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地理环境概述云南省位于东经 9731至 10611,北纬 218至 2915之间,北回归线横贯本省南部,属低纬度内陆地区(图 1-1-1)。全省东西最大横距 864.9km,南北最大纵距 990km。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东部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北部与四川省相连,西北部紧依西藏自治区,西部与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邻。云南是全国边境线最长的省份之一,国境线长达 4060km,其中,中缅边界 1997km,中老边界 710km,中越边界 1353km。国境线上有 25 个边境县。全省国土总面积 39.4 万 km2,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 4.1%,居全国第 8 位。全省辖 16
2、个州市,其中有 8 个民族自治州、8 个地级市,下辖 13 市辖区、11 县级市、76 个县和 29 个自治县,共 129 个县级行政单位,省会昆明市。其他主要城市有玉溪、曲靖、个旧、蒙自、大理、楚雄、文山、保山、瑞丽、普洱、临沧、昭通、景洪、瑞丽等。图 1-2-1 云南省区位(1)地形地貌云南地处中国大陆西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南缘与西南部云贵高原的结合部位,是一个低纬度、高海拔、山地高原为主的边疆内陆省份。全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呈梯级状逐级下降,高差很大。从北到南,坡降为6,平均每公里下降 6m。其中西北部最高,平均海拔在 4000m 以上。山地像张开的手指,由西北顺着地势分别
3、向东、东南、南、西南和西等方向伸展,相对坳陷的地方,由河谷和陷落盆地组成。降至边缘地带,残余高原面或破碎的低山的海拔仍在 1000m 以上,河谷谷底、陷落的盆地则在 1000m 以下。省内最高点为德钦县怒山山脉的梅里雪山卡格博峰,海拔 6740m;最低点为河口南溪河与元江汇合处,海拔 76.4m。最高点和最低点直线距离不到 900km,高差达 6663.6m。云南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高山、中山、低山)、高原、丘陵、盆地(坝子)、平原(河谷冲积平原)等地貌类型,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分布也十分广泛。滇中、滇南和滇西南地区外力以河流作用为主,在砂页岩及岩浆岩、变质岩等分布区,分别塑造出不同形态的山
4、地与河谷。滇东、滇东南及滇西的部分地区,石灰岩地层分布广泛,在不同的外力作用下,形成不同的喀斯特地貌形态。滇西北的高山地区,地势高耸,气温较低,山顶终年积雪不化,所以虽然在岩石性质与构造体系等方面与南部无大差别,地貌形态差异的程度则较大,滇西南、滇南是流水作用形成的山地,滇西北是冰川作用和寒冻风化造成的山地。滇东一带是喀斯特地貌为主体,分别与流水地貌、构造地貌及重力地貌向结合。滇西北以寒冻风化、冰川地貌为主,又与流水侵蚀作用、喀斯特作用相间存在。滇西德宏州附近,以河流作用的山地为主,并与构造地貌、火山地貌等共同组合成一个新的结合体。云南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山地和高原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 94
5、%(山地面积占 84%,高原面积占 10%),山地、高原间分布众多山间盆地(俗称坝子)。大致以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带为界,把云南划分为东西两大地形区。东部为高原地形,属云贵高原的西部。高原内部起伏和缓,古夷平面形态特征比较典型,坝子分布广泛,面积较大,多为湖积冲积型或断陷型,坝子的四周是一些起伏和缓的丘状山地,喀斯特发育,边缘受河流切割成中山山地。西部属横断山区,高原已基本解体,主要由中高山地组成,是省内重要的山地集中地带。坝子数量少,面积不大,多为沿河谷伸展的河谷冲积坝。据研究统计,全省约有面积大于等于 10km2 的坝子 206 个,面积约 15340.2km2,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4%。云
6、南高原约有面积大于等于 10km2 的坝子 100 个,西部横断山区约有面积大于等于 10km2 的坝子 106 个(图 1-1-3)。图 1-1-4 云南省坝子分布(2)气候云南省地处热带、亚热带的云贵高原地区,气候环境非常复杂多样。由于纬度低、海拔高等地理条件的综合影响,形成了四季温差小、干湿季分明、垂直变异显著的气候特征。云南除南热带和中热带外,其余各个气候带和高原气候区都有,分别为北温带、中温带、南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北热带等 7 个气候带。云南省各地年平均气温在 4.723.7之间。除河谷地带和南部少数地区外,大部分地区夏无酷暑,最热月平均气温一般均在 1922以下。
