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全球化的阴谋 1、全球化思想的始作俑者罗素 伯特兰罗素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社会学家,也是 20 世纪西方 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他和西方经济学界的“一代宗师”凯 恩斯、伦敦金融城的主宰者罗斯柴尔德等人都是英国剑桥大学的秘密组织“使 徒会”的成员。 罗素认为,科学和技术的无限进步造成了对于人类生存的威胁只要主 权国家能自由地发展其科学研究和工业能力,所有的国家都能造出核武器。因 此,罗素认为,要想世界保持安全就必须限制不发达国家获取工业技术,消除 科技进步并将其置于严格控制之下,消灭国家主权,建立一个专制的世界政府。 从某些方面看,罗素思想的出发点有些象道家的老子“
2、使有什伯之器 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 但是,老子希望的是民风淳朴,天下和谐;他认为“损有余而补不足”是对的。 可罗素就完全相反了,他信奉的是“损不足而补有余” 。当然了,如果用老子 的话来评价罗素之流,就是“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 如何实现罗素所希望的“世界政府”呢?(国际金融资本势力的想法是) 通过控制其他国家的经济命脉,进而控制他国的政权。这一点与马克思所推崇 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观点很有异曲同工的味道。那么,如何控制他国 的经济命脉呢?通过金融,让世界经济受控制的解体。以此摧毁第三世界国家 的工业发展,并通过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实施
3、致命打击,开辟出一条全球化道路, 而所有国家的主权将在全球化中被消灭。 这就是国际金融资本势力发动国际金融战目的。 现在我们需要搞清楚的就是,国际金融资本势力是如何发动国际金融战的? 他们使用的主要工具是什么? 他们使用的工具,主要有两件:汇率和泡沫。如果把汇率比作强攻城头的 军队的话,那么泡沫就是混入敌城的奸细。当然,也不能忘记石油武器的作用,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其作用不亚于粮食的国家稳定的作用, 国际金融势力通过操纵油价的任意波动,疯狂的制造经济泡沫,掠夺他国财富。 另外,他们还大力宣扬所谓的经济自由化,特别是金融自由化;他们通过各种 方式要求各国政府减少对经济和企业的管
4、制,说什么管理经济要靠“市场那支 看不见的手” ,以清除那些阻碍经济自由化的壁垒,以便他们更加容易的解体 他国经济。 近年来随着各种媒体的耳濡目染,大家基本了解了汇率武器的强大杀伤力。 但是,汇率武器只是敌人进攻的“明枪” ;除了明枪,还有暗箭。明枪易躲, 暗箭难防。 “暗箭”是什么?就是泡沫武器。说泡沫是令人防不胜防的暗箭, 是因为受害的国家中了暗算往往还懵然不知,甚至不但不以为害,反以为利。 这才是泡沫武器最厉害的地方。下面详细介绍一下经济泡沫。 2、三种经济泡沫 泡沫是指某一事物所存在的表面上繁荣、兴旺而实际上虚浮不实的成分。 比如股市泡沫、房地产泡沫。通俗的理解,泡沫可以认为是某种财产
5、(或者资 产、资本)价值与价格的背离。比如一支股票它的每股净资产是 1 元,在股市 上被股民们追捧,价格炒到了 10 元,这就是泡沫价格与价值已经背离了 9 元。既然有泡沫吹大的时候,就有泡沫破灭的时候。比如在 2007 年 1 月时每 股贝尔斯登的股票价格是 170 美元,但是今年 3 月贝尔斯登被大摩收购时每股 股价仅为 10 美元。从这个小例子就可以看出,泡沫往往意味着大涨大跌。 当然,一国经济泡沫化后也同样会大涨大跌这就是经济学中常讲到的 所谓的经济周期,随着泡沫的吹起,一国经济进入繁荣期,在泡沫破灭时该国 经济又跌入了低谷。所谓的经济周期根本不是天灾,而是人祸。既然把经济泡 沫搅起来
6、时全民亢奋,认为遍地是黄金,在泡沫刺破的时候肯定会有人跳楼, 做过山车的感觉就是这么刺激。 既然泡沫的危害这么大,那就有必要详细研究一下泡沫的种类: (1)投机泡沫 投机是指利用市场上出现的价差进行买卖并从中获利的行为。买彩票就是 投机行为,当然,炒股也是。关于投机泡沫,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案例,就是南 海泡沫事件: 所谓南海就是现在的拉丁美洲。事件发生在 1711 年。当时英国政府为了 向南美洲进行贸易扩张专门成立了一家公司南海公司。南海公司是英国一 个特许贸易公司,它是具有给南海贸易的特许权,垄断经营。不过在公司成立 之后的 8 年里,除了靠向南美洲贩卖黑奴赚钱之外,几乎没干过盈利的事。在 1
