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美学的比较.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4081514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美学的比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西美学的比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西美学的比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西美学的比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西美学的比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西美学之我见10 级普本班汉语言文学 37 号 刘风霞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没有“美学”这一概念,但是广泛地、深入地探讨美学问题在数千年的中国文化中却从未不间断过。西方美学,是一座丰富、多样、迷人的思想宝库。西方美学与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和文艺思想是直接相通的。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和诗人,是西方美学和诗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柏拉图是西方古代第一个留有完整著作和思想体系的哲学家。我国研究古希腊文化的著名专家范明生先生说的好:“柏拉图的体系,虽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但是柏拉图的影响早已深入欧洲文化,成为其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可以好不夸张的说,离开了对柏拉图的全面理解,既不能

2、正确理解古希腊文化,也不能正确的理解中世纪的基督教教会和神学,同样也不能正确的理解从文艺复兴到当代的资产阶级文化;也不能正确的理解两千多年来的自然科学的发展。总之,柏拉图哲学对欧洲乃至整个人类文化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因此,对他做出马克思主义的探讨和评价,不仅仅是出于历史的兴趣,而且还是因为它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国人知道柏拉图,是在柏拉图死后两千多年的 20 世纪初。朱光潜先生对西方美学研究做出了开拓性的重大突破。他在 20世纪 60 年代,撰写和出版的中国第一部西方美学史与外国同类著作相比, “在体系的完整和内容的完备详博上,它也不见得逊色” 。该书的

3、学术价值, “在于它对西方美学中一些有代表性的人物和观点的分析、论证和评价上,在于它能够力图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对西方美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所做的探讨和总结上。 ”从 20 世纪 80 年代后,我国对柏拉图的研究和评价,逐渐趋于实事求是,在已出版的西方美学史、西方文艺理论史教材中,对柏拉图的评价,诸如“反动的客观唯心主义” 、 “反现实主义的艺术理论” 、起着“反动作用”的词句和论说不见了,代之以更加理性和全面的反思和评述。中国古代的审美一是真正获得理性的概括与反思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特别是集上古之大成而繁荣盖世的先秦诸子百家时期。其中贯穿诸派并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的共同

4、思想有两个:一个是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一个是贯穿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原则。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夺胎于万物有灵,却又是以“人为中心”的立场为前提的。阴阳五行和谐原则,便是天人合一思维方式的重要成果。贯穿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原则主要指形态上的协调、相融和恰到好处,包括阴阳刚柔的相反相成和以五行为主的相辅相成。也许全面地考察世界各民族的美学体系,只有神仙才能做得到;也许任何一种构建的世界美学体系都免不了带有研究者自身的“文化烙印”和“时代局限” ,所以也仅仅只能算作“一种”尝试,而不能当作这个整体美学本身。但比较研究的这一理想,正是比较研究的根基之所在: 比较学者们(无论我们中间的谁) ,但不单是比较学者,幻

5、想出现一种能包罗万象的文学理论事实上,我们谁也做不到完全不存此奢想,即希望文学观念不受时间和变化的影响,而且似乎如果我们对具备这样一种理论持怀疑的话,我们几乎就没有人能动笔了。所以整体定位的美学体系对于比较研究者来说就像柏拉图的“理念”一样,是所有比较研究所追求的模本;也像康德所说的“物自体”一样,是我们所有作为“现象”的比较美学研究的根基。我们对此“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 美学史上,席勒将美育视为精神解放或人格完善的途径,它使一切事物服从于美的原则;蔡元培则认为美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 ;朱光潜便将文艺的美育作用归纳为“怡情养性” 。他们的看法有着共同之处,即都认为美育是通过审美对人的精神

