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整脊影像学诊断整脊影像学诊断 韦以宗韦以宗 Wei Yi-Zong (选自(选自 中国整脊学中国整脊学 ) 颈椎正位 X线片 ( 1、钩椎关节, 2、第三颈椎椎体, 3、棘突, 4、横突) (本例 4、 5钩椎关 节不对称) 【X线诊 断 】 下位颈椎与上位胸椎 X光片 ( 1、第 6颈椎之椎体, 2、气管阴影之缘, 3、椎体 4、横突, 5、肋骨头, 6、肋骨颈, 7、肋骨结节, 8、肋骨体, 9、肋骨 头, 10、肋骨颈, 11、肋骨结节) 上位颈椎 X光片,张口位 ( 1、枢椎之齿突, 2、寰枢之外侧块, 3、寰枢关节, 4、枢椎之椎体, 5、第 3颈椎) 颈前侧位 X线片,脊柱颈曲清晰
2、可见 ( 1、舌的咽部, 2、会厌软骨, 3、舌骨体, 4、甲状软骨正进 行钙化, 5、寰椎前结节, 6、枢椎棘突, 7、软腭, 8、特征性 颈椎椎体, 9、椎间盘, 10、关节突关节, 11、气管内空气) 颈椎双侧斜位片: 45度斜位片,观察椎间孔 正常婴儿脊椎正及侧位片 中胸部脊柱侧位 X线片, A为 14岁儿童, B为 22岁成年女性 ( 1、椎体骨松质, 2、骨密质壳, 3、椎间盘位置, 4、关节突关节, 5、椎间孔, 6、重叠肋阴影, 7、正在骨化尚未愈合的椎体环状骺) 正常腰椎前后位像 ( 1、椎体, 2、椎弓根, 3、椎板, 4、上关节突, 5、下关节突, 6、棘突, 7、横突,
3、 8、椎间隙, 9、腰大肌) 成年 26岁男性腰骶部脊柱侧位 X线片 ( 1、腰椎椎体, 2、椎间孔, 3、棘突, 4、椎间盘部位, 5、关节突间滑膜关节;) 成年 26岁男性腰骶部脊柱侧位 X线片 1、腰骶椎 间盘 部位,注意呈楔形, 2、骶岬, 3、第 1骶 节 , 4、骶骨椎 间盘 余留部, 5、坐骨大切迹形 态 。 腰椎斜位像 (椎弓关节及椎弓在斜位像上近似一狗的外形, 1、耳为上关节突, 2、其嘴相当于横突, 3、颈为峡部, 4、前腿为下关节突, 5、体为椎弓, 6、体之后部为椎弓及对侧之上关节突与下关节突, 7、为椎体 ) 椎体鉴别法: 正位片,根据腰椎横突嵴的特点,即第 3腰椎横
4、突最长( 3 长),第 4腰椎横突向上翘( 4翘),第 5腰椎横突扁大( 5扁) 。 骨骼成熟度的评价: (即 Risser征),可将髂分成四等分,骨化由髂前上嵴逐 渐移向髂后上嵴,骨骺移动 25%为 I度, 50%为 II度, 75%为 III 度,移动髂后上嵴为 IV度,骨骺与髂骨融合为 V度,此时骨骼 发育停止。 颈椎标准侧位像生理曲度 ( A、 X线片测量法,图中示正常椎曲; B、图示下颌角 A平 C2下缘,示第 1椎棘突基底部向下至第 7颈 椎后下缘连线,其中点连线经过 C4、 5间为正常椎曲) 【X线 片 测 量 】 腰椎弓顶距离及前突指数( Seze测量法) ( A、 X线片测量
5、法; B、弓顶距离测量图示 12胸椎后下缘向第 1骶椎后上角连线正常 a线为 1.8 2.2cm,前突指数 b线正常 2.5cm以内。 椎曲测量方法 为了更准确观测颈腰曲的变化,对标准 颈、腰曲 X线侧位片应用数学几何学弓形面 积计算法。计算前 ,先将 X线侧位片按如下方 法画线。 ( 1)颈椎侧位)颈椎侧位 X线片需下颌角平第二颈椎下线片需下颌角平第二颈椎下 缘的标准侧位片。测量颈曲自寰椎棘突基缘的标准侧位片。测量颈曲自寰椎棘突基 底部(底部( A)到第)到第 7颈椎后下缘(颈椎后下缘( B点)连线。点)连线。 正常此线中心点经第正常此线中心点经第 4-5颈椎之间(颈椎之间( C点)(点)(
