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二 会计要素,一、资产的会计处理(一)资产的本质与特征正确认识资产的本质,关系到资产确认和计量方法,进而决定企业净资产和利润的确定。因此,资产本质和特征是一个基本会计理论问题。 1、什么是资产?根据我国会计准则(修订):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2、资产的本质人们认识不尽一致, 有以下几种表述:(1)经济资源观。即资产是一种“资源”或“经济资源”,如我国会计准则(修订前)所采用的定义,显然就是一种资源观。从资源角度来认识资产,扩大了传统资产概念的范围,使之能够涵盖某些特殊资产,如无形资产。(2)权利观。即认为资产是一种“权利
2、”或“权益”,如当今比较流行的“产权论”。这种观点强调主体对资产的法定权利,即企业对资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权,对确立企业经营自主权有积极影响,但容易与所有者权益相混淆。(3)未来经济利益观(future economic benefits)。认为资产的本质是未来经济利益。资产的未来经济利益是指一项资产单独或与其他资产结合,具有为企业未来赚取现金流入作出贡献的能力。这是当今会计界的主流观点。,3、资产的特征(1)预期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它包含两层意义:第一,具有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体现在:可换取现金或其他产品、劳务;用来生产时可以增加其他资产的价值(增值);第二,可以用于清偿债务。因
3、此,判断一项目是否是资产首先要看它是不是蕴涵着潜在的经济利益,不具有潜在利益的项目或因故丧失潜在利益的项目,都应排除在资产之外。如:长期积压的残次冷背存货,没有或减少了潜在利益,这时要直接扣除或通过计提减值准备等方式扣除;,(2)企业拥有或控制。 会计并不核算所有资源,而仅仅计量在某一个主体控制范围内的经济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资产的未来利益具有排他性,因为资产不能同时被多个主体控制。若存在共同控制,则只能按份额确认资产。判断资产是否被企业拥有或控制,一般都应考虑法定所有权,但法律上的所有权概念不是会计上确认资产的必要条件。典型的例子如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土地使用权;,(3)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
4、产生 资产必须是过去交易或事项的结果,强调交易或事项已经发生。如合同订立可为企业带来预期利益,但由于合同还未实际履行,这时相关利益就不能确认;而已经购入的设备,无论款项是否支付,只要设备运抵企业,并由企业实际控制使用,就应列入资产。,(二)资产分类 资产种类繁多,不断变化,为有效管理和核算,必须科学、合理地分类。一般分类标志包括: 1、资产流动性(currency)。 这是世界各国对外财务报告中采用的基本分类。流动性是指资产在正常经营活动中转化为现金所经历的时间,时间越短,流动性越强。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部分就是按照流动性大小排列的,变现速度快、变现能力强的资产排在前面,流动性差的非流动资产排在
5、后面。这种分类便于提供有关变现能力、偿债能力信息。,2、资产实物形态。按照有无实物形态,可将资产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但这种划分并不是特别严密的界定,有时遵从长期形成的习惯。如货币资产、债权等,虽无实物形态,习惯上仍把它们看成有形资产。3、资产货币性。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的划分,主要应用于通货膨胀会计领域。货币性资产是那些换取货币金额确定的资产,即不随货币购买力变化而调整其金额;非货币性资产就是帐面价值随物价变动而变化的资产,因而从信息角度要经常调整。,(三)资产确认与计量 1、确认(recognition)。即将一个项目作为会计要素列入会计报表的过程,体现在三个方面:应否确认、何时确认
6、和如何确认。实务中要根据项目是否满足确认标准来进行判断:(1)符合资产定义;(2)未来经济利益流入具有很大可能性;(3)能够可靠地计量(合理地估计)。,2、计量(measurement)。 即对会计要素进行量化描述的过程,主要解决入帐资产以按多少金额予以记录和报告的问题。会计计量包括两个方面: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其中计量单位采用货币单位,由于货币购买力会发生变动,所以又有两种选择:名义货币和货币不变购买力。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使用名义货币,但在严重或恶性通货膨胀(达到或超过100%)时,名义货币会严重扭曲会计信息,所以一般要求补充编制不变购买力信息。计量属性前述已有讨论,即一般采用历史成本基础。