7、718 年时英国的国债总额害达到了 3100 万英镑。为了迅速筹集资金还债,英 国政府做出了一个决定,把南海公司的股票卖给公众。 于是,南海公司就开始编故事,说我们在公司发现了金银矿、香料,非常 赚钱。南海公司编造的梦幻般的利润前景,唤起了英国人的狂热,南海公司的 股价迅速飙升。据历史记载,从 1720 年 3 月到月,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 南海公司的股票价格就从每股 330 英镑涨到了 1050 英镑。 当人们为南海公司的股票而狂热的时候,英国还发生过一件事情。在 1720 年初,南海公司股价迅速上涨。但是,要想进一步推高股价,就需要更多的资 金涌向南海公司。然而,当时的英国正处在第一次工业
8、革命的前夜,大量的民 间企业同样需要筹集资本,它们就开始背着政府偷偷地发行股票,导致股票供 应大量增加,如此一来,南海公司股票上涨的动力就小了,这就损害了南海公 司的利益。于是南海公司采用了不正当的手段,买通了国会的议员们,通过了 一个法案反金融诈骗和投机法来阻止别人通过发行股票融资,这是典 型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个法案颁布之后,南海公司的股价进一 步被推高了,但是,在南海事件中存在着太多的腐败行为,很快就击破了南海 泡沫。 人们争先恐后购买股票,而当时的政府成员在股价高涨时卖掉了所持的股 票。这些内幕人士的大举抛售,引发了持股人的疯狂抛售,南海泡沫破灭。当 时的英国财长就在南海公
9、司的内幕交易中就赚取了万英镑的巨额利润,不 过,丑闻败露之后,他被关进了英国皇家监狱伦敦塔。不过比他更命苦的却是 那些不知情的投资人,这其中还包括鼎鼎大名的科学家牛顿,牛顿赔了两万英 镑。事后,牛顿伤感的写道:我可以准确地计算出天体的运动规律,但我却无 法计算出股票市场的变化趋势。看来,头脑发晕的并不只有凡人。 今天在股市上的炒股人,有几个是在坚持价值投资的?恐怕不超过百分之 一。大家都是在“博傻”在明知股票(其他投资资产品也一样)价格已被 高估的情况下还要买入,希望的是接下来还会有更“傻”的人以更高的价格接 手。结果在泡沫破灭时自己变成了那个傻瓜。 股市泡沫破裂时的危害是人所共知的,房地产投
10、机泡沫的例子也不少,在 这里简单看一下上世纪 90 年代的中国海南房地产投机泡沫,威力丝毫不小于 股市泡沫: 当时在海南创造了一个世界纪录,平均 80 个人就有一家房地产公司。但 是,这些公司基本上都不是为了盖房子,而是为了炒地皮的。当时的炒地皮绝 对是热火朝天,看几个数字:1992 年,海南全省房地产投资达 87 亿元,占固 定资产总投资的一半,仅海口一地的房地产开发面积就达 800 万平方米,地价 由 1991 年的十几万元/亩狂升至 600 多万元/亩;同年,海口市经济增长率达 到了惊人的 83%,另一个热点城市三亚也达到了 73.6%,海南全省财政收入的 40%来源于房地产业。 在泡沫
11、吹起的过程中,在四大商业银行的带领下,银行、国企、乡镇企业 和民企的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源源不断涌进海南,总数不下千亿。几乎所有的开 发商都是在玩空手套白狼。开发商们把炒地皮赚到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把还 在图纸上的房子高价抵押给银行,再去炒新的地皮。投机性需求已经占到了市 场的 70%以上,一些房子在图纸上就已经被倒了几遍手炒作达到了疯狂的 程度,据中国房地产市场年鉴(1996) 统计,1988 年,海南商品房平均价 格为 1350 元/平方米,1991 年为 1400 元/平方米,1992 年猛涨至 5000 元/平 方米,1993 年达到 7500 元/平方米的顶峰。短短三年,增长超过 4 倍
12、。 1993 年 6 月 23 日,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出来宣布,终止房地产 公司上市,全面控制银行资金进入房地产业;第二天,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当 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意见 ,出台了 16 条强力调控措施,银根全面紧缩, 海南房地产泡沫应声破裂,房价掉头砸下。 这场调控的结果,就是给海南留下了 600 多栋共 1600 多万平方米的“烂 尾楼” ,18834 的公顷闲置土地,800 亿元的积压资金,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 坏账就高达 300 亿元。从 1999 年到 2006 年,海南省用了整整七年的时间,才 基本处理完积压的房地产。去过海南旅游的人都知道,海南有一大怪,乞丐住 别墅,全
