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授课年级 高一 课题 课时 3.2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课程类型 新授课目标解读 1.认识影响加速度的因素力和质量。2.通过实验得出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所受力的关系。3.会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4.体会控制变量法在问题研究中的意义。体验实验探究过程。课程导学目标学法指导实验探究要先明确目标、器材、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另外要注意分工合作。重点难点 实验目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实验结论,理解控制变量法和平衡摩擦力的做法。课程导学建议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需要安排 1 个课时教学,若自主学习安排在课外,建议用 1520 分钟,安排在课内则只需 15 分钟左右。通过教材中“讨论
2、交流”的对比分析,让学生再次认识控制变量法,为后面的学生实验探究做好准备。在学生实验探究时要分析清楚原理、步骤、数据处理,特别是如何确定合外力和加速度以及它们的测量方法。课前准备研读教材,估计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疑难点,在导学案的基础上根据本班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二次备课,准备课堂演示的实验器材或视频资料。导 学 过 程 设 计程序设计 学习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媒体运用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 日常经验告诉我们,用大小不同的力推同一辆车,推力越大速度改变越快,产生的加速度也越大;而用同样的外力分别推空车和满载的车,速度改变的快慢并不相同,车的质量越小,速度改变越快,产生的加速度就越大
3、。于是我们猜想,物体所获得的加速度可能与外力有关,还可能与物体本身的质量有关。那么,物体所获得的加速度和它本身的质量以及它所受的合外力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图片展示研读教材 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双色笔,确保每一位学生处于预习状态。通读教材,作必要的标注,梳理出本节内容的大致知识体系。完成学案 巡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展和学生填写学案的情况。尽可能多得独立完成学案内容,至少完成第一层级的内容。第一层级结对交流 指导、倾听部分学生的交流,初步得出学生预习的效果 就学案中基础学习交流的内容与结对学习的同学交流。PPT 课件呈现学习目标 第二层级小组讨论小组展示补充质疑主题 1:寻找与加速度有关的因素让学生
4、体会控制变量法。仔细观察教材中的图 3-2-1,通过对比图(a)和(b)能说明什么问题?通过对比图(c)和(d)能说明什么问题?结合我们的经验能得出怎口头表述样的总结?主题 2:注重实验原理的教学。(1)说说实验时长木板一端要略微垫起,这是为什么。(2)说说我们是怎样改变和测量质量的。(3)说说我们是怎样改变和测量力的。(4)说说实验中怎样测量(或比较)小车的加速度。+口头表述教师点评主题 3: 通过图象分析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物理中常用的数学方法。(1)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若由实验结果画出的小车运动的 a-F 图线是一条并不过原点的直线,如图甲和乙所示,请你说明实验中存在什么问题?(
5、2)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发现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则实验结果画出的 a-m 图线是一条直线还是曲线?为了更加直观地体现它们的关系,应如何处理?口头表述基本技能检测根据具体情况与部分同学(特别是各小组组长)交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全体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全,小组同学都完成后可交流讨论。PPT 课件拓展技能检测视学生基础和课堂时间、教学进度决定是否作要求教师未提出要求的情况下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自主完成PPT 课件第三层级记录要点 教师可在学生完成后作点评 学生在相应的位置作笔记。 PPT 课件知识总结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有没有必要总结或部分点评一下。学生就本节所学做一个自我总结,之后可小组交流讨论。PPT 课件呈现第四层级感悟收获 注意有代表性的收集一些学生的体会,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根据自己的感受如实填写根据自己的思考找出解决方案课外拓展 牛顿第一定律的重要贡献:(1)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应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进一步说明支持这两个观点。PPT 课件板书设计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实验方案设计 1.如何保证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如何测量物体的质量及其所受合外力 ?3.如何测量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 实验操作及数据处理 :描绘出 图象和 1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