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需导向下的引进战略研究【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41103 上传时间:2018-05-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需导向下的引进战略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内需导向下的引进战略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内需导向下的引进战略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内需导向下的引进战略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内需导向下的引进战略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国际经济与贸易内需导向下的引进战略研究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唇齿相依的全球经济陷入了低迷,各国政府急于走出危机阴影。而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出口在本次危机中遭受重创。中国对外贸易掣肘于外部市场,国际贸易的萎缩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挑战。而相对外部市场的诸多不利,我国内部市场可谓潜力巨大。(张冬阳,唐裕,2010)本文试图从制约内需的原因,扩大内需的政策,引进战略的内容与发展历程,别国引进战略的经验,引进战略的问题与影响来综述内需导向下的引进战略研究。一、西方学者关于内需主导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克莱恩CLINE1982在考虑了国际市场需求限制因素后

2、提出东亚增长模式是否可以普遍化的问题。他得出的结论是出口导向增长战略在所有发展我国家普遍化从而进入工业化国家的市场的状况是不能维持的。巴拉萨BALASSA1989反驳这一观点,他认为通过向资本密集型出口的积极转变会改善发展我国家之间的竞争,而且发展我国家成功出口将增加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进口。在20世纪90年代,艾尔迈德和哈恩威尔姆AHRMADANDHARNHIRUM1996研究了联结在一起的东南亚5国即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的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结果发现,在这5个国家,经济增长引起了出口增加,但出口导向增长战略并没有引起经济增长。约翰森J。HANSEN1998研究表明

3、,在短期,出口、国内需求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但在长期这种关系并不成立。他的研究结论是因为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正,所以国内需求作为经济增长的催化剂是十分重要的。进入21世纪后,对出口导向增长战略与国内需求拉动增长战略的研究颇多。黄岑虎HOCK一TSENWONG也对东南亚5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展开了研究,但得出了与艾尔迈德AHRMAD等人不同的观点。他运用计量方法分析了东南亚5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前出口和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发现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关系。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也表明,出口、私人消费和人均GDP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而投资、政府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不确定的。因此

4、,在东南亚5国,出口和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很重要反过来,经济增长对出口和国内需求也很重要。他提出,一个成功的稳定的经济增长需要出口和国内需求二者都增长,而且,经济增长会增加国内需求和出口。他还提到,没有有力的证据表明出口导向增长战略是引起亚洲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因此,东南亚5国的增长模式并不需要从出口导向转为内需拉动。开普林斯基KAPLINSKY2000和埃尔图ERTUK2001/02提到,贫困化增长可能是出口导向的制造工业产能过剩引起的结果。在20世纪90年代期间太多的发展我国家进入更加高级的生产部门,以致造成产能过剩和价格下跌。托马斯帕利THOMASPALLEY2002指出,在过去二三十年东

5、亚国家遵循的出口导向增长模式作为最优增长战略最终是失败的,甚至对发展我国家的增长前景产生危害。他进一步提出,出口导向增长战略会给发展我国家带来一系列负面的影响,具体表现为第一,阻碍了国内市场的发展第二,将发展我国家置于彼此间向下的竞争中第三,将发展我国家的工人置于与发达国家工人的冲突中第四,出口导向发展战略会带来金融市场的不稳定第五,发展我国家出口的产品附加值低,造成出口越多国家越贫困的后果第六,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加强了发展我国家对发达世界的依赖性,使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更易受影响。出口导向经济依赖于外国尤其是西方需求,欧洲、日本或美国的衰退将转变为发展我国家的低增长。出口通常对发展是必要的,使国家

