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隐性逃课调查研究.doc

上传人:滴答 文档编号:4012864 上传时间:2019-09-1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大学生隐性逃课调查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校大学生隐性逃课调查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校大学生隐性逃课调查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校大学生隐性逃课调查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校大学生隐性逃课调查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地方院校师范生隐性逃课现状调查研究 以XX师范学院为例专 业 教育学(双语教师教育) 1目录内容摘要 .2关键词 .2ABSTRACT.2KEY WORDS.2一、绪论 .3(一)研究综述 .3(二)研究意义 .4(三)研究方法 .4二、师范生隐性逃课现状调查与结果分析 .4(一)调查设计 .5(二)调查实施 .5(三)大学生隐性逃课调查结果分析 .6三、师范生隐形逃课的原因及分析 .10(一)调查结果 .10(二)师范生隐形逃课的原因及分析 .10四、师范生隐性逃课的对策与建议 .14(一)教师方面 .14(二)学生方面 .15(三)课程设置方面 .15(四)学业评价方面 15附录一: .

2、17附录二: .20参考文献 .212高校大学生隐性逃课调查研究内容摘要:大学生逃课现象日益严重,对教师、学生影响颇大,更是直接影响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而影响着高校人才的质量。而师范生作为我国师资的主要后备力量,承担着教书育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使命。因此,他们质量的高低对整个教育事业乃至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相对于显性逃课而言,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对该领域的涉足也相对较少,基于此,本文欲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师范生隐性逃课进行研究,旨在分析师范生隐性逃课现象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来减少师范生的隐性逃课。综合调查结果,师范生隐性逃课的

3、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学生方面、教师方面、课程方面及高校管理方面。针对以上原因,本文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以减少师范生的隐性逃课,进而提高其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高校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培养更多更加优秀的后备师资。关键词:师范生 隐性逃课 显性逃课 课堂教学Study on College Students Recessive AbsenceAbstract:The phenomenon of recessive absenc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serious,and it affects bo

4、th teachers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As the major resource of teacher,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take on the responsibility of educating and the great revival of Chinese people.So the quality of them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society. Howe

5、ver, recessive absence is neglected not only in the reality but also research area when it comes to dominant truancy. Because of these questions, this study applies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to find the causes of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recessive absence, and provide some

6、 measures to decrease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recessive absence.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the causes of recessive absence of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can be mainly concluded like follows:students themselves, teachers, courses and the management of the school, according to these reasons, this paper pu

7、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reduce the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absenc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so that the university can better serve the society, provide more excellent prospective teachers. Key words: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recessive absence; dominant t

8、ruancy ; classroom teaching3一、绪论(一) 研究综述1. 概念界定逃课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逃课则包括显性逃课和隐性逃课。前苏联心理学家季亚钦科在大学心理学对逃课是这样定义的:“逃课是指学生在未请假的情况下,没有按照既定时间和地点去上课的一种旷课行为” 。这里对逃课的定义显然是显性逃课。隐性逃课,是指学生按既定时间和地点去上课,但是在课堂上从事与本课堂无关的活动,即所谓的“形在而神不在” 。比如玩手机、聊天、睡觉、看小说等。2. 关于高校大学生隐性逃课研究现状关于高校学生隐性逃课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周琦在当代青年研究上发表的题为目标与手段的背离大学生“隐性逃课

9、”的社会学分析一文中,从个体层面和制度层面对大学生隐性逃课进行了社会学分析,其中个体层面的原因主要有二:自学收获大于上课收获以及诱发“隐性逃课”的外部条件。此后尹海燕在大学生逃课和隐性逃课现象的成因和对策一文中从课程设置、管理、社会因素、教师层面上, 剖析了目前高校教学课堂上学生逃课和隐性逃课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 并提出了几个解决的办法。张赛斌在大学生隐性逃课的原因探析中探讨了可能导致大学生隐性逃课的几个因素。郎佳在大学生隐性逃课研究一文从研究背景、成因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从增强教师授课吸引力、激发学生听课兴趣及强化听课动机三方面提出建议。刘建芹 孙菊如在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的新思考中从

10、教师和教材角度作出了阐述。在近三年的研究中,王婷的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2011) 、王云超 李春迪的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的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 (2012) 、赵娜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的成因分析及对策(2013)等也对大学生隐性逃课问题做了不同层面的分析。4(3)研究意义大学生隐性逃课已然非常普遍,由此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各方面的、巨大的,对学生、教师、高校乃至整个高等教育质量及社会人才培养都产生了不良影响。然而以往的研究大多针对整个大学生群体层面进行理论思考,范围过大,不具有较强针对性,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也过于单一,量化研究明显不足。本论文试图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相结合,针对

11、师范生隐性逃课做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与探析,客观了解师范生隐性逃课现状,分析其成因,从而提出相应应对策略与建议,以期激发师范生上课兴趣、提升学课堂教学效率,进而为培养合格后备师资、推动高等师范教育内涵式发展提供保障。(四)研究方法1 问卷调查法本文以 XX 师范学院在校师范生为调查对象,并于 2014 年 3 月初对调查对象实施调查,总计发放调查问卷 150 份,回收 140 份,有效问卷 132份,有效率达到 88。2 访谈法此次访谈共选取了 10 名在读师范生进行访谈,其中男生 4 人(大一1 人、大二 2 人、大三 1 人) 、女生 6 人(大一、大二、大三各为 2 人) 。二、师范生隐性逃

