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德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分析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区域经济合作与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主要趋势。随着当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间的经济联系与合作日益紧密,世界各国都在努力适应并利用这一机会加入到多种多样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中,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成为各国积极投身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首要战略决策。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去的经验证实,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的成功之路,区域经济组织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重要。中国和德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商品出口国家,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也非常频繁。30多年来,德国一直是我国在欧洲最大贸易伙伴。2002
2、年我首次超出日本成为德在亚洲最大贸易伙伴。截至2007年底,中国已经一跃成为德国第三大进口国,第十一大出口国。2007年,德国企业从中国进口了价值约546亿欧元的商品,占德国2007年进口总额的71;同时向中国出口了价值约299亿欧元的商品,占德国2007年进口总额的31。中国驻德国经商处的报告显示,金融危机过后,德国经济复苏势头迅猛,外贸强劲增长,出口恢复危机前水平,贸易盈余继续增长。据德国工商总会预计,2010年,中国将取代荷兰成为德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国,占德进口份额将提升至88。中德在经济上互补性很强,互为需要,互惠互利,两国都将对方视为地区的首要合作伙伴。近年来,双边贸易快速发展,德企业
3、在华投资持续增长,中资企业逐步迈进德国市场。而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利于扩大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提高设置国家和地区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增加外汇收入,有利于吸引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也有利于扩大劳动就业机会,在港口、交通枢纽和边境地区设区,可起到繁荣港口、刺激所在国交通运输业发展和促进编曲经济发展的目的。因此,对中德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分析非常具有意义。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基本内容1绪论2中德两国贸易的发展状况21中德两国的进出口贸易发展22中德两国的进出口贸易规模变化23中德两国的进出口贸易结构变化3建立中德自由贸易区可行性分析31中德两国贸易竞争性指数分析32中德两国
4、贸易结合度的分析33中德两国贸易互补指数分析4建立中德自由贸易区的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41建立中德自由贸易区的制约因素42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示43建立中德自由贸易区的路径选择5总结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中德两国贸易竞争性指数分析2两国贸易结合度的分析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1、研究的方法11文献资料法通过收集和阅读大量的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中德两国经贸关系的相关文献,对中德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基础有较全面、较深入的了解,对其内容的概况和产生的原因有一定程度的掌握。数据资料主要来自于各大网站及图书馆。12实证研究法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对中德两国经贸关系状况做出客观的描述,
5、并通过相关权威网站及相关书籍对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的研究方法,分析中德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2、技术路线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阶段内容措施2010112220101130搜索信息,确定选题,研究计划,撰写开题报告了解时事,收集、阅读相关文献、杂志、数据资料,请导师指导201012120101210对开题报告初稿进行修改、定稿,开题进一步阅读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范畴界定20111211201042理论回顾与研究起点、范畴界定,收集整理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理论分析设计指标,收集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写论文通过图书馆、因特网手段收集文献,概念界定,关系讨论等研究2011432011410完成论