6、能够支付对资本品和其他所需资源的进口,但必须避免出口成为主导政策,从而扭曲和阻碍发展。因此需要产生一个基于国内需求导向增长的新的增长模式。布莱克BLECKER2002,2003也提到,采纳依赖于制造业出口高增长的发展战略是导致连续几年增长产能过剩、竞争压力增加、经济增长缓慢的根源。因为在给定全球需求总量的条件下,如果太多国家尝试着同时依赖于出口导向增长政策以刺激出口,那么发展我国家的出口将会受工业化国家需求容量的限制。布莱克BLECKER指出当前发展我国家强调出口导向增长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基础,在目前的体制条件和宏观经济政策下不可能实现所有国家共同增长。他说“所有国家都希望促进他们的出口实现贸

7、易剩余而同时又限制他们的进口或者抑制消费需求,这是不可行的。”耶萨斯费利JESUSFELIPE认为尽管鼓励向内需导向增长的逐步转变是受欢迎的,但他认为出口导向增长战略ELG和国内需求导向增长战略DDLG并不是不相容的两种战略,ELG并不是简单地指出口,在增长战略中出口是以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技术的改进为基础的。况且一些发展我国家仍然需要通过ELG形式实现规模经济。此外,他还提到,当前大多数发展我国家收入水平依旧太低,不能产生足够的国内需求以支持增长模式从出口导向增长转为内需拉动增长,而且转向内需拉动要求一国内部发生重大变革,比如生产结构、经济政策等方面的调整,而这需要时间。因此关键不在于区分ELG

8、和DDLG两种模式,而是要探寻限制增长的原因,找到ELG和DDLG之间的最佳结合点。二、我国学者相关研究1、制约内需的原因内需等于消费需求加投资需求,而我国的投资率一直是全球最高的。从而,扩大内需的关键是扩大消费需求,重点又是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我国人口虽多,但内需一直不大,增长缓慢。当前影响我国内需不断扩大的关键因素主要有三条广大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完善水平和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模式与社会商品的供给能力。因而,若影响我国消费者的这三个影响因素没有得到改变,任何启动内需的其它措施都将不会产生全局性的、持久的、良性循环的明显效果。(马超,严汉平,李冀,2010)传统消费观念和不

9、正确的过度消费观念,影响了消费正常增长。(郑璋鑫,2005)贫富差距过大,收入和财富分布不均,消费性服务供给不足,预防性储蓄快速增长都是制约内需的重要原因。(路阳,2010)同时,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导致国内部分消费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同时导致无效供给过多,从而制约我国居民消费的增长。(樊哲银,2010)2、扩大内需的对策针对上述原因,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对策。1、收入。重处不在提高消费率,重在提高广大人民的收入。因此,应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在资产管理体制、经营体制和方式上要有新思路。进一步改善外商投资环境。有计划地进行国债投资。积极地调动民间资力。全力改善农村和农业的落后状况,切实增加广大农民收人,

10、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谭崇台,2003)2、宏观经济政策。在当前我国外贸出口受阻,内需又无法持续、有效扩大的背景下,我们完全可以实施中国版“马歇尔计划”以需求为导向,以特定地区地区为目标,以政策性银行为主渠道,以政策性贷款为主要形式,同时增加对外和对内的货币发行,以有效扩大需求,同时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沈晗耀,2009)3、市场。在经济领域,要继续推进以市场深化为目标的改革。中国面临的问题是经济领域的市场化不足,而社会方面的市场化过度,人们所说的“权贵经济”就是经济领域市场化不足的一个主要障碍。该举措可以对扩大内需具有积极意义。(郑永年,2010)4、制度。利率与居民消费不具有相关性,或相

11、关性不明显,利率政策效果不大。(郑璋鑫,2005)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不能解决内需不足,政府干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内需不足,制度变革最主要的是解决收入分配制度问题是解决内需不足的战略选择(顾钰民,2010)积极推进税制改革,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强经济适用房建设,控制房价在合理范围,打击垄断行业过高收入。(张冬阳,唐裕,2010)3、引进战略的内容与发展历程对于引进战略,并无一个统一的定义或概念。但是,大体上,引进战略包括了技术引进、资金引进、产业引进和人才引进四个方面。对于技术引进战略的选择,存在两种迥然不同的战略。一种是与产业战略、技术发展战略相分离的战略。这

