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诗歌鉴赏练习及答案.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4137563 上传时间:2019-09-28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95.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诗歌鉴赏练习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初中诗歌鉴赏练习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初中诗歌鉴赏练习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初中诗歌鉴赏练习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初中诗歌鉴赏练习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初中诗歌鉴赏(课内+附录) 七年级上册课内诗歌鉴赏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主题】见练习 3 【练习】 1 观 字起到了统领全篇的作用,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体现这 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2作者登临碣石,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 答:苍茫的大海无边无际,海水摇荡,雄伟壮观。突兀耸立的山岛跃入眼帘,山岛之上百 草丰美,树木葱茏。秋风阵阵袭来,海面上波涛翻滚,汹涌澎湃。 3作者借景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作者以沧

2、海自比,通过对大海吞吐宇宙气势的描写,表现了作者的阔大胸襟和一统天 下的政治抱负。 4本诗的写景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虚实结合,动静相衬。 “水何澹澹洪波涌起”是实景描写,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展 示了大海的宏伟气象。 “日月之行”是虚景描写,运用想象手法,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 星辰的气概,展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政治抱负。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主题】抒发作者的思乡之情。 【练习】 1这首诗用字精炼传神,你认为哪几个字用得好?指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答:第二联中“平” , “阔” , “正

3、” , “悬”用得好。 “平”与“阔”是说春潮涌动,江水浩荡, 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两岸就显得宽阔,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悬”是写帆端端 直直高挂的样子, “正”则显示了风既顺且和的特点,这样帆才能悬,这句写景极为传神。 (如鉴赏整句:这句诗用生动凝练的语言写出作者在行船之上所见的两岸壮阔美丽的景色, +划线内容) 2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答: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水面似乎与岸平了,两岸就显得宽阔。和煦的春风 鼓动着白帆,行进在宽阔的江面之上。 3简要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所蕴含的哲理。 答:此联写景蕴涵深刻哲理。形象地写出夜退日出,冬去

4、春来的变化,突出时间过得极快, 含蓄传达出新事物必定取代旧事物的道理。 (阐述相同哲理的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4、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答:这句诗中, “生”字“入”字用得好,将“日”和“春”拟人化,赋予了它们以人的意 志和情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海日生于残夜,将驱逐黑暗;那江上景物所表现出来的“春 意” ,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写景逼真,富有自然理趣,富有哲理。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主题】描写西湖早春明媚春光

5、,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练习】 1这首诗描绘了 西湖 (地点) 早春 (季节)的景色,诗中能体现早春特点的景物 有 早莺 、新燕 、 浅草 等。 2展现诗中所描绘的早春画面。 答:湖中春水初生几乎与岸平。远远的天边白云低垂,与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黄 莺争着飞到向阳的枝头歌唱鸣叫,新来的燕子在湖边衔泥筑巢,忙忙碌碌。春花初绽令人 眼花缭乱,新生的小草嫩嫩的、浅浅的,才刚刚能没过马蹄。 3 “争”字和“啄”字好在哪里?试分析。 答:“争”字具有拟人的意味,写早莺争先恐后的飞向向阳的枝头唱歌鸣叫, “啄”字则写 出新来的燕子在湖边衔泥筑巢忙忙碌碌的景象,表现了早春的生机与活力,抒发了作者的

6、 喜悦之情。 4本诗写景有什么特点,结合语句简要分析。 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两句运用对偶、拟人手法描写早春美丽景色。 “争”字具有拟人的意味,写早莺争先恐后的飞向向阳的枝头唱歌鸣叫, “啄”字则写出新 来的燕子在湖边衔泥筑巢忙忙碌碌的景象,表现了早春的生机与活力,抒发了作者的喜悦 之情。 *5、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答:本联写花草,画面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马仔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人在马背上 自然感到舒适;但看花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也会产生迷乱的感 觉。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美丽和沉醉于美景的春游的人们的感受。 *6、任选

