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教学反思参考 3) 山中访友新的学期新的开始, 接触的第一篇文章, 就是一篇充满童心的散文, 和着刚刚开学的心情,也很应景。在假期里,到外地旅行,回老家度假的孩子也能对这篇文章产生共鸣,拥抱大自然,体验美好心情。课堂学习从昨天开始铺垫,通过预习,利用模式,初画导图,课堂学习,通过互动,修改导图。孩子们给我带来很大的惊喜。回顾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收获与遗憾皆有:单元主题,了解学习要求。鉴于从整体入手,每单元都从关注导语,提炼主题,了解学习方法,带着两个“怎样” (怎样观察、怎样展开)走进课文,做到“方法引路” ,兼而关注的是导语主题中优美的表述,兼顾积累。 不足就是比较耗时, 因为该部分内容比
2、较平实,不能调动学生的激情,部分学生还是一脸茫然。借助导图, 了解作者写作顺序。 孩子们借助所学的导图模式, 以自己的理解绘制了各种图形,点出了作者访问的“朋友”分别有哪些,利用导图,感知整体内容,利用导图,了解散文文体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利用课件展示“圆圈图” ,核心内容是“访友” ,外围是访问 的朋友,中间的那一圈是“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以此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提炼信 息的能力。不足就是课堂上展示的时间不够,不能将好的思路,好的图例一一展示。朗读课文,重点学习 3 5 自然段。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对于这样优美的散文,只有 在读中感悟体会,老桥、树林、鸟儿,山泉 一花一树,一草一木,写得那么生动,情感 那么浓烈。读,再读,感悟语言美,情感美,还有节奏美!不足就是个体的朗读不够,朗读 体会说的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