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KS5U+高考】.ppt

上传人:心*** 文档编号:404582 上传时间:2018-10-02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KS5U+高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KS5U+高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KS5U+高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KS5U+高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KS5U+高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十四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第24讲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一、百家争鸣1.背景:(1)经济:生产力进步,经济迅速发展;井田制逐步瓦解。(2)政治:_逐步瓦解;诸侯争霸,国家分裂。(3)阶级:阶级结构变化;“士”的壮大和活跃。(4)文化:_的兴盛,学术下移。,宗法分封制,私学,【名师指津】1.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井田制和宗法分封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和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代表不同阶级或阶层的思想家针对社会的巨大变化提出不同的主张,相互争辩,相互学习。,2.早期儒学:(1)孔子的思想。政治思想:提出“_”与“_”的学说,

2、主张“_”和“德治”。哲学思想:注重_,对鬼神敬而远之。教育思想:主张“_”;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仁,礼,克,己复礼,政治与人事,有教无类,(2)孟子的思想。提出道德规范有仁、义、礼、智四种。提倡“_”的学说及“_”的原则。(3)荀子的思想。天人观:强调“_”,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_”。,仁政,君轻民贵,天行有常,礼,2.孔子思想体现的人文精神(1)“仁”的思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提倡人文精神提供宽松的社会环境。(2)“礼”强调社会成员承担相应权利和义务,有利于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3)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优先考虑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

3、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4)“有教无类”等教育主张,保证了教育发展,推动了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易错提醒】正确理解孟子“仁政”思想与孔子“仁”思想的区别(1)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即“爱人”。(2)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3.其他主要学派:,道,辩证法,自然无为,齐,物,军功爵制,君主集权,专制政,权,非攻,【名师指津】“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治国理念(1)儒家推崇“人治”,强调道德感化,实行仁政,带有民本思想。即所谓的“王道”。(2)法家提倡“法治”,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严刑峻法

4、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即所谓的“霸道”。,(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即所谓的“帝道”。,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背景:(1)政治上:高度集权的_政治体制大体定型。(2)文化上:以_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也基本形成。,专制主义,汉民族,2.董仲舒的主张:(1)提出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的理论。(2)主张确立儒学的_地位。,独尊,【名师指津】1.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1)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学、阴阳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兼采百家。(2)其核心是“天人感应”说,强调王权的合理合法性。,(3)以

5、神权限制王权。(4)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最终目的,完全沦为官方统治哲学。,3.汉武帝的尊儒措施:(1)思想上: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2)政治上:重用_。(3)教育上:设立_和地方郡国学校,确立儒家经典为必读教科书。,儒生,太学,2.董仲舒新儒学的实质以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4.影响:(1)消极: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_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2)积极: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平等竞争,【史论要旨】(1)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导致“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

6、运动。(2)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孟子和荀子对儒家学派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3)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等学派的思想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为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奠基作用。(4)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并使儒学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本课小结】,重难点一百家争鸣【史料探究】1.孔子的思想春秋战国时期是我们民族的国家制度、社会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孔子是第一个提出救世之策的人。易中天先秦诸子的救世之策,【探究】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孔子的“救世之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救国思想在当时的处境。提示:(1)仁者爱人;克己复

7、礼;为政以德。(2)处境:当时的社会正处于重大变革时期,儒家思想不适合各国统治者富国强兵,进行争霸战争的需要,故孔子的救国思想在当时受到冷落。,2.孟子的思想(2015全国卷改编)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据孟子,【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的法制观念。

8、提示: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3.法家思想及其影响韩非与其他法家人物都具有一种极端独裁的秩序观。关于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不存在发表私人看法的空间。法律是统治者为了国家利益而发布的东西,加以广泛宣传和坚定地推行,它就会使人民去做他们本不愿做的事,如努力工作和战斗。这样,百姓的意见在体制,中就没有存身之处了。在法家的思想中,没有哪条法律凌驾于或独立于统治者意愿。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探究】材料反映了法家法治思想的哪些特点?分析法家思想对战国时期政治形势的影响。提示:特点:法律是君主意志的体现,不考虑人民的意愿。影响:促进各国变法和富国强兵,建立君主专制