13、拜海南房地产泡沫所赐。 (2)债务泡沫: 债务泡沫有两种,一种是纯恶性的,这种债务是被人捏造出来的,本身就 不应该存在,比如 1979 年的“利率冲击”造成的全球发展中国家债务泡沫: 1979-1981 年间,英国撒切尔政府和沃克尔领导下的美联储推行极端的货 币主义“休克疗法” ,将利率提高到美国内战以来最高的水平:美元基本利率 更高达 21.5%;英国把基准利率提高到 17%;欧洲美元贷款的利率也升至 1980 年初的 20%。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则由 1973 年 5 月会议时的 1300 亿美元,暴涨 了 5 倍,到 1982 年时更是达到了 6120 亿美元。 利率是国际金融资本势力单方面
14、调整的,欠债的发展中国家绝对不愿意接 受这么高的利率如果一开始就知道利率会上调到如此的高度,他们肯定不 会借这些债,但是,他们借的钱已经花出去了,现在还债还不起,赖帐又没实 力,因为打不过美国,还没人出头替他们说话,这些发展中国家一下子就成了 待宰的羔羊。 其实,当利率飚升的时候卡尔松(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他就是 1982 年诺 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阿尔维德卡尔松)曾开玩笑说, “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 强有力的新式武器,它杀死人但让楼房屹立,它叫做 17%的利率” 。从卡尔松的 这句“玩笑”里可以看出,这次提高利率行为是一个标准的“陷阱” 。 根据古老的英国法律,收取任何数额的利息都是一种罪行;这
15、种高得足以 “杀死人”的利率应该定什么罪行才合理呢?这些暴增的债务无疑是不应该出 现的,现实的债务远没有那么多,这就是泡沫严重的、恶性的债务泡沫! 这些巨大的债务泡沫直接导致了拉美债务危机,墨西哥总统波蒂略开始带 头抵抗。1982 年 8 月初,洛佩兹总统公布了“洛雷斯行动”计划,停止支付外 债。不过,其他欠债的拉美国家太胆小,没有人敢跟进。之后,波蒂略也被国 际金融资本势力搞下了台。再后来,墨西哥比索对美元比价从 1982 年年初为 12 比 1 贬到 1989 年的 2300 比 1,墨西哥经济被有控制的解体了。与墨西哥一 起被解体的,还有大批的拉美国家。 众多第三世界国家的这一劫难无疑是
16、悲惨的,作为第三世界领袖国家的中 国也没有出来主持正义,只顾着韬光养晦。中国得到的回报是什么呢?就是 1989 年美国在联合国制裁中国的时候几乎没有国家出来支持中国除了巴基 斯坦和古巴。中国不在关键时候给穷弟兄们搭把手,中国落难的时候自然也没 有人管闲事。 与“利率冲击”所形成的债务泡沫相比,另一种债务泡沫就显得“善良” 多了个人消费信贷。 消费信贷的本质是透支未来,透支未来的收入,透支未来的消费需求,透 支未来的幸福生活。 可能在许多人眼里,个人消费信贷是件非常美好的事情,有了信贷消费, 可以提前买车,可以提前买房生活将变得无比美好。 某些专业人氏更是不遗余力的宣传消费信贷:称消费信贷是经济
17、发展到一 定时期(从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的必然产物,它的出现对西方国家的经济 发展起的了“良好的作用” ,是消费信贷使西方国家多次摆脱了经济衰退。在 中国,尽管“消费信贷刚刚起步” ,却已经让上千万户人圆了住房梦。我们还 应该改革消费制度,促进消费信贷的发展,因为消费信贷是经济稳定增长的重 要力量。对比发达国家,我国消费信贷还处在初级阶段,无论是消费规模和信 贷品种,都大有潜力可挖在法国,1/2 的家庭有债务,1/4 的家庭靠贷款 买房子;在美国,每年有 6000 万家庭用信用卡消费。我们还差得远呢。多好 的主意,国民经济良性发展,老百姓还得实惠! 事实果真如此吗?真相总是可怕的。 下面还是
18、通过中国房地产泡沫的真相看一下消费信贷的给老百姓带来的 “真正实惠”是什么吧: 大家都知道,房地产泡沫是形容房价远高于其实际价值这一事实的。今天 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已非常严重,我国房价跟居民收入的比例是世界最高的。但 是,大家是否知道,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是如何形成的?中国的房价是如何涨上 去的? 可能有人会列举出许多原因:人多地少、房源稀缺,炒房投机,地方政府 经营城市等等,其实,这些都是次要的因素,最主要的因素是消费信贷。如果 买房子不允许贷款,房价是绝对不会涨到今天这一步的,特别是在房价赶英超 美的一级城市。可能许多人不相信。其实,如果不允许银行按揭、全部现款买 房,既使在北京,房价也不可能突
19、破 8000 元/平方。现在北京的房价虽然高, 但首付只有二成,剩下的钱是按月还的,所以,想买房子的人只要付的起首付, 月收入在支付了月供之后还能活得下去,他们就会买房。所以北京的房价能涨 到 16000 元/平方,不就是因为购房人能付的起首付款吗?如果必须全款买房, 他们还能买得起 16000 元/平方的房子吗?绝大多数的买房人能掏得出的购房 款,不会比首付款多多少的。 炒房者之所以炒房(无论是国内的炒房者还是热钱) ,是因为房价有上涨 的空间,如果房价涨不动了,他们还会炒吗?地方政府经营城市(即拍地赚钱) 就更有限了,如果房价封了顶,开发商拍地时绝对不敢乱开天价,因为那样会 推高建房成本减
