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4080707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河颂》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黄河颂》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黄河颂》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黄河颂》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黄河颂》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黄河颂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与旧大纲相比,新课标更突出了学生的心灵品悟和个性解读。这样的课文更容易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新教材选入这篇课文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强化爱国热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学情分析】当前我们所面对的新教材更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

2、提高,能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新课标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因此教学中应要求学生诵读,在诵读实践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另外,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决心。【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1、 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2、 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1、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

3、生心灵。2、 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并背诵诗歌。3、 以诗歌第二部分的关键词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2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1、 调动学生情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教法】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我们也可以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式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诗歌的关键,教师应设法激发并

4、强化这种感情,因此,音乐的穿插必不可少。 黄河颂音乐壮阔、热情、深切,表现了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激越飞腾,激情澎湃,情不可遏,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因此,教学时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直接诉诸视觉、听觉的画面和音乐来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音乐的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诵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本课教学应以诵读为主,不宜过多讲解。应该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 【课型】新授课。【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 一、 导入

5、启思:同学们,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的大地上,源远流长,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的母亲,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当抗日烽火然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伟的山河,英勇杀敌的战士使他感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3他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母亲,向着祖国,唱出了一曲豪迈的颂歌黄河颂 (播放音乐) 。 二、 新授:(一) 作者及背景简介:光未然,原名张光年,诗人。 1938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现实的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

6、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学生活动:(1) 了解。 】(二)听课文配乐朗诵 1. 学生听读。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2. 在一些关键处做标注。然后以这个句式“我看到了我仿佛听到了我不禁想到了”的句式谈点感受。 3.学生自由朗读,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活动:(1) 听朗读。(2) 学生自由朗读。(3) 谈感受。(4) 感知课文。 】(三)读一读,品一品1、集体朗读。2、配乐朗读。【学生活动:(1) 齐读。4(2)

7、配乐朗读。(3) 点评、交流。 】(四)研读赏析 1、理清本诗层次。2、朗诵词的作用是什么? 3、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 ,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还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这个蓄势,应该是那个字?这个字引起那些内容?从哪几个角度对黄河进行了描写? 4、找出“黄河颂”这一环节的明显标志,并分析这一部分划为几个层次?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读完全诗,我们再回顾一下课文题目,看看课题中哪个字是关键词?【学生活动:(1) 朗读。(2) 合作探究。(3) 讨论交流。 】三、 巩固训练:(一)字词检测: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din 峰

8、 ( )流 xi( )狂 ln ( )pn 障( )发 yun( ) wn 转( ) 哺育 ( )澎湃( )浊流( )劈成( )气魄 ( )臂膀( ) 2、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发源: (二)填空: 1、 黄河颂选自组诗( ) 。该组诗由( )作词, ( )谱曲。诗歌分为( )和( )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文中( )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其中最主要的字是( ) 3、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54、找出你认为描写精彩的语句,并分析好在哪里? 【学生活动:(1)

9、 注音、写汉字。(2) 解释词语。(3) 讨论交流。 】四、 小结诗人通过赞美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的坚强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若同学们感兴趣的话可上网下载黄河大合唱的其它乐章来欣赏。五、 布置作业A:课后练习做完。预习最后一课 。B: 伴你学做完。预习最后一课 。【板书设计】黄河颂光未然朗诵词(黄河的伟大坚强) 歌颂 伟大的中华民族 歌 望黄河 词 颂黄河 学黄河 【教学反思】一、多媒体课件充分辅助教学这节课课件制作上可以称得上是“煞费苦心” ,真正实现了音、像、画、声的综合展示,视觉冲击大,给学生以感官上充分的领悟,为达到教学的目的做了必要的铺垫。如,课一开

10、始,我就选取了黄河颂的歌曲作为朗读背景让学生欣赏聆听,激发学生对黄河的热爱之情,从而发挥想象去感受黄河的波澜壮阔的气势。通过让学生观看波澜壮阔、奔腾不息、勇往直前的黄河影像,让学生感受到黄河那宏伟的气魄。在孩子们深情地朗诵中,学生心中充满着对母亲河的深情厚意。课结束时,我再次播放影像资料,让学生们再一次走进黄河颂聆听这首歌曲,再一次来感受黄河的英雄气6势。其次,我把教学重点放到了情感的朗读上。我始终认为如果学生能声情并茂的朗读诗歌对把握文章的思想主题是十分有利的。因为课标中也明确指出了情感朗读的重要性。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唤起学生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并将

11、从课堂中获得的思想、情感和体验再次返还到自身,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为了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我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音乐的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诵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学生在一次又一次地诵读实践中,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最后利用对课文歌曲的欣赏渗透德育,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在一次又一次影像音乐视觉、听觉的冲击下,学生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二、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得以充分体现在“热情

12、的说” “尽情地读” “深情的品”的几个环节上,同学们表现比较踊跃,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在课堂上展示的一览无余。在观看完有关黄河的影像资料,学生有的说:“我看到了波澜壮阔的黄河。 ”有的说:“我看到了黄河金涛澎湃,我听到了黄河的咆哮声。 ”课堂上,学生们听到了粗犷雄浑的音乐,看到了引人入胜的材料,谈论着自己的收获。这时的语文课已经不仅仅是语文课了,它将欣赏课、音乐课、等综合在了一起,体现了大语文观综合学习的思想,小小的课堂有效地拓宽了、延伸了。加之先进手段的运用,学生进入了情境,热情高涨。师生放声联读课文,更是将教学推向了高潮。三、课堂容量大,课堂环节衔接紧密本节课,听歌、读诗、赏诗等容量很

13、大,怎样能环环相扣呢?关键在于课堂环节的衔接,本节课的以“颂”为中心,以“颂”为主题,贯穿始终,使爱国之情、爱河之情洋溢在课堂的始末。自然而然达到德育和美育的目标。学生的情感能力得到了自主而全面的发展,朗朗的读书声,踊跃的举手声,勤于思考的智慧声,无不展示着同学们的智慧和才能,老师自然而然的也受到了感染,为之感动,一股爱国之情犹如清清的小溪流入心田,所以才有了激情澎湃。但是教学中仍存在不足,这批学生都出生于九十年代,他们生活在和平与幸福之中,其中大多数生活在都市,生活优裕,没有遭遇过战争与离乱的痛苦。他们可能7“少年不识愁滋味” 。国破家亡的伤痛,保家卫国的激情要在他们心中产生共鸣,有一定难度。对学生来说理解黄河的主题是有难度的,特别抗日战争的背景离我们毕竟久远了些。所以教学中如果设计一下有关本文抗日的背景简介会好些。由于时间有限,没有具体介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