7、一个角度赏析“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答:本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行不足” ,是因为看不够,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作者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空白,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 增加了想象的空间。 *7、诗歌第二联中, “几处” “谁家”用的极其精妙,若换作“处处” “家家”就没有这种效 果,练习全文,说说原因。 答:“几处” “谁家”照应“早莺” “新燕” ,说明早莺上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 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换成“处处” “家家” ,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

8、下,断肠人在天涯。 【主题】见练习 1 【练习】 1全诗共描写了 10 种景物,表达了作者 天涯游子的孤寂愁苦之情 的感情。 2前三句诗用 18 个字描绘了 9 种事物,生动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请你站在 “断肠人”的角度,描绘这幅图景。 答: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萧瑟的秋风,走在荒凉的古道 上。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乌鸦在树梢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 桥,看到桥畔的几户人家已升起了袅袅炊烟。 (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他却还没找到投宿的 地方迎接他的又是一个漫漫长夜,他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 3请就天净沙 秋思艺术特色的一个方面进行赏析。

9、答:“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句运用白描手法,通过名词的连 缀在 18 个字之间描绘了 9 种景物。勾勒出一幅凄凉的深秋晚景图,画面简洁生动、凝练。 同时寓情于景,将悲秋与乡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抒发了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孤寂愁苦 之情。 七年级上册附录诗歌鉴赏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主题】 诗中提出了两个观点:1、寿命长短不全由天定,自身注意保养调节,使身心保持良好 状态,也能延长寿命;2、年老并不可怕,老了也要有所作为,也能有所作为

10、。年纪老但雄 心壮志不能老。 【练习】 1作者慷慨高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意在表达怎样的情怀? 答: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豪迈情怀 2诗的结尾四句告诉人们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 答: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听从自然规律的摆布,一个人如果保养得法,也可以延年益寿。从 而推迟“暮年”的到来,去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主题】#本诗描写了农村美丽的田园风光,流露出诗人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之情。 (流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和回归自然的情怀。 ) 【练习】

11、 1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是名句,试描绘画面。 答:画面:绿色的树木在村边环绕,青翠的远山在城外横斜。 选一角度(如表达手法、语言运用)赏析。# 赏析:(1)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 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2)对仗工整, “绿树”对“青山” , “村边”对“郭外” ,词性相同, 相互对应,十分工整。 (3)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如“合”字表现了绿树 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 (或“斜”字形象描画出村外青山又近及远伸向 远方的景象,画面感强) (4)动静结合,写出了景物的情态之美, “合”字表现出了绿树环 抱相拥的动态,

12、突出了树的繁茂;“斜”字形象地表现出村外青山横斜,与村庄依依相伴 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热爱之情。 2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流露出诗人怎样思想感情? 答:流露出诗人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之情(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3、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谈谈“还”字的表达效果。 答:“还”是“再”的意思,作者深深为农村美景和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任率 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表达了流露出诗人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 恋之情。 (或流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和回归自然的情怀。 )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13、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主题】 这是一首题壁诗。通过对后禅院幽静美妙环境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练习】 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答:竹丛小路弯弯曲曲,一直通向幽深的后院,唱经礼佛的禅房,掩映在后院花丛树林深 处。 2“万籁此都寂“与“但闻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万物之音响全部消寂,而反有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不绝,似乎永恒地吟唱, 它使这寂静的禅院更为空寂,使这肃穆地世界更为庄严,使一刹那成为了永恒。 (主要围绕 反衬或以声衬静的写法来回答) 3通过对后禅院幽静美妙环境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4、: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4、华夏文明讲究曲折美,层次美,这首诗表现这一美学思想的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 木深。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主题】诗人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他在长安的友人(或妻子)的诗,表达了对友人 (或妻子)的思念之情。 【练习】 *1、本诗中将相思之情转化为重逢的希冀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试分析“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秋”这一意象的作用; 答:“秋”点明了季节,渲染了寂寥、凄冷的氛围。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主题】诗人借

