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967753 上传时间:2019-09-05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一章 形势与任务环境保护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今后五到十年,是我区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同 时,也是 环境问题凸现,新老矛盾交织,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在开 发中改善环境质量的战略机遇期。准确地把握当前面 临的环境形势、 发展趋向和主要任务,科学制定环境保护 “十一五”规划,对于贯彻科学发展观,推 动全区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一、 “十五”以来全区环保工作的主要成就(一)区域流域环境质量逐步得到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稳步加强,集中供热供气面积、生活 污水处理率、清 洁能源使用率、垃圾无害化 处置率、

2、城市绿化覆盖率等均有明显提高。一些影响群众生 产生活,有损身体健康的煤烟型大气污染、特异型氟 污染、白色污染、垃圾围城等突出环境问题得到不同程度地改善。 2005 年,主要可监测城市中(12 个盟市所在地和满洲里、二 连浩特;下同)有 92.3%的城市空气质量达到良好和较好,首府呼和浩特二 级以上天数达到 311 天。城市道路交通噪声逐年减 轻,达标率为 85.7%,区域声 环境保持在较好水平,声环境 质量良好率达 85.7%。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处置率分别达到 41.44%、8.98%。(二)生态保护与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十五”期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全区开展了大规模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工

3、程,全区荒漠化土地 为 9.33 亿亩,比 1999 年减少2409 万亩;沙化土地 6.24 亿亩,比 1999 年减少 732 万亩 。总体上实现了生态治理速度超过沙化扩展速度,呈现出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势头。与此同 时,大力开展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 “十五”期间, 抢救性地建立了 92 个自然保护区,截至 2005 年年底,全区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 188 个,总面积达 14.08 万平方公里,占自治区国土面 积的11.9%。其中: 锡林郭勒、达赉湖、赛汉乌拉 3 个保护 区列入国 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2全区已建成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生态示范区 33 个,总面积 37.8 万平方公里,占

4、全区国土面积的 31.9%。建立生 态功能保护区 4 个,其中国家级 2 个,面 积 15 万平方公里,盟市级 2 个,面积 0.4 万平方公里,占自治区总面积的 13.01%。(三)重点污染源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据初步统计,截止 2005 年底,全区工 业污染源治理共削减化学需氧量 4.33 万吨、氨氮 0.43 万吨、二氧化硫 4.82 万吨、烟 尘 8.70万吨、工业粉尘 3.23 万吨,黄河、西 辽河、海拉 尔河的部分河段,部分湖泊、水库的水质有所好转。 乌海周边地区 严重污染的局面得到有效控制。辐射环境、 饮用水总放射性水平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之内。放射性 废物安全处 置,市区电磁辐

5、射环境处于良好的质量状况。总体上看, “十五”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区的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成效,一些有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流域性、区域性污染和地域性生态恶化的突出环境问题相继得到解决,在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中, 环境 质量恶化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并且逐年趋于改善, 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环境保障和容量支撑。二、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是大气环境压力加剧。我区城市基础设施落后,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城市集中供热供气率相对较低。工 业布局集中于建城区和城市周 围,周边地区生态环境恶劣,煤烟型污染和扬尘污染始终对大气环境构成威胁,多数城

6、区总悬浮微粒浓度超标。2005 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 2000 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其中:二氧化硫达 145.55万吨,比控制总量增加 83.55 万吨,增长 134.76%;烟 尘 77.83 万吨,比 总量增长 34.83万吨,增长 81.00%,工 业粉尘 45.61 万吨,比总量增 长 28.81 万吨,增长 171.49%,预计未来几年还将出现持续增加的局面。二是水环境质量退化严重。主要河流污染、湖泊功能下降,流 经城市附近的河湖水质未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自治区境内黄河、西辽 河流域大部分 监测断面水质仍为类或劣类。主要湖泊富 营养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改 变。由于城市超采地下水,3

7、形成大面积漏斗区,地下潜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加之,干旱少雨和 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河流径流量减少、湖泊萎缩、天然绿洲萎缩 、湿地破坏、水土流失 严重,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任务艰巨。三是生态环境存在潜在威胁。我区大部分地区生态条件脆弱,环境对开发强度的承载能力较低。多年来受气候和人 为活动的影响,地 带 性草原和荒漠植被均不同程度退化,生态环境不同程度受 损:东部森林面积虽然保持稳 定,但森林类型发生了较大变化,生态 功能减弱,屏障作用降低;中部地区草原景 观面 积和优良牧草减少,草地防 风固土、涵养水源的综合功能减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 频 繁发生;西部荒漠草地受气候影响较大,植被破坏容易

