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学基础复习范围一、单选题 10 题2 分1. 价格的决定和供求均衡变动2.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关系3. 内在经济4. 短期成本曲线5. 完全竞争市场6.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7. 总需求与国民收入的决定8. IS-LM 模型9. 周期性失业10. 汇率变动与国际收支变动的关系11. 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无差异曲线具有四个重要特征: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第二,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第三,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第四,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12
2、. 失业的种类13. 劳动供给量的特点14. 货币政策15. 利润最大化原则二、判断题 10 题2 分三、名词解释 5 题4 分1. 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条件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指在既定收人和各种商品价格的限制下选购一定数量的各种商品,以达到最满意的程度,称为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是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核心。消费者均衡:指一定收入在一定价格下购买一定数量商品取得最大满足(总效用最大)的状态。其必要条件是:MUx/Px=MUy/Py.若已知效用函数 Tu=f(x,y),货币收入 M,x 和 y 的价格 Px,Py,则利用上述条件即可求得均衡购买量 x 和 y,货币
3、的边际效用以及最大效用量。2. 成本不变行业成本不变行业(Constant-cost industry)成本不变的行业是指具有水平的长期供给曲线的行业,它的扩大并不会引起投入品价格的上升或下降。即某行业的产量变化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变化,不对生产要素的价格发生影响。这种行业中各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不受整个行业产量变化的影响,无论产量如何变化,长期平均成本是基本不变的。这种行业就是“成本不变行业 ”。3. 名义 GDP名义 GDP 也称货币 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名义 GDP 的变动可以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实际产量的变动,另一种是价格的变动。也就是说,名
4、义 GDP 的变动既反映了实际产量变动的情况,又反映了价格变动的情况。4. 消费函数消费函数是指反映消费支出与影响消费支出的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但凯恩斯理论假定,在影响消费的各种因素中,收入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收入的变化决定消费的变化。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的增加多。收入和消费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这种关系叫做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如果以 c 代表消费,y 代表收入/则 c=c(y),表示消费是收入的函数。consumption function 消费函数总消费与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的数值对应关系。总财富和其他变量也常被认为会对消费产生影响。如果消费和收入之
5、间存在线性关系,则边际消费倾向为一常数,这时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c=+y, 式中, 为自发消费 部分, 为边际消费倾向, 和 y 的乘积表示收入引致的消费。因此,整个公式的经济含义是:消费等于自发消费与引致消费之和。5. 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是由英国经济学家提出的,表示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也用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画出菲利普斯曲线,解释菲利普斯方程的字母含义,当失业率高时,通货膨胀低,当失业率低时,通货膨胀高。在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所显示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的取舍关系在短期成立,在长期,失业率回到自然率水平,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不存在取舍关系。菲利普斯曲线是
6、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由新西兰经济学家 W菲利普斯于 1958 年在1861 1957 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最先提出。菲利普斯曲线提出了如下几个重要的观点: 第一,通货膨胀是由工资成本推动所引起的,这就是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理论。正是根据这一理论,把货币工资增长率同通货膨胀率联系了起来。第二,失业率和通货膨胀存在着交替的关系,它们是可能并存的,这是对凯恩斯观点的否定。第三,当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u)时通货膨胀率为 0。因此可以把自然失业率定义为通货膨
7、胀为 0 时的失业率。第四,由于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交替关系,因此可以运用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用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来换取较低的失业率,也可以运用紧缩性的宏观经济政策,以较高的失业率来换取较低的通货膨胀率。这就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6. 生产者均衡所谓生产者均衡是指在既定成本下,如何实现产量最大化。所谓产量最大化是在既定成本下实现产量最大化。公共物品即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力量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所谓“逆向选择”应该定义为信息不对称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经常存在于二手市场、保险市场。虽然“逆向选择 ”的含义与信息不对称和 机会主义行为有关,却超出了这两