15、古讽今,深切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民众的同情及对统治者贪图 享乐的鞭挞。 【练习】 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写“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展现的画面,并说说这一 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轻轻的雾霭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意可感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煞是空 冷愁寂。具有朦胧、冷寂的特点(或迷茫、悲凉、幽静的特点) 。 2作者在诗的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其作用。 答: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权者不理国事,沉溺享乐的批判、忧虑,开篇两个“笼”字写 出了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奠定了全诗感伤、忧愁的基调。 3赏析后两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答:这两句抒情

16、,是全诗的主旨所在。歌女是侍奉他人的,唱什么歌取决于点歌的人。说 歌女不知亡国恨,实际上用的是曲笔,因为她们唱的歌是享乐者点的,自然不知亡国恨的 应是哪些点歌的权贵官僚。 “隔江”二字,承上“亡国恨”故事而来。当年陈后主不顾江南 小朝廷危在旦夕的局面,一味享乐,最终导致亡国。 诗人借古讽今,深切地表达了对国家 命运的担忧、对民众的同情及对统治者贪图享乐的鞭挞。 *4、赏析后两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犹”字。 答:“犹”是“还”的意思。灯火通明中,歌女在江岸边,还高唱着亡国之音。歌女为人 作乐,哪知亡国之恨,而当权者却醉生梦死,置国家危亡于不顾。作者借古讽今,批评那 些沉溺于歌

17、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 “犹”字巧妙将讲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 未来联系起来,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主题】这首词写词人在暮春的黄昏时分,对酒听歌,面对旧日的景物,感叹时光流逝, 不由大为伤感。 【练习】 1 # 请简要分析“小园香径独徘徊”句中“独”字的含义。 答:“独”是“独自”的意思,作者感时伤怀,在洒满落花的小路上独自徘徊,流露出诗 人词人孤寂、失意的情怀和缕缕恬淡闲愁。 2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 答:下阙“无可奈何”两句,上句对春

18、光的流逝表示惋惜之情,下句对巢燕的归来兴怀旧 之感。人间生死,同花开花落一样,不由自主,所以说“无可奈何” 。旧地重游,前尘影事, 若幻若真,所以说“似曾相识” ,渗透在句中的是最词人浓重而深沉的伤春怀人之情。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欢喜;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主题】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 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 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练习】 1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一句哲理深刻,试分析其中所蕴含的哲理。 答:含蓄地说明了

19、生活中许多看似容易的事,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的道理。或:启迪人们 面对困难应有足够的认识和准备。 2试分析“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一句中“拦”字的妙处。 答:“拦”字形象地写出了山的动态感。或:用形象的比喻,把山比作生活中的困难,蕴 含着深刻的哲理。 *3、试分析“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 “山”比喻什么?整首诗蕴含了怎样的 哲理? 答:“山”比喻人生路途中的困难与挫折;哲理:不要因眼前一时成功而满足,应不断进 取。 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主题】 如梦令是一篇追忆性的文字,讲述了下日泛舟郊游,流

20、连忘返,导致酒醉后迷路 误入荷花丛中的欢乐情景,反映了词人无忧无虑的生活,抒发了热爱生活和热爱自然的情 感。 【练习】 1.描述“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所展现的图景。 答:暮色苍茫的天空里,突然出现一群雪白的鸥鹭,与湖面碧绿的莲叶交相辉映;宁静的 湖面上空,突然奏响人声、鸟声和水声的交响乐章 #2.一篇小令,才共六句,好似一幅图画,娓娓道来中流露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反映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女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主题】 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 【练习】 1

21、.上联写景怎样具体描绘方塘的清澈明净?诗人用方塘的感性形象比喻什么? 答:将方塘喻为明镜,用天光云影在水中的倒影表现塘水的清澈。诗人以清澈的塘水为喻, 生动地描写了读书达到的心领神会的高超境界。 2.品读全诗,展开联想与想象,试描绘第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答: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展现在眼前,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 3 结合自己的读书体验,谈谈你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两句诗的理解。 答:只有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提高道德和文化修养。 (或从以下三个角度来回答: 1.“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 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