6、文初稿通过网络、学校图书馆、市图书馆、互联网数据库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形成观点20114112011430论文修改,数据校对征求导师修改意见,继续深入研究,完成论文修改201151201158毕业论文定稿,完成相关材料的填写仔细论证论文结构内容,理清主要观点,完成文字段落校对2011592011522毕业论文第一轮答辩论文打印,准备答辩20115232011529修改毕业论文第一轮答辩没有通过的进行详细修改2011530201165毕业论文第二轮答辩一辩未过者进行二次答数据采集指标设计模型选取计量分析辩五、主要参考文献1李钢中德经贸关系回顾与展望J商机报告2饶光明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出口促进政策
7、机理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5,(6)3陈泽明区域合作通论理论、战略、行动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9424刘晨阳中国参与双边FTA问题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5托马斯安丹,李家丽德中经济关系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德国研究,2001,01166高金田,刘婷中国瑞士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27张珣,郑桂环,谢雯等我国外贸依存度的现状与分析J战略与决策研究,2006,28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欧洲司中德双边经贸关系简况2008,099肖刚,许佳佳中国推动建立FTA的外交努力J区域经济,2009,0610陈媛媛,李坤望,王海宁自由贸易区下进、
8、出口贸易效应的影响因素基于引力模型的跨国数据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0,0611周文贵,李玉良中德双边贸易J曲线效应实证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0112邝小燕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功的条件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41121613张海冰欧洲一体化历程对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启示J世界经济研究,2004,4758014孟庆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与机制J开发研究,2001,2474915赵晋平区域经济一体化双赢选择J现代国际关系,2003,103516胡鞍钢建立三国四方自由贸易区设想J国际经济评论,2001,2172017史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APEC方式J国际经济合作,2003,
9、8242718ANYARATHKITWIWATTANACHAI,DOUGNELSONGEOFFREYREES,QUANTITATIVEIMPACTSOFALTERNATIVEEASTASIAFREETRADEAREASACOMPUTABLEGENERALEQUILIBRIUMCGEASSESSMENTJJOURNALOFPOLICYMODELING32201028630119ERICWBONDA,RAYMONDGRIEZMANB,CONSTANTINOSSYROPOULOSCASTRATEGICANDWELFARETHEORETICANALYSISOFFREETRADEAREASJJOURNA
10、LOFINTERNATIONALECONOMICS64200412720SUTHIPHANDCHIRATHIVAT,ASEANCHINAFREETRADEAREABACKGROUND,IMPLICATIONSANDFUTUREDEVELOPMENTJJOURNALOFASIANECONMONICS13200267168621WORLDREGIONEXPORT,WWWWTOORG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德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分析本文的参考文献来源于国内各类贸易经济类学术期刊,以及网络资源,如“中国知网”,WTO官方网站发布的数据报告等。一、中德两国贸易现状在国际贸易日益频繁的今天,中国与德
11、国已经互为不可或缺的重要贸易伙伴。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洲部主任、研究员李刚(2007)提到,中德建交35年来,双方经贸关系长足发展,经贸合作势头强劲,中德继续互为各自地区最大贸易伙伴。德国经济发达,资金雄厚,技术水平处于世界前列,中国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巨大的市场,正在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中德经贸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欧洲司的报告(2008)中也提到德国是我国在欧洲最大和全球第六大贸易伙伴。据我海关统计,2007年中德双边贸易额为9411亿美元增长2O4。其中我国出口4872亿美元增长208;我国进口4539亿美元,增长198。中方顺差333亿美元,增长388。
12、中德贸易额占我同期对欧盟27国贸易额的26。2008年1至7月双边贸易额6501亿美元,增长302。其中我国出口3241亿美元,增长272;进口326亿美元,增长333。中方逆差19亿美元。中德两国都是贸易大国。张珣(2006)通过研究比较,大致可分为三类(1)高贸易依存度贸易依存度高于100的国家以新加坡,马来西亚、太过为代表。(2)较低贸易依存度贸易依存度低于30道德国家以日本、美国、巴西、印度为代表。(3)中等贸易依存度贸易依存度集中在30100之间。中国的贸易依存度达到60,是中等贸易依存度国家中较高的。德国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贸易依存度一向较高。另外,中德的双向投资也很频繁。德国累计
