀春堂、翔瑞院、凤翔院、元福院、民升院、喜顺乐户、庆春、富升楼、春满院、福全。因为巷子本来就不大,所以清末民初这里基本上都是妓院。 现在的 25 号就是凤祥院,也有人说还有永花店、天衣店、大和店等,估计是在不同时期因店名的更改而有此说法。现有住户
16、都是 1949 年之后或通过房管局或是单位分配来的。 这条小巷现在有 4 个弯,最窄处可与钱币胡同相比,也只有 40 多公分。 石头胡同 石头胡同,自明代至今均称石头胡同。1965 年将增禄里并入。位于大栅栏地区中南部。基本呈南北走向。北起铁树斜街,南至珠市口西大街。东侧从北向南与小杨茅胡同、燕家胡同、棕树斜街相交;西侧从北向南与小石头胡同、万福巷相交。上世纪 70 年代时全长 448 米,宽 5.9 米。门牌:1-129 号,2-80 号。现在因为修两广路拆除近 30 米。胡同内原有望江会馆、盂县会馆、严陵会馆、龙岩会馆。 福建龙岩会馆:坐落在石头胡同,有大小房屋 18 间。为龙岩一烟商捐助
17、,是龙岩举子晋京驻足之地。民国五年,因石头胡同是妓院集中之地。以议员连贤基为代表的会馆委员会,提出集资卖旧买新迁馆别移。此主张得到了龙岩中学、龙岩商会等70 余家的支持,购得贾家胡同房屋一处共 42 间,龙岩会馆遂迁至新址。清嘉庆年间,安徽嵩祝戏班进京后曾驻此胡同内。旧时胡同里五行八作俱全,从北向南有大北照相馆、西医诊所、大陆戏园、三合成书茶馆、祥聚公饽饽铺、大昌油盐店和酒馆、大烟馆、白面房、当铺、棺材铺等,南口路东是恒庆澡堂子。清代至 1949 年,这条胡同还是二等妓院的集中地。关于这些妓院的名称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金福院、连升院、怀春堂、翔瑞院、凤翔院、富升楼等 12 户;一种是桂香班、贵连
18、班、品乐茶室、荣华楼、玉乐茶室、庆华茶室、三福班、天升楼、蕊芳园、艳春班、贵福茶室、元春班。不过后者较可信。 曾有著名艺人回忆说:“我们师徒三人去串妓院卖唱,从天桥福长街二条到石头胡同,进南口串起来。每到一家,先从背上将师兄放下,老师拉京胡,师兄拉二胡,我打板,拉个小开门或是夜深沉 。接着,我拿着剧目到各屋里问问:老爷,您听哪段二黄吗?每个院都是这样。从石头胡同中间往东,经王广福斜街、博兴胡同、大李纱帽胡同、小李纱帽胡同、火神庙夹道,再往西往返石头胡同,一直串到午夜回家,基本上每天如此” 。94 号是评剧公会的所在地。1956 年,撤销“评剧公会” ,成立“北京市评剧工作者联合会” ,会址迁至
19、樱桃斜街。94 号后来又改为旅店业公会。现为民居。 1952 年在这条胡同中还成立过北京实验评剧团,有演员 95 人。现已改建它用。 余三胜故居,位于石头胡同 61 号,三进院落,前院东房 3 间,大门道直通北游廊,西房 3 间;中院上房(西房) 3 间半,带前廊,北房、南房各 2 间;南跨院设南房 3 间。现为市文化局所有的民居。 余三胜(1802-1866)是著名京剧老生演员,名开龙,湖北罗田人。原唱汉调老生,于清道光中期继著名汉调老生王洪贵、李六之后进京,搭徽班演出。后为“四大徽班”之一春台班的台柱,时京城观众评论王、李二人给京城工曲舞台带来了“楚调新声”的西皮调,而余三胜的来京,在声调
20、上于汉调皮黄和徽戏二黄调腔基础上,吸收昆曲、秦腔演唱之长,还将青衣小腔融于老生唱腔之中,吐字以湖北音为主,创造出抑扬婉转、优美动听的京剧唱腔;在念白上,他将汉调语言特点与北京地区语言特点相结合,形成了易于京城人听得懂又具京剧舞台语言的念法。因其创造的唱腔、念白富于汉剧特色,时称“汉派” 。 余三胜戏路宽,文武皆佳,擅长剧目有定军山 、 当锏卖马 、 鱼肠剑 、 碰碑 、 捉放曹 、打棍出箱 、 牧羊圈 、 楚庄王 、 乌盆记等。道光、咸丰年间与程长庚、张二奎并称“老生三杰” 、 “京剧三鼎甲” ,系京剧形成之初的代表人物。其子余紫云,是“同光名伶十三绝”之一。其孙余叔岩为京剧“余派”老生创始人
