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一教案: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知识点.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4125721 上传时间:2019-09-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一教案: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3-2014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一教案: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3-2014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一教案: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知识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3-2014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一教案: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知识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3-2014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一教案: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知识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 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知识点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物质的分类(可按组成、状态、性能等来分类) 物质的转化(反应)类型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 2. 氧化还原反应 实质:电子发生转移 判断依据: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 得到电子 化合价降低 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注意:a.“e -”表

2、示电子。 b.双线桥法表示时箭头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箭头起止为同一种元素, 应标出“得” 与“失”及得失电子的总数。 c失去电子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得到电子的反应物是氧化剂 d被氧化得到的产物是氧化产物,被还原得到的产物是还原产物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比较:氧化剂 + 还原剂 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 还原产物 (2 )从元素化合价考虑: 最高价态 只有氧化性,如 Fe3+、H 2SO4、KMnO 4 等; 中间价态 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 Fe2+、S、Cl 2 等; 最低价态 只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 Cl-、S 2-等。 (

3、3 )根据其活泼性判断: 根据金属活泼性: 对应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对应的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 根据非金属活泼性: 对应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Cl2 Br2 I2 S 对应的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4) 根据反应条件进行判断: 不同氧化剂氧化同一还原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氧化剂的氧化剂越强;不同还原剂 还原同一氧化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如:2KMnO 4 + 16HCl (浓) = 2KCl + 2MnCl2 + 5Cl2 + 8H2O MnO2 + 4HCl(浓) = M

4、nCl2 + Cl2 + 2H2O 前者常温下反应,后者微热条件下反应,故物质氧化性:KMnO 4 MnO2 (5) 通过与同一物质反应的产物比较: 如:2Fe + 3Cl2 = 2FeCl3 Fe + S = FeS 可得氧化性 Cl2 S 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 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 否导电。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 导电。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 非金属氧

5、化物 (SO 2、SO 3、CO 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 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3)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 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1、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 2 、F

6、e 3 、Cu 2 、MnO 4- 2、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 Ba2 和 SO42-、Ag 和 Cl-、Ca 2 和 CO32-、Mg 2 和 OH-等 3、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 H 和 C O 32-,HCO3- ,SO32-, OH-和 NH4 等 4、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 H 和 OH-,OH -和 HCO3-等。 5、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 Fe3 与 S2-、I -,Fe 2+与 NO3-(H +)等 6、发生络合反应:如 Fe3 与 SCN- (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看) 一、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主要看反应能

7、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 二、看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纯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三、看化学用语是否正确: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号等书写是 否符合事实 四、看离子配比是否正确 五、看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 六、看与量有关的反应表达式是否正确(过量、适量) 物质的量 1、 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 n,单位为摩尔(mol) 2、 1 mol 粒子的数目是 0.012 kg 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约为 6.021023 个。 3、 1 mol 粒子的数目又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 NA,单位 mol1 。 4、 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粒子的种类,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

8、电子等。 5.、数学表达式 : nAN 摩尔质量 1、定义:1mol 任何物质的质量,称为该物质的摩尔质量。符号: M 表示,常用单位为 g/mol 2、数学表达式:n = m/M 3、数值:当物质的质量以 g 为单位时,其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 量. 物质的聚集状态 1、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微粒的数目、微粒的大小和微粒间的距离。 固、液体影响体积因素主要为微粒的数目和微粒的大小;气体主要是微粒的数目和微粒间的 距离。 2、 气体摩尔体积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符号:V m 表达式:V m= ;单位:Lmol -1 在标准状况(0 oC,101KPa)下,1 mo

9、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 22.4 L,即标准状况下,气体 摩尔体积为 22.4L/mol。 MnMnM, 或, 或 补充: 标 =M/22.4 1/2 M1 / M2 阿佛加德罗定律:V 1/V2n 1/n2N 1/N2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 B 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 量,叫做溶质 B 的物质的浓度。 (2)单位:mol/L (3)物质的量浓度 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 CB = nB/V 液 注意点: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与其溶液的体积没有任何关系 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 =C(稀溶液)V(稀溶液) 2.一定

