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兆泉:别再瞎磨耳朵了.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4049766 上传时间:2019-09-1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7.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盖兆泉:别再瞎磨耳朵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盖兆泉:别再瞎磨耳朵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盖兆泉:别再瞎磨耳朵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盖兆泉:别再瞎磨耳朵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盖兆泉:别再瞎磨耳朵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盖兆泉:别再瞎磨耳朵了盖兆泉(壮壮妈)外研社高级编辑资深新浪博主曾出版做孩子最好的英语学习规划师本文精华干货多,请合理安排时间阅读近几年在家搞亲子英语的家长越来越多了,四年前我做二语习得与分级读物那个讲座时,也就一百来人听,而现在是百群直播了。总的来说,家长们的目标是超越课内英语,不想让孩子走 EFL 也就是外语学习的老路,想走一条接近母语习得或者二语习得的路线,使孩子达到应试英语所无法企及的高水平,最好能衔接留学。在这个目标下,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做法。大家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 ,每个学生都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观点我都同意。我自己也经常说:英语学习是个性化的学习,某个牛蛙学了哪本

2、教材、看了哪本书,都仅供参考。但是呢,如果我们把英语学习分成“道” 和“术”两个范畴,那么,保 证自己不偏离基本的“道” (也就是路线)还是很重要的,至于 “术”(也就是具体方法),可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实际上,到达罗马的路有远近、苦乐之分,还有人根本到不了罗马。对于孩子的英语学习,我个人追求最短的路线、最高效的做法。我认为,评判怎么做最高效,不能听某个机构的一家之言,而应看科研结论。在语言学家、英语教学界有确定研究成果和结论的领域,我们无需自己摸索蹚路。科研结论为什么值得信赖呢?一是因为科研都是建立在有对照组的大规模实验的基础上,二是因为科研接受同行的批评和质疑,接受时间的检验。一个理论或

3、一个结论,如果十年、二十年还没有被同行的唾沫淹死、没有被推翻,还在被引用受承认,那么它就是可信的。中国的课内英语教学,常被批评为“费时低效” 。而亲子英语的各种操作方法中,如果我们从学术的角度来看,也存在着低效,甚至是无效的问题。首先,让我们来审视一下在亲子英语领域广泛流传的四个有问题的概念。语感: “对语言的感觉” ,这是个说不清、道不明的很玄乎的概念。我理解大致就是说英语输入得多了,做语法题的时候不用想就能做。这时候凭的不是语法知识,而凭的是脑子里存储的大量现成的话所生成的概率统计,有点类似于“自动化” 。反正有了 语感,就类似于武侠小说里练成了内功,听说读写这些技能全都不在话下了。到了幼

4、儿少儿英语领域, “语感” 又被中国人 赋予了诸如“韵律” 呀、 “节奏”呀、 “重弱读、连读等这些发音都很地道”啊这些有关语音方面的意义。语感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不知道。因为不是语言学的词汇, “语感” 这 个概念没有权威定义、不好解释,让人迷惑。同时呢,因为没有关于语感的学术研究,在学术研究的范围之外,这个概念的参考价值不大。磨耳朵:同语感一样,磨耳朵这个词也是中国人发明的,大概相当于“听力 输入” 的通俗 说法吧。我不太喜 欢这个词,不是因为我不喜欢通俗说法,而是因为“磨” 这 个字使人联想到枯燥重复的事情,比如说磨刀,甚至是折磨。有的家长,包括很多阅读推广人就认为,把儿歌当背景音乐,就

5、那么总播放着就行了,小孩听不懂也没有关系,熏陶着,先让他熟悉声音。这些想法也许是磨耳朵这个词所带来的误导,我在之后会有详细分析。 “听力辨音 ”:这也是个学术界没有的 词。英语教学界有“听力 ”这个词,在学 习自然拼读时 有“辨音”这回事,但没有把这两个词合起来说的“听力辨音”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也没有在“听力理解 ”之前的“听力辨音”这个阶段。 “韵律节奏”:也就是从听儿歌童谣开始,而不是从单词和对话开始。持这种观点的家长还说:听儿歌用不着理解。然而,语言学和二语习得论不支持这个说法。我觉得这种说法不但违反语言学,而且违反常识。举例说,当孩子学汉语母语还什么都不会时,你是先教给他“爸爸、