22、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2.人们也用这两句 诗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3.我们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 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 容,方能才思不断。 ) 七年级下册附录诗歌鉴赏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主题】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体现出诗人闲适恬淡的心情。 【练习】1、展现画面。 (见诗大意) 2、写出你最喜欢的词句,并说明理由。 (个性化开放试题) 3、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山中怎样的景物?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这首诗为我们描绘的景物有烟、日、鸟

23、、云,这都是常见的景物,但是诗人描绘的画 面却富有层次感,立体感,得益于写景时远近结合,动静结合。 4、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赏析。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二句最妙,是作者的神来之笔,尤其是云从窗里出的描 写,写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语虽平淡,但意境遥远,突出了山中有趣的生活,透露出 诗人恬淡超然的心境。 *5、 “竹中窥落日”中“窥”字能否改成“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不能改。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表现出竹林的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 向远方看得意思,已经开阔狼术,与诗歌整体意境不符。所以不能改。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

24、知,明月来相照。 【主题】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意境优美高雅,心情宁静淡泊。 【练习】1、以声写静的诗句:独 坐 幽 篁 里 , 弹 琴 复 长 啸 。 2、苏东坡评价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全诗的画面。 月夜里,独 自 坐 在 幽 深 的 竹 林 里 , 一 边 弹 着 琴 一 边 又 长 啸 。 竹 林 里 僻 静 幽 深 , 无 人 知 晓 , 惟 有 明 月 似 解 人 意 , 偏 来 相 照 。 *3、 选 择 一 个 角 度 , 对 后 两 句 进 行 赏 析 。 竹林里僻 静 幽 深 , 无 人 知 晓 , 惟 有 明 月 似 解 人 意 , 偏

25、 来 相 照 。 诗 中 用 拟 人 修 辞 , 赋 予 月 亮 以 人 的 性 情 , 在 这 寂 静 的 幽 林 里 , 只 有 明 月 相 伴 , 作 者 宁 静 淡 泊 的 高 雅 志 趣 跃 然 纸 上 。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主题】诗中无不渗透作者的行江体验,借以表达豪情壮志及其对亲朋家乡的思念之情。 (离乡思友和对故乡的眷恋) 【练习】 1、 峨眉山月歌中连用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这五个地名分别是: 峨眉山、 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 作者将纪行、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描绘出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借月抒发

26、了诗人的思念 之情 。 2、作者在诗歌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在 一 个 秋 高 气 爽 、 月 色 明 朗 的 夜 里 , 诗 人 在 船 上 看 到 峨 眉 山 尖 吐 出 的 半 圆 秋 月 , 从 清 溪 驿 顺 流 而 下 , 月 影 映 在 江 水 之 中 , 像 一 个 好 朋 友 一 样 , 陪 伴 着 诗 人 。 但 在 从 清 溪 到 渝 州 的 途 中 , 月 亮 总 被 两 岸 的 高 山 挡 住 , 使 诗 人 思 念 不 已 。 诗人借月抒发了的对亲友 家乡的思念之情 。 3、前两句展现画面: 连绵的峨眉山夜色正浓,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

27、,皎洁的月影映入湛蓝的 江水,随着江水缓缓流动。 4、写作手法: 前两句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和地点,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不仅描写了月映清江的 美景,也暗示了行船之事。 *5、选择一个角度对“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做赏析 诗人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是去,用不了多久,就将要到达渝州。作者把 月亮人格化,并当做亲密的朋友看待,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主题】本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练习】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 是什么?你

28、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折柳”指折杨柳曲调,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 情,这种思乡之情是听到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炼字:“暗” 、 “满” 、 “散”字。 “暗”是隐约的意思,指笛声断续。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打动听众,引起人 们无限的隐忧。 “满”是充满,无处不在的意思。 “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写出夜之宁静,笛 声之优雅,反衬诗人闻笛后的孤寂之情。 “散”是遍布的意思。写出笛声无处不在。 前两句写出笛声随着春风传到各处,以客观写主观,渲染了诗人浓重的思乡怀亲之情。 3、后两句是如何传达出思乡怀亲之情的? “柳”与“留”谐音,自