21、。第一部分 八大胡同自古名雕栏玉砌今犹在(3)(图)值的一提的是曾住 37 号的张二奎。张二奎(18141860)是著名京剧老生演员。又名士元,原籍河北衡水,幼时随父经商来京,嗜爱戏曲。二十余岁时曾任工部都水司经承。常以“票友”身份在和春班客串演出。张二奎因触犯规定而被革职,为了生计,他正式下海搭和春班演出,后入四喜班。1845 年成为四喜班主演和领班人。咸丰年间自组双奎班。 张二奎在北京的故居有两处,一处位于永定门大街路东之忠恕里;另一处就在石头胡同 39号,院内有东、西房各 2 间及南房 1 间,大门坐西朝东,现为民居。 张二奎嗓音宽厚洪亮,唱腔朴实,不尚花腔,咬字坚实,以高亢激越、平稳沉
22、炼著称。时称“奎派”或“京派” 。他与余三胜、程长庚并称京剧形成初期的“老生三杰” 、 “京剧三鼎甲” 。曾当选为精忠庙会首。因其扮相雍容大方,擅长演帝王贵胄一类角色,以“王帽 戏”著称。常演剧目有打金枝 、 金水桥 、 上天台 、 回龙阁等。宗奎派唱法者有许荫棠、常九峰、周春奎、刘景然等,声名显赫,时有“年少争传张二奎”的诗句。其舞台生涯不长,咸丰十年据传因其母病逝,治丧大摆排场, “以优伶潜用官宦排场举动”而定发配罪,死于通州。门下弟子有杨月楼、俞菊笙,时称“文武双璧” 。 朱茅胡同 朱茅胡同原名猪毛胡同。 朱茅胡同位于大栅栏地区的中部,全长 240米,宽 2.3 米。共有 1 号到 49
23、 号,约 49 个院落。胡同北起大栅栏西街,南止燕家胡同南部,西面是燕家胡同与它并行,东面则是朱家胡同,在它的北部有一条东西方向的横街(西杨茅胡同)穿过,南部与燕家胡同并入一处,总称为燕家胡同,它处于八大胡同的包围之中。1949 年前统计有妓院 11 户,他们是:忠福院、富桂堂、清华院、会友茶室、银香茶室、银香、春香院、艳福茶室、兴华园、华美楼、魁顺。最知名的则是今天的 9 号院,这是一座二层的小楼,实际上也是由南楼北楼与西楼组成的带天井的一个院落,其上下共有 28 间房 ,每间只有 8-10 平方米。它有一个拱形的楼门,上有砖雕的“福禄”二字。在这两个字的上方则是砖雕“聚宝茶室”的牌匾。 在
24、朱家胡同的北出口东面还有一座二层小楼,但原用途不可考,现为旅馆。西面上世纪 80 年代是一家国营的小吃店,今天则是几家小商店与一家旅馆所在。但它的历史不可考。棕树斜街 棕树斜街,位于大栅栏地区东南部,东北至西南走向。北起大力胡同,南至石头胡同,全长 310 米,宽 7.8 米。门牌1-103 号,2-80 号。 清代称王寡妇斜街,后改称王广福斜街。1965 年将广福巷、口袋胡同并入,改为现名。明末清初妓院较多。当时有王姓寡妇在此开设妓院很有名气,故得此街名。清京师坊巷志稿就称王广福斜街。1965 年,定名棕树斜街。目前棕树斜街还有一条二条两条街道。清末民初,街内曾先后建有山西汾阳会馆、江西新建
25、会馆等。另有一品香浴池、蒋记饭馆、落子馆和演唱河南坠子和大鼓的娱乐场所以及当铺、酒馆等。旧时这里是三等妓院的集中地,为“八大胡同”之一。旧时之所以这么多的三等妓院集中在这儿,主要是由于原在韩家胡同的一等与二等妓院中的北方妓女被南方新来的妓女挤压到此。历史上有名的有久香茶室、聚千院、贵香院、双金下处、全乐下处、月来店下处等 20多家。另有一品香浴池、落子馆、酒铺、店铺等。有妓院 20 余处。现均为民居。街中部有棕树斜街小学。1949 年前统计时计有妓院户:广兴院、金鸣院、宝顺茶室、文华院、连升茶室、双福茶室、萃湘茶室、荣鑫楼茶室、同义楼。 元兴堂饭庄的原址也在这条街上,元兴堂饭庄系牛街厨子冯金轩
