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路径研究.docx

上传人:滴答 文档编号:4013114 上传时间:2019-09-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路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文献综述: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路径研究 专业班级:数理学院物理学 内 容 摘 要所谓师德,是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可以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概括其内涵。师德古来有之,当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人和塑造人的神圣使命。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需要实践,让们以良好的师德师风,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21 世纪是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更是人才激烈竞争的时代。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2、,随着社会现代化和教育国际化的进程,教师职业道德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传统的教师职业道德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严峻的挑战。教师应怎样肩负起时代的重要使命,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做到“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生,学会生存”。而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永恒主题。“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所从事的是以灵魂塑造灵魂,以人格塑造人格的工作。因此,人们认为,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发展之魂。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的核心,是教师职业价值的最高体现,这也是教师职业区别与其它职业的一个显著不同的地方。关注教师发展,就不得不关注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了解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社会基础,心理基础,掌握教师职业

3、道德自我养成的方法与措施。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 师爱 修养路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路径研究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经 过长期的社会实践,不断完善自身的结果。提高师德修养,必须学会 掌握正确的途径与方法。教师的师德修养,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不 断的充实、提高和完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教师师德修养的基本途径。师德修养不论是提高认识、培养情感,还是确立信念、锻炼意志都离不开理论的学习、实践的锻炼以及互动提高。一 师德的概念定义说到教师,自然就会提到 “为人师表“。师,具有一定学问的人;表,表率,榜样。为人师表,就是在人品、学问方面作别人学习的榜样。史记中,师表的意思

4、即师范, 指学习的榜样。北齐书云:“重其德业,以为人之师表。师德是教师人格的核心内容,师德由教师个体道德和驾驶职业道德构成。教师职业道德已成为教师个体道德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既是师德的最高境界,也是教师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因此教师职业道德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的研究已成为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的研究领域。“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他们的精神世界起着无声无息的作用,就好比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往往把教师当作自己的楷模,正如加里宁所说的:“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

5、学生。”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是根本,但仅仅做到这一点还不能说明你就是一名合格的教师。作为教师,还应加强自身的人格塑造,要做一个高尚的人,有着良好素质的人这样所表现出来的一言一行才能感染学生,美化他们的心灵。教师不但教人以知识,教师更重要的是教人以德,使人学会如何做一个高尚的人:教师是职业更是事业。一个民族的素质直接折射出这个民族的教育程度,反之,要提高民族的素质就必须有一支良好的教育队伍。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内在修养缺一不可。英国教育家罗素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学生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爱是教育的前提,是教师

6、的出发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德高为范,学高为师,凡是能冲上去,能发出火焰的都是美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心的交流,有了对学生的关爱,便会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想他们的喜怒哀乐,想他的成长快乐。有了对学生的爱才能做到平等沟通,教师才会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育是一门传承的艺术,教师是一项神圣的职业,教师的魅力在于睿智,教师的灵魂在于师德,教师的伟大在于宽容,师真正的力量在于关爱。二师德的现状分析教师这一“职业”,对许多从事者来说更可以被称作“事业”,因为与很多其他的职业不同,当面对那么多求学若渴的眼睛,它很容易使从事者产生使命感。而且从精神享受的角度讲,它是天底下最不枯燥的事业。从事者一旦选择了它

7、,会越来越被个中的快乐所陶醉。从这些方面说,它这一职业,颇类似作家、革命家的职业。推动他为之奋斗的力量从一开始就是欲罢不能的责任感。俄国作家谢德林说过:“文学如果沉寂了,每一分钟,都是人民的死亡”。李大钊说:“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对教师来说,“薪尽火传”,同样是何等神圣。荀子说:“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教育意义之重大,正是从中显现出来的。而教师同教书匠的区别也即在此。因此韩愈把“传道”列为教学内容的第一位。但“俱往矣”,以上所云基本是历史的回顾怀想。今日,这种情形已如江河日下,流荡不返。推其原因,又同商品经济有关。人们感到,当前的教育还不能很好的适应经济

8、社会发展的需要,还远没有办到让人民满意的程度。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媒体对金钱,享受,奢华消费等不正确的导向有些教师表现出精神迷失,信念淡薄,责任与爱心淡漠,不求精进,急功近利。这就要求进一步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加强师德建设。加之一些学校对教师思想道德教育有所放松,对有违师德师风的现象制止不力,对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处理不严,有重业务提高,轻师德建设的倾向,导致了许多有悖师德现象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教育在社会民众心中的形象。笔者认为,师德建设缺失及成因主要有以下三点。(1). 敬业意识淡薄。在少数教师中出现个人主义至上、奉献精神滑坡等现象。面对不断增多的社会机会,有的教师开始以新的社会目标观

