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教务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教学工作规划及学年工作要点,本学期学校教学工作的总体思路 是:认真贯彻执行学校第六次教学工作会议精神,持续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不断加强专 业内涵建设与特色培育;以产学研合作为核心,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以教学评估专家回 访与本科教学质量发布为抓手,进一步规范管理,确保高质量教学运行;继续深化“优秀课 堂”的创建活动,加强教风学风建设; 理顺关系、明确职责,稳步推进教学二级管理工作, 努力使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一、坚持不懈,不断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加大专业建设与改造力度。学校一方面积极申报新专业,另一方面,不断加强专 业建设与应用性改
2、造的力度,区别对待、凝炼特色,逐步形成“网格状”的发展态势;做好省 特色专业的遴选申报工作。 2、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抓住本次全国专业目录调整的契机,对接行业、关注 就业,充分调研,不断细化“三类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格,做好 XX 年培养方案的修订 工作;积极做好“ 创新班”的调研与筹备工作;继续深化卓越计划的试点改革工作。 3、持续推进课程的应用性改造。以“应用性课程标准”为引领,以“千人业师”为载体, 做实校首批“优秀应用性课程”,培育院级应用性课程,以点带面,扎实进行课程应用性改 造;选择部分专业,做好职业证书与专业课程对接工作。 4、改革招生模式,尝试进行大类招生的试点。以此为契
3、机,引导学院大胆进行人才 培养模式的改革;落实专业发展规划,逐步建立本科专业校内竞争机制。 二、突出重点,持续推进“优秀课堂”的创建工作 1、不断深化“优秀课堂”创建活动。坚持每天检查到课制度,抓两头、带中间;加强 实验教学环节的创建力度;加强调研、筹备教师业绩考核制度的修订工作,引导教师更加重 视课堂教学环节与教学效果;做好“ 优秀课堂”的阶段性总结,提前布署下阶段的创建工作。 2、确保高质量教学运行。全校上下应按照评估的要求,从教学计划、课表安排、教 师确定、教材选定、教学资料、考试组织试卷批阅等方面,细化每一个环节,落实责任, 加强监督,保证日常教学秩序的稳定有序。 3、积极推进教学方法
4、改革。举行教学技能比赛,引导各学院广泛问题式、探究式、 讨论式教学方式的运用;结合教师发展中心的工作,开展教师培训、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教 学研究交流、等各项工作,提高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做好省课堂教学改革项目的培育与遴 选工作。 4、推进教师分类管理工作。加强调研、统筹兼顾,与人事、科研等部门一起,稳步 推进教师分类管理工作。 三、 注重应用,继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工作 1、推动实验平台建设与改革。以“开放、复合、共享”为指导,深化实验管理平台建 设与改革;完善实验室建设项目库的建设工作,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财政项目资源; 做好省 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验收工作;做好实验教学资源整合与共享效能工
5、作。 2、完善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深化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改革,积极建立并完善校 企合作管理组织机制;突出重点,抓好校级优秀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积极做好省级实践教育 基地建设项目工作;强化社会服务意识,以创新实践基地为平台,提高与政府、企业的对接 与管理服务水平。 3、完善实践教学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管理信息化改革,积极准备启动 毕业设计(论文)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工作。 四、 精心准备,做好评估专家回访及教学质量发布会工作 1、精心做好评估专家回访工作。全校上下要认真总结评估一年多来取得的办学成果, 起草完成评估整改报告;以此为契机,各学院各专业再次梳理人才培养的规格、办学特点与 改革
6、举措。 2、继续办好本科教学质量发布会。对照本科教学状态数据与办学指标,有的放矢地 加以完善;积极引入第三方质量评价,结合专业建设与二级管理,逐步建立动态监机制。 3、认真总结整改与教学质量发布的经验,规范管理、形成完善制度,夯实教学工作 的基础。 五、 明晰职责,做好二级管理的各项教学准备工作 1、按照学校二级管理的整体要求与部署,加强调研,明晰校院两级教学建设与管理 的权利与义务,制订教学相关实施细则;以此为契机,梳理各项规章制度,引导学院加强质 量、提升效益。 2、完善质量保证体系。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活动,不断加强对各主要教学环节的 监控,更加重视备课、作业、辅导、答疑、实验、毕业设计
7、(实习) 等教学环节的监控; 进一 步发挥教学督导与学生信息员的作用,完善信息反馈体系;加强人才培养的内容与手段、教 学方式方法、教学评价等各子系统的保证机制建设。 3、结合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文件精神,遵照教学规律,加强教学基层组织建设。 六、 强化服务、不断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能力与水平 1、结合二级管理的需要,教务处将继续改进工作内容流程,完善奖惩,内提效率、 外拓资源,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与能力。 2、鉴于教学管理干部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培训、参观和教学研究等活动, 不断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与科学性。 3、稳步推进学生的选择权。积极拓展辅修专业、完善学生选教师制、完善学生素质 拓展学分制;完善课程中心建设,推进学生自主学习 ; 4、积极发挥现代管理技术作用,提升管理服务效率,积极探索科学管理与服务的新 途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