29、古就有折柳送别的习俗,这里“折柳”指折杨柳曲调, 其曲哀怨,作者借此传达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 4、拓展含“柳”诗句。 王唯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王之涣凉州词:”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5、拓展思乡之情的诗句。 马 致 远 天 净 沙 秋 思 : “夕 阳 西 下 , 断 肠 人 在 天 涯 。 ” 王 安 石 泊 船 瓜 洲 : “春 风 又 绿 江 南 岸 , 明 月 何 时 照 我 还 ?”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 中 心 】 远 涉 边 塞 的 思 乡 怀 亲 之 情 。

30、【 练 习 】 1、 最 能 体 现 诗 人 思 乡 之 情 的 诗 句 是 : 马 上 相 逢 无 纸 笔 , 凭 君 传 语 报 平 安 。 2、 展 开 想 象 , 写 出 一 二 句 的 情 景 。 诗人离开长安已经很久了,回首望去,只觉长路漫漫,烟尘蔽天,看不到家乡在什么 地方,诗人不禁思念家乡和亲人,掩面而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衣袖。 *3、说说“双袖龙钟泪不干”这一句的表达效果。 “龙钟”是沾湿的意思,这一句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 恋的深情。 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主题】 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

31、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全诗表露了一种悠闲 恬淡的心情。 【练习】 1诗中衬托闲淡宁静之景,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句子是: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本句着一“急”字写出了春雨的飞转流动之势,以动衬静,着一“横”字表达出一种 自然闲适恬淡的意境。衬托了闲淡宁静之景,将那空无一人的渡口写得清幽而动人。 2你能否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诗歌蕴含的画面描绘出来。 答: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 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 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32、 *3、 “晋陶渊明独爱菊” ,是因为句话有高洁傲岸的美好品质,是隐士的象征;韦应物则是 “独怜幽草涧边生” ,那么在诗人笔下,幽草的寓意是什么? 幽草在诗人笔下蕴含着生于偏僻之处而不干堕落、坦然、安贫乐道的高尚气节。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主题】 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 术。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 是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之凄凉飘零的无限感慨。 【练习】 1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 答:两句运用了以乐境写

33、哀境的写法,写今日相逢正是风光秀丽的江南已到了流水落花的 时节。这“落花时节”包含不少内容,既是明叙相逢的季节,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 面,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这四字写得十分深沉含蓄, “又”字抒 发了诗人抚今追昔,感时伤世之情。 2杜甫的诗歌经常借自然之景抒发感伤时事之情,你还能再举出一例吗? 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 【主题】诗人形象隐于诗外,表露寄托诗人闲适淡泊的情怀,和深挚的情谊。*(这首诗歌 表露出诗人虽怀才不遇却闲适,虽仕途失意却淡泊的情怀,也隐隐表

34、露出诗人欲隐归的情 绪) 1、 自选角度,赏析全诗: “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结出别意。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 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送别往往黯然情伤,但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 的意境。诗也正是从“送”字写意,绘景,抒情。纯为写景,恍在画中。 *2、请用简洁的语言描绘诗中送别的画面。 幽深的竹林郁郁苍苍,灵澈上人所在的寺院就在竹林深处,天近傍晚,悠远的钟声隐隐 传来,似乎在催促他赶紧回去。我目送灵澈上人离去的背影,只见他头戴斗笠,身披斜阳, 独自向青山深处去了,只留下我呆呆地出神。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

35、灯花。 【主题】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 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 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 【练习】 1、 赏析后两句的炼字: “敲”字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 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这种姿态貌似闲逸, 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寂寞、怅惘之情。 *2、诗歌的前两句都运用了叠字,请从内容方面谈谈叠字运用的作用。 “家家”修饰鱼,表现了江南多雨的气候特征,营造了一种烟雨迷蒙悠闲清净的诗境; “处处”修饰蛙