9、察自己的职业,并以新的价值参照系统衡量与自己相关的利益分配,从而改变了教书育人的价值取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缺乏敬业精神,用较多的精力忙自己的事情,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和学生进行思想及学业上的交流,师生间的感情生疏、关系淡漠,课堂上尚为师生,课后便形同陌路。(2). 示范作用欠缺。少数教师缺乏师德修养,难以起到“身正为范”的表率作用。有的教师重言传轻身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却做不到;有的教师纪律观念差,上课迟到早退、随意调课、上课接打手机;还有的教师不注意自身的言论导向,甚至将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带进课堂,传播给学生。(3). 育人意识淡化。在教育教学中,有些教师仅仅满足课堂上教学任务的完

10、成,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闻不问,把教学质量问题归结于学生和班主任,不在主观上找原因,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二 师德的修养路径(一)师爱“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从爱学生的角度讲,就是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良好的师德师风,对学生起着教化,熏陶的作用,“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本身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在新的形势下探索师德教育与建设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尝试借鉴国外的经验,探索从教的方式像潜移默化的方式转变,从以灌输让教师被动接受的方式向以养成促教师主动内化的方式转变。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

11、,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换而言之,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因此,我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这八个字提醒自己。无私奉献、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用高尚的人格为每颗纯洁心灵的塑造而竭尽全力。人民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方法尽管因人而异,但一般来说,有加强理论学习,注意内省,慎独,与教育实践相结合,虚心向他人学习,坚持不懈努力等。只有共同运用这些修养方法,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才能富有成效。(二)教师队伍建设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目前的师资管理体制中存在着不科学性,因此有必要构建创新型师资管理模式。1、以转变教师观念为先导,树立教师继续教育的理念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

12、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创新,教师是灵魂。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如何,不但关系到学校教育能否实现创新,也直接影响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因此,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建立“以教师为本”的师资管理体系,树立竞争和开放的全新观念,增强质量和效益观念,强化继续教育,构建教师继续教育体系,以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还要树立“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可见,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2、以保证教学质量为核心,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应着眼于对创造型教师的培养,要激发教师的主观意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教师自身具有积极性和进取精神,才能为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有利条件。从提

13、高教学质量出发,应积极参加培训,在培训中实施“理论讲授专题研讨名师示范实践考核总结创新”的教学培训模式,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初步形成了创新型教师建设体系。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动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开展深入教师课堂教学岗位练兵,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等系列活动。教师采用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艺术,实施创新教育。(三)、管理创新1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促进促进师资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优秀教师人才培养。2实现教学管理手段的网络化、自动化、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个性独立、全面发展的教学管理观念,为实行学分制奠定了基础。3教师要有生存危机意识。4参加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促进知识更新,不断提

14、升教师的综合能力。(四)、实施“质量工程”为进一步满足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的要求,高度重视评教结果的及时反馈和有效运用。只要从事教育工作,师德永远是第一标准,永远是“一票否决制” 的“零容忍”。学术造假首先是一种违背基本师德、学术道德和科学精神的表现,是一种学风浮躁和急功近利的产物。应对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典型事件有,中山大学外语教学中心主任夏纪梅伙同副主任王哲等人,在申报 2009 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本科)时,张冠李戴,大肆造假。此事被打假名师郭颐顿在学术打假网站“新语丝”上揭露,轰动一时。夏纪梅因此得了 “夏骗骗”的外号,并成为网络热词,应对这些学术造假者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

15、 。(五)教书育人1、树立事业心,增强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 ,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 和 “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

16、 ”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2、用无限的师爱,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

17、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无限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一切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无德无以为师。” 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他对祖国的爱,对学生的爱,对事业和未来的爱,都表现在他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的落实上。率先垂范就是对学生真正的负责,就是潜够默化、影响深远的教育。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肩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为祖国的未来夯实基础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本身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而这种人格魅力表现为教师必须要有敬业精神,必须具备健康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3、用

18、奉献的人格,塑造每个学生的心灵。没有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也决不可能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创造业绩,作出贡献。教师是园丁,学生是花朵,只有靠园丁辛勤无私的浇灌,花朵才能茁壮成长,芬芳世界。还有人将教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默默地牺牲了自己,却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因此教师应该是无私的。身为教师,我们不能把教书育人降低到只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通过学习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从教素质。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去影

19、响学生,用健全的人格塑造一切学生的美好心灵,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六)师德的个人职业道德修养只要从事教育工作,师德永远是第一标准,永远是“ 一票否决制”的“零容忍”。学术造假首先是一种违背基本师德、学术道德和科学精神的表现,是一种学风浮躁和急功近利的产物。应对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典型事件有,中山大学外语教学中心主任夏纪梅伙同副主任王哲等人,在申报 2009 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本科)时,张冠李戴,大肆造假。此事被打假名师郭颐顿在学术打假网站“新语丝”上揭露,轰动一时。夏纪梅因此得了 “夏骗骗” 的外号,并成为网络热词。本应对这些学术造假者实行师德“一票否决