26、创建于清咸丰年间。当时服务对象主要是清廷王公大臣、绅商富贾。民国初年也多为军阀政客,北洋政府的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等常至用餐待客,曾鼎盛一时,1932 年倒闭。 朱家胡同 朱家胡同一直叫朱家胡同,其北口在今天的大栅栏西街,中部转弯后向东与大力胡同相接。其原名留守卫。留守卫是辽金时之禁兵营卫故址。朱家胡同,早年曾分为留守卫胡同和羊毛胡同。它全长 220 米,宽 4 米。 民国时期这条胡同有三等妓院 20 多家, 历史上有名的有怡春楼、陆生院、洪顺下处等,1949 年前统计时还有妓院户:迎宾楼、瑞福院、名花楼、美源楼、两顺下处、金生楼、民乐院、久香茶室、全合。与朱家胡同相连的有清风巷、清风夹道、
27、朱茅胡同、西羊茅胡同等。在这条胡同中也住过不少名人。第一部分 八大胡同自古名雕栏玉砌今犹在(4)韩家胡同 韩家胡同原名韩家潭,位于大栅栏地区西南部,东西走向,东起陕西巷,西至五道街,其西口与铁树斜街、堂子街、五道街汇合相通。全长 360 米,均宽 5.7 米。门牌 1-57 号,2-82 号。明代此处地势低洼,凉水河一条支流在此积水成潭,故名寒葭潭。清代因内阁学士韩元少在此居住,改称韩家潭。1965 年改为现名。 清康熙初年,戏剧评论家李渔寓居于此,建芥子园,后改为广州会馆。这条胡同还有浙江上虞会馆、梨园公会等。 四大徽班进京。其中以程长庚、徐小香、卢胜奎、杨月楼为主的三庆班就住在韩家潭。后有
28、很多剧团和京剧名家也寓居于此。时有“人不辞路,虎不辞山,唱戏的不离百顺韩家潭”之说。 20 世纪 50 年代,以谭富英为团长、裘盛戎为副团长的太平京剧团驻在韩家潭。老北京的梨园公会就设在韩家胡同 36 号院。 最初,八大胡同是伶人活动的地方。清朝禁止官员嫖娼,于是人们就找娈童,娈童大都出身梨园的旦角,其寓所就集中在韩家潭一带。庚子之乱以后,朝纲紊乱,官方已不管嫖娼之事,此时才有了真正的妓院。之所以私寓集中在这儿,就因为“徽班进京” 。但“徽班进京”对京剧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790 年乾隆帝为举办八十大寿,命浙江盐务大臣承办皇会。闽督伍拉纳命其子亲率安徽三庆徽戏班进京祝禧演出,便下榻在韩
29、家潭。 齐如山先生在齐如山回忆录中所说:“私寓又名相公堂子。在光绪年间,这种私寓前后总有一百多处。光绪二十六年以前四五年中,就有五六十家之多。可以说都是私寓。 ”这私寓指的就是娈童居住之所。 写于嘉庆十五年(1810 年)的听春新咏曾载:“小庆龄、三庆部。色秀貌妍,音调体俊,寓居樱桃斜街之贵和堂。 ”(樱桃斜街与李铁拐斜街、韩家潭、五道庙交汇处)这贵和堂“座无俗客,地绝纤尘。玉轴牙签,瑶琴锦瑟。或茶熟香清,或灯红酒绿。盈盈入室,脉脉含情。花气撩人,香风扇坐。即见惯司空,总为恼乱。拟诸巧笑之章,当嫌未尽” 。 燕京杂记也曾记载:“优童之居,拟于豪门贵宅。其厅事陈设,光耀夺目,锦幕纱橱,琼筵玉几,