12、种战略满足于生产能力的追求,在具体做法上以成套设备的引进为主。这种战略实施的结果是,未能从技术进步的角度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反过来又影响引进技术效益的发挥。与以上截然相反的引进战略是与产业战略、技术发展战略紧密结合的战略。(赵立新,1992)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引进大致可以分为两大时期一是50年代中国大规模引进苏联的技术和人才,二是改革开放,中国的“引进来”战略。50年代我国引进技术的主要来源是东欧和苏联,引进的主要是技术和人才方面,尤其是为了促进重工业的发展,建立现代工业体系。我国技术引进的重点是成套设备,在引进设备的同时,引进生产和制造技术。而改革开放,是从技术引进、

13、人才引进、资金引进和产业引进几个方面结合发展的,进而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并且技术方面不再是单纯的成套设备,而转向单项技术。4、别国引进战略的经验各国都力求使其技术引进战略与国际技术转移规律相一致。各国的技术引进战略都千方百计地与自己的技术能力和经济结构相对应。各国在技术引进战略上,都普遍重视引进技术后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工作。各国在制定技术引进战略时,都十分注意避免目不舍理的技术引进阻碍自主技术发展,从而付出高昂的代价。(阎国庆,周晶,1999)1、日本二战后的战败国日本,经济上极度萧条,但经过几十年来的高度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名列世界前茅。善于利用外资并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是个重要因素。并且重视

14、对引进外资的法律规范和行政管理,保持适度的引进规模和采取适当的引进方式,注重引进外资政策与国内产业政策的相互协调和促进(张玮,2000)日本战后引进战略主要分为“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阶段,通过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两种进步形式促进经济高速增长。(李萍,2008)有目的地引进适用技术,有重点地引进关键技术,大量引进软件技术,走引进和独创相结合的道路,树立双向意识,开发反向工程,把先进技术引入我国的母亲产业农业。(韩常青,1999)2、韩国二战后,韩国的经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但从60年代开始,在短短三十多年的时间里韩国经济取得了高速增长,作为亚洲“四小龙”,一举成为新兴工业国家。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设

15、备,促进基础工业现代化,利用自己的廉价劳动力。大量生产,进口替代,再扩大出口,并以创汇收入继续引进更先进的技术,形成技术引进的良性循环,从而刺激整个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另外,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韩国确立了不同重点的引进目标,使技术逐步向高层次发展。(张玮,2000)韩国技术引进方面主要采取直接购买专利、开办合资垒业和引进技术、非贸易型技术引进。在消化吸收劭进的技术方面,采取学徒模式、模仿模式和技术合作。实施“人力资源开发、国内研究开发、技术引进一消化段收一技术出口”三路齐头并进的三叉型技术发展战略(鲁兴启,1991)3、巴西巴西在技术引进上着眼于有发展前景的产业和建立技术自主能力的双重目标

16、,不接受引进技术限制出口等不合理限制,这些都体现了其术引进战略要满足本国长远经济利益的目标。同发展中国家巴西相比,我国的技术引进战略缺乏长远眼光。我国在这方面有所加强,但总的来说过于注重眼前经济效益,这是比较突出的问题。(阎国庆,周晶,1999)5、引进战略的问题与影响我国在技术引进与吸收方式上,走了一条“外延式”的发展之路,偏重了引进,而创新效益差,缺乏一个有效的创新机制。技术引进层次性表现为自发性强,自觉预侧性差,多头平行管理,权力下放后地方行为的全局性差,表现为政府宏观控制时有失灵。我国至今还存在“为何引进”、“怎样引进”的问题,缺乏科、工、贸、金有效的结合形式。(阎国庆,周晶,1999

