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相信未来食指相信未来是食指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朦胧诗中的佳作。本文从对诗歌相信未来的作者背景,写作背景、诗歌结构、诗歌特色、艺术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作者背景食指,本名郭路生(1948) ,山东鱼台人。朦胧诗代表人物,被当代诗坛誉为“朦胧诗鼻祖” 。高中毕业。被称为新诗潮诗歌第一人。食指之所以取名为“食指” 。一是因为:“郭路生的母亲名叫石维元故有“石之子”之意。二:在中国,作为诗人,无论是写作还是生活都存在无形的压力。但别人在背后的指指点点绝损伤不了一个人格健全的诗人。三:食指先生少时尊师, “师”与“食”谐音。1971年,在济宁入伍,历任舟山警备区战士,北京光电研究所研究人员。写出新兵 架设兵
2、之歌 澜沧江,湄公河等反映部队生活的诗歌。1973 年 2 月退伍,抑郁寡欢,北医三院确诊其为精神分裂。此后食指陷入长期的病困当中。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食指依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着。1993 年,加入北京市作家协会,五月出版食指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 。食指用他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四个字:相信未来。写作背景这首相信未来写于 1968 年 9 月 24 日,文革期间几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空白期,然而民间的创作却顽强地生存着。著有诗集相信未来 、 食指、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 、 诗探索金库食指卷 、 食指的诗食指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民间诗人,一位填补了历史空白的优秀诗人。在那个恐慌的时代里人们整
3、日生活在压抑与紧张的气氛当中。 相信未来一诗,作于 1968 年。该诗以其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意境、朗朗上口的诗风让人们懂得了在逆境中,怎样好好的生活,怎样自我鼓励,怎样矢志不渝地恪守自己对明天的承诺!该诗曾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并迅速传颂于一代青年人的口中相信未来的诞生让人们看到了希望之光。因在知青流传甚广,郭路生还因此被有关部门带走审问过。但是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他依然固执的呐喊:相信未来!诗人才能在 20 岁的时候就写下了至今脍炙人口的作品,他用朴实平易的文字,将冷静的思考与炽热的感情融入字里行间。写作结构赏析诗的第 1、2 两节结构类似,作者用几乎相同的句式在对现实进行了象征式描
4、绘的同时表达了自己的信念。现实是残酷的,诗人选择的意象也大都带有灰暗的色彩,炉台被蜘蛛网查封,贫困缠绕在周围,紫葡萄化成为露水,鲜花也在别人的怀中。这些意象不但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且饱含着许多矛盾复杂、难以言明的情感。尽管这样,诗人依然支持理想、相信未来。特别是“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这样的诗句,有一种内在的力量,将残酷的现实、诗人的无助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著和理想杂糅在一起,表达了诗人绝望中诞生的信念,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崇高的悲剧感。第 3 节句式稍有改变,但就是这一微小的差异,却能表达出作者情
5、绪的变化, “我要” “我要” ,这两句体现了一种年轻的豪情,一种可以冲破一切、不可阻挡的锐气。年轻,就是“排浪” ,就是“太阳” ,就是“大海” ,就是“曙光” ,诗人在这里摆脱了前面两节中的灰色、冷峻的一面,尽管采用色彩明亮的、积极向上的语词,以此来强调心中永不泯灭的理想。以上三节可以看作是诗的第一个层次,每一节的最后都由“相信未来”四个字结尾,而且用冒号把它们凸现出来,如音乐中的主题句反复出现,强化了作品的主旋律。第 4 至 6 节是诗的进一步推进,诗人说出了理由:“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这是一个转折点,作品的视角由“我”转向了“她” ,“她”就是未来,从未来看
6、现在,现在就变成了历史,诗人期待的是“她”能拨去“ 腐烂的皮肉”看到“ 我们的脊骨” ,从而能“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透过字面,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批判精神。同时他又想告诉人们,这一切是真实的,不可避免的。因此,尽管有“迷途的惆怅” ,有“失败的苦痛” ,但历史不可抹去,未来将会做出公正的评价。最后一节是年轻的诗人发自内心的呼喊,诗人放弃了意象的转换,直抒胸臆,以异乎寻常的坚毅和刚强、执著和热烈告诉人们,不管人生多么艰辛,无论命运多么坎坷,都应该坚忍不拔,百折不回,相信未来,热爱生命。这一节句式短促有力,节奏也明显加快了,它是作品内在情绪的必然发展,也是其理想与信念的升华。写
