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文 题 目.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4076362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0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 文 题 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论 文 题 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论 文 题 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论 文 题 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论 文 题 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论 文 题 目:西游记人物形象分析学生姓名 刘 凤 兰学 号 11117403553003 类 型 网 络 教 育 专 业 汉语言文学教育 层 次 本 科 指导教师 骆 晓 倩 日 期 2013 年 3月 学习中心编号: 174 学习中心名称: 西 南 大 学 网 络 与 继 续 教 育 学 院毕 业 论 文2西游记人物形象分析摘 要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它那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在世界上极负盛名。不说作品的整体价值,单就其成功塑造的众多的人物形象,已经具备了深刻的借鉴和思考价值。其中,而唐僧则是兼圣僧和凡人形象为一体。一方面表现出意志坚定、仁爱、谦

2、怀;另一方面却呈现骄矜、迂腐、以及是非不明的反面形象。孙悟空机灵敏捷、足智多谋、神通广大、勇于斗争、为民除害、率性而为,桀骜不驯;又是一个蔑视皇权和追求高官的矛盾体;且最让人回味的是其充满矛盾的人格特征:怯懦与勇敢、迂腐与变通、出世与入世、盲目相信与不信任。猪八戒是猪、人、神的统一,他有猪的外形,猪的习性,身上的毛病多,恨不能浑身净优点。因而有了猪八戒的妙趣横生,也少不了呆子气。沙和尚身上有着传统美德,勤劳稳重,任劳任怨,却也存在着人性的特点,精明世故,逆来顺受,他的存在调和了集团内部矛盾,保证了取经的顺利进行。关键字:唐僧 ,孙悟空,猪八,沙僧,形象3目 录摘要I一、绪论4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3、5三、唐僧形象分析6(一)意志坚定、仁爱谦怀的圣僧形象(二)骄矜、迂腐和是非不明的凡人形象(三)充满矛盾的人格特征四、孙悟空形象分析9(一)足智多谋、神通广大、勇于斗争和为民除害的英雄形象(二)率性而为、桀骜不驯的自由个性形象(三)蔑视皇权和追求高官的矛盾体五、猪八戒形象分析13(一)、猪八戒是个贪婪的人(二)、猪八戒是个既懒又勤的人(三)、猪八戒是个愚笨又聪明的人六、沙僧形象分析18(一)稳重踏实, 细心周全(二)精明世故, 逆来顺受(三)、奴性人格七、结论23参考文献24附录25致谢264一、 绪论在西游记中唐僧是西天取经的领导者,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在佛教传说中,唐僧是一个完美的圣人。但

4、是,吴承恩没有把他写成一个圣僧,而是一个有许多缺点的平常人。书中唐僧最大的弱点是胆小怕事,懦弱无能。取经路上一遇险山恶水,他就面容失色,惊恐万分;遇到妖魔鬼怪,更是跪倒在地,连声叫大王饶命。碰到任何困难他都一筹莫展。连猪八戒也说,师父老大不济事。唐僧的第二个弱点是不明事理,爱听馋言,黑白不分。他经常人妖颠倒,相信妖怪的骗术;又偏听猪八戒搬弄是非,错怪孙悟空;处理事端时他又往往不通情理,多次遭遇妖怪的紧要关头,他都妨碍孙悟空除妖,结果害了自己。尽管唐僧有种种缺点,有时甚至令读者讨厌,但是他具有取经的坚定信念,甘冒万死,决不退却。富贵荣华和美色诱惑都没有作用,甚至当悟空离开了他,妖怪又在面前的情况