7、从理论上说,使用未来现金流量属性是最为理想的,但在实务中,却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可靠性强的历史成本、考虑谨慎原则的成本与市价孰低、重置成本、公允价值(fair value)等。,3、资产的种类及一般核算原理(1)资产种类货币资金(monetary funds):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应收帐款(accounts receivable):即在商业信用条件下,因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应向客户收取的款项,一般发生于赊销业务中。在计量时,应收帐款额的确定要扣除“商业折扣(trade discount)”,但不扣
8、除“现金折扣(cash discount)”即按照总价法核算。理论上,“净价法”(扣除现金折扣后的金额作为应收帐款入帐金额)更为合理,但处理复杂,实务中一般不采用。,应收票据(notes receivable):预付帐款(payable in advance):其他应收款(other receivable):存货(inventory):短期投资(short-term investment):固定资产(fixed assets):无形资产(intangible assets):其他长期资产(other non-current assets):,(2)一般核算规则 凡属资产类要素,其会计记录的规则
9、一般是:借方(debtor,记作Dr.)记录增加数,贷方(creditor,记作Cr.)记录减少数,若有余额(balances),余额应在借方。用“T形帐户”表示: Dr Cr 期初余额 加:本期增加 本期减少 期末余额,会计记录的登记原则采用“复式记录”:每笔业务在两个及其以上帐户上以“相反方向、相同金额”记录。e.g1:公司以银行存款购入不需安装的设备1台,价格为500,000元。则会计帐簿记录如下:Dr:固定资产 500,000.00 (资产增加,计入借方) Cr:银行存款 500,000.00(资产减少,计入贷方)e.g2:与B公司合同约定:购进材料一批,价款10万元,三个月后支付。D
10、r:原材料 100,000 (资产增加,计入借方) Cr:应付帐款100,000 (负债增加,计入贷方),二、负债的会计计量与确认(一)负债的本质和特征 1、负债的概念 负债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负债即要求权,包括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两部分。通常意义上的负债仅指狭义概念,即企业资产总额中属于债权人的部分,它是指特定主体“由于过去交易或事项所产生、由现在承担且在将来向其他主体交付资产或劳务的责任,这种责任的履行将导致预期经济利益的牺牲”(SFAC No.6,FASB 1980)。,2、负债的本质 负债本质上是一种权益或要求权,这种要求权的终止,将导致一个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 3、负债的特征(1
11、)由过去交易或事项所产生。(2)是一种强制性义务或责任。负债义务的履行由法律、契约强制,债务人必须履行,确实无法履行的,将进入特别程序,即破产清算。(3)负债的清偿通常在未来特定时间通过交付资产或提供劳务进行。即导致一个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4)责任能够以货币确切计量或合理估计。多数情况下,责任通过契约规定,数额确定;有时支付额取决于未来事项的状况,这时金额需要合理估计,否则,就不能作为负债入帐。如精神损害的责任问题,一般由法院判定。(5)有确定的受款人和偿付日期。(二)负债确认与计量 1、确认标准 尽管负债的理论概念被广泛接受和认可,但实务上判断一项特定交易或事项是否构成一项负债,则需要建
12、立更为明确的具体标准。常用的标准主要包括:,(1)依据法律概念。即传统会计中采用的标准,确认负债的重要依据是根据企业是否承担此项债务的法定偿还义务;(2)依据公平或推定义务概念。公平义务由债权人、债务人双方同意且无须通过法律强制执行的债务,如定金规则:一方交付定金,违约则丧失定金,接受一方违约,则需双倍返还定金,这就是一种公平义务;推定义务则是指特定情况下推断成立的义务,如法定节假日工资、劳动保护条件等义务。(3)依据负债金额的可计量性。有时根据谨慎性原则,对负债金额需要根据未来情况而定或存在或有负债情况,需要按照估计数确认。如果不能估计,则不能确定。,2、负债计量 一般而言,现时负债总是以未
13、来资产偿付,考虑到货币时间价值(time value of monetary)的影响,当期应记录的负债金额应是未来偿还金额的折现值(discount value)。但实务中往往未考虑折现因素,即未来偿还多少,当期就记录多少。这种做法虽然高估了负债,但具有以下优点:(1)体现了谨慎性原则;(2)简化核算,符合成本效益原则;(3)体现了重要性原则。,(三)负债种类及一般核算规则 1、负债种类按流动性(偿还期)分: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1)流动负债:将在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负债。包括短期借款(short-term loans)、应付票据(notes payable)、应付帐款(accounts