7、作特点赏析1、含蓄蕴藉、寓意丰富的比喻相信未来一诗显示出强烈的探索精神与浓厚的现代主义色彩,带有一些现代主义的气质和艺术技巧的印记。这突出表现在对比喻的运用。文中的比喻多有所指,但也有些比喻难以具体的解读。如“美丽的雪花” “紫葡萄”等。诗中的比喻寓意深刻而丰富,如第三小节中“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不仅喻指笔体拙笨幼稚,更重要的是拥有孩子一样的一颗童心,纯洁真诚,相信未来。又如第四小节中的“睫毛” “瞳孔” ,喻指未来的人有一双明辨是非的慧眼,能够不为假相所惑,能够看到历史真相,生活真情。又如“腐烂的皮肉”表面喻指我们的躯体生命,实则指我们腐朽保守不切时宜的思想。再如第六小节中的“我
8、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中“脊骨”实则指独立不依的思想、独立特行的人格。比喻的运用,增加了这首诗的深度和难度,也提升了这首诗的品位与档次。2、节奏和谐,音律优美这首诗句式基本整齐,隔行押韵,不少句子开头用字相同,使韵律和谐,有一种固有的音乐美。3、反复手法的运用语言含蓄凝练,反复手法的运用,强化了诗歌的抒情气氛,有力地表现了主旨。本诗艺术特征主要从诗一开头就用“蜘蛛网” “炉台”“余烟” “灰烬”等几个意象,给人们描绘出了那个荒芜、穷困、艰难的时代。无论是否经历过那个时代,人们都会在心底涌起苦不堪言的强烈感触。而诗人却“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 “雪花”既象征纯洁、质朴,也传递着清楚、
9、明了的意识;把不屈于现实的坚定,表现得格外真切:这是从艰难生活中升起的信念!第二诗节,用“紫葡萄”“深秋的露水” “鲜花” “别人的情怀” “凝霜的枯藤”写出了生命由鲜亮到黯淡,由热情到失意,由饱满到枯竭的经历,激起了人们对人生中一切失意、落寞、不快的联想,而诗人“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的人格力量又不能不强烈震撼每一个人的心灵:这是从人生苦难中升起的信念!第三诗节,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力量之大,范围之广,气势之猛,表现了诗人的满腔豪情。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一句,把“曙光”比拟成“笔杆” ,富有想象力,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
10、来” ,表达的是诗人的真挚和坦诚思想:这是由真实内心升起的信念。这三个诗节,一咏三叹, “相信未来”就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奏出了诗人心底的最强音。在那个阴云密布、精神痛苦的时代, 相信未来在人们心灵上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我想,那个年代过来的大多数知青也可以说是一代人,在任何时候重读相信未来都依然会产生强烈的共鸣!食指“相信未来” ,那种残忍的、固执的、痛苦的、伤痕累累的相信,就是一个人在痛苦现实中对未来坚定不屈的信念.也是这首诗最为动人的内核。这首诗如果只有前面的三节,还不足以表现食指深刻的思想,而接下来的三节,食指将自己对“未来”的“相信”和对人类的清醒认识结合起来.首先,诗人相信 “未来人
11、们的眼睛”能“拨开历史风尘” , “看透岁月篇章” 。 “睫毛”“瞳孔”两个意象承“眼睛”而来,形象地描绘出未来人思考的神情,而“拨开”和“看透”又歌颂了人类智慧的伟大,诗人“相信未来”的原因就寄托于这思考的形象中。其次,诗人不在乎人们对我们肉体和经历的褒贬。 “腐烂的皮肉” “迷途的惆怅” “失败的苦痛”三个具体的形象或神情,传递着现实人们的种种苦态;“感动的热泪” “深切的同情” “轻蔑的微笑” “辛辣的嘲讽”四个细节,呈现出人们对过去历史种种评价的表情,形象传神,用笔精当。再次,诗人坚信未来“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 “脊骨”就是不屈的信念和探索的精
12、神,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中体现出来的不屈的信念和精神。这三节,曲折地挖掘了人类内心深处对未来的共同信念,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诗人才毫不怀疑地“相信未来” ,并且“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诗的最后一节,用热情的呼告,满怀激情地鼓舞人们“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诗以无可反驳的气势,无所畏惧的精神,向苦难的现实宣战。对“未来”的信念像大海上的太阳那样喷薄而出,强烈地震撼着每一位读者的灵魂。这首诗构思巧妙.前三节写我是怎样“相信未来”的,后三节写为什么要“相信未来” ,最后一节呼唤人们带着对未来的信念去努力,去热爱,去生活。用语质朴,而思想深刻;性格鲜明,又令人折服。全诗基本上遵从了四行一节,在轻重音不断变化中求得感人效果的传统方式;以语言的时间艺术,与中国画式的空间艺术相结合,实现了诗人所反复讲述的“我的诗是一面窗户,是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艺术.通读该诗,虽然我们感受更多的不是轻松而是压抑;不是快乐而是痛苦.但从诗人那压抑和痛苦的吟哦中,我们也真切地感受到了诗人那撼人心魄的信念无时不在渴望和憧憬着光明的未来以及为理想和光明而奋斗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