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12(003).docx

上传人:bo****9 文档编号:4059963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12(00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12(00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12(00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12(00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12(00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1 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课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小学, 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 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服装, 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同学们来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国旗下共同生活, 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这是一所充满欢乐、祥和气氛的学校:孩子们课上认真地读书、课下尽情地玩耍。三年级是中学段的起始段, 要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 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年级的语 文学习, 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的学习过渡, 让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形成一定的语文

2、积累, 从而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 这是三年级语文学习的第 一篇课文,教师要引领学生步入阅读课堂,指导他们阅读的方法。1. 课 前 可 布 置 学 生 搜 集 有 关 少 数 民 族 的 资 料 , 比 如 , 我 国 有 哪 些 少 数 民 族 、 少 数 民 族 服饰的图片及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故事。2.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应主要采取想象感悟法、 朗读感悟法、 品词析句法这三种教学方法。 运用想象感悟法可以在研读中通过 换位思考体验人物的内心,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运用朗读感悟法可以以读激情,以读促悟, 在读中理解感悟;运用品词析句法可以让学生

3、抓住关键词加以揣摩、推敲, 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知识与技能】1. 会认 10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2. 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3.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所学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4. 由文本迁移到现实生活,能根据提示选择自己学校中的一个场景进行说话训练。2 【过程与方法】1. 用生词卡、图片等多种媒介和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2. 教会学生归纳总结等方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 让学生体会到在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 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友爱。重点1. 会认 10 个生字,会写 1

4、3 个生字。2.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和整体把握,能找出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3 难点体会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团结友爱。教师: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学生:根据“资料袋”的提示,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2 课时第一课时1.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喜爱之情。重点掌 握 本 课 的 生 字 、 新 词 。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喜爱之情。一、根据提示语,说说自己的学校上学路上:早晨,从 上,从 里,从 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 的,有的,有 的,还有 的。进入学校:4 来到学校,大家在学校里:上

5、课了,同学们在教室里 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 放 学了 , 同 学 们 在 教 学 楼 前点题抒情: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 的小学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学习生字新词1.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所地处边疆的小学的美。2. 由 对 课 文 的 初 步 感 知 引 出 本 课 的 生 字 新 词 , 重 在 读 准 字 词 的 音 节 , 在 讲 读 课 文 时 应 侧重对字词形、义的理解。部分字词学习提示: 绒:读 r ng。坪坝 方言词,一般指平坦的场地。场地与土有关,故为土字旁。粗形声字, 米形且声。本义是指米粗糙, 故“粗”以“米”表形。 引申为精细和毛糙,再引申为粗大。5 三、再读课文

6、,整体把握课文内容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这所学校的美。 ( 可以同桌互读,可以分小组朗读,用自己 喜欢的方式读即可。 )2.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3. 再读课文,指名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它与我们所在的学校有什么不同。 ( 让学生初步感受这是一所地处边陲的小学,校园景色优美,不同民族的学生 团结友爱,学习认真,生活快乐。 )四、指导书写生字1. 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学生认读。2. 教师示范书写,重点指导“装、读”这两个字的写法。3. 学 生 写 字 , 教 师 巡 视 指 导 。五 、 布 置 作 业 1 抄 写 带 生 字 的 词 语 。2熟读课文。大 青 树 下

7、的 小 学上学的路上进入学校 在学校里 点题抒情第二课时1. 精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2. 品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3. 体会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团结友爱。重点精 读 课 文 , 边 读 边 想 象 课 文 描 写 的 画 面 。 难点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 体会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团结友爱和在 学校生活的幸福快乐。6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 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掌握情况。2. 通 过 上 一 节 课 的 学 习 , 我 们 已 经 感 受 到 了 大 青 树 下 的 小 学 的 美 。 这 节 课 我 们 继 续 朗 读感悟,又将

8、会有新的发现。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1. 学习第 1 自然段。(1) 轻声朗读第 1 自然段,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用“我好像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的句式说话。(2) 比较句子,体会描写的具体性。早晨,从各处走来了许多小学生。7 早晨,从山坡上, 从坪坝里, 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 学生。( 通过比较,体会描写不仅要具体,而且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如“山坡”“坪坝”“开 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都是极具西南边陲山区的特点。 )(3) 比较句子,体会“的”字结构的运用特点。 走来了许多少数民族的小学生。 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小学生, 有傣族的小学生,有景颇族的

9、小学生,还 有阿昌族的小学生和德昂族的小学生。 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有汉族的, 有傣族的, 有景颇族的, 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句过于概括,句表述赘余,句运用 “的”字结构显得既具体又简洁。通过对该 句的理解,让学生进一步加深“的”字结构在运用上的特点。 )(4) 理解词语,想象画面。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思考:有哪些鲜艳的服装?“绚丽多彩”是什么意思?( 出示课件中各民族的服装,引导学生了解民族知识,体会“绚丽多彩”的意思。 )2. 学习第 2、 3 自然段。(1) 请轻声朗读第 2、3 自然段, 想象一下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是怎样上课

10、学习的, 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2) 从“不同”和“同”中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上课了,不 同 民族的小学生,在同 一间教室里学习。 ( 同一词语用肯定和否定的形式出 现,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3) 学生读课文,交流文中作者不直接写大家读书的声音好听,而是写各种小动物的表 现的原因。 ( 体会间接描写的作用及其情趣。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景想象补充。 例如, 大家专心听讲, 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 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小手举得高高的; 读书时的声 音响亮一致、抑扬顿挫 ( 学生思考讨论。 )(4) 下课了,同学们在做什么?操场上会是怎样的情景?学生

11、想象描述,朗读有关的句子。3. 学习第 4 自然段。(1) 这所小学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交流感受。 ( 热闹、欢快 )(2) 我们参观了这所小学,了解了那里的同学上学路上、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8 多么美丽的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3) 有 感 情 地 齐 读 最 后 一 自 然 段 。 三、深情朗读,点题抒情1. 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这所小学有哪些深刻的印象?校园美丽 小学生鲜艳的服饰, 校园里古老的铜钟、 粗壮的大青树的枝干、 摇晃的凤尾竹的影子民族团结 同学们民族不同、 穿戴不同,但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一起做游戏, 和睦相处生活欢乐 同学们课上认真读

12、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和看热闹2. 你 能 说 出 这 所 小 学 的 特 别 之 处 吗 ? 全 班 交 流 , 引 导 学 生 总 结 归 纳 。 四、拓展延伸,完成练笔师顺势导入练笔:同学们,不同民族的孩子在大青树下的小学里快乐地读书、游戏,你们在学校里做什么呢?拿起手中的笔,从下面的场景中选择一个写一写吧。9 教室里 操场上 花坛边图书室里 教学楼前 大树下大青树下的小学校园美丽民族团结生活欢乐我们可爱的小学在教学本篇课文时, 我首先模仿课文的结构形式, 并借助有关提示语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学校, 不光为学习课文内容和了解课文的叙述层次做了铺垫, 而且逐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教学中,通过初读课文,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学习有关的生字词。第二课时的教学,我力图体现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通过运用比较的方式对词句进行品读,把以读悟“语”和以读悟“情”结合起来,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有机的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