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治理机制【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40338 上传时间:2018-05-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治理机制【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现代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治理机制【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现代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治理机制【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现代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治理机制【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工商管理现代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治理机制企业的治理机制是指关于企业的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分配的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的安排。在传统的企业治理理论中,主要是对企业的股东、董事会,经理层之间的权利安排和制衡,并追求对他们的利益最大化,所以,大多遵循“股东至上”的逻辑。然而,随着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已成为非公企业的主流形式,同时人力资本作用的逐渐加强,以及股东过度追逐短期利益而忽视企业长期发展,传统的“股东至上”的公司治理机制产生了诸多缺陷。如杨瑞龙、周业安在论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下的企业共同治理机制一文中提出的对“股东至上”逻辑的4个方面的质疑。又如阮兢青、陈文标在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民营企业治

2、理结构中对我国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现状做出了详细的分析,指出了我国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中的不完善之处。所以,企业单纯只把目标定在“股东利益最大化”是没有道理的。企业的核心问题应该是自身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这种生命力不只是来自股东,而有来自企业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这就需要一项制度安排必须可以平等得对待每一位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具体地说,就是可以合理分配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从而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定的发展。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是指与一个组织相关的个人或群体,可分为直接的利益相关者和扩展的利益相关者,前者包括个人和机构投资者、顾客及员工后者则包括供应商、联盟伙伴、行业协会、地方社区、消费者协会、

3、非政府组织、媒体、政府管理者、竞争对手、外部董事和一般公众等。与传统企业治理理论不同的是,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不应该只考虑股东的最大而应该将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考虑在内。企业中股东利润最大化不等于创造财富的最大化,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才是现代企业追求的目标。因为,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治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完善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治理具有长远的意义。如王富华、卞雅莉在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应用中指出了利益相关者管理在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的治理中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及王关义,何志勇在论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利益相关者纳入问题从顾客、供应商、当地社区、政府等方面提出随着生产和交易的社

4、会化,公司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公司,公司不仅对顾客、供应商、当地社区和政府等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且公司的经营在一定程度上与他们自身的利益密切相关,这些外部利益相关者也和内部职工等利益相关者一齐拥有监督和约束公司的权力。我认为职工、经营者、供应商和用户与股东一样,都对企业进行了专用性资产投资,同时都承担了一定的风险,所以,各利益相关者都应该成为企业的所有者,企业治理不能仅限于调节企业与股东之间的关系,还要关注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治理机制。企业治理由只重视股东的权益,演变到重视其他利益相关者权益;在强调股东的权威的同时,也要关注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实际参与。这就表明了企业的治理已由“股东至上”演进到

5、“共同治理”模式。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企业内的正式制度安排来确保各个利益相关者具有平等参与企业所有权分配的机会,同时又依靠相互监督的机制来制衡各相关者的行为,并稳定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如何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利益相关者管理显得很重要。王关义,何志勇在论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利益相关者纳入问题对改进公司治理结构模式提出了三方面的建议,尤其强调了董事会的作用,并指出提高独立董事会的人数比例。刘利芳在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公司治理结构中提出企业共同治理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利益相关者理论。当职工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专用化投资处于风险状态时,应该设计一定的契约安排和治理制度来分配给所有的利益

6、相关者一定的企业控制权。如果企业所有的参与者在进行专用性投资的同时也都拥有了与他们的公司专用性投资成比例的股权,他们将拥有一致的利益,可以联合选举董事会成员,参与对公司的共同治理。企业共同治理结构模式遵循的是“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这种逻辑强调,企业不仅要重视实物资本所有者股东的权益,而且要重视人才资本所有者的权益。企业是一个由投资者、债权人、员工、供应商和消费者一起构成的共同体,民营企业主作为投资者单方作出的决策有可能损害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因此作为利益相关者就有必要参与民营企业的治理。只有让这些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的决策过程和对经理的监督过程,才会使企业的决策和管理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才会使

7、企业的发展有一个完善的治理结构作保障。那么,在现阶段,我们可以侧重于借鉴西方的成功经验,在不断健全内部治理制度的前提下吸取外来的经验来优化外部治理环境,最终走上一条内外治理相结合的有中国特色的“共同治理”道路。参考文献1杨瑞龙、周业安,“论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下的企业共同治理机制”,中国工业经济,1998年第L期。2杨瑞龙、杨其静,“对资本雇佣劳动命题的反思”,经济科学,2000年第6期。3周鹏、张宏志,“利益相关者间的谈判与企业治理结构”,经济研究,2002年笫6期。4方竹兰,“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是一个趋势一兼与张维迎博士商榷”,经济研究,1997年第6期。5沈艺峰、林志扬,“利益相

8、关者理论评析”,经济管理,2001年第8期。6伍中信,“现代公司财务治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会计研究,2005年第10期。7龙衣新,“财务治理理论初探”,财会通讯,2002年第10期。8李心合,“利益相关者财务论”,会计研究,2003年第10期。9陈宏辉、贾生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协调与公司治理的平衡原理”,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第8期。10昊照云,“理性看企业社会责任”,当代财经,2006年第5期。11马宇,“一种好的贸易壁垒”,经济观察报,2006年6月19日。12孙立平,“和谐的重点是协调利益关系”,南方周末,2006年11月2日。13杨瑞龙、周业安,企业共同治理的经济学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14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15年志远,人力资本产权与国有企业所有权安排,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16XUANJIANGDANLIU1996THREEPROBLEMSINCOGOVERNANCEMECHANISMINTERNATIONALBUSINESSRESEARCHP202117IGNACIOGROSSI2003STAKEHOLDERANALYSISINTHECONTEXTOFTHELEANENTERPRISEMASSACHUSETTSINSTITUTEOFTECHNOLOGYPP47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文献综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