14、 payable)、预收帐款(receivable in advance)、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应付利润(股利)、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等。(2)长期负债:偿还期在一年以上或者超过一个营业周期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和其他长期负债。,根据负债影响因素分:可确定负债和或有负债。(1)可确定负债(determinable liabilities): 数额能够相当精确计量的负债,亦即不存在不确定因素影响的负债,如银行借款、应付帐款等;(2)或有负债(contingent liabilities): 因某些可能发生的事项而形成的负债,这种事项的发生具有偶发性。如担保责任、待决诉讼、产品
15、保修费、已贴现商业承兑票据等。,2、一般核算规则 凡属负债类要素,其会计记录的规则一般是:借方(debtor,记作Dr.)记录减少数,贷方(creditor,Cr.)记录增加数,若有余额(balances),余额应在贷方。用“T形帐户”表示: Dr Cr 期初余额 本期减少 加:本期增加 期末余额e.g:向银行借入流动资金借款100万元,存入开户行。Dr.:银行存款 1,000,000.00 (资产增加,计入借方) Cr.:短期借款 1,000,000.00(负债增加,计入贷方),三、所有者权益(一)所有者权益的构成和表现形式所有者权益由所有者投入的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三个项目
16、。(1)所有者投入资本。即企业创立时由投资者依公司章程、出资合同约定实际缴付的投资,会计上称为“实收资本(或股本)”。我国目前根据投资者的不同,把投资分为四种情况:国家投入资本(国有投资机构或授权投资机构)、法人投入资本(企业法人、社会法人)、个人投入资本(自然人)和外商投入资本(外国投资者、港澳台地区投资者)。,(2)资本公积。投资者超额缴存资金和从其他渠道取得由全体投资人按比例享有的资金。包括资本(股本)溢价、股权投资准备、接受捐赠、外币折算差额、拨款转入以及其他资本公积。(3)留存收益。即已实现的利润,因各种原因未分配给股东,而是留在企业继续参与周转的赢余: a.盈余公积:按照规定从净利
17、润中按比例提取积累资金。具体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法定盈余公积,提取比例10,累计提取额达到注册资本的50时可不再计提;二是任意盈余公积,由股东大会决定是否提取以及提取比例;三是法定公益金,用于职工集体福利设施,比例510; b.未分配利润:本期留存、待以后年度分配的结存利润。可以看成是未指定用途的留存利润。,从数量上: 期初未分配利润本年净利润已分配利润 期末未分配利润(二)确认与计量 确认较容易,不讨论。 关于计量,如前述: 所有者权益(净资产)资产负债 式中可知,所有者权益的计量从属于资产、负债的计量,即资产、负债计量完成后,所有者权益相当于是一个平衡数(差额)。,(三)核算一般规则 站在企
18、业角度,所有者权益与负债都是一种要求权,因而所有者权益的核算方法与负债相同。 所有者权益要素,其会计记录的规则是:借方(debtor)记录减少数,贷方(creditor)记录增加数,若有余额(balances),余额应在贷方。用“T形帐户”表示:,Dr Cr 期初余额 本期减少 加:本期增加 期末余额 e.g:收到投资者甲缴存资本金100万元,存入银行资本金专户。Dr.:银行存款资本金专户 1,000,000.00 (资产增加,计入借方) Cr.:实收资本甲 1,000,000.00 (所有者权益增加,计入贷方),四、收入、费用和利润(一) 收入的确认与计量(recognition & mea
19、surement ) 1、收入及其特征(1)收入(revenue)。即企业销售产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经常、持续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其本义是“收回”。根据收入准则的规定,其特征概括为:是经常性经营活动所产生,偶然性交易不属于收入的范畴。目前,FAS,IAS均对收入持一种狭义的理解,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亦然。一般认为,收入应该与主要核心业务(ongoing major or central operation)相联系。FASB坚持把收入严格定义为三个方面所形成的利益流入:商品销售、提供劳务及资产使用费收入。我国收入准则实际上也是采用了该标准。该特征把偶发性流入排除在外。,收入
20、对企业的可能影响是导致资产增加、负债减少或兼而有之。能够对企业产生这种影响的会计事项不止收入一项,但收入实现必然产生如此结果。收入最终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这一特征与上述第二特征密切相关。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非本企业享有的利益流入不是收入,如代收款项,从而与现金流区别。,(2)收益(earnings)。这是经济学上的概念,它是企业某会计期间增加的除投资者投资以外的经济利益。收益收入利得或产出投入。(3)利得(gains)。即能够与收入产生同样影响,但不属于经常性、持续性活动所产生的收益,如债务豁免、固定资产出售、中六合彩等。,2、收入的分类 按不同标准作如下划分:按收入性质,可分为商
