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宪法修正案背景及解读.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4126878 上传时间:2019-09-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宪法修正案背景及解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宪法修正案背景及解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8宪法修正案背景及解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8宪法修正案背景及解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宪法修改的基本考虑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王晨 3 月 5 日向十三届全国人大 一次会议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时说,宪法是国家 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 要坚持依宪执政。宪法修改,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以习近平同 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 的重大决策,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 举措。 第一,我国现行宪法是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好宪法,为

2、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法治保障,必须坚决维护、长期坚持、 全面贯彻。 我国现行宪法是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于 1982 年 12 月 4 日由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并公布施行的。再往前追溯,1982 年宪 法是对 1949 年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继承和发展。 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 建设、改革的伟大斗争和根本成就,确立了工人 阶级领导的、以工 农联盟为基础 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确定了国 家的根本任务、领导核心、

3、指导思想、发展道路、奋斗目标,规定了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规定 了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等等,反映了我 国各族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 30 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我国宪法有力坚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有力 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有力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力推动了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有力维护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 稳定,是符 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好宪法,是充分体现人民共同意志、充 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充分 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好宪法,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 保证人民创

4、造幸福生活、保障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好宪法,是我们国家和人 民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法 治保障。我国宪法确立的一系列制度、原则和规则,确定的一系列大政方针,具 有显著优势、坚实基础、强大生命力,必 须长期坚持、全面贯彻。 第二,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 纳新经验、确认 新成果、作出新规范,才具有 持久生命力。 1982 年宪法公布施行后,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 发展,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大于 1988 年、1993 年、1999 年、2004 年先后 4 次 对 1982 年宪法即我国现行宪法的个别条款和部分内容作出必要的、

5、也是十分重 要的修正,共通过了 31 条宪法修正案。 总的看,4 次宪法修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 发 展成果。通过 4 次宪法修改,我国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紧跟时代 步伐,不断与时俱进,有力推动和保障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有力推 动和加强了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回顾我国宪法制度发展历程,我们愈加感到,我国宪法同党和人民进行的艰 苦奋斗和创造的辉煌成就紧密相连,同党和人民开辟的前进道路和积累的宝贵 经验紧密相连。我国宪法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 展而不断完善发展。这

6、是我国宪法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一条基本规律。由 宪法及时确认党和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以更好发挥宪法的规范、引 领、推动、保障作用,是 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三,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实践,在总体保 持我国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有必要对我国宪法作出适当的修 改。 自 2004 年宪法修改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又有了许多重要发展变化。特别是党 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毫不动摇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 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

7、理念新思 想新战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九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政治论断,确立了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确定了新的奋斗目标,对党和国家 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指导和引领意义。 在党的十九大文件起草和形成过程中,在全党全国上下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 精神过程中,都有许多单位和同志提出,应该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对我国现行宪 法作出必要的修改完善,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 制度创新成果通过国家根本法确认下来,使之成为全国各族人民

8、的共同遵循,成 为国家各项事业、各方面工作的活动准则。 党中央决定对宪法进行适当修改,是经过反复考虑、综合方方面面情况作出 的,目的是通过修改使我国宪法更好体现人民意志,更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的优势,更好适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这对于全面 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广泛动员和组织全国各族人民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伟大胜利而奋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总体要求和原则 一是坚持党对宪法修改的领导。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增强政治意识、大 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 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中

9、国特色社会主 义法治道路,把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贯穿于宪法修改全过程,确保宪法修改 的正确政治方向。 二是严格依法按程序推进宪法修改。宪法第六十四条对宪法修改作出了明确 规定。在党中央领导下,通过历次宪法修改实践,已经形成了符合宪法精神、行 之有效的修宪工作程序和机制。先形成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草案),经党中央全会审议和通过;再依法形成中 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 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和通过。 三是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 宪法修改关系全局,影响广泛而深远,既 要适应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要求,又要遵循宪法法律发展规律。做好宪法修改工作, 必须贯彻