8、、恢复艰难。经过多年努力,局部 虽有好转,总体尚未根本改观,对此不可麻痹和松劲。四是在经济发展中,资源开发区植被破坏与水土流失的问题时有发生,区域生态治理与恢复的难度加大。乱捕 滥猎和乱采滥挖现象屡禁不止,野生动植物丰富区面积不断缩小,野生动植物数量逐年减少,生物多样性面 临 威胁。以上方面都将对“ 十一五”期间的环保工作构成严峻挑 战,必须积极应对。三、 “十一五”期间全区环保工作的机遇与挑战“十一五”期间,既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阶段,又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建 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建设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时期。 环境保护工作既要 坚决落实中央和国务

9、院 “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在优越的环 境中生产与生活”的总体要求,又要 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积极服务于自治区 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既要 认真贯彻国家削减污染、保护生态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又要从区域生 产力水平和经济 支撑能力的现状考虑维护地方的当前利益;既要着力解决历史遗留的环境污染和生态 破坏的诸多隐患,又要紧跟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避免大开 发、大 发展引发的结构性环境污染和地带性生态破坏。特别是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环保部门成为区域开 发建设和项目依法审批的前沿卫士,既要充分顾及当前的 发展与繁荣,又要考虑长时期的环境影响和变化。4必须清醒地看到, “十一五”

10、期间既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拉动环保事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又是环境问题凸显 期,我区环保工作面临的挑战主要是:第一、 “十一五”期间,我区经济总量将大幅攀升,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机械制造等污染相对严重的产业在总体经济构成中将占较大比重,如果技术措施不到位,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势必成倍增长,这不仅有悖于国家削减 总量的要求,也对地域环境质量构成威胁。 仅以电力工业为 例, “十一五” 规划装机容量要由 2005 年的 2100 万千瓦,增加到 5500 万千瓦,二氧化硫国家 审定下达的允许排放 总量, “十五”期间仅为 62 万吨,2005 年全区统计排放量已达 145.55 万吨,按照国 务院要求

11、, “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在“十五 ”末的基础 上削减 10%,而我区 “十一五” 二氧化硫的预测排放总量将达到 170 万吨以上,申请总量和 项目审批难度较大。第二、我区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和部分老企业,技 术装备落后、生产工艺粗放、经济效益低下,考虑到吸纳就 业和社会稳定等多种因素,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全部完成,工 业污染防治的任 务十分艰巨。第三、 “十一五”期间,我区规划城镇化率 55%以上,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和城市原本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双重矛盾,将对实现城市环境质量优化改善的目标带来很大困难。第四、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将改变原

12、有的生产方式,出现新的环境问题, 农牧业严重的面源污染和生态破坏,农村牧区传统的生活方式和 脏、乱、差的 环境现状等“三农”环境问题 ,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的要求,都将成为“十一五”环保工作 认真研究解决的新的课题。第五、我区各级环保部门成立较晚,基 础薄弱、人 员 偏少、装备落后、经费紧缺,与当前纷繁复杂的环保任务不相应称,这是全区环保工作面 临的最大困难和严重挑战。面对艰巨任务和压力大、难度大、 风险大,欠帐多、矛盾多、困难多等诸多问题,全区环境保护工作要强抓机遇、迎接挑 战,在 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在 发展中同步提5高环保工作的水平。第二章 “十一五” (2006

13、2010)全区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思路和规划目标“十一五”期间,我区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 观统揽环保工作全局,以改善环境质量,建 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以加强污染控制和生态环境保 护为重点,认真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大力 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全面推进环保各 项工作。突出环境监测和 执 法监察能力为重点的环保能力建设,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强化对环境的依法管理。依靠科技 进步,注重机制创新,加强环保宣传教育, 积极发展 环保产业,提高 环境管理水平。 经过五年的努力,力争使全区城

14、市和农村牧区的环境质量稳定改善,部分地区生 态质 量明显改善,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一)环境质量目标1、水环境质量。90% 的主要城市集中 饮用水源地水 质基本达标(90%水量达标);地表水国控断面达到类水质标准以上的比例占 75%,类以上的占 30%;区控断面达到类水质标准以上的比例为 78%。2、大气环境质量。全区有 60%的主要城市空气质量好于 级标准的天数超过 292天。3、声环境质量。主要城市中,有 70%以上的城市环境噪声控制在昼间 55dB(A)以内;有 90%以上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控制在昼间 70dB(A)以内。64、辐射环境质量。环境及核