6、 图图 a);颈曲变小也按此测量法。);颈曲变小也按此测量法。 ( 2)腰椎侧位片测量腰曲。腰曲自第 12胸 椎后下缘( A点)到第 1骶椎后上缘( B点) ,正常此线中点在第 3腰椎中间( C点) (图 b) 。腰曲变小也按此测量法。 ( 3) C点与 AB线中点 D,作垂直延长线,此线 与 AC或 BC线(图中虚线)中点 E的垂直延长线 相交点为 G,即为扇形圆心。 AG、BG交角即 为圆 心角 ,DG线为 三角形的高 h,AG、BG为圆 的半径 r ( 4)计算法 测量 AG、 BG、 AB(即 L)、 DG (即 h)的长度,再测量 AGB角度 ,然后按 照以下公式运算,即可测出弓形面
7、积。 运算公式: 正常 颈 曲弓形面 积测 量 图 示 颈 曲( A.为 寰椎棘突基底部下 缘 , B.为 C7 后下 缘 )。 正常腰曲弓形面积测量图示 ( A.为 T12后下缘, B.为 S1后上缘), r.为半径 .为圆心角 L.为 AB弦长 h.为圆心至 AB的垂直 距离 例如 :颈 曲面 积 : 腰曲面 积 : 经 240例国人正常颈腰曲弓形面积测量结果, 正常颈曲弓形面积为均值 14.10cm2(标准 差 S2.86 cm2)正常腰曲弓形面积为均值 32.36cm2(标准差 S5.26cm2)。临床应用 参照表 2。 表 2 颈 腰椎曲分 级标 准 颈曲 腰曲 级别 弓形面积 (
8、2) 形态 弓形面积 ( 2) 形态 (正常 ) 1116 正常 2839 正常 (尚可 ) 610 减小 1627 减小 (尚存 ) 15 显著减小或 上弓下曲或 下弓上曲 115 显著减小或 上弓下曲 (消失 ) 0 变直 0 变直 (差) 负数或 16 反弓 负数或 38 上弓下直 颈椎椎体倾斜度测量法沿第 7椎下缘至第 1肋弓作 AB连线, 在所需测量椎体的下一个椎体上缘作 CD连线,并与 AB线平行, 将倾斜的椎体下缘作 EF连线, EF线与 CD线相交角度,为该椎 体倾斜度。 颈椎旋转棘横线测量法 A、棘突, B、 C、左右横突,正常 AB 线等于 AC线,如不相等,则椎体旋转。
9、颈椎侧弯测量法。 A、正常:正常 ECD角 =FCD角约 10度, GCD角 =HCD角约 15度; 沿第 7椎下缘至第 1肋弓作 AB连线,经第 7椎棘突作 CD垂线并 与 AB线成 90度角,然后取上部颈椎颈 3、 4横突分别作 EFGH点 。 侧 弯: ECD角 12度减去 10度, 侧 弯 为 2度, GCD角 18度减去 15度, 侧 弯 3度。 后 倾 角 测 量法 自第 1颈 椎前 缘 至第 7颈 椎前 缘 作 AB线 ,E 为 反弓椎体后上角, AB线 与 EB线 交角 为 后 倾 角。示椎曲消失且 反弓成角。 腰椎棘横 线 (旋 转 )测 量法 A、棘突, B、C、左右横突,
10、正常 AB 线 等于 AC线 ,如不相等, 则 椎体旋 转 。本例 ACAB是旋 转倾 斜 。 椎体旋 转级评 价 根据正位片上椎弓根和椎体 侧 壁的位置关系分 为 5级 (0级为 椎 弓根 对 称, 1级为 凸 侧 椎弓根移向中 线 但未超 过 第一格,凹 侧 椎 弓根 变 小, 2级为 凸 侧 椎弓根移至第二格,凹 侧 椎弓根消失, 3级为 凸 侧 椎弓根移至中央,凹 侧 椎弓根消失, 4级为 凸 侧 椎弓根超越中 线 , 靠近凹 侧 。)上 图 A测 量法, B显 示第 1椎 2级 旋 转 ,2、3椎 1级 旋 转 。 腰椎侧凸 轴凸角测量法 ( A、沿骶椎上缘作横线,取棘突为中点作 9