20、少利润。所以,如果真想打压房价,中央只要出台一条政策 购买第一套房首付不得低于六成,中国所有大中城市的房价都会雪崩。其他 的房价干预措施都可以去掉。 当然,如果允许买房首付降到一成,贷款年限延长到 40 年,房价还会疯 涨。所以说,消费信贷让多少多少人圆了住房梦的话纯粹是骗人的鬼话!在没 有消费信贷之前,老百姓不是照样有房子住吗?还不用背债?其实,去年央行 出台的第二套房首付不得低于四成的政策对房市的冲击就已将这一点表现的淋 漓尽致了。所以,中央对这条政策的操作非常小心。当然,基于经济稳定发展、 稳步调整经济结构的考虑,不可能在短期内把首付比较提的很快。中国本已虚 弱的经济体质也实在受不了大的
21、冲击,而且那样会杀伤无辜太多会有大批 的高价贷款买房人因为房价暴跌沦为“负翁” ,不利于社会和谐。但是,大家 也不用担心中国经济被房地产开发商们绑架了第一套房的首付比例可以五 个点五个点的慢慢提,既能减少冲击又能稳定房价。当然了,房地产泡沫不仅 仅是信贷泡沫,里面还有投机泡沫的成份。 其实,消费信贷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恶劣影响早已在美国表现出来了。 下面回顾一下消费信贷在美国的发展历程: 消费信贷是从十九世纪初期开始进入美国家庭的,在此之前,美国居民的 主流意识仍沿袭着崇尚勤俭、憎恶债务的思维定式(和中国人是一样的) 。这 种观念来源于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在牧师的心目中,债务是与疾病、恶魔联
22、 系在一起的“邪恶三位一体” 。新教牧师向信徒推荐圣保罗的缄言:“不要欠 任何人的任何东西” (中国人也认为,寅吃卯粮的是败家子) 。 消费信贷方式起源于十九世纪初商家为促销住房、汽车和冰箱等耐用消费 品而采取的分期付款策略。最初,消费者需先支付总价款 30%的首付款,其余 借款在半年或一年内还清,以后延长至分年付清。到 19 世纪 20 年代,分年付 款被按月还款的“轻松付款”方式所替代。在商家的诱惑下,越来越多的美国 家庭为实现住房梦、汽车梦而心甘情愿的自己套上债务的枷锁。从 1920 年至 1929 年,每个美国家庭实际债务从平均 387 美元增加到 739 美元。到 1930 年, 全
23、美汽车的 75%,家具的 90%,洗衣机的 80%,收音机的 75%是采取分期付款方 式进行销售。靠着“轻松付款” ,老百姓可以奢侈的消费;但是, “轻松付款” 的结果是精打细算、勤俭度日。 在 1929 年美国股市崩盘中,消费信贷对美国经济副影响表面了出来。从 1929 年到 1933 年,首饰、建材、汽车、家具电器的销售分别下降了 85%、82%、78%和 69%,因为之前的信贷消费透支了太多的市场需求。不过,消 费信贷的坏账损失很小,仅占全部贷款的 1%。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消费信贷对经济发展并没有多大的好处,恰恰相反 的是,在危机暴发的时候,它对经济发展的副作用倒是表现的淋漓尽致。更
24、关 键的是,真正在消费信贷中获利的,是贷款银行你还得起贷款,他赚了; 你还不起贷款,他收回你的东西。 当然,在正爆发的次贷危机中消费信贷也有抢眼的表现: 今年 2 月份,德国之声电台网站称,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金融危机已经扩 大到了信用卡领域,信用卡违约造成的巨大亏损即将公开化,从而使还未走出 次贷危机的美国经济遭受新一轮打击。 今天的美国经济 70%靠私人消费拉动,而私人消费却是靠借债进行的。现 在,美国的信用卡债务已经积累到了 9150 亿美元,还有 15000 亿美元的汽车 和其它消费债务,100000 亿私人抵押债务。美国消费者大把的花钱,不过花得 不是他们自己的钱,而是信用卡上的钱。失
25、业人群的不断增大,将使信用卡支 付不了的情况明显增加。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持卡人无力还 债,从而必然导致美国经济的低迷。 但是,美国人已经养成了消费信贷的习惯并深深的堕入其中,这就如同吸 食毒品上瘾一样继续吸毒必将走向死亡,戒毒又是生不如死、难上加难 告别依靠贷款消费的经济模式,是美国经济无法承受的。我们还要走美国的 覆辙之路吗? 其实,在消费信贷后面还隐藏着一个更隐蔽的险恶用心国际金融势力 希望建立一个由极少数人统治的世界政府,把全世界人民变成他们的奴隶,然 后是对地球上的所有人征收“世界税” 。当然,套在人民身上的枷锁不再是铁 链而是债务要想把债务的枷锁套在世人身上,只能依靠