5、下,仍然毫不动摇,在取经集体中发挥了中坚作用。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最耀眼的一个形象,而唐僧却实在算不上出彩。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推敲,就会发现,无论是孙悟空,还是唐僧,他们的形象都是十分丰富饱满的。孙悟空虽不凡,却也不乏缺点,唐僧则优缺点刻画得并不明显,但人格的复杂性并不逊色于前者。二者从内容和主线上构成了全书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孙悟空自称美猴王、齐天大圣,是西游记小说塑造最成功、最受欢迎的艺术形象之一。他是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化成的,拜须菩提祖师修成了与天同寿的真功夫,会七十二变,一个筋斗能翻越十万八千里。以一根重一万三千五百斤、能大能小随意变化的如意金箍棒为武器,他大闹天宫,打败了十万天兵天将。后被

6、二郎神捉住,投入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炼了四十九天,丝毫未受损伤,还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能识破世间一切妖魔鬼怪。玉皇大帝束手无策,只得请出西天如来佛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他叛逆、不愿受拘束、不墨守成规的个性。充沛的生命力、大无畏的精神、笃实的性格和乐观的个性,使得他不怕吃苦,勇於面对挑战。他这一种冒险犯难的精神,充份显现了英雄的特质。但是争强好胜,心高气傲以及性急如火却是他的弱点。猪八戒在西游记这部作品中,猪八戒是个家喻户晓,身受百姓深爱的人物,并且猪八戒是作品中辩正形象,喜剧形象的代表。他既有神的本领和神通,本身丑陋无比为美,笨拙无能而又自作聪明,憨厚老实又爱耍小心眼及张扬个性;还有猪的贪吃贪睡

7、的特点,更有人的吃苦耐劳、纯真率直的品质和自私、好色及懒惰的习性,在他身上体现了神、猪、人的完美结合。这也是他身上体现出了独特的个性。沙和尚在西游记这部作品中,是唐僧取经途中的一个忠诚卫士,也是让师父操心最少的一个徒儿。肩挑千里重担,没有半句怨言。师兄闹矛盾时,他从中调停和解;师父遇难时,他挺身耍出。以死相救。尽管平时少言寡语,但在保护师父的战斗中冲锋陷阵,英勇无比。沙和尚,忠心耿耿任劳任怨的态度,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5二、 形象分析的目的和意义西游记中唐僧是一位为消除人世间的不公、无妄、困苦,普度众生的活菩萨,一位具有大无畏精神的英雄。他就是为消除人世间一切不平等,才去求取真经,用来普度

8、众生。无论路程有多远,路上有什么艰难险阻,路上有什么说不清道不明的诱惑,一心向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终于感动了佛祖,一路上不仅让神通广大聪明可爱的猴子陪着他,更是害怕其生活枯燥,让活泼可爱有着幽默天赋的猪八戒陪着他,又害怕他们二位靠不住,便又给他一个忠厚老实踏实能干的沙悟净跟着他,再加上佛祖众多门人、弟子的帮衬,保障其此行绝对安全。唐僧一路走,一路为民除害,一路弘扬佛法,度众生于苦难,降妖魔以向善,教化社会大众向善。其社会形象就是一位英雄,为了正义有价值的事业,不惜抛弃舍弃自己的一切,不达到理想誓不罢休的成功者,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民族英雄,一个成就一番事业需要付出的典范。孙悟空是西游记的中心人

9、物。诸多论者对孙悟空的形象意义解读往往从政治的角度,从人物所产生的时代环境为依据。本文试从生命个体的普遍性上对孙悟空的形象进行解读,通过个性化的手法用孙悟空这个个案,形象地展示出一部人类追求史。书中的种种情节都是人类追求之心路历程的光辉印迹。孙悟空的生命历程可分三个阶段:闹龙宫地府大闹天宫护卫唐僧西天取经。自称“齐天大圣“的孙悟空从“大闹天宫“的失败,到西天取经的成功被封为“斗战胜佛“,蕴涵着光辉的生命历程的哲理思考。在西游记中,曾经有人说孙悟空与猪八戒的形象的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对比,这样的观点似乎很具片面性。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典型,他虽然外表丑陋常常被人们看作笑料,却有着