6、妈妈、吃奶、尿尿” 这些日常用语呢,还是先教他唱歌呢?你会整天给他播着儿歌童谣,让他先熟悉汉语的节奏韵律吗?儿歌童谣大部分是在幼儿园时期学的,也就是在孩子掌握了日常用语之后。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科研结论所揭示的亲子英语中的无效问题:无效 No.1:两岁以下的孩子看视频、听音频无效,而且看电视有害。语言学家得出这个结论,基于很多实验。我给大家介绍两个有代表性的实验。我们知道,孩子从出生到 6 个月这半年里,都是世界公民,婴儿能够分辨出这世界上六千多种语言中包含的所有的音大概有 150 个音吧。英语里只有 44 个音。然而,在 6 个月之后,婴儿转向只注意他周围经常听到的那个语言的发音,渐渐失去了

7、分辨其他语言里的音的能力。这是人类大脑的一个修剪功能,没有用的,大脑就不要了。知道这个事情后,有些家长就想啊,给孩子从 0 岁起,播着英语的儿歌,这样孩子不就对这个声音不陌生,不会失去辨别能力了吗?这么做有没有效果呢?2003 年美国的语言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们把一些 9 个月大的美国婴儿分成两组,一组让一个讲汉语的母语人士和他们互动说话,一组是对照组只讲英语。经过 12 次以后,讲汉语的那一组真的扭转了知觉窄化,婴儿们能够辨别汉语里的发音了,而对照组则不能。接下来在第二期的实验中,他们让一组婴儿看汉语的录像,一组婴儿听汉语录音。实验结果是视频和音频这两种方式都没用,婴儿辨别汉语发音的能力

8、跟对照组没有区别。2014 年还有一个有趣的实验。语言学家把一两岁的幼儿分成两组,一组看一个真人通过 skype 跟他们交谈;一组播放录像。两组幼儿都尝试和屏幕上的人沟通,当然只有那组实时对话的成年人能够对孩子们的问题、表情等做出正确的反应。录像里的人虽然摆出和孩子们沟通的样子,但是由于是事前录好的,并不能有及时反应和调整。事后语言学家检验两组孩子是否学到了该成年人所用的一个词汇。结果是只有实时对话的那组学会了。这样的实验还有很多,结论互相印证。从而我们知道了:两岁以下的儿童只能和大活人在互动中学语言。音频和视频对孩子的语言学习起不了作用,孩子学不到任何语音、词汇和语法。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

9、着给两岁以下儿童磨耳朵,是白磨,孩子不会从背景音乐式的音频里学到语音和词汇,外语是启蒙不了的,但也不是一无是处哈,也许音乐启蒙了呢。看电视更不行,两岁以下的儿童看视频是看不懂的。直到两岁以后,儿童才能意识到,电视中那个二维世界里的东西,是和现实中三维世界里的东西是一回事。两岁半到三岁以后,儿童才能从幼儿教育节目中学到些东西,包括词汇。研究表明,幼儿看电视的时间越长,说话越晚,语言能力发展越慢。这主要是因为看电视减少了儿童与成人的互动时间,而儿童和大人的互动才是他们学语言的方式。此外,看电视对儿童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也有害,美国儿科协会呼吁两岁以下儿童不看电视。所以,家长们要用动画片给孩子进行应用启

10、蒙,应在两岁半以后开始,最好在三岁开始。这意味着,两岁以前如果想启蒙,您只能自己上了。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最适合启蒙的是双语家庭,爸爸和妈妈各说一种母语的那种。如果您的口音不标准,最好还是不要教,因为这个年龄段启蒙最大的优势是语音,如果语音不好则没有价值了。等到三岁可以有音频视频的输入方式了,再开始不迟。据我观察,3-5 岁启蒙的中国孩子英语语音都相当地道,并没有损失什么。无效 No.2:不理解的输入,是无效输入。我们孩子妈都爱看韩剧,如果想体会一下孩子的无效输入,那么很容易,把字幕关了,看能不能通过看一部韩剧学会点韩语。我想大家都会同意,没字幕看不懂不理解的话,听多少遍也学不会。同样,听韩