7、除了少数高寒山区外,多数地区冬无严寒,最冷月平均气温多在 68以上, 年温差一般只有 1012。年平均气温分布的总体特征是:河谷地区气温高,高山地带气温低;自南向北随纬度增加和海拔的增高,年平均气温急剧下降;降水量多、湿润度大的地方因水分供应充足、蒸发耗热量大,因而气温明显低于同纬度的其他地方。全省降水在季节上和地域上的分配极不均匀。干湿季节分明,湿季(雨季)为 510 月,集中了 85的降雨量,干季(旱季)为 11 月至次年 4 月,降水量只占全年的 15。全省降水的地域分布差异大,最多的地方年降水量可达22002700mm,最少的仅有 584mm,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 1000mm 以上。
8、全省降水量空间分布是从南到北逐渐减少。降水量的地区性分布与云南高原复杂的地形、山脉走向等有密切关系。一般偏南暖湿气流北上的迎风坡雨量多,背风坡雨量少;山地雨量多,坝区雨量少,河谷区雨量最少。 (3)土壤云南省在气候、地形、植被、成土母岩、栽培制度等诸因素影响下,形成了多种土壤类型。土壤分类系统主要由 7 个纲、14 个亚纲、19 个土类、34 个亚类组成。云南土壤类型多种多样,由于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的共同作用,在分布上具有其独特性,既有明显的水平地带性,又有显著的垂直地带性和地域性。云南南北跨 8 个多纬度,最大纵距 960km,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呈四级阶梯逐级降低,土壤水平地带分布与生物
9、气候带基本吻合,形成了 4 个大的土壤区域,即砖红壤为主的地带、砖红壤性红壤(赤红壤)地带、山原红壤和紫色土为主的地带、棕壤为主的地带(图 1-1-5)。图 1-1-6 云南省土壤分布(4)水文水资源全省河川纵横,湖泊众多。全省境内径流面积在 100km2 以上的河流有 889条,分属长江、珠江、红河、澜沧江、怒江、大盈江 6 大水系。红河和南盘江发源于云南境内,其余为过境河流。除金沙江、南盘江外,均为跨国河流,这些河流分别流入南中国海和印度洋。多数河流具有落差大、水流湍急、水流量变化大的特点。全省有高原湖泊 40 多个,多数为断陷型湖泊,大体分布在元江谷地和东云岭山地以南,多数在高原区内。湖
10、泊水域面积约 1100km2,占全省总面积的 0.28,总蓄水量约 300 亿 m3。湖泊中数滇池面积最大,约 300km2,洱海次之,面积约 250km2;抚仙湖深度全省第一,最深处 150 多米,泸沽湖次之,最深处约 90 多米(图 1-1-7)。图 1-1-8 云南省水系分布云南省地表径流主要由降水产生,西部少数地区初春有融雪补给,全省年均地表水资源量为 2210 亿 m3,约占全国的 1/13,全省多年平均径流深为 576.7mm,多年平均产水模数为每年每平方公里 57.7 万 m3,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云南省自然地理和气候复杂多样,地表水资源地区分布差异极大,资源量除具有地带性分
11、布规律外,垂直变化也十分明显。全省径流深的分布规律是:西多东少、南多北少,中部是径流深较小的地带,同时由于几条近似南北走向的大山脉对气流的阻隔,使径流深地带分布呈现出明显的高低相间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河谷小、山区大。(5)生物生态云南是全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被誉为“植物王国” 。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等植物类型都有分布,古老的、衍生的、外来的植物种类和类群很多。在全国 3 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占 60以上,列入国家一、二、三级重点保护和发展的树种有 150 多种。2011 年,云南森林面积为 1560 万公顷,居全国第 3 位,森林覆盖率将近 50(含灌木林)。活立木总蓄积量 15.48
12、亿立方米,占全国活立木总蓄积量的 11.4。全省共有自然保护区 162 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6 个,省级自然保护区 44 个。自然保护区面积 295.56 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 14.27 万公顷,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 88.31 万公顷。云南树种繁多,类型多样,优良、速生、珍贵树种多,药用植物、香料植物、观赏植物等品种在全省范围内均有分布,故云南还有“药物宝库” 、“香料之乡”、“天然花园” 之称。云南动物种类数为全国之冠,素有“动物王国” 之称。脊椎动物达 1737 种,占全国 58.9。其中,鸟类 793 种,占 63.7;兽类 300 种,占 51.1;鱼类366
13、 种,占 45.7;爬行类 143 种,占 37.6;两栖类 102 种,占 46.4。全国见于名录的 2.5 万种昆虫类中云南有万余种。云南珍稀保护动物较多,许多动物在国内仅分布在云南。珍禽异兽如蜂猴、滇金丝猴、野象、野牛、长臂猿、印支虎、犀鸟、白尾梢虹雉等 46 种,均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熊猴、猕猴、灰叶猴、穿山甲、麝、小熊猫、绿孔雀、蟒蛇等 154 种,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此外,还有大量小型珍稀动物种类。(6)矿产资源云南地质现象种类繁多,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尤以有色金属及磷矿著称,被誉为“ 有色金属王国 ”,是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宝地。云南矿产资源的特点:一是矿种全,已发现的