26、人们主动的去信贷 消费还不起贷款的时候,就变成了奴隶。从本质上讲,还是罗素的那个全 球化思想。 一个家庭如果想过宽裕无忧的过日子,就要做到两点,一不能赌,二不要 借债。一个国家搞经济也是一样,要想经济发展平稳,一不能鼓励投机,二不 能靠债务拉动经济发展。用大规模信贷扩张刺激经济的方法是凯恩斯主义的观 点,凯恩斯、罗素与国际金融势力本身就是穿一条裤子的。凯恩斯的这一观点 被各国政府广泛采用,之后的结果就是造成了浪费性消费品和服务的过度增长, 这给各国经济的良性发展留下了严重的隐患,因为一个国家在扩大再生产的过 程中可以动用的资金是有限的,浪费性消费多了,长期性投资自然就少了。而 且,这种靠浪费资
27、源拉动经济增长、实现他们目的做法,还将给全人类带来灭 顶之灾,关于这一点,我将在第六章里详细介绍。 (3)营销泡沫 对于营销泡沫,可以这样理解,站在企业层面看,是由于行政和销售人员 的过度增加造成的每单位实物产出的整体成本的提高;站在整个社会层面看, 就是每年新生产的物质产品总量和劳动生产率没有多大的提高的情况下,GDP 却大幅增长了。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在营销方面的投入力度越来 越大,2007 年中国传统媒体广告花费总量为 3120 亿人民币,网络广告总量为 70 亿元,同年 GDP 为 220000 亿人民币,仅广告一项就占 GDP 的 1.5%。现在, 许多行业的产
28、品出厂价格连市场零售价的 20%都占不到,也就是说消费者花费 的 80%都交给了流通领域。这种情况合理吗?这叫营销泡沫。泡沫最大的好处 就是可以把人民手里货币表现的财富缩水,从而达到掠夺人民财富的目的。不 管是投机泡沫、债务泡沫还是营销泡沫,都是如此。 当然,按照某些精英的说法,投资利润在向消费领域尤流通环节转移 仿佛这是天经地意的事情。事实果真如此吗?这年头,多长个心眼是不吃亏的。 流通领域指的是商品生产出来后,通过运、存、销到达消费者手中的中间 环节。流通领域并不创造价值,只起到商品价值转移的作用。流通领域的确是 商品实现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是,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过程 中创造
29、的。生产是根本,流通是枝叶,枝叶不可能比根本还重要吧?为什么会 出现这种本末倒置的情况?我们自然要深思其中的原因这既不利于社会公 平,也会影响社会生产效率。 其实,这是由市场经济体制与生俱来的浪费本性决定的。随着从卖方市场 进入买方市场,商家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为了生存,商家必须要把生产 销售出去,形成回款才能维持生存。但是,在买方市场上,所有的厂家都想销 售产品,产品的差距本身就不大所谓的产品差异更多的是消费者的主观感 觉而已(也是各厂家努力宣传的目的) ,实际上,所有合格的产品差别并不大, 它们都是符合国家相关生产标准的(假冒伪劣的产品除外) ;当然,每个产品 都有个合格率的问题,这对
30、所有产品都一样,尽管许多知名品牌都在宣传自己 的产品质量是如何的过硬,其实,差别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为了争夺有限的消费者,商家不得不加大的营销环节的投入。这就象追女 朋友一样,当只有一个男孩子去追求一个女孩子时,他所付出的代价不会太大; 一旦出现了大批的竞争者,再想追上这一个女孩子就得花大代价了,否则就追 不上,但是,如果追女孩子的花销是借来的,等两个人结了婚后女孩子也得跟 着还债。 当然,过度竞争的出现是与投资者的信息不充分有关(都认为是个发财的 好机会,进去后才发现竞争者一大堆,实际利润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多) 。这与 政府对市场的撒手不管(“自由竞争” 、 “依靠市场那支看不见的手” )有
31、直接 关系,其实这本身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当一个经济体中在流通环节投入过多的资金这些都要算到商品的成本 里归根到底还是要消费者来买单的,这就形成了严重的浪费,同时也会导 致商品价格与价值的严重背离,这就是营销泡沫。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对商家在流通领域投入的过量增加是无法阻止的 这是在妨碍市场自由竞争,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社会资源的 浪费是无法避免的。 此外,所谓“投资利润在向消费领域尤流通环节转移”里面还有一个阴谋。 一起看一下: 有一位前中国驻美国旧金山商务领事在 2004 年曾做过一个经济调查,他 调查的是一件中国产的日用品的价格出口到美国全过程中价格的变化情况,一 起
