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麻城市集美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_伤仲永_课件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温*** 文档编号:410966 上传时间:2018-10-02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麻城市集美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_伤仲永_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湖北省麻城市集美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_伤仲永_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湖北省麻城市集美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_伤仲永_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湖北省麻城市集美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_伤仲永_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湖北省麻城市集美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_伤仲永_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有这么一个故事 有人得到一颗非常珍贵的种子。这颗种子种下以后,会开世界上最美丽的花,会结世界上最甜蜜的果。 几年以后,他的朋友都以为它已枝粗叶茂,开花结果了,纷纷前来向他要这颗果树的种子,谁知道,他连那颗种子都还没有种下去呢。 “你为什么不种下去呢?”朋友们诧异了。“我怕种下去会晒死。”那人回答说。 “可以早晚浇点水嘛。” “我怕浇水会把它泡烂。” “那可以开沟排水呀!”朋友们指点着。 “啊,这么珍贵的种子,不怕被飞鸟啄掉吗?我舍不得播下去呢!”,请大家都想想说说:这颗种子的结局怎样? 种子干瘪了,死了,再也不能开世上最美的花,结世上最甜的果。 没了大地的营养,没了风雨的磨炼,少了后开的培养,

2、种子再好也不可能体现它的价值。 种子如此,那先天聪明优秀的人呢?不经过后天的努力学习,他(她)会怎样?让我们来看方仲永吧,听听他的故事。,伤 仲 永,王安石,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用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继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害相。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唐:韩愈、柳宗元宋: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曾巩、王安石,题解,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伤”是哀伤,痛惜的意

3、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伤 仲 永王安石,pn,y,y,chn,mn,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

4、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伤 仲 永王安石,给,不曾,从来没有,索要,对感到惊异,他,立即,马上,这,那,指代文具,写,作,写,用,作为,主旨,看,文采,此,这,立刻,马上,完成,思想,都,认为惊异,这件事,纷纷,把当成宾客,有的人,用,拿,求,索取,它,认为有利,这样,每天,牵,拉,到处,拜访,对,到,乡人,让,学习,我,听说,这件事,跟从

5、,回,他,在,让,符合,助词“的”,名声,回家,再一次,消失,这件事,的样子,一般的人,隶属,附属,掌握下列重要字词(加色词),伤仲永父异焉。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父利其然或以钱币乞之。余闻之也久。不能称前时之闻。,以为奇,认为(他)是奇人,把当作宾客,以为利,哀伤,感伤,纷纷,感到奇怪,花钱请,听说,名声,重点语句: 未尝识书具 即书诗四句 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父利其然也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就写了四句诗,传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赞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

6、亲去做客,父亲把这件事情看作有利可图,是因为他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8.“或以钱币丐之”或:9.“父利其然也”利: 然:10.“从先人还家”从:11.“还自扬州”:12.“贤手材人远矣”贤:13.“卒之为众人”卒:14.“且为众人”且:15.“固众人”固:16.得为众人而已耶?,有的人。,这样。,从扬州回家。,比优秀。,最终。,况且。,本来。,反问句。恐怕他连普通人还不如罢了。,跟从。,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

7、、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

8、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小组讨论 、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复述) 、 方仲永的才能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 的原 因是什么? 、文章最后一段的议论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板书设计,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指物作诗立就”“不能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矣”,伤仲永,父利其然 不使学,文中“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三句中的几个副词对表达文意有何作用?

9、,形象具体地表现了仲永才思敏捷,天资非凡。,分析“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邑人,不使学”一句。,本句用极其凝炼的笔墨,揭示了仲永才能衰竭,天资尽丧的原因。,“利”:表现了其父贪求钱财、鼠目寸光的性 格特点。,“环谒”:概括了其父求财的可鄙行为。,“不使学”:暗示了仲永“泯然众人”的必然结 果。,这一段中,“受于天”指什么? “受于人”又指什么?,“受于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于人”是指人的后天学习和所受到的教育。,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因为“受于人者不至也”,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从仲永身上吸取哪些教训?,人的智力发展存在着某些差异,但这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起

10、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后天的教育和学习。青少年应正确认识自己:天资好的,加上勤奋学习,可能成为栋梁之材;反之,即使天资再好,如不学习,同样会碌碌无为。另一方面,即使天资差的人,如勤奋学习,也可以成为有用之才。,勤能补拙业精于勤书山有路勤为径勤奋是成功的阶梯功夫不负有心人事在人为学贵有恒成功靠的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爱迪生是世界有名的“发明大王”。但是,他在小学时学习成绩很差,只读了3个月书就退学了。由于他学习成绩太差,还偏偏喜欢打破沙锅纹(问)到底,经常问得老师张嘴结舌,老师非常恼怒,常常当众说他是“傻瓜”。爱迪生受不了这样的侮辱,眼泪汪汪地回到家中向妈妈诉说自己的委屈,并表示再也不进学校的