8、者所能够涵盖的范围之外,“逆向选择” 是制度安排不合理所造成市场 资源配置效率扭曲的现象,而不是任何一个市场参与方的事前选择。生产者均衡:表示一个经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组合。经济可以在生产该边界线上或该边界之内的任何组合。在经济资源既定时,边界线以外时不可能实现的,以内是无效率的。生产者均衡的条件在短期中,均衡的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 MR = MC长期均衡的条件是: MR=AR=MC=AC (AR 是平均收益,AC 是平均成本)经济学里对长期短期没有确切的概念,都是相对的而言的,他的定义可从生产某种商品所需生产资料才能给定长期是指所有的生产要素都可
9、以改变,包括科技水平之类的。短期则是指,一部分生产要素可以改变,另一部分不会改变。还可从成本如短期考虑 MC,而长期则 TC,等等!7. 垄断竞争垄断竞争(Monopolistic competition)是指这样一种市场结构,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在垄断竞争理论中,把市场上大量的生产非常接近的同种产品的厂商的总和叫做生产集团。例如,汽车加油站集团,快餐食品集团,理发店集团等。垄断竞争的定义:是指有许多厂商在市场上销售近似但不完全相同的产品。垄断竞争市场的定义:是指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的市场组织。企业垄断竞争是指许多厂商生产并出售相近但不同质
10、商品的市场现象。1)垄断竞争市场特点:既有垄断,产品存在差别;某个企业先自行定价。又有竞争(有差别的 产品之间存在替代性 );企业根据市场再进行调价。2)垄断竞争的特征:企业数量较多进出该行业容易存在产品差别企业忽略其竞争对手的反应8. 挤出效应挤出效应(Crowding Out Effect)指一个相对平面的市场上,由于供应、需求有新的增加,导致部分资金从原来的预支中挤出,而流入到新的商品中。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9.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称 GNP)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国民经
11、济在一定时期(一般 1 年)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含货物和服务)价值的总和。是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一个国民概念。 (与国内生产总值不同,国内生产总值是在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 )具体来讲,国民生产总值中有一部分是本国拥有的生产要素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GNP 是与所谓的国民原则联系在一起的。10. 投资函数投资需求者厂商是否进行投资取决于 投资的预期利润率与投资成本(利率) 相比较:若投资的预期利润率利率,值得投资,追加投资;若投资的预期利润率 利率,不值得投资;当投资的预期利润率=利率,是均衡投资量。四、 计算题 2 题10 分1.
12、 已知某国的投资函数为 I=300-100r,储蓄函数为 S=-200+0.2Y,货币需求为 L=0.4Y-50r,该国的货币供给量 M=250,价格总水平 P=1。 (1)写出 IS 和 LM 曲线方程; (2)计算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利息率; (3)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政府购买增加 100,均衡国民收入增加多少 ? 答:(1)IS 曲线方程:I=S 得到 Y=2500-500rLM 曲线方程:M=L 得到 Y=625+125r(2)均衡国民收入联立以上方程得到:r=3(%) Y=1000(3)政府购买乘数是 1/0.2=5 则政府购买增加 100,国民收入增加 500。2. 设某厂商的需求函
13、数是 Q=6750-50 P. 总成本函数为 .求:2TC=120+.5Q(1)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和价格;(2)最大利润答:P=135-0.02Q ; TR=PQ=135Q-0.02Q ; MR=dTR/dQ=135-0.04Q ; MC=dTC/dQ=0.05Q令 MR=MC,解得 Q=1500,则 TR=157500,TC=68250则利润=TR-TC=89250五、简答题 4 题5 分1.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边际产量递减规律(Diminishing marginal product):即在技术水平和其他要素投入量不变的条件下,连续等量的增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当该生产要素投入量小于某一特
14、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量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又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或边际收益递减规律。For example:在农业部门所存在的 “肥田出瘪谷” 现象体现的就是边际产量递减规律。2. 需求弹性理论经济学中研究因变量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对自变量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的反应程度或灵敏程度的理论。弹性概念和弹性定义由 A.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 中提出,弹性理论又由后来的经济学家不断补充和完善,并在经济学中广泛运用。当两个经济变量间存在函数关系时,作为自变量的经济变量的变化,必然引起作为因变量的经济变量的变化。弹性即表示
15、因变量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对自变量相对变化的反应程度或灵敏程度。弹性理论是解释价格变动与需求量变动之间量的关系的理论。弹性理论分为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需求弹性又分为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与需求的交叉弹性三种类型。需求弹性的概念:影响需求量的某因素(自变量)的值每变动百分之一,所引起需求量变化的百分率。弹性理论包括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需求弹性包括:需求价格弹性。表示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它本身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即:3. 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一些和常规不一致的现象。本来按常规,降低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提高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供给量就会增加。但是,由于信息的