12、课现状调查与结果分析(一)调查设计本调查涉及到在校的师范生,涵盖不同年级及不同的专业。本文对150 名学生展开了问卷调查,并对其中的 10 名学生进行了访谈。1. 问卷设计表 1 各年级分布情况年级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人数 42 43 36 29百分比 28.0 28.7 24.0 19.35表 2 各专业分布情况专业 文科类 理工类人数 76 74百分比 50.7 49.3表 1 为各年级分布情况,四个年级分布情况分别为为:28.0、28.7、24.0、19.3,通过对不同年级进行比较分析,能够了解不同年级间师范生隐性逃课情况是否存在差异。表 2 为专业分布情况:文科为 50.7,理科为

13、 49.3。文科类和理工类的学生分布较为均匀,因此结果分析较为公平,不大会因专业差异过大而降低统计数据及结果的信度与效度。2. 访谈设计(1) 访谈方式:现场访谈(2) 访谈对象:XX 师范学院在校师范生, 10 名被试中男生 4 人、女生 6 人;文、理科各 5 人;大一、大二各 3 人,大三和大四各 2 人。(3) 访谈时间:待定(二)调查实施1. 问卷调查实施为了解 XX 师范学院师范生隐性逃课现象及存在的问题,2014 年 3 月初,选定该校部分学院师范专业学生发放并及时回收了问卷,本次调查问卷的发放由调查人员亲赴各院系班级,利用课间时间,深入学生教室,向调查对象做出了相关事项说明,问

14、卷的发放和回收工作进行的较为顺利,得到了被试的大力配合。从问卷回收的情况来看,各个专业的问卷回收率均在 90以上,回收率较高。2. 访谈实施2014年3月中下旬,调查员通过访谈提纲对访谈对象进行了访谈,访谈选取了XX师范学院教育学、数学教育,汉语言文学等不同专业、年级的学生进行访谈。严格按照访谈要求与程序,侧重了解学生上课认真与否的深层次原因,营造轻松地访谈氛围,尽量使访谈对象能够真实表达自己的6想法。其中多位访谈对象谈论内容涉及许多方面,包括导致师范生隐性逃课的教师、学生以及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同时,也能够提出部分应对措施,基本上实现了此次访谈的目的。(三)调查结果分析1 师范生隐性逃课总体情

15、况表 3 师范生隐性逃课总体情况百分比隐性逃课比例接近值 0 25 50 75 1频数 6 70 46 6 4百分比() 4.6 53.0 34.9 4.5 3.0 表 4 师范生显性性逃课总体情况百分比显性逃课频率 经常 有时 偶尔 从不频数 8 26 36 62百分比() 6.1 19.7 27.3 46.9表 5 各专业隐性逃课总体情况百分比专业 文科类 理工类频数 82 44百分比() 65.1 34.9如表 3、表 4 所示,相对于显性逃课而言,师范生隐性逃课比例是非常高的,半数以上的比例就达到了 42.4,从不隐性逃课的学生仅占4.6。然而从未显性逃课的比例却高达 46.9,由此可

16、见目前高校师范生隐性逃课现象较之显性逃课更为严重。表 5 则显示出了不同性质专业间学生隐性逃课的差异,从数据我们可以看出隐性逃课现象在文科类学生中7较理工科学生更为严重。 2. 隐性逃课时间段表 6 隐性逃课时间段逃课时间段 一、二节 三、四节 五、六节 七、八节 晚上频数 15 42 20 38 11百分比()11.9 33.3 15.9 30.2 8.7从对表 6 的分析可以发现:师范生隐性逃课现象在上午三、四节课和下午七、八节课相对更为严重,分别为 33.3和 30.2。由于前两节课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使得学生在上、下午后两节课的隐性逃课情况相较前两节课来说更为严重。3. 隐性逃课的课程

17、类型0.%1230.%4560.%7890.%1专 业 必 修 课 专 业 选 修 课 公 共 必 修 课 公 共 选 修 课4%9.50%23.80%62.70%8图 1 隐性逃课的课程类型如图 1 所示,在调查问卷“以下哪种课程类型,您隐性逃课最为严重”一题中,79 名被试选择公共选修课,占调查总人数的 62.7,23.8的同学选择公共必修课,选择专业选修课的被试占 9.5,选专业必修课的仅占 4。从调查结果可以推知,不同类型的课程具有不同的地位。如公共课的重要性不如专业课,同样,选修课的重要性不如必修课。而公共选修课是大家隐性逃课最为严重的课程。4. 隐性逃课方式 43.6%25.4%1

18、6.7%9.5%48 聊 天 、 玩 手 机 、 听 音 乐睡 觉 、 发 呆 、 想 事 情学 习 其 他 科 目看 报 纸 、 杂 志 、 小 说其 它图 2 隐性逃课方式如图 2 所示,隐性逃课的方式多种多样,有 43.6的是在聊天、玩手机和听音乐;25.4的是在睡觉、发呆和想事情;16.7的是在学习其它科目;9.5的在看报纸、杂志、小说等;还有 4.8的做其他事情。5.对待隐性逃课的态度90.%1230.%4560.%7890.%1支 持 理 解 无 所 谓 不 支 持14.%5.3%18.2%12.%图 3 隐性逃课态度如表 3 所示,在对待隐性逃课现象的态度时,有 55.3的人表示

19、理解,不支持的人只为 12.1,另有 32.6的人表示支持或无所谓。隐性逃课本属于不良现象,但通过调查却发现被试对此问题认知上的差异,而造成这种认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6. 隐性逃课发展趋势 0%120%340%560%780%绝 对 不 会 消 失共 同 努 力 可 能 会 消 失很 可 能 不 会 消 失 7.319.7%53.0%图 4 隐性逃课发展趋势如表 10 所示,在“您认为隐性逃课现象的发展趋势会怎样”一题中,选择了“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可能会消失”这一选项的被试仅占 19.7,有 53.0的被试都认为隐性逃课在将来很可能不会消失,甚至有 27.3的被试认为这一现象一定不会消失。这一数据说明,大部分的学生对于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