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教学反思参考 2) 詹天佑在教学中, 我围绕文章的中心词“杰出”“爱国”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主动探索, 并充分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 让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 这样在学生的主动探索的学习过 程中,培养学习探究的能力,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在学生互相讨论、合作、欣赏中增强学习自信心。 教学完了这一课,我有以下几点反思:1、大胆放手让学生品读文章,踊跃谈出自己的体会。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来进行阅读理解、 感悟。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使詹天佑这个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越来越丰满,受到其人格的熏陶。 文中有一句 明显的核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因此在教学
2、中我就大胆让学生阅读课文, 感悟从什么地方体现出詹天佑的杰出、 爱国。 学生充分阅读, 对于文中的描写进行品味, 同时也理解了课文的难点“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中部凿井法”“人”字形线路。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引导学生把“杰出”与“爱国”整合起来理解, 正是因为他对祖国充满热爱之情 所以他才有这样杰出的贡献。让学生在认识詹天佑的过程中, 多次地读,多次地感悟, 多次地提升自己的情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更在朗读与感悟中加深自己的情感体验。最后, 学生在文本内容的感悟中, 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本文教学中理解“人”字形铁路是一个难点, 我请学生们自己先当工程师设计线路, 然后请一位同学上
3、前演示, 接着让学生交流回答这样设计的优点在哪里,以及当时世界上有这样的设计吗 ?学生通过思考与寻找文本的内容, 找到了答案,也体会到了詹天佑的精神, 感动了学生。 有些学生在阅读后仍然在理解中存在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及时进行了生动的动画课件演示,让学生一目了然,加深了理解,同时更增添了对詹天佑的敬佩之情。2、教学媒体使用适时、有效。在一堂离学生实际生活年代比较远的课堂中, 老师能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 显得尤为重要。在多媒体的使用上,内容不多,但有节有序。如,教学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时,我采用动画进行演示,学生看的真切、理解透彻, 远胜教师枯燥的千言万语。教师的友情提醒更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4、起到了关键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最后的 “人”2 字形铁路,让学生做工程师, 多媒体演示火车的行驶过程, 学生能够看得真切, 感得真实,更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3、教学各个环节联系紧密。我在整堂课的教学中, 每个环节之间采用合适的衔接语将整堂课紧密的联系起来, 为接3 下来学生的学习做了铺垫, 创设学习情境, 加深了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 使学生在充满创意与激情的表现里,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 课尾,我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外宾来到中 国,看到詹天佑以及他的工程之后,会说些什么 ?不仅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给他们一次练笔 的机会,还让学生感受了詹天佑为国争气的作为等。4、情感朗读指导
5、到位。体现了多种形式的读。例如对于“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 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这句话, 我为学生创设了三种情境进行情景体验。 对于“遇到困难, 他总是想 失掉信心。 ”这句话又让学生体会:你想强调哪个词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理解的角度不一样,朗读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通过多次感性的朗读,内化为学生的内心体验。如,教师在指导课文最后一部分的时候,当学生为詹天佑修筑成功时,面部都呈现出自豪的表情, 我及时指导, 慢慢地学生读出 了韵味。并多次使用充满智慧的评价语, 学生在不露痕迹的指导中,掌握了朗读的技巧,加 深了情感的体验。5、讨论热烈、互动精彩。在课堂上, 即使是平时很少发言的同学,
6、也能说上一两句。 特别是当谈到设计“人”字形线路时,许多孩子上台充当了讲解员,又是比,又是画,又是当火车演,通过他们生动的讲解,形象地演示了火车爬上青龙桥的情景 不时,有同学质疑,马上有同学为他解答,从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知识, 孩子们交流着彼此的情感和经验, 学得不亦乐乎。 在这堂课上, 人人是老师,人人是学生,我,也成了他们中的一员了。我不敢说,这就是一堂成功的课,但我却十分肯定地知道, 这堂课充满了感情的交流,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在这堂课上, 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孩子们需要这样的课堂,因为,在这里,他们个性飞扬 !当然在教学中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1、课堂上,注重挖掘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卓越才能,但是没有延伸到对中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崇敬。2、在处理“开凿隧道 ”和“设计人字形线路 ”的两部分内容时,我尽管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 学生也理解了设计的巧妙, 但是对于詹天佑的设计, 并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赞 叹之情。在教学“设计人字形线路”时,学生并没有提出,为什么要设计人字形线路 ?设计这个线路有什么好处 ?要是能结合“连外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这个内容,以及当时的施工条件来看詹天佑的设计,学生体会詹天佑 的“杰出”就会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