21、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和资产使用费收入三项;按经营业务的重要性,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二项;按收入实现形式,分为商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利息收入、使用费收入(后两项是资产使用费收入进一步区分的结果:货币资金和其他资产)。 应注意:股利收入虽与利息收入相近,但性质不同,一个是投资产生,一个是银行借贷产生。故不适用收入准则,而按投资准则处理。按与业务关联性,分为营业收入和营业外收入。,3、收入确认与计量(1)收入确认与计量的一般原则 收入的确认与计量是核算企业经营成果的核心问题,考虑到收入的创造及实现过程的持续性和复杂性,且涉及个人理解及判断,故会计制度对此作出了比较严格的规定。其基本原则包
22、括: 1、实质重于形式。形式上商品发出商品所有权上的风险、报酬转移给买方;表面上取得收款权利判断商品价款的可收回性,etc.,2、收入、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尽管收入成本计量上不可避免地存在估计成分,但一般是可以合理确定的;如果不能合理确定,那么就不能确认收入实现。 3、权责发生制。即以权利、义务发生为判断标准,而不以是否收到或支付现金来确认收入成本。 4、稳健性考虑。按照一般会计原则的要求,应尽量避免高估资产和收益、低估负债和损失。具体在收入成本确认与计量上,凡是收入带来的经济利益流入不能可靠的估计就不予以确认,而成本和损失的发生若存在较大可能性就应该确认。,(2)收入确认的方法 收入确认(r
23、ecognition)与收入实现(realization)是两个重要的会计术语,尽管在会计上有时不加区分,但他们有严格区别。“确认”是将某一个事项或项目当作资产、负债、收入、费用或其他类似项目而正式进行会计记录并纳入一个会计主体的财务报告的过程。而“实现”则是指将非现金的资源和权利转化为货币的过程,在会计上,狭义的实现是指将资产出售并获得现金及现金要求权。因此,收入实现与收入确认是有区别的:确认解决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进行会计记录的问题;实现主要是说明资产变现的过程。因各行业经营特点的不同,收入确认的方法也有所不同。一般而言收入确认不外乎售前确认法、售时确认法和售后确认法:,售时确认法(sal
24、e recognition method)。即销售法,在销售成立时确认收入。销售成立的条件是:(1)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企业不再拥有继续管理和控制权;(2)价款已经确定,即收入、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3)收入实现,即资产的变现过程实质上已经结束。如完工百分比法(percentage of completion)。售后确认法(after-sale recognition method)。即收款法。即在实际收到款项时确认收入。通常是指收款上存在某些不确定性因素,从而推迟确认收入的方法。如分期付款销售法(installment sales)。售前确认法(pre-sale recog
25、nition method)。也叫生产法。即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或生产过程结束时确认收入(revenue at completion production),这时收入实现原则的例外。典型的情况是赊销法。,(二)收入业务的会计处理(三个环节)确认收入: Dr:银行存款或应收帐款 Cr: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同时结转成本: Dr:主营业务成本 Cr:产成品计提应负担的销售税金: Dr: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Cr: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消费税/城建税等 其他应交款(教育费附加),(三)收入的递减项目:现金折扣、销售折扣和销售折让的会计处理 在对销售进行会计处理时,常常会遇到有关折扣和折让以
26、及销售退回的情况,这时应该根据有关规定,结合“应收帐款”核算。(1)商业折扣(Trade discount)。即在销售价目表为基础给予的打折,折扣由于在销售谈判阶段进行,无需进行专门的会计处理。(2)现金折扣(cash discount)。为鼓励购货方及早付款而给予的折扣,这时销售已经成立,收入已经入帐,对此类折扣必须进行会计处理。,从技术上讲,现金折扣的处理有两种方法:净价法和总价法。其中净价法按照扣除现金折扣后的金额入帐,将客户取得折扣视作正常,因顾客超期付款而放弃的折扣,构成企业的收入,会计上作为提供信贷资金的收入处理,记为财务费用的贷方;总价法在记录收入和应收帐款时,均不扣除现金折扣,