10、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喜剧的笑是艺术,它的生命就是笑,笑是喜剧之所以成为喜剧的关键,也是人类区别“是”与“非” , “美”与“丑”的标准。而在喜剧中,美是间接的被肯定的,一般认为正面而具有某些缺点的形象,他的特点就是幽默、就是讽刺性喜剧的美学特征。艺术美是基于生活美的,它不限于生活美,同时也包括生活丑。而猪八戒的形象正是作者将生活中的丑加以典型化和审美化之后,使他成为美的事物的对立面,经过艺术美与丑的冲突和斗争,从而将美与丑的事物展现在我们读者面前,通过对美的肯定达到对丑的否定,这样才使得猪八戒的丑具有强烈的艺术美的效果。按照中国传统的观点,猪八戒在人们的心目中并不是一个好的形象。他往往意味着懒惰

11、、丑陋、愚笨等。但是对于这一形象,千年来,人们还是很喜爱的,并在一定的程度上人们喜欢他超过了喜欢孙悟空,而且最近几年更是兴起了猪八戒热,有电视剧春光灿烂猪八戒 、 福星高照猪八戒 ,电影阳光灿烂猪八戒等等,这都充分说明猪八戒是非常受宠的。为什么人们如此的喜爱他呢?这归根结底是由于这一形象闪烁着人性的光辉。他:憨头憨脑的傻样,拙嘴拙腮的长嘴巴,贪吃贪喝的大肚皮,肥敦敦的一身懒肉,针鼻儿那么大点心眼儿,生来似乎就是一喜剧胚子。有人说他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的农民向市民形象过渡的代表,也有人说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的确,他的性格是如6此的真实:愚笨却又有点小聪明,懒惰却又很勤奋,贪婪而且自私自利,憨厚

12、老实又爱耍小心眼。在西游记 ,对沙僧大抵提其名而不论其事, 而大多数的评论家往往关注的是三藏、悟空、八戒。在他们看来, 沙僧在小说中最没有个性, 属于那种可以忽略不计的人物。然则确是如此吗? 事实上, 在西天取经队伍中, 沙僧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为取经立下了汗马功劳, 是取经途中必不可少的人物。虽然与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突出的性格特征相比, 沙僧的性格显得不那么鲜明, 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其实不然, 仔细研究, 你会发现沙和尚也有着他独特的个性。说他独特,主要是由于沙僧性格有着两面性,既有受人肯定的一面, 又有受批判的一面。三、唐僧形象分析(一)意志坚定、仁爱谦怀的圣僧形象1.唐僧的坚毅形象

13、如果把唐僧作为一个英雄来写, 西游记中的唐僧无疑是不成功的,他的迂腐和懦弱都是无法让人忽视的。不过,他也有自己的优点,比如,意志坚定。唐僧的坚定是取经路能够走完,并最终成功取得真经的先决条件,没有这一条件,取经队伍就会解散,行程会耽搁,甚至放弃。从唐僧怀着西天取经的崇高理想至大唐出发,途经多少艰难险阻,路遇多少妖魔鬼怪,但是,每次九死一生后,他仍然选择往西去。二十六回的五庄观留友,四十八会的陈家庄待客,八十七回的风仙郡宴酬,九十六回的寇员外斋赠,对于长期过着风餐露宿生活的唐僧师徒来说,实是难得的舒适,但这无一能阻挡唐僧西去的脚步。2.唐僧的仁爱与谦怀虽然我们可以从西游记中不止一次的看到唐僧与孙

14、悟空发生冲突时,采用严惩的手段。但是,不可否认,唐僧在其他时间,对孙悟空等徒弟三人以及他人是很仁爱的。如在孙刚从五指山下出来时,身无寸缕,唐僧把自己的白布小衣给他穿,后又挑灯为他缝制了一件虎皮裙。观音命唐僧以紧箍咒收服孙,唐僧虽然听命,但见悟空十分痛苦的模样, “又不忍不舍,复住了口” 。比丘国的国王要吃小孩心肝,他滴泪大骂“昏君” 。就算路遇不明人士,虽不知其底细,他也拗不过良知,毫不犹豫地相救。孙悟空说:“师父要善将起来,就没药医” 。陈不仅怀有一颗仁爱之心,还身具谦怀之德。如当观音幻化成疥瘌僧拍台高叫大乘教法事,唐僧竟然翻身跳下台来,对菩萨起手。与寻常樵子道别,他翻身下马。同弱冠少年相见