6、领域进行一种调节,从而达到心里的平衡,人格的完善。在中国,孔子把乐的感化作用,看成育人的最高境界,主张“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即欣赏者通过乐把握到其中的精神,进而把握到作乐者自身的人格与灵魂,并与之契合一致。孔夫子本人 在人格上最求“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论语先进 )的审美境界。乐化的目的则是为了达到和谐。这从上古巫术礼仪时代就开始了。起初,人们将乐视为一种巫术,认为它可以和天地,成万物,疏河道。人际关系,通过乐化,可以调节人们的心理,使“刚气不怒” , “柔气不慑” ,从而达到一种异文合爱的和睦状态,并使君臣“和敬” ,长幼“和顺”,父子兄弟“和亲” 。正是为了达到这种和谐,儒

7、家强调乐要不偏不倚,要“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要从动情、感化的角度去评判取舍音乐,要放郑声。 “郑声淫” ,淫者,过也,主要指繁、慢、细、过。因为郑声的曲调比较复杂,声音高低强弱均超出一定的要求,不符合乐化的自身规律,因而也就不符合“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敖”(尚书尧典 )的要求。西方的席勒在美育书简中,认为美育可以纠正人的两个极端,即粗野的极端和懈怠、乖戾的极端(第十一封信) 。这与孔子的不偏不倚的中和之说,倒是相似的。中国古代的文艺创作和欣赏本身,可以看成美育的过程。创作与欣赏本身的目的,就是美育的宗旨。欣赏自不必说,就创作讲,其主要作用,首先是作者能陶冶性情,自我观照。正统的

8、文学和艺术,本不是为了充饥也不能充饥的。应考的文章,大都只是当敲门砖,很少能流传后世。创作的目的,是对自身的精神解放,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自由与充实,从而成就艺术化的人生。通过自我观照,使人格得以升华。盖文学多自生怨,或平息忧患、愤懑,或寄寓恬淡的情趣。不过从对青少年的教育出发,对一切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诗歌,都应禁止在城邦中流传,对于创作这类诗歌的诗人则应驱逐出境。在法篇中柏拉图的这一立场表达的最为清楚,他说:教育实际上就是把儿童引导到由法律宣布为正确的规矩上来,其正确性为最优秀的人和最年长的人的共同一致的经验所证明。儿童的灵魂学习感受快乐与痛苦不可以用成年人的方式,这些成年人感受快乐与痛苦

9、的方式或者是违法的,或者是服法的,而要与成年人为伴,在与成年人所经历的相同事物中习得快乐与痛苦。以同样的方式,真正的立法家会进行劝告,劝告无效就强迫,拥有诗人天赋的人必须创作他们应该创作的东西,用高尚精美的诗句来再现好人,用适当的节奏来再现好人的心怀,用优美的旋律来再现好人的节制,这些人是纯粹的,高尚的,简而言之,是善的。柏拉图强调面对青少年的文学艺术作品应不同于写给成年人看的作品,应充分注意对青少年的灵魂的影响。他的这一教诲,即使今天看来也并非没有意义。柏拉图指控诗歌的主要罪状之一,就是因为“它具有强大的腐蚀性,甚至连优秀人士也要高度警惕,因为很少有人能够避免它的腐蚀性” 。因此,作为政治家

10、和教育家的柏拉图,要为诗歌立法,他认为“我们必须先对编故事的人进行审查,接受好故事,拒绝坏故事。然后我们要鼓励保姆和母亲给孩子们讲些已经通过审查的故事,用这些故事塑造他们的心灵,胜过用手去塑造他们的身体。他们现在所讲的故事大多数我们都要加以抛弃。 ”“中西文化二元景观百年来一直是汉语哲学的一根束身绳索。” 撰写本文之目的就是要我们在比较研究中解开“中西对立”这一“束身绳索”,以钱钟书先生所说的“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作为比较研究的理论预设。只有这样,中国美学界的立场才会实现从“地域性的立场”到“人类的立场”的转换。不管现在的情况如何,未来的世界美学的“政治格局”肯定既不会是西方美学独霸天下的帝国状态,也不是中西美学的冷战状态,而是不同美学体系多元共存的共和状态。促成美学体系多元共和的“政治格局”,促进人类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宽容,正是全球化时代比较美学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