10、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 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 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 (2)主要操作 1、检验是否漏水. 2、配制溶液 1 计算.2 称量(或量取).3 溶解.4 转移.5 洗涤.6 定容.7 摇匀.8 贮存溶液. 所需仪器: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 注意事项: A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B 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 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D 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E 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 12cm 时改用滴管,以平

11、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 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3 )误差分析: 过程分析可能仪器误差的操作 m V 对溶液浓度的影响 称量 NaOH 时间过长或用纸片称取 减小 偏低 移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的水 不变 不变 不变 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少量流出 减小 偏低 未洗涤烧杯、玻璃棒或未将洗液转移至容量瓶 减小 偏低 未冷却至室温就移液 减小 偏高 定容时,水加多后用滴管吸出 减小 偏低 定容摇匀时液面下降再加水 增大 偏低 定容时俯视读数 减小 偏高 定容时仰视读数 增大 偏低 物质的分散系 1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微粒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 分类(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溶液(小于 1

12、0-9m 、胶体(10 -910-7m) 浊液(大于 10-7m) 2 胶体: (1 )概念: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在 10-910-7m 之间的分散系。 (2 )性质:丁达尔现象(用聚光手电筒照射胶体时,可以看到在胶体中出现一条光亮的 “通路” ,这是胶体的丁达尔现象。 ) 凝聚作用(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 3、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将饱和的 FeCl3 溶液逐滴滴入沸水中 FeCl3 + 3H2O = Fe(OH)3(胶体) + 3HCl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分 离 和 提 纯 的 方 法 分 离 的 物 质 应 注 意 的 事 项 应 用 举 例 过 滤 用 于 固 液 混 合 的 分 离 一 贴

13、 、 二 低 、 三 靠 如 粗 盐 的 提 纯 蒸 馏 提 纯 或 分 离 沸 点 不 同 的 液 体 混合 物 防 止 液 体 暴 沸 , 温 度 计 水 银 球 的 位 置 ,如 石 油 的 蒸 馏 中 冷 凝 管 中 水 的 流 向 如 石 油 的 蒸 馏 萃 取 利 用 溶 质 在 互 不 相 溶 的 溶 剂 里 的 溶 解 度 不 同 , 用 一 种 溶 剂 把 溶 质 从 它 与 另 一 种 溶 剂 所 组 成 的 溶 液 中 提 取 出 来 的 方 法 选 择 的 萃 取 剂 应 符 合 下 列 要 求 : 和 原 溶 液 中 的 溶 剂 互 不 相 溶 ; 对 溶 质 的 溶

14、 解 度 要 远 大 于 原 溶 剂 用四氯 化碳萃取溴 水里的溴、碘 分 液 分 离 互 不 相 溶 的 液 体 打 开 上 端 活 塞 或 使 活 塞 上 的 凹 槽 与 漏 斗 上 的 水 孔 , 使 漏 斗 内 外 空 气 相 通 。 打 开 活 塞 , 使 下 层 液 体 慢 慢 流 出 , 及 时 关 闭 活 塞 , 上 层 液 体 由 上 端 倒 出 如 用 四 氯 化 碳 萃 取 溴 水 里 的 溴 、 碘 后 再 分 液 蒸 发 和 结 晶 用 来 分 离 和 提 纯 几 种 可 溶 性 固 体 的 混 合 物 加 热 蒸 发 皿 使 溶 液 蒸 发 时 , 要 用 玻 璃 棒 不 断 搅 动 溶 液 ; 当 蒸 发 皿 中 出 现 较 多 的 固 体 时 , 即 停 止 加 热 分 离 NaCl 和 KNO3 混 合 物 常见物质的检验 略 原子的构成 表示质量数为 A、质子数为 Z 的具体的 X 原子。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要求掌握 120 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质量数(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核素)互为同位素会判断 ZX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