15、,他也不托大。可见,唐僧的迂腐和不明是非的行为很多都是由于其仁爱与谦怀的本性使然。(二)骄矜、迂腐和是非不明的凡人形象在三打白骨精一文中,唐僧肚中饥,要孙悟空化些斋吃。孙悟空推说附近无人家。唐僧心中不快,口里骂道:“你这猴子!想你在两界山,被如来压在石匣之内,口能言,足不能行;也亏我救你性命,摩顶受戒,做了我的徒弟。7怎么不肯努力,常怀懒惰之心!” 。又说:“你既殷勤,何不化斋我吃,我肚饥怎行?况此地山岚瘴气,怎么得上雷音?”孙悟空只得赔小心说: “师父休怪,少要言语。我知你尊性高傲,十分违慢了你,便要念那话儿咒。 ” 可见,唐僧受封建等级思想的影响,有时候是十分骄矜的。唐僧的另一大缺点是迂腐

16、和不辨是非,如只因人生果状似“三岁未满的孩童” ,唐僧坚持不肯吃;路遇山民, “一律不加分辨,无原则地给予同情” , “遇到大小神佛,他一概顶礼膜拜,不问真假;朝见各国君王,他统统山呼万岁,无论贤否” ;多次轻信妖言,误会孙悟空,甚至因为错把妖怪当好人而驱逐悟空;固执的认为悟空“杀死多人,坏了多少生命,伤了天地多少和气” , “凶恶太甚,不是个取经之人” ,赶走悟空。(三)充满矛盾的人格特征 1.怯懦与勇敢书中有段描述唐僧遇到妖怪的话, “坐个雕鞍不稳,扑的跌下马来,挣挫不动,打了一倒退,遍体酥麻,两腿酸软” ,更有“两泪交流”等不堪的形容,足见其怯懦。然而,他也是勇敢的,在明知西天取经的道路

17、上会遇到并且已经遇到很多的艰险的情况下,他从来没有打退堂鼓,无论是尸魔鬼王,还是妖精以及自然险阻,都不能打退唐僧西天取经的决心。正如书中所述,虽位妖怪所擒, “眼中流泪” ,心中仍期盼“早赴灵山” 。2.迂腐与变通关于迂腐前面已提,不赘述。如果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时候,唐僧也是会变通的。如有一回,唐僧路遇劫匪,推说银子在后面徒弟身上;还有在第五十五回和第八十二回中,明知对方为妖,硬是虚与委蛇,甚至敬酒献桃。唐僧虽是作风严谨,但在春光明媚的路上,在佳节之夜,他也会兴致忽致,心情畅快,前往游玩。这与“出家人不打诳语” 、 “四大皆空”的佛家言论是不符的。3.出世与入世一般佛教徒都秉承出世之

18、旨,断绝七情六欲,远离钱财女色,摈弃盗诳之心。唐僧作为一名虔诚的僧人,严格按佛教教义来要求自己,不取民分文,对每一个生命慈悲宽恕,能抵制美色的诱惑,每日斋戒,深悟佛理。这是他出世的一面,然而,生于凡间,他无可避免地要受到凡尘俗世的影响,于是他又有了入世的一面。如第二十四回,他投宿民家,与王姓老人讲谈家事,言笑晏晏;在女儿国,面对女儿国美丽的女王,他“羞答答不敢抬头” 、 “战兢兢立站不住” ,可见他虽最终抵制住了诱惑,但心念却是动摇了的。他也会受封建等级观念的左右,承认“物有几等,人有几等” ,这跟“众生平等”的观点是背道而驰的。4.盲目相信与不信任唐僧的盲目相信源于对神灵的高度虔诚,和对劳苦