13、对华实际投资总额居全球第9位在欧盟国家中仅次于英国。截至2008年7月底我累计批准德企业在华投资项目6117个,德方实际投入1477亿美元。2008年1至7月,我新批德企业在华投资项目231个同比下降302;德方实际投入59亿美元同比增长353。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8年6YJ底,我在德投资总额达57亿美元。投资项目集中在工业生产运输货代、技术研发和贸易等领域。姜茜(2008)指出,FTA以其简单、灵活而有效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青睐,根据WTO的官方统计,截止2007年7月,向GATT/WTO通报的区域贸易协议为380个左右,正在实施的有205个,几乎所有的国家至少参加了一个自由贸易协定,
14、有的国家甚至多达20多个。为避免在新的国际贸易环境下被边缘化,从2000年开始,我国加快了区域经济合作和FTA的建设步伐,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二、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要素分析美国前贸易代表佐利克2003年5月8日在华盛顿国际经济研究所所发表的研究中,提出了美国选择FTA伙伴国的13条标准,主要包括国会和国内商界的支持FTA伙伴的认真程度伙伴在环境、劳动力市场、经营环境以及社会开放方面的总体水平该伙伴在外交及安全事务方面与美国合作的程度与该伙伴的FTA是否与该伙伴同美国竞争者达成的类似优惠协议相冲突等。因此,确定与具有何种特征的国家成立自贸区才能获得更多的贸易、投资和增长效应对于尚未成立自贸区或
15、者有意于扩大自贸区成立数目的国家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高金田教授(2010)在研究中指出,经济开放度表示一国(或地区)商品和生产要素在世界市场的流动程度和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它反映了一国参与国际贸易的程度及其经济增长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同时还提到贸易结合度是用来衡量双边贸易关系的相对重要性的,最早由经济学家布朗提出,后经过小岛清、皮特德拉斯、山泽一平等人的研究逐步得到完善,并明确了其经济学和统计学上的意义。贸易结合度是一个比较综合的指标,用来衡量两国在贸易方面的相互依存度。贸易结合度是是指一国对某一贸易伙伴国的出口占该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与该贸易伙伴国进口总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之比。
16、其数值越大,表明两国在贸易方面的联系越密切。贸易结合度的计算公式如下TCDABXAB/XA/MB/MW1式1中,TCDAB表示A国对B国的贸易结合度,XAB表示A国对B国的出口额,XA表示A国出口总额;MB表示B国进口总额;MW表示世界进口总额。如果TCDAB1,表明A,B两国在贸易方面的联系紧密,如果TCDAB1,表明A,B两国在贸易方面的联系紧密,如果TCDAB1,表明A,B两国在贸易方面的联系松散。表820032009年中德两国的贸易结合度(单位十亿美元、)年份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XGC158205262379454558507XG7529159771
17、120132414511126MG60571878092210561186938XCG175237325403487592499XC438593762969121914281202MC41256166079295611321006MW786595711085712430142731642212178TCDGC0400380440530510560546TCDCG0520580590560540570542数据来源根据INTERNATIONALTRADESTATISTICS,德国统计年鉴整理计算表中,XGC,XCG分表代表德国对中国,中国对德国的出口额,XG,MG分别表示德国的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
18、,XC,MC分别表示中国的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MW为世界进口总额,TCDGC,TCDCG则分别表示德国对中国,中国对德国的贸易结合度。从计算的总体结果来看,中德两国对双方的贸易结合度均小于1,这说明两国向对方国的出口额远远要小于对方国家在世界贸易份额中的预期出口,即双方之间开展贸易的市场前景非常好,潜力非常大;另一方面,从数值上看,中国对德国的贸易结合度略微大于德国对中国的贸易结合度,并且差距逐年缩小,2009年中国对德国的贸易结合度略小于德国对中国的贸易结合度。从数值上看,中德两国在贸易方面的联系松散,这说明两国对对方的出口仍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两国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双方贸易的关税水平的
19、逐步下降,会有更多的中国产品进入德国市场,相应的也会有更多的德国产品进入我国市场,双方的贸易额必定会有突发猛进的发展。34中德自由贸易区的福利分析福利模型的假定条件为1从成员国的进口和从非成员国的进口是一种不完全替代关系2从成员国和非成员国的进口与其国内的生产也是一种不完全替代关系3关税减让的贸易效应不对收入和汇率产生影响4出口的供给弹性无穷大,关税变化带来的效应完全反映在进口价格上5假定该国进口N种商品,每种商品与一个贸易伙伴国相对应。则可设定一个不变替代弹性的效用函数1UNJJX()式(3)其中,U表示效用函数,X1表示J国进口的商品消费量,是参数,01,这是假定各种进口商品的边际效用为正