32、看一下:中国生产工厂 1 美元中国出口商 1.05 美元美国进口商 1.4 美 元美国大批发商 1.75 美元美国分销商 2.0 美元美国消费者 4.0 美元 (甚至 8.0 美元) 。 这个价格表让我们看清了一个事实,什么叫血汗工厂!中国出口商只赚 0.05 美元,利润率只有不到 5%,美国人在流通环节的收入是 2.95 美元,他们 居然还不用生产!这是什么?这是在吸中国人民的血!某些中国精英居然有脸 跟着狂叫什么“利润在向流通领域转移”你还算中国人吗?大家都不生产 了,你创造个利润我看看!你得喝西北风去! 根本没有什么利润转移的问题,有的只是外国人在压榨中国人民的血 汗!所以,对于这种血汗
33、工厂,没有二话,坚决关停!行政手段不行就用市场 手段,把汇率提起来,逼他们卖技术,逼它们跟外国人学着卖品牌。 现在美国从中国直接进口的产品大约是 700 亿美元,这是中国的厂家和出 口贸易公司的总收入,总利润最多不超过 30 亿,但是,国外的批发商的收入 是多少?700 亿。就算扣除 400 亿的管理和销售开支,还有 300 亿的利润,是 我们利润的 10 倍!人家外国人当然有条件享受高福利,当然可以带薪休假、 满世界的旅游! 很明显,在这个从生产到消费的链条中,便宜都让外国人占了,人家为了 长长久久、光明正大的占便宜,自然要为自己找足理由“投资利润在向消 费领域尤流通环节转移”嘛! 第二章、
34、泡沫解体一国经济的最经典案例 1、广场协议 1984 年,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达到创纪录的 1000 亿美元,与各国贸易摩 擦加剧。为此,1985 年 9 月,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英国等 5 个发达 国家的财长及央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决定 5 国政府联合干预外 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序地下跌,以增加美国产品的出口竞争能力,解 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史称“广场协议” 。从此,在美国的压力下,日元一 路升值,在几个月内由当初的 250 日元兑 1 美元骤增至 120 日元兑 1 美元。 由于担心日元升值会提高日本产品出口价格,降低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 日本政府开始把经济增长政
35、策调整为内需主导型,日本央行连续下调利率,以 降低储蓄率、刺激消费,但是,由此引发的另一个后果就是货币供应不可避免 的增长了。由于原有的产业结构下的日本经济增长已饱和,无法正确引导迅速 增大的货币供应流向;再加上货币汇率剧烈的变化(升值一倍)给出口生产商 的沉重打击,各企业为弥补出口损失纷纷从银行借贷投机,于是巨额资金流向 了股市和房地产。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纵容投机行为的政策并不符合日本以往的产业政策。 五、六十年代之前,日本政府是严格限制金融投机活动的,日本政策的政策是 引导银行信贷投向工业发展和基础建设领域,1985 年以前日本工业的发展是举 世瞩目的。这一段时期日本银行的贷款质量也是非
36、常高的。1965 年以前,日本 150 家最大银行的贷款中,有 65%投向了国民经济的生产领域,仅有 6%向了非 生产领域(指金融、保险、房地产和服务行业) ;到 1975 年,日本最大的 150 家银行的贷款中,依然有一半以上的贷款额投向了生产领域。1978 年之后,在 罗素停止工业化扩散的全球化政策指导下,日本银行的投资重点也从生产和工 业领域转移了出去,投向后工业社会的服务行业的银行贷款暴增。1985 年时生 产领域的贷款下降为总额的 38%,不过,此时仍然高于投向非生产领域的贷款 (贷款总额的 26%) ,日本经济深染沉疴是十年之后的事情。 1978 年,日本曾计划对拉丁美洲、亚洲和非
37、洲发展中国家投资 5000 亿美 元,用于发展铁路、供水和发电等基础建设,但当时的美国国务卿布热津斯基 对日本施加了强大的压力阻止贫穷国家工业化是罗素全球化思想的精髓。 日本的这个全球基础建设发展基金如果成功了,就是第二个马歇尔计划,既使 不能帮助日元成为新的霸权,也可以让日元与美元欧元鼎足而立。但是,日本 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它处在美国的“保护”之下。日本顶不住布热津斯基 的压力,被迫放弃了这一大规模投资计划。 美国逼日本签下广场协议只是解体日本经济的第一步。日元汇率的飙升严 重打击了日本的出口生产业,削弱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美国通过限 制日本对第三世界国家投资,逼着日本因降息而涌