27、当客户取得折扣时,作为融资的费用记入“财务费用”的借方,放弃折扣被理解为正常,不作处理。 应该说明,在收入确认入帐后,现金折扣是否包括增值税应根据合同约定,一般情况下,不应包括增值税,因为增值税包含在折扣中处理较为复杂,原因是涉及税额减少的事项不是当事人能够自主进行的,可能引起税务部门的干预和稽查。,从理论上说,净价法更为合理:a、取得折扣符合市场规律,因为折扣作为理财费用,其相对的利率水平是相对高的,完全可以合理地推断客户基于理性而获得该利益;b、总价法具有高估收入、资产、最终高估利润的缺陷,明显不符合会计原则。但在实务中,一般总是采用总价法,主要考虑是帐务记录的一致性,便于核对,同时该法方
28、便操作,分录少(发生折扣时才记录),也有利于退回与折让时进行简单处理。,(3)销售折让(Sales Allowance)。 即商品销售后,因商品在质量、规格、等级等方面不符合合同规定,经协商而给予一定比例或数额的减让。若折让发生在收入入帐前,不存在帐务调整问题,比照商业折扣处理即可,即直接减少收入和应收款额;若发生在入帐后,则应该在发生时冲减当期收入,同时减少应收款项,若包括有增值税额的,还要调整销项税额。,(4)销售退回(Sales Return)。 即商品销售后,因商品在质量、规格、等级等方面不符合合同规定,经协商无果而予以退货。 若退货发生在收入入帐前,只需要将“发出商品”转入“库存商品
29、”科目,若退回增值税发票,应予以冲回(红字)。 若退货发生在收入入帐后,则不论该商品属于本期还是以前年度销售,均应根据退回时间的不同分别处理:, 凡是退回时间在会计报表的编报期(因企业行业不同可能有所不同,一般企业的年度报表编制期限在2月末,上市公司通常是4月30日前)外的,说明已经无法调整以前年度的报表,这时可以直接冲减(反向记录)退货当月的收入、成本和税金及可能存在的现金折扣等;Dr: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Cr:应收帐款Dr:应收帐款(上一分录按照总价法多记应收帐款部分,借记后该科目冲平) Cr:财务费用Dr:库存商品 Cr:主营业务成本, 凡是退回时间在在会计报表
30、的编报期内的,可以通过调整以前年度的报表,这时应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处理,冲减报告年度的收入、成本和税金等:Dr: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Cr:银行存款Dr:库存商品 Cr: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成本)Dr: 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Cr: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同时:Dr: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Cr: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余额),作上述调整后,实际反映在本年度帐目上,因此,还必须调整待报出报表有关项目的数字:B.S:(1)银行存款: (2)库存商品: (3)应交税金:InC:(1)主营业务收入: (2)主营业务成本: (3)所得税:,(四)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31、、营业费用) 与期间配合,而不是与产品/劳务配合的各种费用,与成本的区别是什么?(五) 利润及其分配 1、本年利润 (1)利润的性质 利润(Profit)是经济组织在一定会计期间从事经营活动所获得的财务成果,数量上等于收入与费用之差。会计理论上,对利润的理解存在两种不同的观念:,当期营业观念(current operating concept)。 即本期损益表中只应把与当期经营有关的正常收入及其费用列入,非常损益(营业外收支)及以前年度调整项目都列入留存收益表。当期营业观念的支持者认为,一般报表使用者最为关心的是公司正常经营业绩,据此编制的损益表便于了解企业盈利能力,方便各期经营业绩的对比与未
32、来盈利预测。,总括利润观念(all-inclusive concept)。 该观念支持者则认为,除了股利分派和资本性业务外,所有影响股东权益变动的经济业务都应总括地反映在损益表中,当期的非常损益也同样列入损益表,为了区分正常收益与非常收益,可以在报表中分项列示。这种观念目前被AICPA、FASB等权威机构肯定和支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也要求按照总括利润观念来编制损益表。,(2)利润的形成:1)利润总额(gross profits)。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利润的形成包括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所得和与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所得。因此,企业利润总额由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支构成,