36、声,写农村景象,生机盎然。隐约写出诗人代客的悠然而略显孤寂的心情。 论诗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主题】 此诗是以议论为诗的一个实例,意思是说,各个历史时代都会有自己的杰出的诗人, 并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诗篇。 【练习】 1诗中的“李杜”具体指(李白、杜甫) ;“风骚”在诗中的意思是(在文学上有成就的 “才人”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 2从“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来看表现了作者什么主张? 答:诗句意思是说,各个历史时代都会有自己的杰出的诗人,并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诗 篇。 从这点来看作者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

37、创新,而不要 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 八年级上册课内诗歌鉴赏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主题】诗中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现诗人的远大抱负。 【练习】 1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诗人“望”中所见的壮美景色。 答:望泰山,巍峨高耸。像一把巨大的宝刀将阳光斩断,使山的南北两面呈现明暗不同的 景色。那山顶的层层浮云使我心胸激荡,睁大眼睛,看那暮归的鸟群渐渐消失在崇山峻岭 之中。 2好的诗歌都精于炼字,请你说说“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中“钟” 、 “割”二字 好在哪里? 答:“钟”字含有

38、拟人的意味,作者赋予自然以人的感情说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既写 出泰山的神奇秀丽,也表达了作者对泰山的赞美之情。 “割”字炼得极好,这里作者把泰山比作一把直指云天的硕大无朋的宝刀, 它把阳光切断 使山的南北两面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明暗之景,突出了泰山高峻挺拔,遮天蔽日的形象。 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这句诗又蕴含着怎样的深刻 哲理? 请你再写出一句其他诗歌中与之表达相同哲理的诗句。 答:这句既写出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写出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远大抱负。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 高层” (补充:“凌”字写出诗

39、人居高临下,抒发凌云壮志,要攀登人生顶峰的坚定的决心和信 念。 )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主题】表现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练习】 1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历来为世人称道,请你说说这句诗好在哪里? 答:A 此句以乐景写哀,情景交融的表达了诗人心中感时伤世的沉痛之情。 花开鸟啼本是使人赏心悦目的,但山河破碎、骨肉离散使诗人心中充满痛苦,以至 于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 B 本句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心中忧国伤时的沉痛之情。 花、鸟本无情,诗人赋予花鸟以人的情感说春天的花朵也因感时而落泪,

40、鸟儿也因 恨别尔惊心,实际上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情景交融。 2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一句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运用了细节描写, “白头”而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可见诗人苍老之快,而苍老的 这么快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归园田居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主题】这首诗写田园劳作之乐,表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 想。 【练习】 1这首诗中描写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2结合本诗及饮酒一诗的内容说说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是怎样的一种

41、生活? 答:日出而作,日暮而息,在山野之间劳作、赏景。生活虽清贫但是远离官场、远离纷乱 的俗世,自由平静。心灵淡泊宁静。 3 诗人在末句中所说的“愿”具体指什么? 答:要按照自己的意愿过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补充:如何理解作者的“愿”?含义+表现了诗人的率真自然的性格,宁静淡泊的心境。 )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主题】这首诗写诗人奉命赴西北边塞慰问边疆将士之事。诗中既描写了边塞壮美景色, 也表达了诗人幽微难言的抑郁之情。 【练习】 1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

42、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色?请作简要分析。 答:这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自己比作“征蓬” 、 “归雁” ,写自己此次出使之事,既 言事又写景,生动形象的表达出幽微难言的抑郁之情。 2王维的诗歌大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色,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诗句是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请用你的语言再现这壮阔苍凉的景色,写在下面。 答:在那辽阔无边的荒漠中,烽火台上燃起了一缕白烟,直上云霄。黄河杳无尽头,圆圆 的落日静静的居于天边,闪耀着余晖。 3近代学者王国维盛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千古壮观”之句,仔细品味这联 诗试着说说王国维给予这句诗极高评价的理由是什么?句中哪些字特别富有表现力?