19、人民的仁爱之心。本着绝不错过一个神佛一个寺庙的参拜,不伤害一个生灵的佛心,见佛拜佛,见庙参庙,见民礼遇,却做了许多荒唐的事情,这本无可多去指责什么。然而,为什么这个角色受到这么多人的不喜呢?那就要看他的另一面了,即对最具实力也最值得信任的人孙悟空的不信任。书中有十数次提到唐僧对孙悟空的误会,猪八戒这个人,只知挑拨离间,贪吃贪睡,能力一般,亦无明辨妖魔的本事,然而,唐僧信任他胜过于信任孙悟空。在轻信与不信任之间,虽然唐僧在不断的遇险与获救的过程中作出正确的调整,但,似乎做得还不够。8虽然唐憎的形象没能与孙悟空形象描写得魅力十足,他是取经故事中的关键人物。他是取经活动的领导者是一个不甘万死也要前往

20、西天取得真经的虔诚的理想主义者。他向唐太宗保证说:“我这一去,定要捐躯努力,直到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永堕沉沦地狱。其实在取经途中,他的苦难最大最多,一是因为其他几个人马都是神仙,有各种神通,只有他一个是肉体凡胎。二是所有的妖魔鬼怪都是冲着他那一身吃后可以长生不老的肉来的。但他坚持十四年,初衷不改,富有献身主义精神。同时,他又严持戒律,目不视恶声,耳不听淫声,心不起邪念,把那美貌娇容视为粪土,把金珠宝贝看作灰尘。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圣僧。甚至连妖魔也知道他是个“十世修行的好人” 。 在取经集体中,他的核心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认为他无足轻重的说法不符合作品的实际。他使三个出身于妖

21、怪的徒弟不断的克服离心倾向,用坚定的信念鼓舞他们,终于完成了取经壮举。这一点连沙僧都看得很清楚, “世上只有唐僧取经,自来没有个孙行者取经之说。 ”孙悟空自己也对猪八戒说:“我和你只做得个拥护,保得他身在命在,替不得这些苦恼,也取不得经来。就是有能先去见了佛,那佛也不肯把经善与你我。 ” 这都是强调唐僧在这个集体中无人可以取代的地位和作用。 他是取经故事中的关键人物。他是取经活动的领导者是一个不甘万死也要前往西天取得真经的虔诚的理想主义者。他向唐太宗保证说:“我这一去,定要捐躯努力,直到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永堕沉沦地狱。其实在取经途中,他的苦难最大最多,一是因为其他几个

22、人马都是神仙,有各种神通,只有他一个是肉体凡胎。二是所有的妖魔鬼怪都是冲着他那一身吃后可以长生不老的肉来的。但他坚持十四年,初衷不改,富有献身主义精神。同时,他又严持戒律,目不视恶声,耳不听淫声,心不起邪念,把那美貌娇容视为粪土,把金珠宝贝看作灰尘。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圣僧。甚至连妖魔也知道他是个“十世修行的好人” 。在取经集体中,他的核心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认为他无足轻重的说法不符合作品的实际。他使三个出身于妖怪的徒弟不断的克服离心倾向,用坚定的信念鼓舞他们,终于完成了取经壮举。这一点连沙僧都看得很清楚, “世上只有唐僧取经,自来没有个孙行者取经之说。 ”孙悟空自己也对猪八戒说:“我和你只做得个拥