11、0oAB垂线,椎体椎弓根 C点与 A 点组成的角度为正常的椎弓根侧偏角,一般是 10o左右。 B、腰椎侧凸 CAB角 大于 10o,本例为 20o) 脊柱侧凸 Ferguson测量法 脊柱侧凸 Cobb测量法 腰骶角测量法(水平角)正常为 30o 42.5o左右。 腰骶角测量法(轴交角正常为 130o左右 ) 腰椎滑脱测量法 (将下一个椎体分为 4度,上椎体向前移动度为滑脱度, 左图为 1度,右图为 2度。) 寰枢关节错位侧偏型,寰枢关节腔右宽左窄,提示齿状突侧偏 。 寰枢关节错位前倾型,左寰椎侧块(线条所指),出现双 边征,提示齿状突前倾,椎体旋转。 颈前曲 I型(重 ) 颈前曲 II型(上
12、曲下正) 颈前曲 III型(上正下曲) 颈后弓 I型(直) 颈后弓 II型(全弓重) 颈后弓 III型(全弓严重) 颈后弓 IV型(上直下曲) 颈后弓 V型(上弓下曲) 颈后弓 VI型(上弓下直) 颈后弓 VII型(上曲下直) 颈后弓 VIII型(上曲下弓) 腰曲 I型(全直) 腰曲 II型(全弓) 腰曲 III型(上弓下直) 腰曲 IV型(上弓下曲) 腰曲 V型(上直下曲) 腰曲 VI型(全曲) 颈曲呈阶梯状改变 ,颈 3-6诸椎体后缘不能构成连续弧线 ,而呈前后错位之阶梯状改变,上一椎体后移。以颈 4-5之间 最明显 颈曲阶梯状错位的测量线 显示上一椎体前移 4mm 常规正位片双侧钩椎关节
13、对称,无侧弯 钩突关节不对称 (正位相显示颈 3-4间双侧钩突关节不对称) 双边双突征 (颈椎侧位片,可见颈 2、 3、 4小关节呈双突影(双边),说明颈 4以上轴向旋转。) 双边双突征 侧位片自颈 5以上及颈 7以下均为纯侧位相,但颈 6下关节突呈清晰之 双突影。说明颈 6单个轴向旋转。 轴向旋转自颈 5以下颈椎呈侧位相,双侧关节突投影重合,但自颈 4、 5 阶梯状改变,提示 C4-5处有轴向旋转。旋转处变化骤然,非移行改变。 左右斜位第 4以上椎间孔明显变窄,呈米粒状与颈 5-7花生米状形态不同 后纵韧带骨化,颈 6椎体后方,椎管前壁处后纵韧带呈细条状骨化 (注意骨化影与椎体后缘之间存在透
14、亮间隙,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颈 6椎体后方,后纵韧带细条状骨化。 连续型后纵韧带骨化 (由颈 1-4纵跨四节颈椎,长达 6cm,颈椎前后顺列僵直, 于后纵韧带骨化之下方,即颈 4-5处,顺列明显向后成角。 ) 连续型,后纵韧带钙化 (颈 2-4后纵韧带连续型骨化,厚度达 0.5cm。前纵韧带亦骨化,于颈 6-7间 隙处前纵韧带骨化呈局限性肥厚,厚度达 1cm) 女性, 24岁,腰椎间盘突出症 正位片(左)显示侧弯,腰 4椎体倾斜、旋转; 侧位片(右)腰曲变直,腰 5骶 1椎间隙变窄 女性, 50岁,腰椎正位片轻度侧弯,侧位片第 5椎旋转, 腰曲呈上弓下曲,腰骶轴交角变小。 同一病例,斜位片右大
15、致正常,左第 5椎弓峡部裂(线条所指)。 腰椎正位,腰骶后关节病,腰骶关节左右不对称,右为矢状面,左为冠状 面,并第 5椎向右旋转,右侧小关节软骨发白,提示慢性骨性关节炎。 腰椎侧位,第 5椎变小,提示旋转, 椎体向前位移 旋移性滑脱 男, 45岁,腰痛、步行困难、双下肢无力 1年半,伴有低热、出汗、 X 线片正侧位显示 L4椎体上缘软骨面消失,骨质破坏、椎体变扁、椎间隙变 窄。诊断:腰椎结核 强直性脊柱炎 “竹节样椎体 ” 腰椎骨髓炎,椎骨钙化,椎间隙存在 休门氏病,椎体楔状改变,椎间隙软骨面正常。 骨质疏松症,椎体多个元宝状改变,软骨面、椎间隙存在。 枢椎齿突骨化不愈合 第 3、 4颈椎椎