30、周彝汉鼎,衣镜壁钟,半是豪贵所未有者。至寝室一区,结翠凝珠,如临春阁,如结绮楼,神仙至此当迹矣。 ” 这条胡同多为“南班”妓院,历史上有名的有环采阁、金美楼、满春院、金凤楼、燕春楼、美仙院、庆元春等 20 多家。 1949 年前统计有户:满春院、星辉阁、美仙院、环萃阁、春艳院、留香园、明花院。1949 年在韩家潭和百顺胡同设有 8 个妇女生产教养院。 现在的韩家胡同 21 号原为一家清吟小班,这所院子比较宽畅,只有南北两面有两层楼房,每面都是楼上 4 间,楼下 4 间,两面共 16间房,房子比二等妓院要好一些,每间约有 10 平方米。 韩家胡同 15 号原是一家茶室,已破损,现为民居。 韩家胡
31、同 32 号,所有的资料都认为这是一家茶室,我在确认时,一位在这儿住了几十年的大妈说,这儿其实是一家饭馆。当然也主要是供给妓院的人们。院内已很破败。居民们不知道保护与生活兼顾的出路在哪儿。 韩家胡同还有一家茶室在现在 22 号的地方,但现在这个位置是一个公厕。我们没有找到。 博兴胡同 博兴胡同原名柏兴胡同。博兴胡同只有 200 米长,其北面有大力胡同,南面有小椿树胡同相平行,从棕树斜街的中部向东一拐,就是博兴胡同北口。在这 200 米之内就有妓院 13 家。 现在保留下来的老院子还有 10 座左右。 蔡家胡同 蔡家胡同一直叫蔡家胡同,这条街上肯定原有一家姓蔡的大户。 蔡家胡同东口在前门大街,西
32、口在煤市街,其北有王皮胡同,其南有施家胡同与之平行。胡同全长 279 米, 宽 2.7 米, 蔡家胡同的主要特点是有许多精巧的老宅。施家胡同中有的大宅的后墙也在这条胡同中。在八大胡同的另一种说法中蔡家胡同也是八大胡同之一,根据它所处的位置以及老人们的回忆,我们可以说当年这儿也有相当多的二等与三等妓院,另有不少暗娼存在其中。第一部分 八大胡同自古名雕栏玉砌今犹在(5)大百顺胡同 大百顺胡同,曾用名百顺胡同前河、后河。位于大栅栏地区的南部。起于韩家胡同止于小百顺胡同,东北走向,全长 250 米,均宽 5 米。它位于百顺胡同的西端,其西侧与五道街相邻。 大百顺胡同的特点是弯多而窄,呈一个字型。其中老
33、宅保持得比较好。我认为其遗风也比之其他胡同更有味道。 明代称河南营,因凉水河从其北边流过。清初改名为百顺胡同后河。1965 年,改称大百顺胡同。 在 12 号院 1952年成立了新民剧团,有演员 23 人。 大百顺胡同 40 号是俞振庭的故居,1917 年曾于此院创办斌庆社科班。该寓所坐南朝北,共分三层院落。前院北房 3 间,两侧半间辟为门道。南房为上 3 间带前廊。西房 3 间。原无东房,顺墙根建有游廊通往后院,现 3 间东房为后建。后院北房两间半,南面为一座两层青砖小楼,上下共有房 11 间。楼梯建于西端,栏杆为木雕装饰。东跨院仅有两间半北房。1939 年俞振庭病故于此宅院。 大百顺胡同西
34、口40 号,是“斌庆社” 。 “斌庆社”是北京著名的京剧科班之一, 1917 年由著名“俞派”武生俞振庭与果湘林合作于俞宅院内,当年振庭姐夫、名旦孙藕香亦为股东,曾任该社社长,其子幼承家学亦带艺搭入此班。此班学生,以“斌” 、 “庆” 、 “永”三字排名。 从百顺胡同西口向左一拐就是大百顺胡同,右侧是 18 号。正前方就是百顺胡同 40 号院的楼 梯间,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老宅上有专用的楼梯间。 大力胡同 大力胡同,曾用名大李纱帽胡同。位于大栅栏地区的东南部,起于煤市街止于棕树斜街,东西走向,全长 110 米,均宽 5 米。 大力胡同其东口在煤市街,西口与朱家胡同、棕树斜街相接,小力胡同南口也开在