15、设施周围的放射性、 电 磁辐射保持天然本底水平,放射性废物收贮率达到 100%。5、生态保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要有 25%以上达到国家 规范化建设要求。全区自然保护区面积稳定在国土面积的 13%以上,管理水平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主导生态功能得到保护。城市公共 绿 地拥有量人均达到 8 平方米以上。(二)污染防治目标1、总量控制全区 COD 排放量控制在 27.7 万吨;全区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 140.0 万吨。2、污染治理全区城镇污水处理率(二级)达到 60%,呼市、包头 、赤峰 3 个重点城市大于 7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到 70%;医疗废物基本得到安全

16、处置;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 90%,工 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 40%;全区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 积 2.17 万平方公里;新增生态修复面积 6.25 万平方公里;单位 GDP 化学需氧量排放小于 6.0 千克/万元,二氧化硫排放量小于 20 千克/万元,比 2005 年分别削减 23.08%和 48.70%。万元 GDP 能耗下降 25%。第三章 实现环境目标要着力抓好的重点工作7一、突出重点,强化污染防治,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推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目标,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确保经济社会长足的发展后劲, “十一五”期间,污染防治要着重解决下列主要问题:(一)改善水环境质量1、

17、优先保护饮用水源地水质,确保人民 饮用水安全。要严格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 严格执行饮用水源的水 质控制标准。加强对农林、牧区饮用水源污染防治监管,建立健全 饮用水安全预警制度,严格禁止在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进行工业项目建设和排放有毒、有害 污染物。2、加强城市污水处理与再生水资源利用工程的监管。各级政府要拓宽投资渠道,大力开展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要本着管网优先,厂网配套的原则,推进雨污合流管网系统改造,不断提高城市 污水收集能力和效率。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市场化改革。新建污水处理厂要采取除磷、脱氮和消毒措施,投产当年处理量不得低于设计能力的 6

18、0%,投 产三年以上的不得低于设计能力的 75%。现 有污水处理厂要逐步满足除磷、脱氮要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要与供水、节水、用水与中水回用统筹考虑。各级环保部门要全面规范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和依法加强排污监管。 “十一五”期间,城市污水处理厂要全部实现在线监测,严禁超标排放。3、严格控制工业水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大力推进循环经济,提高工 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开源节流,大力节约水资源,积极支持和鼓励企业使用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水和其它企业排水,建立相应的供排水审批制度和配套政策,建立高耗水行 业用水限额制度,淘汰高耗水、重污染的落后工艺和设备。以电 力、煤炭、造 纸、乳品、化工、冶金为重点,推行清洁生产,

19、加大治理和改造力度。缺水地区要严格限制高耗水型工业项目建设。要切实加强对污染物排放单位的监管,实施水污染源全面达标工程。严格执行排8污许可制度,建立新建项目工业水污染物增量的限值审批制度,扩、改建 项目的污染物增量应在原有项目中消化。重点水污染源实行自动在线监控。要把村镇工业水污染物的排放,纳入环保监管的范围。4、集中力量解决重点流域的水环境问题。 “十一五” 期间,要把流经内蒙古的黄河、西辽河、松花江、海滦河作为流域污染治理的重点,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以水环境容量为依据, 统筹流域、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十一五”期间,各盟市要从当地实际出发,至少要把一条以

20、上污染重、影响大的河流(或湖库)作为治理重点,并落实责任目标和监管部门,使水 质得到切实改善。(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1、综合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城市清洁能源的比例,因地制宜的发展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制定和完善有关 节能 标准,在城区内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降低城市建筑的能耗。合理调整小污染源的排放空 间和高度,取 缔非法排污企业, 进一步提高除尘设备的效率和运行率。加强 建筑施工及道路运 输环境管理,有效控制城市扬尘。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鼓励发展小排量、低油耗、低污 染的车型。严格新车准入制度,主要城市应率先执行国家三阶段和四阶段机动车尾气排放 标准。强化在用车辆检查维护制