17、)技术引进中的轻重问题依然没有协调好,缺乏整体的协调机制性。盲目、重复引进现象严重,企业创新资源缺乏,整体上企业技术创新后劲不足。(王立军,2007)技术引进还对中国制造产业产生边缘化风险。表现为产业往往处于全球化制造的产业链末端,产品利润贡献率低,技术贡献率低。(吴晓波,杜健,顾华,2006)引资政策过于笼统,缺乏全盘布局和区域协调,区域引资政策缺乏相关的政策支撑体系和配套保障措施。(于立新,杨婧,2006)外资引进政策存在国际收支风险,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对完善国内市场机制造成了冲击,加大了经济增长的社会成本,利用外资闲置了内资,引进外资项目技术含量低,消化不足,重复引进现象严重。引进外资管

18、理上也存在的问题,如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偷漏税现象严重。(金峰,2006)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产业流向呈现明显的不均衡分部状态。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一方面推动了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升级,另一方面表现在三次产业之间分布结构的不均衡,第一产业比重很小,第二产业比重很大。彭继民,2008上述各学者的观点,未见有将内需导向与引进战略相联系的。内需导向下,各学者通常都从本国角度进行论述对策。而引进战略的发展也大多基于其本身来谈,与当前经济形势和内需导向政策相结合的较少。因此,在当前新的形式背景之下,引进战略的研究势必要与新的政策导向相结合,原有的战略该何去何从成为我们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参考文献【1】张冬阳,唐裕

19、公平收入分配,促进内需增长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20106【2】马超,严汉平,李冀影响我国内需增长的因素探讨J生产力研究,20104【3】路阳,关于我国扩大内需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028【4】郑璋鑫原因与对策对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504X【5】樊哲银,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制约居民消费增长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6】谭崇台扩大需求重在何处J宏观经济研究,20031【7】沈晗耀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后危机时代扩大需求的对策J上海经济,200912【8】郑永年如何建立内需社会J中国企业家201013【9】顾钰民扩大内需的经济学比较研究J福建论坛,20105【10】赵立新对我国技术

20、引进战略的探讨J科研管理,19925【11】阎国庆,周晶各国技术引进战略比较及我们的思考J科技成果纵横,19993【12】张玮借鉴日韩利用外资经验调整我国技术引进战略J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13】李萍战后日本产业技术政策的特点和成果J经济导刊,20087【14】韩常青日本技术引进战略及启示J经济论坛,199912【15】鲁兴启南朝鲜的技术引进战略J世界研究与发展,199113【16】许江萍,徐鸣九十年代中后期中国技术引进战略的基本构想J经济工作通讯,199516【17】王立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与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研究J科技与经济,200720【18】吴晓波,杜健,顾华技术引

21、进与中国制造产业的边缘化风险J广州大学学报,2006,59【19】金峰长三角地区引进外资水平现状与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64【20】于立新,杨婧利用外资与引进技术的对策分析J江苏对外经贸论坛,20064【21】彭继民,外资怎样影响了我们的产业结构J企业家信息,20089【22】CLINE,WR1952CANTHEEASTASIANMODE一OFDEVELOPMENTBEGENERALIZEDJWORLDDEVELOPMENT10281一90【23】BALASSA,BA,1989NEWDIRECTIONSINTHEWORLDECONOMYMNEWYORKNEWYORKUNIVERSITY

22、PRESS【24】HOCK一TSENWONGEXPORTANDDOMESTICDEMANDSOMEEMPRICALEVIDENCEINASEAN一5JLABUANBULLETINOFINTERNATIONALBUSINESSFINANCE,VOLUME6,2008【25】THOMASPALLETANEWDEVELOPMENTPARADIGMDOMESTICDEMANDLEDGROWTHWHYITISNEEDEDHOWTOMAKEITHAPPENJFOREIGNPOLICYINFOCUSDISCUSSIONPAPER【26】BLACKER,GROWTHJR2002THEBALANCEOFPAYMENTSCONSTRAINEDGROWTHMODELANDTHELIMITSTOEXPORTLEDINPDAVIDSON,E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文献综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