23、护,保得他身在命在,替不得这些苦恼,也取不得经来。就是有能先去见了佛,那佛也不肯把经善与你我。 ”这都是强调唐僧在这个集体中无人可以取代的地位和作用。 但是读过作品的人,却对这个人物多少都有些讨厌。说起来还真是不少。他有着常人难以容忍的许多缺点。一是胆小懦弱。作品里每逢写到师徒一行走到穷山恶水时,总写会写“那长老大惊失色”或“流下泪来” ,已以套语。连猪八戒都曾说过他是“老大不济事” 。二是无情无义,有时甚至显得很自私。孙悟空为了他可谓是舍生忘死,但他对孙悟空却是动不动就念紧箍咒,甚至把头箍得像个葫芦还不肯罢休。有次孙悟空对观音菩萨说:“我弟子舍身拼命,救解他那魔障,就如老虎口里夺脆骨,蛟龙背

24、上揭生鳞。只指望归真正果,洗孽除邪。怎知那长老背义忘恩,直断一片善缘。 ”还曾当面埋怨师父道:“师父你老人家太没情义。为你取经,我费了多少殷勤劳苦,如今打死这两个毛贼,就倒叫他去告老孙。虽是我动手,却也是为你。 ”可谓切中要害。9三是人妖颠倒,是非不明。他特别轻信,多次上了妖精的当,但仍是执迷不悟。归根到底是因为他昏庸糊涂。在三个徒弟中,他最能靠得住的就是孙悟空,但他最不喜欢的还是孙悟空。就事业心来说,猪八戒最差,动不动就建议散摊分行李,但由于他嘴甜,爱打小报告翻是非,结果最赢得他的宠爱。四、孙悟空形象分析这是作品的主要人物,也是所有中国古代小说中最成功,最为人所熟知,最受人喜爱的艺术形象之一

25、。(一)形象来源。我多次说过,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介绍有关的背景和材料,自己的观点可有可无。孙悟空这个形象是哪里来的,有进口泊来和土生国产两种说法。、进口说。这种说法的始作俑者是胡适。年,胡适在西游记考证中,提出孙悟空不是国货,乃是从印度传来的进口货。认为是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那个神通广大的神猴哈奴曼的中国翻版。他说, “中国同印度有了一千多年的文化上的密切交通,印度人来中国的不计其数,这样一桩伟大的哈奴曼故事,是不会不传到中国来的。所以我假定哈奴曼是孙行者的根本。 ”郑振铎在西游记的演化中表示同意。陈寅恪先生也肯定孙悟空与印度传说中的猴王有关系。全国解放后,这种说法渐趋沉寂。但是年印度舞蹈团访华

26、后,这种说法又活跃起来。有顾子欣的孙悟空与印度史诗(人民日报 )和季羡林印度史诗罗摩衍那 (世界文学)又重新提出。尤其是季先生以其深厚的梵文和古印度史的功底,考论了孙悟空与哈奴曼的关系。说道:“尽管有人否定这一点,但是他那种随意变形的广大神通,汉译佛经里可以找到,在罗摩衍那中同样可以找到。 ”、国产说。这种说法的首倡者是鲁迅。在胡适的进口说发表后不久,鲁迅就提出反驳。他说:“我以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正类无支祁(传说中禹治水时的淮河水怪,状如猿猴) 。 ”他提出了三条理由反驳:一是作西游记的人没有看过佛经,二是中国所译的佛经中没有这种形象,三是作者吴承恩看过不少唐人传奇,故受影响不少。其后冯沅君和

27、吴晓铃等,还有北大的中国古代小说史稿也都不同意进口说。金克木在梵语文学中认为,两个神猴的形象是不同的,而且汉译佛经中没有提到这个神猴和他的大闹魔宫,加以史诗这一段闹宫又是晚出成分,所以两个神猴故事还不能证明有什么关系。并且罗摩衍那至今还没有译成我国语言。 ”刘毓忱在论西游记及其他一书中认为,两个神猴的相似只是巧合,世界文学史上这种例子不胜枚举如撒旦与孙悟空,普罗米修斯与鲧,包公与所罗门王等等。这是不约而同的。两派学说的领军人物都是学界泰斗,故难分高下。我个人同意胡适的看法。首先,无支祁像猿猴的说法产生很晚,是在佛教已经遍传中土以后。唐以后方有此传说。唐李公佐作戎幕闲谈 ,称自己得古岳渎经谓禹治