35、这儿,大栅栏办事处就是这条街上。 在这里已没有妓院的残存。据记载现在的 3 号、17 号就是原有的二家妓院改建的。现在这个 3 号也在拆除之中。这条胡同倒是有许多饭庄,最有名的是同福居饭庄、同顺居饭庄,这两个饭庄主要卖锅贴与坛子肉。西口还有几家小饭馆,我们还可以看到 20 几年前的“新兴饺子馆 ”。有许多房子在不同的时期做过不同的用途,我在拍摄这条胡同时就看到不同时期的商号牌匾字迹的重叠。 大力胡同东口路南为各家店铺遗迹,现在分别为:大力胡同 2、4 、6、8、10、12 号,现为民居。 新中国电影院原来也在这条街上,但现已拆除。 从 2 号到 12 号,门面上面有不少不同的商号,细看之下有照
36、相、洗浴、清真馆之类。这座小楼虽属许多不同的商号,但可以看出它是一座完整的小楼,可能是房主外租或几家商号联合建造。 大力胡同茶室 17 号,已破损,现为民居, 淹没在一片小房之中。 大外廊营胡同 大外廊营胡同,曾用名外廊营。位于大栅栏地区的中西部。起于韩家胡同止于铁树斜街,南北走向,全长215 米,均宽 4.2 米。明代称外郎营。至清代逐渐形成两条胡同,并转化为大、小外廊营。1965 年,分别改为大、小外廊营胡同。民国时这条巷子中常有暗娼出没,有老居民讲,她们常到百顺胡同、韩家胡同拉客人来这儿,但是没有公开的。 据说陈端生的故居也在这儿,但是不是在号,现没有找到根据。我们只知道陈端生是乾隆年间
37、的人, 再生缘的作者。郭沫若说她可比司考特、司汤达。陈的作品就是在大外廊营写的。所以她的唱词里边多次提到大外廊营。后来她搬到山东,又过了 14 年,也就是乾隆四十九年,写了第十七卷。十七卷一开头就是:“搔首呼天欲问天,追忆闺中幼稚年。姊妹联床听夜雨,椿萱分韵课诗篇。隔墙红杏飞晴雪,映榻高槐覆晚烟。 ”陈寅恪说,那就是外廊营的景儿。 6 号院是 1952 年新华京剧社的所在地。 民国初年创办的大陆报就在此胡同。 这条胡同中还有会馆 6 处:广东潮州会馆、广东琼州会馆、陕西泾阳会馆、浙江严州会馆、甘肃凉州会馆、广东镇平会馆。陕西泾阳会馆,在京有两处,其中一处就在大外廊营 31 号。这所会馆建馆时间
38、较早,约为明天启年间,筹建人许国翰,官为内府侍读。会馆原为一所私宅。 甘肃凉州会馆,坐落在大外廊营,建于雍正年间,有房 7 间。是甘肃在京兴建最早的会馆。至同治年间,凉州进京赶考的举子渐少,会馆多租给广东商人居住。数年后,更名广东潮州会馆。 大外廊营 1 号是谭鑫培故居。谭鑫培系清光绪年间著名京剧老生演员。当年的老宅有 6 套院子,共有房子 46 间半,此外在老宅的西部还盖了一幢二层的西式小楼。这座小楼是民国六年,谭鑫培找人设计的,他对盖这座小楼非常上心,演戏之余,每天到施工现场监工。谭家从清末咸丰年间便在此居住,直到“文革”期间从老宅搬出,前后住了六代人,长达 130 多年。此宅分东西两院。
39、东院正门在大外廊营胡同,现有北房3 间,南房 3 间,东西厢房各两间,北房东侧跨院有北房 3 间。西院大门在铁树斜街(现在为大外廊营 1 号旁门) ,北房 3 间为上房,谭富英居住,南房 3 间,现在仍可看到这座小楼为北侧上下各 2.5 间,南侧上下各 3.5 间,东西为走廊,全部为砖木结构,平房均为合瓦盖顶。这座楼最出色的设计是在一层与二层中的楼梯的西墙上开有一窗,可以使下午的阳光从南面射进来,又使整个院有了特殊的灵性。现在院里住着二十几户人家。 1917 年5 月 15 日上午八时,一代京剧宗匠伶界大王谭鑫培病逝于大外廊营寓所,享年 71 岁。第一部分 八大胡同自古名雕栏玉砌今犹在(6)大