21、度,促进污染严重的机动车尽快淘汰。2、加强工业大气污染源防治。紧密结合自治区宏观调控, 严格环保准入标准,重点控制钢铁、水泥、 电解铝、 电石、 铁合金、焦化等重 污染行业的盲目发展。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技术, 实施工业大气污染源全面达标 排放工程,未达到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指标的锅炉要加快更新改造。新上项目要配置可有效去除 PM10 等细颗粒物的除尘设备。 继续抓好电力、煤炭、冶金、有色金属、石油化工、建材等行 业的大气污染源控制,重点工业大气污染源实行自动在线监控。 继续 开展氮氧化物排放因子研究,并纳入环境监测和统计范围, 为实施总量控制创造条件。3、实施燃煤电厂脱硫工程,控制二氧化硫排放

22、量。严格执行国家酸雨控制规划,9重点控制高架源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新建燃煤火电机组,严禁布局在二氧化硫环境浓度不达标的地区。新建电厂必须同步建设脱硫设施,并预留脱硝场地, 严格控制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按照自治区电力发展的技术政策和结构升级目标,逐步淘汰效率低、能耗高、污染严重的老机组。积极推进现有火电厂的脱硫,对排放量超 过总量分配要求的电厂,要限期安装脱硫设施,并按新建 电厂的要求重新核定排放指 标。鼓励推广节能降耗技术,开发风 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应用技 术。改善电厂的环境管理体制,建立电厂在线监测网络,加强脱硫设施的统一监管。4、合理规划城市(镇)布局,从源头上

23、控制污染。我区正 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快速发展阶段, 为避免盲目开发、无序 发 展、布局不合理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等引发的结构性污染和地带性破坏, 环境保护要认真 贯彻 “适度收缩,相对集中”,“鼓励生产要素向 优势地区和 优势产业集中,依托大城市,大产业基地,构建大产业集群”等战略思路, 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力求做到合理规划、科学布局、优化结构、提高品位、把好入口,从源头上控制污染,保护环境。(三)实现固体废物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1、实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工程。 加快实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设施建设规划。加大对重点企业危险废物处置设施抽查、 监督力度,限期整改不符合要求的设施。

24、对新建 设施严格按标准进行审定,提高填埋工艺 的防渗和渗 滤液处理水平。建立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收集、运 输、 处置全过程监督管理体系,基本实现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2、实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要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完善城市回收网 络体系和管理机制建设。按照国家 标准要求,建设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 处理设施。推 进运营的市场化改革。要对现行的简易垃圾处理场进行综 合治理与生态恢复。各级环保部门要强化监管,消除污染与安全隐患。103、推进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限制并逐步禁止黏土砖的生产和使用,大力 发展以煤矸石、粉煤灰、炉渣、冶炼废渣为原料的新型建材工业 。加强尾矿、各种建筑废弃物与秸

25、秆、畜禽 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的回收和综合利用,促 进 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建立废旧电子、 电器的社会收集网络, 预防和打击洋垃圾入境 污染。各 级环保部门要对进口废物的加工利用实施严格监管,对固体废弃物重点产 生的行业,实行清洁生产审计制度。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逐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我区地处干旱、半干旱草原和农牧交错地带,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决定了生态系统的潜在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的防治任重道 远。 “十一五”全区生态环境保护要始终不逾地坚持“保护与建设并重、保 护优先”的方针。牧区严格控制超载过牧, 继续推行禁牧、休牧、轮牧等措施。所有开 发建设都要服从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对

26、 生态退化严重的地区要尊重自然规律、控制人 为 破坏,注重自然恢复。与此同时,要大力抓好下列重点工作。1、大力推进“三区”建设。 “十一五”期间,要把推 进“ 三区”建设作为加强自然生态保护的重要内容。完善和实施全区生态功能区划,建立 2 个国家级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和一批地方生态功能保护区。初步形成 较为合理、工作效率 较高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重点流域、区域主导生态功能得到保护和恢复。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水平。修订并实施内蒙古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自然保护区体系的空间布局和类型结构,各级自然保 护区总数达 200 个左右,全区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国土面积的 13%以上。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达到 25 个以上。大力提高已建自然保护区的管护能力与建设水平,使 90以上自然保 护区有健全的管理机构。已建自然保护区均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 70以上的自然保 护区具有比较完善的保护和管理设施。 优先选择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并在区内外具有 较高影响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重点建设。建成一批基 础设施基本齐全、管理水平达到全国先 进水平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十一五”期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的比例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