38、出的巨额资金无处可去,最 后只能吹起一个巨大的经济泡沫。此外,日元的升值让日本工业设备变得更加 昂贵,贫穷的第三世界国家就更买不起了,以便于达到罗素的“限制获取工业 技术”的目的。国际金融势力一箭三雕。 对日本政府在广场协议之后的数次下调利率,美国政府并不满意,还嫌日 本利率不够低里根政府的赤字政策也需要巨额的日元去支撑。1987 年 10 月,纽约股市崩盘。美国财长贝克向日本施压,要求日本银行继续下调利率, 这样可以吸引东京市场的资金流向美国。日本政府低头了,把日元利率下调到 了 2.5%,日本银行系统开始出现严重的流动性泛滥。这时,日本银行贷款投向 的比重则完全颠倒过来了投向非生产领域的贷
39、款开始高于投向生产领域的 贷款比重。不过,这个选择对日本政府而言,实属无奈。利率下调之后,出现 了的巨额货币供应根本无处投放国内投资已饱和,投下第三世界国家美国 (准确的说是国际金融势力)又不同意,这些资金能流向哪里? 2、吹起一个大泡泡 巨额资金涌向股市和房地产,之后,日本的股市和房市泡沫暴涨。东京的 股票年成长率一度高达 40%,房地产甚至超过 90%。1989 年 12 月 29 日,日本 股市达到了历史巅峰,日经指数冲到了 38915 点。房市的表现更是有过之而无 不及。在日本的 6 大城市中,住宅、商业和工业用地的价格,每年以两位数上 升,从 1970 年的每平方米 6 千美元,猛涨
40、至 1991 年的每平方米 62000 美元, 上涨幅度高达 10 倍之多,创下世界前所未闻的记录。相比之下,纽约市区土 地价格仅为每平方米 1200 美元。到 80 年代末,日本的土地财富已经占国家财 富总额的 70%。那时有日本人狂傲的说:“卖了东京全部的地的钱,可以买下 整个美国” 。可惜,这个狂妄的日本人不知道,日本的地价是被美国人逼着涨 起来的。 日本的经济沫泡能膨胀到这一步,与当时日本人的狂妄心态是直接相关的。 因为在股市和房市投机炒作的基础都是信心。没有超一流的信心怎么会有超一 流的泡沫?从二战之后,日本一直在美国的管理之下,美国是日本的保护人, 所以日本在一切事务上都要听从美国
41、的安排,美国人说什么,日本人只能说 “是” 。现在日本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债主了,所以日本人有理由对美国人说 “不” 。有一个小故事足以说明当时日本人的狂妄程度:有日本人向美国政府 提议,把加利福利亚卖给日本人,以解决日美之间的巨额债务问题。理由很充 分,加州离日本最近,亚裔居民最多,与日本贸易和投资往来也最多加州 已成为日本人的天下,日本人应该把加州买下来。日本人很聪明,知道拿钱可 以买到地,当年阿拉斯加不就是华莱士从沙俄手里买的吗? 整个日本深深的沉浸在一片可以对美国说“不”的快感之中。 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 日本东京股市崩盘的主要原因有四点: (1)由于地价过度上涨,个人买不起房,住宅建筑业前
42、景堪忧;建筑用 地价格过高,许多企业投资扩大的成本太高,难以承受;过高的地价还给日本 从中央到地方的城市再开发和道路建设带来了严重障碍。为了压制房价的上涨, 日本政府不得不做出加息的决定。自 1989 年 5 月始,日本央行 3 次上调贴现 率。1990 年 8 月,为防止海湾战争带来的油价上涨的冲击,日本银行将贴现率 从 4.25%一次性上调到 6.0%。银行加息是给股市泡沫和房市泡沫带来了巨大的 压力。其实,泡沫吹大后破灭是必然结果,无论是股市还是房市。 (2)广场协议签署之前,国际金融势力把巨额的热钱推入日本国内套利 (关于进入日本的热钱数量,有一种数法是 300 亿美元) 。在揣着热钱
43、大量卖 空美元买进日元的投机者里面就有东南亚国家的老朋友索罗斯。这些热钱进入 日本后,通过狂炒股票和房产获得了巨额收益,并在国际金融势力发动对日本 泡沫致命一击的前夜出逃。大笔热钱的出逃时抛售了巨额的资本品,大大增加 了日本股市泡沫和房市泡沫的压力。 (3)老布什出了狠招。1989 年秋天,美国要求日本企业改变相互持股的 做法,并提出了具体要求:将日本的银行持股标准由 5%降低到 2%;取消综合 商社不得持有制造业企业股份的限制;强化子公司持有母公司股份的限制。 老布什的这一招绝对是釜底抽薪:各公司相互持股是日本股票市场的主要 特点,如果日本改变了这一做法,将使市场流通的股票数量急剧增加,股价
44、肯 定会受挫;日本银行一向大量、长期的持有公司股票,并且不轻易抛出,经过 长期的大牛市,银行所持股票(1985 年以前就持有这些股票)的盈利非常巨大, 一旦银行抛售股票,日本股市泡沫承受的压力进一步增加了。 (4)国际金融势力动用了股指期货这一威力巨大的金融工具,大规模做 空股市,直接扎破了日本股市泡沫。从此,日本股票市场陷入了长达十多年的 熊市之中。 在股市狂跌之后,1991 年,巨大的地市泡沫也开始破裂,从东京迅速蔓延 至日本全境。当年,日本六大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就下降了 15%20%。房地产价 格的暴跌导致大量不动产企业及关联企业破产。在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崩溃之前, 日本的银行业发行了数额巨