11、语歌如果不看翻译不理解,也学不会韩语。不理解的声音就是噪音,大脑无法吸收无意义的东西。因此,不理解的输入,是无效输入。关于理解和语言学习的关系,让我们看看三个重要的理论。第一个是二语习得论里的可理解性输入。请大家看这张图:字母 I 代表学习者现有的水平,现在所处的位置。学习发生在什么地方呢?发生在 I 加上一个 1 的地方。也就是说,在学习者原有的水平上,只加上一点点的新知,而且,这一点新知还得是可理解的。第二个理论是心理学的最近发展区。我们看这张图,有三个圆。最里面的圆代表学习者现在已有的知识。中间的圆,代表在师长的帮助下能学到的知识。最外圈的圆代表太难的东西,学习者还暂时学不会。学习发生在

12、什么地方?发生在“ 最近 发 展区” ,也就是中 间那个圆。学 习者要通过在最近发展区的、有外力帮助的学习,不断扩大自己的内圆,来取得进步。第三个理论是教育学里的“搭脚手架” 。这个理论是说,教师要动用一切手段,为学生提供帮助理解的讲解,在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和要学习的新知之间的距离处,搭脚手架供学生攀爬。我们不难看出,无论语言学、心理学还是教育学,这三个通行理论都讲了差不多的意思。我们家长能从中学到什么呢?首先是不理解的磨耳朵白磨。其次,在孩子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您的解释和帮助是必须的。如果动画片的语言太难,那么,大多数的语言是属于最近发展区之外的,孩子无法掌握。而在最近发展区内,家长又不提供必

13、要的帮助的话,让孩子自己猜、琢磨、悟,最近发展区这个圆就扩大得很慢,是低效的。有的家长认为,有的动画片一开始孩子只能看懂 20%,不要紧,多看几遍。看 10 遍就能懂 40%了,看 20 遍就能懂 80%了。首先,这样做能不能真正的懂 80%还要打问号,其次,即使这种观点成立,看那么多遍,费那么多时间,也是十分低效的。为什么不让孩子看难度合适的动画片,一次就看懂,然后循序渐进呢?有的家长认为,儿童动画片里情境多,孩子会通过把情境和语言相对应来习得语言即“情境对应 ”。然而,这样理想的、有大量情境的 动画片是不多的。在很多情况下,情境不足以让孩子知道语言的准确意思。举个例子,假比方说孩子看到动画

14、片里的猫拦住了老鼠,威风凛凛地说了一句话。那孩子如何能知道,猫说的到底是“站住!” 还 是“往哪儿跑!”还 是“ 你服不服?”孩子能够看到动作,体会到说话人的情绪,甚至能借助画面里大致明白整个故事,但具体到每句话,还是糊里糊涂,没有甚解。如果孩子习惯于囫囵吞枣式的看动画片,满足于差不离就行,那么他的知识内圆就是充满漏洞的,在不牢固的基础上扩大出的最近发展区也是不牢靠的,虚假繁荣。论坛上有家长说初中孩子能读哈利波特了,可是考试成绩还不如同学,应试不行。这种能力的偏差让人觉得很不可思议。究其原因,也许是这种不求甚解造成的。我们讨论儿童的学习效率问题,还要遵循儿童习得语言的特点。儿童在习得语言时,和

15、成年人相比,有什么特点和优势呢?第一,儿童每次只处理很少的信息。他们只关心自己眼前的那点小事,吃喝拉撒睡还有玩。其余的语言都自动屏蔽,觉得都无关紧要,他们不 care。正因为这个特点只关注当前有关的很少的语言,不受干扰,儿童的学习很有效率,学了就会。慢慢积累就持续进步。语言学家管这种方法叫“少即是多” (less is more)。第二、和儿童说话的大人都会自动调整语速、语言难度、发音清晰度,以方便儿童理解,并随时准备解释,很有耐心。语言学家管这种人叫“有同情心的 对话人” (sympathetic speaker)。成年人就很难找到这么好的对话人,所以儿童学得快。第三、儿童有很多机会和对话人

