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暴暴 泻泻(一) : 概 念泄泻 是 由脾胃运化功能失职,湿邪内盛 所致排便次数增多 , 粪便稀溏 , 甚至泻出如水样 为主症的病证。泄者 ,泄漏之意,大便稀溏 ,时作时止,病势较缓;泻者 ,倾泻之意,大便如水倾注而直下,病势较急。概概 述述 故前贤 以大便溏薄势缓者 为 泄 , 大便清稀如水而直下者 为 泻 。但临床所见,难于截然分开,故合而论之。 本病证是一种 常见的脾胃肠病证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 以夏秋两季为多见 。 素问玄机原病式 火类 : “暴注,卒暴注泄液,胃肠热甚而传化失常,火性疾速,故如是也 ”病位:在脾胃、大肠、小肠,与肝肾关系密切。病性:以邪实为主。季节性:四季均可发病
2、,以夏秋季多见。(二) : 沿革1.名称 : 内经 始称为 “泄 ”,如 “濡泄 ”、 “洞泄 ”、 “飧泄 ”、 “注泄 ”等。 难经 有五泄之分,汉唐方书多称 “下利 ”,宋代以后统称 “泄泻 ”。亦有根据病因或病机而称为 “暑泄 ”、 “大肠泄 ”者,名称虽多,但都不离 “泄泻 ”二字。2.病因病机及治疗 : 内经 认为风、寒、湿、热皆能引起泄泻,且与饮食、起居有关 。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湿胜则濡泄。 ” “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澄彻清冷,皆属于寒 ” “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 入五脏则膜满闭塞,下为飧泄。 ” 金匮要略 提出虚寒下利的症状、治法和方
3、药。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进汤主之。 ” 宋 陈无择认为情志失调亦可引起泄泻。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喜则散,怒则激,忧则聚,惊则动,脏气隔绝,精神夺散,以致溏泄。 ” 景岳全书 泄泻 指出病位主要在于脾胃,在治疗方面,提出 “以利水为上策 ”但分利之法亦不可滥用,否则 “愈利愈虚 ” 医宗必读 泄泻 提出治泻九法: 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三) : 范 围急性肠炎、慢性肠炎、胃肠功能紊乱、肠结核 等肠道疾病,以 腹泻为主要表现者 ,均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其他疾病伴见泄泻 者,除治疗原发疾病外,在辨治方面亦可与本篇联系互参。 泄泻的主要病变 在 脾胃与大小肠 。 致病原因 ,有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及脏腑虚弱等,但 主要关键在于脾胃运化功能失调。 病理因素 主要是湿,故 医宗必读 有 “无湿不成泻 ”之说。 脾虚湿盛 是导致 泄泻发生的关键 所在。病病 因因 病病 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