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二中草桥分校《土地资源与农业》word教案.doc

上传人:丁** 文档编号:4039268 上传时间:2019-09-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十二中草桥分校《土地资源与农业》word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北京十二中草桥分校《土地资源与农业》word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北京十二中草桥分校《土地资源与农业》word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北京十二中草桥分校《土地资源与农业》word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北京十二中草桥分校《土地资源与农业》word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土 地 资 源 和 农 业北 京 十 二 中 草 桥 分 校 王 丽 华(一)教学背景分析学科 地理 所用教材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任课教师 王丽华 班级初一(6)学校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草桥分校 时间 2007 年 5 月课 题 土 地 资 源 和 农 业本课教学目标基础知识: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及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通过跟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培养自己表述自己的体会、看法的能力;通过比较和概括我国水稻与小麦的分布,得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掌握阅读“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图、 “中国水稻分布和小麦分布”图、 “中国耕地、人均耕地面积与世界及部分国家比较”图、 “

2、中国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和人均森林面积的变化”图的基本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图片和农业产业结构的分析,理解科技兴农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爱护和珍惜土地资源的情感,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是我们的必然选择。重 点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分布概况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观难 点 为什么要因地制宜及什么是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教育点及实施过程的设计思路地理知识本身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就像这节课的内容“土 地 资源 和 农 业 ”。这一内容是我们所熟悉的,给学生一些熟悉的事例和知识,让他们意识到地理知识就在身边,同时他们可以把所学知识用到现实生活中。土地资源与国民经济发展、土地资源与农业之间的关系本身,就体现了可持续发展

3、的观点。这节课中,通过农业和土地之间相互关系的现状分析、实例分析,让学生的感悟“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观;另外,借助这节课的知识,让同学们自己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分析问题、阅读相关地理要素分布图,进而获取新知识,从此过程中学生能获得学习地理的方法,同时自己的分析问题能力得到锻炼,由此达到学生地理学习过程得可持续发展。教材分析土地资源和农业这节课中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但是他们对这一部分知识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应该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以及土地和农业的关系,并且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去分析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前面已经学习了中国的自然环境,为

4、这节课分析农业与土地的关系作了很好的铺垫。将前面所学知识与这节课中不同农作物的不同生活习性相联系,引导学生自己分析不同农作物的分布情况,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本节课中有很多不同农作物的分布图,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基本掌握了读图的技巧,在本节课中让学生首先读图结合自己的分析,了解不同作物的分布范围,然后反过来让学生将从图中得到的信息再反馈到图上。由此来考查学生对知识以及读图技巧的掌握情况。教学方法 讲授法、学生活动法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基本思路我们学校地处花乡草桥村,该地区在历史上以养花而闻名,学生通过调查、走访来了解该地养花的历史、为什么这个地方养花这么出名。通过调查来了解土地与农业的关系

5、。通过网络、书籍、杂志等资源查找关于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的资料,弄清楚其原因,以及人们所采取的措施。作为我们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的反面事例。(二)教学过程(表格可根据填写内容自行扩大)时间 课堂教学前移 预习内容 预习方式与要求 预期效果指导预习探究了解草桥之所以养花出名的原因。通过各种途径查找关于水土流失的事例。走访草桥地区居民,通过调查、询问来获得关于草桥地区的养花历史和发展条件。运用网络、书籍、报刊、杂志等来搜集有关水土流失的知识,认识原因,并分析解决方法。积累因地制宜的感性知识时间 课 堂 教 学 阶 段 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2min 导入 从“刀耕火种”联系到现如今人们

6、不合理利用土地的行为,引出这节课的内容结合自己所搜集的资料,思考“刀耕火种”这类做法的合理性。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1min 复习旧知识 给出我国的地形图、降水量分布图,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在老师的引导下回顾旧知识在学习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时,以这部分知识为基础,复习为这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8min 在分析旧知识的基础上获取新知识,认识我国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情况给出提示,让同学们通过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所需要的地形、降水、气温等条件来试着确定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状况,从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中分析出各种颜色可能代表哪种土地利用类型根据老师的提示来分析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中各

7、种颜色可能代表哪种土地利用类型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得出结论,更牢固的掌握知识2min 从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中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大小,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特点给出我国土地资源所占比例饼状图,教给学生读图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特点学生自己根据老师的讲解来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所占比例,得出结论运用图表资料形象地展示不同土地类型的面积,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我国土地资源现状6min 着重分析我国耕地现状引导学生通过课本 55页图 7-5、7-6,来说明我国耕地总量多、人均量少,并且面积在减少这一现状,并思考原因自己来分析两图中的数据特点,回答相应问题,了解我国耕地现状4min

8、在以上耕地现状下,我国的粮食安全的问题如何解决提供科技兴农的材料、农业结构调整的材料,给学生适当的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讨论、得出结果让学生根据已知知识和所给数据来分析,自己得出结果。让学生自己体会我国土地方面的基本国策6min 我国几种农作物的分布特点给出几种农作物的生活习性,让学生自己给它们找到适宜的生存环境,在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中贴出它们分布的相应位置并说明理由学生根据不同农作物的生活习性,以及前面所学习的我国地理环境的特点,结合课本上的农作物分布图来分析农作物的分布情况,并将自己的分析结果进行展示 通过自己的分析,认识我国几种农作物在我国的分布特点,锻炼自己的分析能力假设把甘蔗种到东北,或

9、将花生种到海南,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学生思考作答2min 通过前面的分析,得出“因地制宜”的结论引导让学生用所学过的语句和成语来说出我们应该因地制宜地来发展农业从自己所学知识中搜索所需信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 “因地制宜”与语文知识相联系,增加课堂的趣味性6min 实例说明“因地制宜的重要性”组织学生汇报对花乡的调查情况学生对自己搜集的花乡的材料进行汇报通过学生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分析来验证所学知识的科学性8min 联系导入部分回答问题,课堂小结我国目前是否存在与“刀耕火种”相类似的耕作方式,这种方式会产生什么影响根据自己所搜集的关于水土流失的资料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之间进

10、行讨论、汇报呼应开头,得出“因地制宜”的农业思想,使整节课比较完整,同时,学生解决了头脑中的疑惑时间 课后延伸 内容 方式与要求 预期效果作业 某一个地方的农业发展情况,说明农业发展特点形成的原因、对当地的影响以及你对当地发展的想法;或者某一个地方的土地破坏情况,说明原因、对当地的影响以及治理措施调查身边的人,或者从网络、杂志等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写成小论文的形式。从中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三、教学反思这节课的优点: 1. 课前让同学们走出去搜集资料,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2. 这节课从学生感兴趣的知识说起,让学生更加充满乐趣和好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

11、,教学效果才能好,才能激发他学习的动力3. 在课堂上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通过分析得出新知识,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这个过程符合课改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通过学生的活动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4. 这节课充分地利用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上获取所需信息,教给学生读图的技巧,锻炼了学生读图的能力。地图是地理的重要工具,有较强读图能力会对地理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地理课上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非常关键5. 用逆向思维来利用地图,使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自己所学过的知识去推断或判断未知的知识,锻炼了分析问题的能力,交给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获取知识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在地里学习上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改进的地方1. 学生调查完成后,可以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在课上只进行汇报,这样可以节约时间,并且老师可以在课下先给每个小组的同学做辅导,保证学生能够更好地汇报所搜集、整理得资料2. 课程内容有点多,内容零散,使得有些知识讲解的不够详细,可以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特点放在下一个课时去讲,这样可以把因地制宜这一思想更透彻地传授给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