20、制”1.、解剖自己严于解剖自己,认真进行自我批评,是提高教师师德修养的重要方法。教师师德修养实质上是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克服自己头脑中旧的错误的道德观、教育观,逐步树立起科学的道德观、教育观的过程。教师要认真开展自我批评,严格解剖自己,勇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时刻对自己的品行进行反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同时还必须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批评,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更好地认识自己,改造自己。当前教师要以新世纪的师德原则和规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以社会、学校中的模范典型、优秀教师为榜样,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2、慎独“慎独”是道德品质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把教师师德修养推上更高程度极的重要方

21、法。“慎独 ”出于礼记 中庸:“ 道也者,不可顺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教师要时刻检查自己的行动,警惕有什么不妥的言行而自己没有看到,害怕别人对自己有什么意见没有听到。因此,一个有道德的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时,仍要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去行动,小心谨慎的不做任何坏事,当然,我们今天所说的“慎独”与以前的以封建道德为标准的“慎独 ”含义是不同的。我们所说的慎独是以科学的道德为标准,他是教师师德修养的一条原则和方法。“慎独” 是教师良好的思想修养,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在学生面前做到的,学生不在

22、的地方也能做到,在无人知道的时间和空间,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教师必须充分认识意志是教师自身修养的重要保证,而“慎独” 是锻炼意志的有效途径,教师自觉地纠正不良行为,不懈地同私心杂念作斗争,在自我批评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在独处时依然保持良好的品质。教师要达到“慎独” 境界,必须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勿以恶小而为之”。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一个人能进行自省,面对自己的良心进行自白,这是精神生活的最高境界。3、心理调节。人的心理活动,主要靠意识导向。心理失调正是人的意识趋向极端化的表现。心理调节就是要调动自己的理智去遏制自己意识中某些不健康因素的极端化,从而恢复它的正常的导向作用,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23、。心理调节的主要方法有自振法、自警法和自宽法等。在今天的信息时代里,由于刺激源的丰富多彩,教师的师德问题日趋复杂,作为当代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勇于创新,及时总结经验,不断解剖自己和调节自己,争取达到“慎独”的境界,逐步适应时代的要求,努力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在师德建设过程中,要重“他律”,更要引导教师重“自律”,从制度管理和自我约束两方面入手,增强认识、规范行为。要注重他律和自律手段的有机结合,既要有效运用外部力量强化教师的道德意识,更要依靠教师内心的信念。常修为师之道,常怀律己之心,自觉进行自我塑造、自我提高,从而推动师德建设向纵深发展,最大限度实现师德水平的提升。(七)师德的社会养成机制1、

24、加强学习,勇于创新。加强自身的学习,是教师师德修养的必要途径。正确的理性认识,是自觉行动的前提,教师师德修养离不开科学的理论学习。古人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其中的“学、问、思、辨”,讲的就是通过学习与思考,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离开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教师师德必然会迷失方向。2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理论,不断从中汲取精神营养,提高认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社会理想。只有透彻地认识人生价值,深刻地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真正“解放思想、开拓开放”,才能摆正个人和事业的位置,正确处理义与利、奉献与索取的关系,才能明确自身发

25、展的方向。3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教育科学是人类长期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有助于教师深刻的理解师德修养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从而提高履行师德修养的自觉性。学习优秀教师的模范事迹,在心中确立崇高的师德榜样,升华自己的师德境界。因为一切优秀教师的道德实践,都是师德规范原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化,具有鲜明、生动、形象的特点。教师要像古人说的那样: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一定会有益于师德品质的养成。如:魏书生、邱学华等模范教师,他们立足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服务,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会使人的灵魂受到洗礼,思想境界得到升华。4、勇于实践,总结经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是道德修养的

26、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事实证明,教师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更好地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是非善恶,认识加强自身修养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一个教师的师德认识再深刻,师德情感再深厚,如不进行道德实践,其师德意志就无从谈起,更谈不上能养成优良的道德习惯。教师在学习科学理论的同时,还必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不断锤炼,不断进步,不断升华。5、互动交流,共同提高。在同一个学校,教师之间要相互学习、互相借鉴,强化团队合作意识,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在不同学校,要求教师们通过互联网,校际之间协作互动、资源共享,这对于教师更好地开展工作和更快地提高师德修养是大有裨益的。6、内外结合,形成合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除了提高教师自身的主观积极性、自觉性外,还要加强外在的监督和激励。对于忠于职守,职业道德高尚,教书育人效果好的教师要给予鼓励。引导和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学习、探讨、交流和借鉴,使教师好的工作经验和做法得到肯定和推广,促进教师向科研型、理论型的高层次迈进,逐步形成一个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良好环境。参考文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