16、“商讨语言的意思” (negotiate meaning)。对于一个小孩来说,问“是什么” 、“为什么”,试探性地使用语言并获得反馈太正常了,大人也很鼓励。成年人就没那么多机会,也不好意思,怕丢人。所以小孩理解得好学得快。总结一下,对于儿童来说,学习的台阶越小越高效,越大越低效。成人帮助下的可理解性输入缩小了台阶,使儿童取得了进步。对于我们家长来说,从这些儿童学习特点能获得什么启发呢?我认为,就是要永远追求 99%的理解率。我们知道,在分级阅读中有“五个手指法 则” 一页书 中如果有五个词不会读,竖起了 5 个手指,那么这本书就超出了孩子的能力,不合适,换另一本。如果没有不认识的词,也不好,太

17、容易,没台阶,孩子不会进步。这是独立阅读、自主阅读里的法则。当孩子独立看视频、听音频的时候,如果有 99%的理解率,即100 个词中只有 1 个词不会,那么孩子可以从上下文的情节中推论出这个词的含义。我们大人都做过英语的阅读理解题,我们知道,已知的东西越多,背景知识越强大,就越能准确地推论出不会的个别词的意思。所以,当孩子独立面对英语时,我们要追求尽量高的可理解率。如果达不到 95%以上的理解率,家长就要参与了,解释词汇,回答问题,讨论故事,帮助孩子理解。事实上,越是启蒙初期,孩子越需要帮助。孩子最需要家长扶上一把的有两个时期:一是听力启蒙初期,即刚开始学英语的时候,家长需要帮助孩子获得几百词

18、到一千词的听力词汇量;二是阅读启蒙初期,学自然拼读的时候,家长要聆听孩子朗读自然拼读专项训练读物。这两个时期,需要家长扶上马走一程,但很快,孩子就会绝尘而去,听或读都用不着家长管了,家长只需做资源的提供者。这时,如果您能循序渐进地提供资源,保证孩子的可理解率,那么,孩子可以自学词汇和表达式,他们的进步是会让您惊叹的。我的儿子壮壮在初学英语看动画片、听有声书的时候,都只看一遍、只听一遍。看完这集就赶紧看下一集,他被内容所吸引,总想看下面的,换盘是他最熟练的动作。听我读绘本和分级读物也是这样,一本书只听一遍,就再也没兴趣了,哎呀我这心疼我买的那些书啊。当年我对他的这个特点感到纳闷,他为什么不像其他

19、孩子一样,反复看一个动画片、反复听一本书呢?我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壮一遍” 。过了几年,我再想他的这个特点,有了新的启示。他只看一遍是因为他达到了 99%的理解,他受兴趣、好奇心、求知欲的驱使,想探索更多未知的东西。我曾经想,他什么时候才能重复看重复听呢?后来这种重复终于在他三年级的时候出现了。他特别迷 Percy Jackson 这套小说,把每本书都听了八九遍。因为壮壮的高理解率,他从音视频材料中自学英语的效率非常高。可以说每看完一集动画、每听完一个故事,必学会几个新词汇。而高理解率只看一遍,也使他输入的量非常大,他 5 岁才开始学英语,到了 11 岁,已经读过 1000 本分级读物,听过 1000 本章节书。他现在的词汇量超过了我,我看他的作文有时还得查字典。如果我们给英语启蒙方式按有效性排个序的话,那么第一名就是交流互动 (communication & interaction)。即“你一句,我一句 ”的对话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在家庭英语启蒙中,所有的输入方式都要向交流互动努力。 家长能说英语的,就在生活的真实语境下说 在看视频时,要陪看要解释,看后要评论、表演、应用 在亲子阅读时,要解释、要交流、要评论、读后要把能记住的单词和句型在生活中应用一下,不要只当人肉复读机 听歌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