40、栅栏西街 大栅栏西街,呈东北至西南走向。东起煤市街,西至铁树斜街,由于它处于八大胡同的北部也就是八大胡同的“纲”的位置,所以其本身主要是为八大胡同服务的,如它有许多大烟馆、旅馆、饭店等,但也有茶室,只是因为小,所以没什么名气,如 70 号就是原观音寺茶室。大栅栏西街全长 295 米,宽 8 米。门牌 1-93 号,2-114 号。明代称观音寺,清代称观音寺街,民国初期又称观音寺,1965 年又改为观音寺街,因街西端原有观音寺而得名。1965 年整顿街巷名称时,因其在大栅栏以西,改为现名。该街一直是较为繁华的商业街区,现除少数民居外,多为商店、餐馆、旅店。 1945 年国民党的中国广播电台就设在
41、路南。1949 年 10 月 25 日被查封。 大栅栏西街 17 号。这座民国式的建筑就是当时的大烟馆。大烟馆与茶室往往相伴左右。 东壁营胡同 东壁营胡同原名东壁营、东皮条营、皮条胡同。它位于大栅栏地区的南部,全长 75 米,宽 3米。东壁营胡同与西壁营胡同实际上是一条胡同,胭脂胡同从中穿过,由此分成了两条胡同,它的东口在陕西巷。民国时在这条胡同中最多的就是暗娼,清末时有几家半公开的妓院。这条胡同主要是从百顺胡同争夺一些客源。 东壁营胡同 8 号,原为一家茶室,后拆改。现院内约住有 20 多家居民。 青风巷 青风巷原称青龙巷,曾用名有青风巷、朱家胡同横街。 青风巷东是青风夹道,西是朱茅胡同,长
42、 97 米,宽 3 米。15 号过去是正大膏馆。清末和民国时期,这条胡同大多是二等与三等妓院,嫖客则在附近各条胡同中游走。 陕西巷 陕西巷的北口是铁树斜街,南口是两广路。 它位于大栅栏街道辖区南部。南北走向。北起铁树斜街,南至珠市口西大街。东、西两侧自北向南分别与榆树巷、陕西巷头条、万福巷、陕西巷二条、韩家胡同、百顺相同、东壁营胡同相交。全长 389 米,宽5.7 米。门牌 1-97 号,2-98 号。 此巷明代已成街,属正南坊,称陕西巷,沿用至今。1965 年将陕西巷头条、裤角胡同、裤堆胡同并入,中段路东的裤藏胡同改名为陕西巷头条,中段路西的小死胡同改名为陕西巷二条。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
43、 年)四大徽班进京,其中四喜班就住在陕西巷。从清代中叶以后,巷内妓院渐多,清末民初巷内妓院多达 14 家,为“八大胡同”之一。赛金花开办的怡香院在此巷内。支持蔡锷反袁护国的小凤仙也曾在此搭班。巷内多饭馆、酒馆、当铺、水果店等店铺,其中有名的是杨家饭馆。曾有济州会馆和四川东馆。1949 年人民政府封闭妓院,改造街巷。原妓院和会馆均辟为民居。巷南口有德寿堂药店。 从史料记载,陕西巷应该是众多一流妓院的所在。上世纪 30 年代初的时候,这里曾经建有上等妓院十余家,现在赛金花所办妓院的房屋建筑和布局现在保存较好。在赛金花之后,云吉班中又出了小凤仙,这两人都对中国的历史有所影响。 1965 年拆了半条胡
44、同扩街,上世纪 80 年代改下水道使本巷有大的改动。 铁树斜街 铁树斜街原名李铁拐斜街、李铁锅斜街。后将升官巷、棚铺夹道并入。其全长 551 米宽约 11 米,呈东西走向,其东接大栅栏街,西连五道街、堂子街等。 宸垣识略载称李铁锅斜街,后谐音李铁拐斜街。1965 年,改名为铁树斜街。 铁树斜街是大栅栏最有名的一条街,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大街。它也是纲目中的纲。铁树斜街是八大胡同与其北面商店与居民区的分界处,因为八大胡同统统在其南面,其本身有一些大烟馆与妓院,但不是特别多,它与大力胡同与煤市街一样多为八大胡同提供服务。如这条街上有很多出名的饭店与浴池,铁树斜街原有四处会馆,分别为:广东肇庆会馆、广东