16、体及附件先天性融合,其上下颈椎及椎间盘均呈退行改 变,环枕韧带骨化。 腰椎第 4椎半椎体(女性, 22岁)(正位) 腰椎第 4椎半椎体(女性, 22岁)(侧位) 第 7颈椎椎肋 颈 7胸 1椎体半融合(线条所指)( X线片) 颈 7胸 1椎体半融合(线条所指)( MRI显 像) 骶椎腰化 腰椎骶化不全 骶椎裂 第 5腰椎有 Schmerl结节(线条所指) 男性骨盆第 5腰椎层面 CT像 ( 1、腰神经丛; 2、臀中肌; 3、髂骨肌; 4、右髂骨翼; 5、升结肠; 6、 外斜肌; 7、内斜肌; 8、腹横肌; 9、回肠; 10、右总髂骨动脉及静脉; 11、肠系膜脂肪; 12、横结肠; 13、降结肠
17、; 14、髂骨肌; 15、左总髂骨 动、静脉; 16、第 5腰椎) 颈椎后纵韧带钙化与椎管关系 椎间盘病变 CT片: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病变 CT片:左侧椎间盘突出及钙化 椎间盘病变 CT片: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 椎间盘病变 CT片:右侧椎间盘突出,侧隐窝增大,神经根淹没 包某,男, 38岁, L5 S1间盘左后型突出,突出物大小约突入 30.2X7.2mm, CT值 58.7Hu,左侧椎间孔被部分填塞,相邻之硬膜囊及左 侧神经根受压 矢状面重建图像,显示 L5 S1突出物向后椎管内,并挤压硬膜囊 手法复位后突出物基本回纳。左侧椎间孔已清楚, 26.4X7.0mm硬膜 囊已无受压,囊外
18、脂肪层亦清楚 王某,男, 28岁,腰 4、 5间盘左右型突出,突出物约大小, CT值 58Hu,左侧椎间孔被部分填塞,硬膜囊被挤压 手法复位后突出已不明显,左侧椎间孔之填塞 物已消失,硬膜囊已无 受压征象 李某,腰 4、 5间盘右后型突出,突出物约 11.3X4.8mm大小, CT值 65Hu,相邻之右侧神经根及硬膜囊受压 手法复位后突出物大部分回纳,突出物约 9.3X2.3mm大小, CT平均 值 63Hu,相邻之右侧神经根及硬膜囊受压已明显减轻。 腰 5-骶 1间盘中央型突出,突出物约 19.0X5.2mm大小, CT值 75Hu 复位前,腰 5骶 1左侧突出挤压相邻的硬膜囊和左侧神经根
19、手法复位后,腰 5-骶 1左侧之突出物已基本上全部还纳,相邻之硬膜囊 及左侧神经根已无受压。 手法复位后,后突出物完全回纳 椎关测量线图 ( A: a、椎管前后径, b、椎弓根间距, c、小关节突间距, d、侧隐窝宽 度; B:约 -汤氏商: AB/CD) 梯度回波脉冲序列(脊髓信号中等,脑脊液与椎间盘高信号) 腰 4-5椎体感染及 T1低信号 正常腰椎横断位 MR T1 WI表现 正常腰椎矢状位 MR T1 WI表现 正常腰椎矢状位 MR T2 WI表现 谢谢谢谢 ! 谢谢 谢!谢!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的批评指导! 让我们共同进步 母 爱 母爱是伞,为你遮风挡雨。 母爱是衣,为你送去温暖。 母爱是灯,为你送去光明。 母爱是光,照亮你的心灵。 在寒冷的年代里,母爱是温暖。 在温暖的年代里,母爱是关怀。 在文明的年代里,母爱是道德。 在欢乐的年代里,母爱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