14、矿产有 143 种,已探明储量的有 86 种;二是分布广,金属矿遍及 108 个县(市),煤矿在 116 个县(市)发现,其他非金属矿产各县都有;三是共生、伴生矿多,利用价值高,全省共生、伴生矿床约占矿床总量的 31。云南有 61 个矿种的保有储量居全国前 10 位,其中,铅、锌、锡、磷、铜、银等 25 种矿产含量分别居全国前 3 位。(7)旅游资源云南以独特的高原风光,热带、亚热带的边疆风物和多彩多姿的民族风情,闻名于海内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已经建成一批以高山峡谷、现代冰川、高原湖泊、石林、喀斯特洞穴、火山地热、原始森林、花卉、文物古迹、传统园林及少数民族风情等为特色的旅游景区。全省有景区
15、、景点 200 多个,国家级 A 级以上景区有 134 个,其中,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有石林、大理、西双版纳、三江并流、昆明滇池、丽江玉龙雪山、腾冲地热火山、瑞丽江大盈江、宜良九乡、建水等 12 处,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的有陆良彩色沙林、禄劝轿子雪山等 53 处。有昆明、大理、丽江、建水、巍山等 5 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腾冲、威信、保山、会泽、石屏、广南、漾濞、孟连、香格里拉、剑川、通海等 11 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禄丰县黑井镇、会泽县娜姑镇白雾街村、剑川县沙溪镇、腾冲县和顺镇、云龙县诺邓镇诺邓村、石屏县郑营村、巍山县永建镇东莲花村、孟连县娜允镇等 8 座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还有 14
16、 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4 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和 1 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三江并流、石林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8)人口与民族根据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省 8 个市的人口总量为 2852.7 万人,与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 232.9 万人,增长率为 8.89%,占全省人口总量的 62.06%。八个民族自治州的人口总量为 1743.9 万人,与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 127.9 万人,增长 7.91%,占全省人口总量的 37.94%。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市人口总量大,增长幅度较快。云南是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除汉族
17、以外,人口在 5000 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有彝族、哈尼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等 25 个。其中,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阿昌族、普米族、德昂族、怒族、基诺族、独龙族 15 个民族是云南特有的。全省少数民族人口数达 1545.18 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 33.37,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数超过千万的 3 个省区(广西、云南、贵州)之一。民族自治地方的土地面积为 27.67 万 km2,占全省总面积的 70.2。全省少数民族人口数超过 100万人的有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壮族、苗族 6 个民族;超过 10 万人不到100 万人的有傈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景颇族、藏族、布朗族 9 个民族;超过 1 万人(含 1 万)不到 10 万人的有布依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蒙古族、德昂族、满族、水族 9 个民族;超过 1000 人不到 1 万人的有独龙族、仡佬族、土家族、侗族等。云南少数民族交错分布,表现为大杂居与小聚居,彝族、回族在全省大多数县均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