43、 答:这句以传神的笔墨描写了奇丽壮美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视野开阔,意境雄浑。用 笔简洁却意蕴无穷,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这句精于炼字, “直”字、 “圆”字用得 好,在广袤无垠的大漠之中一缕白烟直上九霄,苍茫的沙漠,黄河横亘其间,长河之上是 一轮圆圆的落日,诗歌以烽烟之直、落日之圆突出大漠的辽阔无边、空旷荒凉。 登岳阳楼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练习】 任选角度赏析尾联。 答:情景相生, “风霜”既指秋色浓厚,由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政治局 势的严峻, “

44、老木苍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秋,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国破家 亡,天涯沦落,是人干是上市,顾影自怜,无限悲恨,油然而生。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主题】此诗写诗人出蜀至荆门市所见两岸如画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练习】 1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句在写景上有什么特色?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诗句以游动的视觉写景物的变化。 “随”写出视野随船只的游动而变化,表现了景物的 空间感和流动感。 “尽”写出平原的广阔无垠,视野开阔辽远。 “入” “流”写江水仿佛流入 碧空、流

45、入荒漠,表现了江水的奔涌浩荡,滚滚远去的景象。 2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展现了怎样的美丽画面?请用你的语言描绘一下,并作赏 析。 答:明月映入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下的明镜,天边云霞纷涌如同美丽的海市蜃楼。运用比 喻手法,把水中之月比作天上飞下来的明镜,把空中美丽的云霞比作海市蜃楼,描写黄昏 江上美景,生动形象。 3诗歌末句运用了 拟人 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 对故乡的依恋、思念 之情。 八年级上册附录诗歌鉴赏 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主题】 (或问写法特点) 这首诗借

46、物言理,以园中葵菜作喻,启示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 了再后悔。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 人奋起。 【练习】 1写出这首诗的主旨句并说说此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主旨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 年人要珍惜时光,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 2下列各项中,与“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汉乐府长歌行 )意蕴相同的是( A ) A.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 B.休将白发唱黄鸡 C.谁言寸草心,报得三寸晖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展现画面“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 答:园中的

47、葵菜郁郁葱葱,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 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主题】 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 【练习】 1.这首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答: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展开想象,生动地描绘颔联所描绘的画面。 答: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惟见落日的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 阔、美丽的画面。纵使在淡淡的暮霭之中,人们还是能够感觉到山野间秋林、落晖的光与 色的强烈辉映。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今年中考题) 木落雁南渡,

48、 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 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 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 平海夕漫漫。 【主题】 表达诗人身在他乡,思念亲人、家乡之情及因无法回乡的凄凉、无奈之情。 【练习】 1首联写景有何作用?(或者问:展现首联的画面) 答:草木枯黄凋零,鸿雁南飞,北风呼啸,江上充满寒意。这句写景渲染了肃杀凄凉的气 氛,烘托思乡愁绪。 2颈联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表达诗人身在他乡,思念亲人、家乡之情及因无法回乡的凄凉、无奈之情,与此同时, 也表达了又想做官又想归隐的矛盾心情。 *3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迷津欲有问, 平海夕漫漫。 ” 答:这两句诗寓情于景,把思归的哀愁和前路茫茫的愁绪寄予在迷茫的

49、黄昏江景之中。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主题】 表达了诗人渴望出世做官,实现自己人生抱负的愿望,表现了他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练习】 1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句实写洞庭,其中“蒸”和“撼”两字用得妙,请分析。 答:“蒸”字写出水气蒸腾的样子,同时给人以蒸蒸日上的动态感;“撼” 字以夸张的语 言写湖水犹如万钧雷霆,岳阳城似乎都被震得地动天摇,极显湖水澎湃动荡的力量之大, 突出了洞庭秋水虎吼雷鸣的勃勃生机。 *2、描绘“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画面。 答:云梦大泽水气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 *3、赏析“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答:化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典故,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渴望出仕和希望得到对 方引荐的心情。 4、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本诗目的是举荐自己,为何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