20、并不断下降。又假定两种进口商品之间的替代弹性为常数,用表示,且1/1式(4可以从下面的最大化效用函数推导出相应的进口需求11JNJXJMAXXSTNJJJIPXE式5ST表示约束条件,PJ是商品J的国内价格,E是进口商品的总支出对上式取对数,则利用拉格朗日方法可以推导出第J种的进口需求XJ,为11JNJJEPXJP式6由于前面假定关税变化的效应完全传递给价格,则贸易创造效应就可以表示为1S/1AAAAATCMTT式7其中,下标A表示进口国,AT是进口国的最初关税,AT是根据优惠贸易安排进行的关税减让,AS表示从A国进口的份额,MA表示A国世界范围内的进口根据式6,11/AAAJSPP式8由于前
21、面设定的效用函数的替代弹性为常数,这里假定国内生产的产品和进口品的替代弹性均为22。根据中国海关网站公布的数据,2008年中国的关税总水平的实际值为98,2008年,中德双边贸易额达到13658亿美元,其中中国对德国出口8676亿美元,自德国进口4991亿美元。2008年德国的关税总水平为36。而且中国2008年的世界进口总额是11331亿美元,德国世界进口总额是11860亿美元。根据式7,分别代入两国的关税水平和2008年的贸易额,可以计算出两国组建自由贸易区即最终关税降至0的贸易创造效应。结果得出中国的贸易创造额为1058亿美元,德国为3937亿美元。则中德两国自由贸易区的净福利为刚刚所得
22、的贸易创造额减去关税损失。中国的关税损失为中国出口到德国的贸易额乘以出口关税税率,把数据代入可得出中国关税损失是785亿美元,则中国的贸易净福利是273亿美元。同理德国的贸易净福利是68亿美元。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中德两国的贸易创造效应均为正,这与瓦伊纳的关税同盟理论中的贸易创造效应是相吻合的,而且,由于目前中德在一体化之前的关税保护程度相对较高,贸易量也较大,中德在一体化获得的贸易创造效应可能是巨大的。这种贸易创造效应是由于用低税国的低成本替代低效国高成本产品而获得的。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生产效应,即在区域内实行自由贸易区后,区域内生产效率较高国家的低价格产品会大量涌入生产效率较低的国家,低效果
23、国内的生产者的供给量减少,原来因高关税保护而存在的高成本生产减少,从而该国的资源使用效率得到了提高;二是消费效应,即由于高效国低价格产品的涌入,低效国的国内价格下降,其消费者也因此得到了消费者剩余。4建立中德自由贸易区的制约因素与对策41建立中德自由贸易区的制约因素虽然中德两国在贸易、技术合作、投资等方面处于全方位发展的时期,但是在两国经贸发展中还是存在一些不利因素。411两国的经济发展差距从经济发展阶段来看,中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德国是发达国际,中德两国的经济规模差异比较大。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人均GDP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2009年,德国的人均GDP达
24、40670美元,中国仅为3744美元,仅为德国的92,两国处于完全不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从经济体制上看,瑞士是成熟度比较高的市场经济,而中国则处于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并且德国政府至今为认可中国的市场经济机制,尽管在中德两国高层会晤中,德国总理表示将尽快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虽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不会直接成为经济合作的障碍,但是如果没有共赢的经济合作模式的实现,两国的经济合作就难以进一步向前发展。412进出口产品及市场冲突德国是欧盟的创建国之一,一次原产于德国的商品可以自由进入欧盟、欧洲自由贸易协定成员国市场、中欧自由贸易协定CEFTA成员国市场和其他与欧盟签订了优惠贸易安排的国家。因此
25、,德国对欧盟成员国家贸易额在其外贸总量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其主要贸易伙伴均为欧盟成员国,德国进出口一半以上来自或者销往欧盟内部。2007年德对欧盟贸易额为10874亿欧元,同比增幅为10,占德外贸总额的624。2007年德前十大出口市场中仅有美国(第二位)和瑞士(第九位)为非欧盟国家。当年,德国自欧盟进口额为4599亿欧元,同比增长85,占德进口总额的595。在德国2007年前十大进口来源国中,欧盟成员国占了六个。相比之下,中国在德国的贸易比重相对较低,在德国的经贸地位不够突出。主要贸易伙伴排名详见下表表82007年德国贸易伙伴排名排名国家名称贸易额(百万欧元)增幅所占比重1法国1587723
26、06149122荷兰126701108857283美国118982305966834英国114409005776575意大利109495309176296比利时90230506475187奥地利85515808504918中国845713010884869西班牙6930070123639810瑞士6614080103638011波兰6020620226634612俄罗斯569580063632713捷克5223990178430014日本371568011321315瑞典3586450129420616匈牙利3541970110620317丹麦263506087315118挪威25261303
27、9114519土耳其248049054714220爱尔兰2413390530139、贸易总额17415600070110000数据来源德国联邦统计局表92007年中国出口目的国(地区)一览表国家(地区)名称比例()发达国家54美国21欧盟196日本95其他非欧盟欧洲国家04其他发达国家35经济转型国家3发展中国家429其他国家01上表可以看出,欧盟、美国及日本是中国出口的主要市场,向这三国家地区的出口比重超过了50。从进出口出口市场看,中德两国存在着一定的竞争性。欧盟与美国、日本都是中国和德国的主要出口市场。2007年,德国超过60的对外贸易是与欧盟成员国进行的,896的对外贸易是与美国与日本