10、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要求,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 注重从政治上、大局上、战略上分析问题,注重从 宪 法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内在要 求上思考问题。 四是坚持对宪法作部分修改、不作大改。我国现 行宪法是一部好宪法。 对各方 面普遍要求修改、实践证明成熟、具有广泛共识、需要在宪法上予以体现和规范、 非改不可的,进行必要的、适当的修改;对不成熟、有争议、有待进一步研究的,不 作修改;对可改可不改、可以通 过有关法律或者宪法解 释予以明确的,原则上不作 修改,保持宪法的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 形成中央修宪建议草案稿和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过程,很好贯彻和遵循了党 中央确定的上述总体要求和原则

11、。 宪法修正案(草案)的具体内容解读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王晨在作说明时说,宪法修正案 (草案)提出,对我国现行宪法作出 21 条修改,其中 11 条同设立监察委员会有关。 具体修改内容如下。 1 确立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 生活中的指导地位。 宪法修正案(草案)将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在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 泽东思 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修改为“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 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 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同时,在 “自力更生, 艰苦奋 斗” 前增写“

12、贯彻新发展理念”。 主要考虑是: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 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党的十八大党章修正案已经将其 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 指南,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根本 理论指引,其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已被实 践所充分证明,在全党全国 人民中已经形成高度共识。党的十九大党章修正案已经将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 想。在宪法中把

13、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 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在一起,确立其在国家政 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党的主张 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明确了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 同思想基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 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发展。把 “新发展理念” 写入宪法,有利于从宪法上确认这一重要理论成果,更好发挥其

14、在决胜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 指导作用。 2 调整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容。 宪法修正案(草案)将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推 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 神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 义国家”修改为“推 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 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与 此相适应,在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第三节第八十九条第六项“ 领导和管理经济 工作和城乡建设” 后面,增加“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 主要考虑是

15、: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到物质文明、政治文 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 识的深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丰富和完善。把我国建设成为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 十九大确立的奋斗目标。作这样的修改,在表述上与党的十九大报告相一致,有 利于引领全党全国人民把握规律、科学布局,在新时代不断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 展新局面,齐心协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 国梦而不懈奋斗。 3 完善依法治国和宪法实施举措。 宪法修正案(草案)将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健全社会主

16、义法制” 修改为“健 全社会主义法治” 。 主要考虑是: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到健全社会主义法治,是我们党依法治国 理念和方式的新飞跃。作这样的修改,有利于推 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党和国家事业 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 同时,在宪法第一章总纲第二十七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 国家工作人 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主要考虑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已于 2015 年 7 月 1 日通过了关于 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不久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又作了修订,将宪法宣誓制度 在宪法中确认下来,

17、有利于促使国家工作人员树立宪法意识、恪守宪法原则、弘 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也有利于彰显宪法权威,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 员 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加强宪法实施。 4 充实完善我国革命和建设发展历程的内容。 宪法修正案(草案)将宪法序言第十自然段中“在 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 修 改为“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 过程中”; 将宪法序言第十二自然段中“中国革命 和建设的成就是同世界人民的支持分不开的”修改为“ 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成 就是同世界人民的支持分不开的”。作这些修改,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光辉历程 就更加完整。 5 充实完善爱国统一战线和民族关系的内容。 宪法修正案(草案)将

18、宪法序言第十自然段中“包括全体社会主 义劳动者、社 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 的爱国统一战线” 修改为“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 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 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 主要考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经成为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 的最大公约数。实现中国梦,需要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奋斗。只有把全体社会 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拥护祖国统一和 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都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实现中国梦才能获得 强大持久广泛的力量支持。 将宪法序言第十一自然段中“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 并将继续加强。”修改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 继续加强。” 与此相适应,将 宪法第一章总纲第四条第一款中“维护和发展各民 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修改为“ 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 。 主要考虑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党的十 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作这样的修 改,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 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和 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