45、肇庆西馆、延定会馆、山西襄陵会馆。 这条街上还有不少名人故居。 朱筠:(1729-1781) ,字竹君,一字美叔,号笥河,大兴人。乾隆时著名学者,好学重士,好金石、书法,尤长叙事,对当时学风颇有影响。历任编修,侍读学士,安徽福建之学政官,方略馆总裁, 日下旧闻 、 四库全书纂修等官,著有笥河文集 、 诗集等。曾住李铁拐斜街。第一部分 八大胡同自古名雕栏玉砌今犹在(7)梅巧玲故居,位于铁树斜街 10号。梅兰芳祖父梅巧玲的住宅。为南北长 38 米,东西宽 13 米的二进院落,均由正房和配房组成。第一进院落北房面阔 5 间,五檩进深,加前廊一步。此房原为一明两暗过厅,明间可通往后院。东西厢房各 2
46、间,东厢房贴南山墙建有砖影壁。第二进院落格局与前院基本相同。后院西次间宅门邻樱桃斜街。现保存完整。 清光绪八年农历十一月初七,梅巧玲享年 41 岁,因病故于此宅,当年四喜班同仁与梨园界人士,为其举行了隆重的送葬,曾轰动京城。梅兰芳之父竹芬,时年仅 8 岁。梅巧玲病故后,谭鑫培因感激当年搭四喜班时甚得梅巧玲之关照,故每逢年节必仍至梅宅拜望。清光绪二十年(甲午)农历九月二十四,京剧大师梅兰芳诞生于东厢房内,其母为杨隆寿长女长玉。梅兰芳 3 岁时,不幸其父梅竹芬病故此老宅内,年仅 23 岁。庚子年,梅兰芳六岁时,此房产变卖,举家迁至离此不远的百顺胡同居住。 万福巷 万福巷,曾用名万佛寺湾。位于大栅栏
47、地区的南部,东起于石头胡同西止于陕西巷,东西走向,全长 80 米,均宽 2.5米。在其中部有一个向北的分支,也有三四个门口, 万佛寺就在这个分支的 15 号,已破败。 民国以前这儿是最为热闹的地方,因为要从陕西巷及百顺胡同,韩家胡同到石头胡同、棕树斜街除了要绕珠市口大街外,最近的路就是走这条小巷,小巷中有几家妓院,但体量都不大。也有几家小饭馆。 王皮胡同 王皮胡同,位于大栅栏地区的东部,俗称王八胡同。起于前门大街止于煤市街,东西走向,全长 279 米,均宽 2.7 米。它的北面是大齐家胡同,南面是蔡家胡同。据当地的老人回忆,马长礼曾住在这条胡同。 由于王八胡同说起来很难听,有人问起住什么地方,
48、被问的人就只得说在施家胡同那边。 这条胡同中 10 号为民国时期的一家二等妓院。 五道街 五道街,位于大栅栏地区西南部,东北至西南走向。南起南新华街南端,北至铁树斜街、樱桃斜街、堂子街、韩家胡同的交会处。全长 238 米,宽 10 米。门牌 1-21 号,2-80 号。此街明代称五道庙,因有五道庙得名。五道庙建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 ,明兵部尚书王象乾曾撰文,立“交龙碑” ,称此地为正阳、宣武二门之“龙脉交通车马辐辏之地” ,应以庙镇之,故建五道庙。另有一种说法,此庙是明代太监为宦官魏忠贤所建,此庙今尚存。1965 年将五道庙头条、二条并入,改为现名。 五道庙与几条街汇合的地方形成一个小广
49、场,历史上曾号称“京城龙脉的起点” ,是北京独有的斜街及五条街巷的交会处。 从八大胡同的位置看,五道庙位于其所有胡同的最西端,再向西就到了南新华街上。可以说这儿是八大胡同的起点也是终点,所以这儿集中了饭店、赌场、药铺等,今天还可以在其北口路西看到日本人开的药铺上的牌匾。 据老人讲,这条街因为紧靠百顺胡同、铁树斜街、韩家胡同、堂子街,所以商业兴隆。我们现在看到的老宅院基本还保持着原样。但是这儿很快就要建成一个供市民休闲的小广场了。 可是五道庙并不在这条街上,它实际上是在不远处的铁树斜街 149 号。 五道街 25 号曾为面粉业公会会址。 光绪 26 年京报 、 中华日报 、 京话日报 、 刍言报就在此办公。 五道街 2 号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