16、不完全性和机会主义行为,有时候 ,降低商品的价格,消费者也不会做出增加购买的选择,提高价格,生产者也不会增加供给的现象。所以,叫“逆向选择”。这是我对这个词字面上的理解。 道德风险是代理人签订合约后采用隐藏行为,由于代理人和委托人信息不对称,给委托人带来损失。保险市场上的道德风险是指投保人在投保后,降低对所投保标的的预防措施,从而使损失发生的概率上升,给保险公司带来损失的同时降低了保险市场的效率。4. 消费函数理论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是他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1936)一书中提出:总消费是总收入的函数。这一思想用线性函数形式表示为:Ct = a b Yt。式中 C 表示总消费,Y 表示总
17、收入,下标 t 表示时期; a、b 为参数。参数 b 称为边际消费倾向,其值介于 0 与 1 之间。凯恩斯的这个消费函数仅仅以收入来解释消费,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这一假说过于简单粗略,用于预测时误差较大。根据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造成中国目前消费不足的原因可能是(ad ) 。A人们的真实可支配收入水平不断下降,导致平均消费倾向下降B税收制度不公平,富人的税收负担相对穷人较轻C公司的未分配利润较小D国民收入分配不均等情况比较严重经济学第一次作业答案1。教材 P39 第 5 题:如果考虑到提高生产者收入,那对农产品和轿车之类的高级消费品应采取提价还是降价办法?为什么? 答:对农产品,应采取提价的办
18、法;对轿车这类高级消费品则应采取降价的办法。根据需求的价格弹性与销售总收入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对需求富于弹性的商品来说,其销售总收入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即它随价格的提高而减少,随价格的降低而增加;而对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来说,其销售总收入与价格成正方向变动,即它随价格的提高而增加,随价格的降低而减少。所以,为了提高生产者的收入,对农产品这类需求缺乏弹性的必需品应该采取提价办法,而对于轿车这类需求富于弹性的高级奢侈品应该采取降价的办法。2教材 P58 第 2 题:如果你有一辆需要四个轮子才能开动的车子有了三个轮子,那么你有第四个轮子时,这第四个轮子的边际效用会超过第三个轮子,这是否违背了边际效用
19、递减规律?答:这不违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因为边际效用是指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增加(或减少)的总效用的数量。这里的“单位”是指一完整的商品单位,这种完整的商品单位,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有效性的前提。比如,这个定律适用于一双的鞋子,但不适用于单只鞋子。对于四轮子而言,必须是有四个轮子的车才成为一单位。三个轮子不能构成一辆四轮车,因而每个轮子都不是一个有效用的物品,增加一个轮子才能使车子有用。因此,这里不能说第四个轮子的边际效用超过第三个轮子的边际效用。经济学基础的第二次作业问:利润最大、亏损最小的原则为什么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定理?为什么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该定理可以表述为 MC=P
20、?答:边际收益是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量所增加或减少的总收益,而边际成本是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量所增加或减少的总成本,因此当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增加生产就可以增加利润或减少亏损;而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时,增加生产就会减少利润或增加亏损,减少生产就会增加利润或减少亏损,只有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利润才能最大或亏损才能最小。答:当 MR 大于 MC 时,增加产量能使利润增加,而产量增加使 MC 上升 MR 下降,并最终相等,利润增加停止;当 MR 小于 MC 时,则反之。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是既定价格的接受者,所以 MC=MR=P。经济学基础的第三次作业. 教材第题:举例说明国民生产总值和
21、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最简单的就是:国内生产总值-一国之内,无论是否是其公民,外国人也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国家的公民,无论在不在本国。国内生产总值(又称 G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领土范围所有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与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和提供的劳务价值。它是反映经济活动的综合性指标,其增长率也就是经济增长率。GDP 由第一产业即农业、第二产业即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交通邮电通讯业、商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科教文卫、体育、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三次产业增加值组成,将三次产业增加值加总即为 GDP。国民生产总值(又称 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本地所有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GDP 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只要其经济活动是领土范围内,不管是本地居民还是外地居民都要计算在内;GNP 是按国民原则计算的,只要是本地居民,不管生活在本地还是外地,其经济活动都要计算在内。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支付给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