9、中央集权制度。,4.孟子、老子和韩非的治国思想“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老子“明法者强,慢法者弱。”韩非子,【探究】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提示:(1)主张:实行仁政;无为而治;强调法治。(2)背景: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发生政治和经济大变动: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破坏。,【史论总结】一、“百家争鸣”的含义及其影响 1.含义:所谓的“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级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

10、万事万物做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2.影响: (1)“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的哲学思想、法家的变革精神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2)在“百家争鸣”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3)“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4)形成的思想传播到邻国及西方,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二、百家争鸣的焦点 1.人性善恶。孔子认为“性相近”;孟子认为“人性善”;荀子及法

11、家认为“人性恶”。 2.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1)关于普通的人与人之间关系问题:孔子提出“爱人”的主张;墨子提出“兼爱”的观点。,(2)关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孟子从“人性善”的理论出发,提出了“君轻民贵”的观点;荀子从“人性恶”的理论出发,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3.人与自然的关系。荀子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人应顺应自然。 4.如何治国。孔子主张“德治”;孟子主张“仁政”;荀子主张用“仁义”“王道”施政;法家实行“法治”;老子采取“无为而治”;墨子提出“兼爱”与“尚贤”。,【名家评史】【观点】孔子仁学产生在早期宗法制崩溃、氏族统治体系彻底瓦解时期,它无疑带有那个时代

12、氏族贵族深重烙印。自原始巫史文化(礼仪)崩溃以后,孔子是提出这种新的模式的第一人。尽管不一定自觉意识到,但建立在血缘基础上,以“人情味”(社会性)的亲子之爱,为辐射核心扩展为对外的人道主义和对内的理想人格,它确乎构成了一个具有实践性格而不待外求的心理模式。对待人生、生活的积极进取精神,服从理性的清醒态度,重实用轻思辨,重人事轻鬼神,善于协调群体,在人事日用中保持情欲的满足与平衡,避开反理性的炽热狂迷和愚盲服从。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解读】材料叙述了儒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主要内容。作者认为,孔子儒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政治上,宗法制崩溃,氏族统治体系瓦解;文化上,原始巫史文化崩溃。孔子儒学的主要

13、内容是仁、礼、实用、中庸。,重难点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史料探究】1.汉代新儒学的内容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为父,事天以孝道董仲舒春秋繁露,【探究】材料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作者分别对百姓和天子提出什么要求?提示:(1)思想:“君权神授”(或天人合一)。(2)要求:百姓要接受君王的统治(百姓服从君命);天子治国要有“道”(顺天意)(天子服从天命)。,2.董仲舒新儒学的特征“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汉书董

14、仲舒传,【探究】依据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提示: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3.董仲舒新儒学的影响自从汉武帝立官学,两汉学术上只有儒家派别间的争辩,不再有儒与非儒不同学派的斗争。这是封建国家统一以后自然产生的结果。这个结果不利于学术思想的发展,但也有助于国家统一的巩固。范文澜中国通史,【探究】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新儒学的影响。提示: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实行思想文化专制,不利于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史论总结】一、董仲舒新儒学的基本内容和影响 1.基本内容: (1)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

15、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他认为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他主张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这样国家统治方可安宁一致。,(2)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但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3)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他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他大力提倡孝道,认为孝为“天经”“地义”。,2.影响: (1)积极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有利于国家统一;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

16、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限制君主的权力,有利于君主实行“仁政”,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2)消极:神化皇权,维护君主专制统治。实行思想文化专制,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二、汉代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1)从思想内涵来看,汉代的新儒学将阴阳家、黄老之学、法家思想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增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理论,发展与改造了先秦儒学。,(2)从与当政者的关系而言,先秦儒学批判暴政而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会秩序;汉代儒学则退而求其次,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从批判时

17、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3)从地位上看,先秦儒学虽然也是为统治者提供统治方法的政治和伦理学说,但没有成为正统。而董仲舒建立的新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2.联系: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等思想为新儒学所继承。新儒学正是在对先秦儒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使儒学从先秦的民间学说上升为汉武帝时期的官方学说。,【名家评史】【观点】董仲舒是西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在当时就享有“群儒之首”的声誉,在中国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奋进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解读】本段材料主要是对董仲舒及其思想的评价。作者肯定了董仲舒是汉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也肯定了他对儒学及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贡献。另外,作者也指出了董仲舒新儒学的消极影响,认为新儒学禁锢封闭了人们的思想,是导致中华民族具有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奋进等劣根性的重要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