45、大的银行贷款用于土地投机,到 1992 年 3 月末已 达到 150 万亿日元,占当时银行总贷款额的 1/3 以上。在泡沫破灭后,银行也 背上了巨额的债务包袱,重创了日本的金融业。 4、克林顿的二次进攻 1993 年,克林顿政府开始了新一轮的日元升值攻势。 1993 年 4 月,刚上台的克林顿在日美首脑会议上说:“日元升值有利于日 本削减贸易顺差。 ”日元升值的希望又让套利的热钱开始蠢蠢欲动。很快的, 日元兑美元从 1993 年初的 1 美元兑 120 日元上升到当年 8 月份的 1 美元兑 100 日元。克林顿对日元的穷追猛打招致了许多国家的反对。1994 年 7 月,发达国 家首脑在意大利
46、那不勒斯召开会议,试图改变日元汇率居高不下的状况,但由 于美国不支持,会议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日元再次飙升,达到 1 美元兑 96 日 元。1995 年,日美汽车贸易摩擦再次导致日元飞涨,4 月份时的汇率涨到了 1 美元兑 80 日元。 一个国家汇率的调整属于支出转换政策,它直接影响一国商品的国际竞争 力,也就是说,它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出口型企业的生死存亡连续、快速 的升值会对一个国际的出口型企业造成致命性的打击。举个例子,假定每辆车 的出口价格是 2 万美元,日本的汽车生产商想把每辆汽车的生产成本降低 1 万 日元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但是只要日元兑美元升值 1 日元,日本汽车的出口 成本就上升
47、 2 万日元,如果升值 10 日元,成本将提高 20 万日元。生产成本降 得再快,也比不了汇率上升带来的出口价格上涨快。所以,从 1994 年到 1995 年的日元急剧升值,导致日本的制造企业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由于日元兑美 元长期升值,日本多数传统出口产业,如化学制品、金属及金属制品、纤维及 纺织品、机械机器等产品,对美国的出口数量持续大幅度下降;同时为了降低 成本,不得不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这也对日元区的形成有 一定帮助) 。日本对美国出口最强势的汽车业,也从 1986 年的 350 万辆降低到 1992 年的 180 万辆。 从广场协议前的 1 美元兑 250 日元到 1
48、995 年的 1 美元兑 80 日元,日元长 达 10 年的升值之路给日本制造业以近乎毁灭性的打击。用美国国际经济研究 所所长巴古斯登的话来说,美国就是要通过逼日元不断升值“让日本用自己的 锅烹煮自己” 。 1995 年 6 月,日本中央银行公布了银行体系的坏帐数字,该年度日本 150 家最大的商业银行一共拥有 400000 亿日元的坏债,折合 4000 亿美元;而据美 国索罗门证券公司的估计,日本银行体系坏债约为 1000000 日元,折合 1 万亿 美元。而在 1980 年时,日本银行体系的坏债总额仅为 10000 亿日元,折合 100 亿美元。坏债率仅为 0.5%。十五年的时间,坏帐增长
49、了 100 倍,国际金融势力 的泡沫武器的厉害可见一斑!不过,有一点必须承认,连续十年的日元升值都 没有让日元的汇率崩溃(掉头下跌) ,这足以说明日本经济体之前是多么的健 康。 5、套在日本人脖子上的绳索巴塞尔协议(资本充足性标准) 1985 年 9 月的“广场协议”导致日元急速升值,日本企业对外投资暴增, 从 1986 年的 220 亿美元上升到 1989 年的 680 亿美元。1980 年到 1990 年累计 对外投资额 2271 亿美元,是 80 年代前半期的 5 倍。尤其是在 1988 年到 1990 年期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额占世界 8 个主要工业大国对外直接投资的 27.5%,超过英国和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对外直接投资国。在全球资产规模 最大的 10 家大银行中,有 7 家属于日本。 随着日元的升值,亚洲各国对日本的出口剧增,对日本的经济依赖性增加; 日本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纷纷向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转移生产基地;日元 的强势导致亚洲国家在对日贸易中倾向于用日元来作为结算货币,日元也因此 在亚洲得以广泛使用。日元区在逐渐的形成,日本也具备了争夺全球话语权的 能力。这让国际金融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