11、大门了。当过教员的妈妈同情儿子的处境,给爱迪生退了学。回到家,妈妈严肃地对爱迪生说,从今以后,我教你读书,你有没有决心学好。妈妈的话深深地打动了爱迪生的心,他以少有的严肃神情,回答说:妈妈,您放心!我一定好好读书,长大了要在世界上做一番事业。这就是少年爱迪生最早立下的志向。他一生有约2000项发明,像留声机、电灯、电影、蓄电池等等。爱迪生从一个穷苦的、没有受过正式学校教育的孩子,成长为受人尊敬的发明家,在世界科学发展史上,他的名字永远闪耀着光辉。可以说,爱迪生取得的重大成就来自于他的进取精神。,一个孩子四岁才会说话,七岁才会写诗,老师给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

12、。” 一个孩子曾经被父亲抱怨是白痴,在众人的眼里,他是一个毫无前途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叔叔绝望地说:“这是个不可救药的孩子!”一个孩子经常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去干,整天只管打猎和捉耗子,将来怎么办?”几乎所有的老师都说他资质平庸,与聪明沾不上边。,这三个孩子分别是: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文,他们抛开世俗的偏见,潜心于自己的研究,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最后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令世人景仰的贡献。,知识整理,重点虚词一之 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 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 余闻之也久:这事。指仲永父“不使学”、“环谒于邑人”,代词。 不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 卒之

13、为众人:语气助词,不译。,重点虚词二其并自为其名:代词,自己的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代词,它,诗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其受之天也:代词,他,知识整理,重点虚词三于,知识整理,环谒于邑人:到,介词。 于舅家见之:在,介词。 贤于材人远矣:比,介词。 受于人者不至:被,介词。,一词多义自: 并自为其名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己,从,闻: 余闻之也久 不能称前时之闻,动词,听说,名词,名声,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攀 牵、引,知识整理,古今异义词,养父母,今:抚养自己的非生身父母,古:赡养父母,文理,今:文科、理科/文章内容或词句 方面的条理,古:文采和道理,或,今:或者,古:有的人,不定指代词,

14、知识整理,词类活用邑人奇之:以为奇,形容词作动词。 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名词作动词。 利其然:以为利,名词作动词。 伤仲永:哀伤,感伤,形容词作动词。,知识整理,特殊句式,省略句: 仲永之通悟,受之(于)天也倒装句 还自扬州 ( 自扬州还),知识整理,未尝识书具(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即书诗四句(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余闻之也久(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从先人还家( )不能称前时之闻( )或以钱币乞之( )世隶耕( ) 曰“泯然众人矣”( )忽啼求之( ) 复到舅家( )并自为其名( )问焉( ),当堂训练,1、理解下边加色的字词,从来没有,立刻,完成,当即,书写,四处,拜访,我

15、,听说,道理,文采,都,跟从,回,符合,名声,有的人,索取,隶属,消失, 的样子,索要,世代,再一次,题写,这件事,2、比较下面各组加点词的用法,之 以于 闻然 自,余闻之也久( ),借旁近与之( ),不能称前时之闻( ),定华、王之优劣( ),何以谓之“文也”( ),是以谓之“文也”( ),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或以钱币乞之( ),环谒于邑人( ),于舅家见之( ),何有于我哉( ),余闻之也久( ),奇闻趣事( ),称前时之闻( ),父利其然也( ),泯然众人矣(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并自为其名( ),这个故事,代词,他,助词,的,助词,的,凭借,因为,根据,用,拿,对于,到,在,听说,名声,事件, 的样子,这样,从,自己,父异焉( ),邑人奇之( ),稍稍宾客其父( ),父利其然也( ),3、比较下面着色的字词的古义和今义, 或以钱币乞之 古义: 今义:, 泯然众人矣 古义: 今义:, 本所以疑 古义: 今义:,宁可以急相弃邪 古义: 今义:,4、词类活用(意动用法),不耻下问( ),有的,有的人,表示选择的关联词,一般的人,许多人,的原因,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可以因为,表示肯定的能愿动词,对感到惊异,认为有利,把当成宾客对待,认为不寻常,认为羞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