28、水时将猿猴状的淮水神无支祁用铁链锁住。 古岳渎经是他本人的杜撰。但当有民间传说的根据。与公佐同时的李肇在唐国史补中,也说到有人发现铁链入水中,穷之而得青猕猴。 “后有验山海经云:水兽好为害,禹锁于军山之下,其10名无支奇。 ”今本山海经无,古本即便有,也看不出与神猴有什么关系。所以胡适大胆假设为其或亦受印度影响。其次,作小说西游记的人看没有看过佛经无关紧要,因为在早期取经故事中已有神猴了,何况说小说作者没有看过佛经没有证据,我看,小说作者肯定看过佛经,因为里边谈到佛理时相当纯熟。第三,汉译佛经中没有哈奴曼和罗摩衍那没有汉译也不意味着中土之人就一定不会知道这个神猴。中国古代与印度文化和商贸往来频

29、繁,口头文学相互影响的可能性岂止是不能排除,简直是必然存在的。所以这个在印度妇孺皆知的形象流入中国,怎么就非要说没有可能呢?当然,大家也可以用我国民间曾长期流传的猴精为其原型。关键是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二)形象的意义、思想意义。这个形象,作者是要他当作“为理想献身”的英雄,是楷模式的人物,同时,也是“思想改造”的象征来塑造的。人要追求理想,这是作者肯定的,但是追求时要有规范,要符合社会的整体利益,而不能一味胡来。在他身上,更多的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积极精神。前七回和后边的描写虽有统一性,但其蕴含的思想意义显然是不同的。前七回从石猴出世一直写到被佛祖压到五指山下。从作

30、者本意上讲,他是写未经污染的心猿如何一念之起,为了长生久生,而去求法,堕入左道旁门,最后终于受到现世报。以此说明“心生而种种魔生”佛理。而不求法也不行,虽说不生魔,但却不能超出六道轮回。但今天的读者在其中往往能够读出对自由的向往和自然社会对个人的压制。 ,而随着年龄的增加,各种欲望和要求随之而生。而自然和社会当然不可能满足的所有人的所有愿望,使人的欲望和追求不得不受到限制。而人的本质就是自由,因此必然与环境发生冲突。当然最后,总是个人要做更大的妥协。在作品中的大闹天宫的故事中,我们看到的正是这样一个结论。但不能说这种争娶自由的斗争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只有在向自然和社会的抗争中,人类才能不断的由必

31、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前进。就像解析几何中的双曲线方程一样,总在不断的接近终极目标。后九十几回是历险记母题。作者是想以取经过程说明修禅过程的艰难,需要随时战胜外界和自身的干扰限制,一心一意勇往直前,最终便能得大欢喜,修行成佛。不过我们在阅读时,也同阅读其他历险记作品一样,可以受到个两个启示:一个是比较浅显的,这就是幸福的生活、崇高的境界和完善的人格,不可能轻而易举地获致,必须经因千难万险;另一层则比较隐密。历险记的情节发展过程实际上正与马克思对神话的论断一样,是人们渴望借助非自然的力量也实现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事情,象征着人们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前进的过程。可以激励人们对自由必将战胜不自由的信念。顺便说一句,绝大多数神话都可以归入历险记母题。2、美学意义。这个神话人物并不是一个现实中可能存在的人物,但是有着现实的依据,否则就不可能得到读者的喜爱和认同。他是一个天产的石猴,却生活在一个与人类相似的社会里,又曾先后进入过仙界和佛界。因此他既是猴,又是人,还是神。动物性、人性和神性在他身上统一起来。作者就是紧扣这三点来写这个人物的。作者人没有离开这个人物的动物属性。毛脸雷公嘴,罗圈腿,拐子步。三十四回师徒几人被金角大王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