28、发生的。而欧盟与美国日本都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2006年中国出口输往美国的货物约占出口总额的21,出口到欧盟的货物约占出口总额的20。从进出口产品看,中德两国在部分主要产品上存在着一定相似性。例如汽车以及金属产品。虽然所占比例不是很大,但是在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中,难免会存在利益冲突。413薄弱产业的保护从两国的经济开放程度看,两国都与本国相对薄弱的产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贸易壁垒。比如欧盟始于1962年对农业支持的共同农业政策,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国内食品生产以及减少对进口的依赖,以维护欧盟的粮食安全,主要的手段是通过各种税费、价格支持和出口补贴等措施对国内农产品形成一个较高的贸易壁
29、垒。随着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的负面影响日益突出,发达国家企业为了降低产品成本而把生产基地专一至低成本国家,造成发达国家出现所谓的“产业空洞化”的现象,欧盟为了保护成员国的产品,不断地推出各种贸易保护措施。欧盟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对中国反倾销调查的地区,欧盟不断地减少中国普惠制的受惠产品范围。德国作为欧盟的成员国之一,对欧盟统一的经贸政策也只能接受并实施。中国在金融等的服务业贸易领域的经济体制,也会对中德两国的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存在的一定的阻碍作用。42欧盟、北美以及中国东盟等自由贸易区的启示自由贸易区的一个根本的特征就是对内免税;对外各税。即自由贸易区成员国之间废除关税和数量限制;各成员国仍保持
30、各自对非成员国的贸易壁垒。自由贸易区内,各个成员国家间商品可以自由流动,极大程度的降低了交易成本,贸易环境远远比第三国市场好得多。根据范纳和李普西两人的关税同盟理论中的贸易创造效应理论,自由贸易区成立后,因为交易成本的减少,某一成员国的一些国内生产品会被其它成员国生产的生产成本更低、价格更低的产品所替代。结果是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生产利益的扩大;同事,由于减少了该项产品的消费开支,社会福利水平会提高,这种贸易创造效应有产生扩大贸易的效用。我国一直非常重视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到目前为止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对外贸易进一步的发展。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的必然选
31、择,将有利于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43建立中德自由贸易区的对策431强化政府的服务功能政府应该认真总结中德两国贸易发展状况,针对政府职能薄弱环节进行认真的整改,参照国际上的条例规范,为各个贸易主体对德国的经贸合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尤其是要在金融、海关、运输以及法律领域为中德双方的贸易主体,进入对方市场提供更为高效和便利的服务。德国政府非常重视对外贸易的发展,它强调“联邦政府是始终将发展对外贸易放在重要的地位加以考虑。”号召德国经济“走向世界”。比如德国的公司法规定禁止设立资本额低于50万马克的股份公司;加强大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对小企业的收买、兼并,同时对这些收买和兼并提供金融信贷支持。1其次,德
32、国政府综合运用财政、金融等经济手段鼓励1湖北人民出版社辞书编辑部,西方七国知识辞典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455页。出口。其中包括实行优惠税率或免税、给予出口津贴、发放出口信贷、建立国家担保出口贷款制度,以及对遭遇风险的出口企业给予补偿等,还运用汇率杠杆促进出口贸易发展。最后,德国建立了比较健全的外贸服务机构,为企业走向世界服务。它包括进出口银行、外贸保险公司和外资商情咨询机构。这些半官方性质的机构,对推动德国的外贸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中国政府可以参考德国政府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强化政府的服务功能,为中德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432推进经济结构改革鉴于中德两国经济
33、发展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中国要加快经济结构改革,促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适应国际分工的要求。对于低竞争力的低效企业,则需要通过结构改革促进其提高效率,或者让市场竞争将其直接淘汰。433推进中德两国之间的合作经济技术合作与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是地区经济合作机制的两个必要组成。随着中德两国相互投资的增多,对原材料、零部件等中间产品的需求也将会加大,这将有利于双方的经济发展。德国作为一个工业化高度发达的国家,拥有优质的产品、先进的技术、雄厚的资金以及科学的管理经验。这些都是正从事现代化建设的中国所急需的。而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着巨大的市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相对较低廉的生产成本,是十分理想