33、数量上可以表达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收支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主营业务收入销售退回销售折让,2)营业利润(operation profits)。利润的主要组成部分。3)营业外收支(extraordinary items)。即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收支。具体包括的内容分为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两部分,这里不展开分析。(3)净利润(net profits)的形成及会计结转。利润总额反映的是企业正常(usua
34、l)和非常(unusual)收入的总括情况,利润总额扣除所得税后即形成企业净利润,借以反映企业盈利能力。,会计处理: 通过“本年利润”科目来计算和结转当期全部收入、成本、费用和税金: 期末,将收入、投资收益等转入本科目贷方; 将成本、费用、税金等转入本科目借方。余额在借方反映未弥补亏损;余额在贷方反映当期实现的净利润。, Dr: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投资收益 补贴收入 营业外收入 Cr:本年利润 通过本分录将所有收入类科目全部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一般应无余额。, Dr:本年利润 Cr: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支出 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营业外支出 所得税
35、 通过本分录将所有成本、费用类科目全部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一般应无余额。讨论:若“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有余额表示什么?,2、所得税(1)所得税性质 所得税(Taxes)是直接税的一种,是国家凭借政权权威参与利益分配与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在传统意义上,所得税总是在利润基础上适用一定税率,人们习惯于将其作为利润分配来考虑。但随着与国际会计接轨,我国会计工作者的观念也产生了变化。从企业角度,所得税是法律强制的,且具有优先性,不适用企业“自治原则”,在性质上完全等同于费用,并且必须在收入中补偿后,股东才能进行分配。所以,将其理解为一项费用,或者说是一项特别费用,是合理的。,(2)会计处理应纳税额应
36、税所得所得税率 【税前利润(/)纳税调整数】所得税率Dr.:所得税 Cr.: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六)利润分配利润分配的内容与程序 企业实现的利润应按照国家法律及公司章程规定予以分配,分配渠道包括:提起盈余公积、股东分红和公司留存。公司利润分配必须按照一定顺序进行: (1)提起法定盈余公积和公益金。公司法规定,公司实现的净利润应按10提起法定盈余公积,按510提起公益金。这些法定计提准备金必须按照指定用途使用。当法定盈余公积计提额达到注册资本的50时,可以不再计提。,会计处理: 当期实现净利润转入“未分配利润”科目:Dr:本年利润(贷方余额) Cr: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计提法定盈余公积或公益金
37、:Dr: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公益金 Cr: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盈余公积公益金, 计提法定盈余公积或公益金:Dr: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公益金 Cr: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盈余公积公益金(2)计提任意盈余公积。一般以股东大会决议作为计提依据,具体比例亦由其决定:Dr:利润分配提起任意盈余公积 Cr: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3)股东分红。在计提有关公积金后,依据股东大会决议在股东间进行利润分配。分配决议形成或生效时:Dr:利润分配应付股利(股份公司)/应付利润(有限责任公司) Cr:应付股利/应付利润,实际支付股利或利润时:Dr:应付股利/应付利润 Cr:银行存款或现金(4)结转利润分配科目 根据以上分录,期末在编制B.S前还应将利润分配科目结平:Dr: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Cr: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应付股利(利润) 结转后,利润分配科目只有“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有余额,其余科目全部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