34、的市场和投资目的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连续20多年以平均9以上的幅度增长,近些年来的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地区崛起以及东部沿海地区的进一步发展等战略,都为德国的经济界提供了无限商机。所有要不断地推进中德两国之间的合作,加强两国之间的交流,促进两国之间的共同发展。434逐步削减关税,推进贸易自由化中国于2002年加入世贸组织后,已逐步开始减低关税,中国可以在此基础上选定与德国贸易较多的产品类别,确定具体关税或者制定减税进程表,并且双方不能再制造新的贸易壁垒。中国的对外贸易制度,从原来的国家统治型转变成开放型,贸易政策从保护贸易逐步向自由贸易转变,按照WTO的要求,进一步改
35、革外贸制度,建立适应多边贸易体制的运行规则和机制。德国对外贸易制度由原来的政府统制经营已经过渡到主要由企业自主经营,建立了企业自主经营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外贸发展模式。对外贸易制度与政策对发展开放型经济有主要影响,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中起主要作用和地位。德国的对外贸易制度及其对外贸易发展模式对中国推进贸易自由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经验。5总结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事先互惠与双赢,无论是对两国的经济发展,还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都是非常有益的。展望未来,中德恋过经济贸易关系发展仍有巨大潜力可挖,双方加强经贸合作具有许多有利条件。中国与德国促进经济共同发
36、展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自2003年以来,我国自贸区建设从无到有,已经与31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14个自由贸易区的谈判,2007年10月完成了与印度的区域贸易安排联合研究,同年12月完成了与挪威的自由贸易区联合研究。中国政府已经正式把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因此,在不久的将来,中德双方将会从大局出发,求同存异,及早开展中德两国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研究与磋商谈判,尽快实现贸易自由化的利益共享。参考文献1李钢中德经贸关系回顾与展望J商机报告2饶光明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出口促进政策机理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5,(6)3陈泽明区域合作通论理论、战略、行动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
37、9424刘晨阳中国参与双边FTA问题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5托马斯安丹,李家丽德中经济关系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德国研究,2001,01166高金田,刘婷中国瑞士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27张珣,郑桂环,谢雯等我国外贸依存度的现状与分析J战略与决策研究,2006,28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欧洲司中德双边经贸关系简况2008,099肖刚,许佳佳中国推动建立FTA的外交努力J区域经济,2009,0610陈媛媛,李坤望,王海宁自由贸易区下进、出口贸易效应的影响因素基于引力模型的跨国数据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0,0611周文贵,李玉良中德双边贸易
38、J曲线效应实证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0112邝小燕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功的条件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41121613张海冰欧洲一体化历程对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启示J世界经济研究,2004,4758014孟庆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与机制J开发研究,2001,2474915赵晋平区域经济一体化双赢选择J现代国际关系,2003,103516胡鞍钢建立三国四方自由贸易区设想J国际经济评论,2001,2172017史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APEC方式J国际经济合作,2003,8242718ANYARATHKITWIWATTANACHAI,DOUGNELSONGEOFFREYREES
39、,QUANTITATIVEIMPACTSOFALTERNATIVEEASTASIAFREETRADEAREASACOMPUTABLEGENERALEQUILIBRIUMCGEASSESSMENTJJOURNALOFPOLICYMODELING32201028630119ERICWBONDA,RAYMONDGRIEZMANB,CONSTANTINOSSYROPOULOSCASTRATEGICANDWELFARETHEORETICANALYSISOFFREETRADEAREASJJOURNALOFINTERNATIONALECONOMICS64200412720SUTHIPHANDCHIRATHIVAT,ASEANCHINAFREETRADEAREABACKGROUND,IMPLICATIONSANDFUTUREDEVELOPMENTJJOURNALOFASIANECONOMICS13200267168621WORLDREGIONEXPORT,WWWWT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