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级《自然辩证法》复习参考.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4142713 上传时间:2019-09-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8级《自然辩证法》复习参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08级《自然辩证法》复习参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08级《自然辩证法》复习参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08级《自然辩证法》复习参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08级《自然辩证法》复习参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08 级自然辩证法新论复习参考答案 3、物质联系的系统方式 (1)科学中的系统思想:对简单事物的研究:系统观念不必要;对复杂而无组织事物的研究:系统观念不可 少; 对复杂而有组织事物的研究:系统观念充分展开 (2)系统的规定:系统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由相互作用着的若干要素所构成的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包括要素,结构,环境和功能四种规定。 (3).系统中的新质发现:系统概念的要义强调有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从而造成新质突现的关系。只有在这种关系 中,系统才会具有表征其整体特性的功能规定。 (4)系统的稳定性:由于功能实现的外部环境不可能一成不变,也由于承载功能的内部结构不可能毫无变异, 因而系统总会处

2、于来自内外的干扰中。 4、系统的加和性和非加和性是什么 ? 7、什么是系统的层级结构?层级结 构具有怎样的特点? 层级结构指的是由相互联系的子系统组成的系统,每个子系统在结构上又是层级式的,直到我们达到某个 基本子系统的最低层次。这种表述包括两个要点: (1)层级结构是由上而下逐级构成的结构。被选择作为最低层级的子系统一级一级构成高一层系统,底层 系统必然是高层系统的构成部分,高层系统也只能以低级系统为存在基础,就每个层级看来,构成它的子系统 是其结构性要素,而它说构成的三层系统则是其环境条件。这样整个层级结构中将可区分出多级构成、多级环 境和多级功能; (2)层级结构是层层相干、层层有新质突

3、现的结构。每个层级的个子系统之间存在着相干性关系,由此导 致层级之间质的差异。随着每一层级的出现,总会有性质的突现和新功能的问世。相干性的存在,既使处于同 一层级的子系统之间相互限制相互协同,也使由他们构成的上层系统成为可分析的有机整体。这种有机整体通 常不仅比它的下层系统,而且往往在结构上更简单。层级的增加往往以结构的简化为代价。 总的来说层级结构的特点是:逐级构成所带来的逐级递进,以及逐级相干说带来的逐级集约。这两个特点 的实现都依赖于一种内部机制:层级结构中结合度逐级递减。 8、系统进化的基本根据、基本条件及直接原因是什么? (1)演化的内部根据。根据是关于演化趋势和方向的内部规定。相互

4、作用可以对目的性做出解释,其之所以 能够成为系统演化的根据是因为:1)相互作用中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是系统中动态过程得以进行的原因; 2)稳定了的相互作用方式是系统得以存在的原因;3)相互作用中内含的要素结合方式是结构变换的依据,也 是新结构得以出现的依据。系统中的相互作用可分为线性相互作用和非线性相互作用两类。 (2)演化的外部条件。要使潜在的趋势成为现实,必须具备条件。重要的条件之一是从外部不断获得物质和 能量,即系统是充分开放的。一般而言,系统中的相互作用是在系统内部存在着差异的条件下表现出来的。外 部条件的作用就在于恢复差异、保持差异乃至扩大差异,使系统中的宏观过程能够进行下去。外部

5、条件是推动 系统演化的一类动力。外部条件的主要作用是选择和调节系统中的相互作用方式。只有充分的外部条件才能使 系统处于远离平衡状态,从而使非线性相互作用得以发生。 (3)演化的诱因条件。引起重大结果的微小原因称为诱因。显然不能用诱因来直接对结果进行解释,但可以 寻找其放大的机制并与结果连结起来。引起系统向有序方向演化的诱因就是涨落。涨落在系统演化中的三种作 用:1)涨落触发系统失稳;2)涨落导引分支选择;3)涨落孕育新结构胚芽。 非平衡(结构) 、非线性(功能)和涨落是系统演化中彼此关联的三大因素,错综复杂,很难隔离开来作单 一分析,必须从它们的相互关联中获得对演化根据与条件的完整理解。 11

6、、自然界演化的不可逆性与周期性指什么? 不可逆性:用任何方法都不可能使物质系统和外界环境完全复原,则原来的过程称为不可逆过程,或简称为不 可逆。不可逆概念的界定包括两个要点:第一,可逆与不可逆是刻画过程的概念。第二,可逆与不 可逆是刻画过程可复原性的概念。 注意的问题:不可逆并不意味着其逆过程一定不会发生。可逆过程也不意味着其逆过程一定存在。不可逆在演 变中的作用:不可逆性的存在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它的存在意味着,系统的演化才是可能的,质 的多样性才是可能的。 不可逆过程如果发生在平衡态附近,它就会破坏原有系统的有序结构,使系统退化。 - -1 不可逆过程如果发生在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放大区域,

7、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系统从无序到有序,从简单结构演变为复杂结构的过程。 16、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各指什么? 科学技术化是指在总体的科学研究活动中,包含着大量的技术科学研究、技术发展研究和技术应用研究作 为其辅助部分,这些辅助的技术活动是服务于科学研究活动的自身需要。科学的技术化是科学实验随着科学规 模的日益增大、所用仪器设备的日益复杂化并难以用现成工艺技术制造而导致的必然后果。 技术科学化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已有的技术上升到技术科学并通过相应基础科学的指导,形成系统的技术 知识体系,反过来完善提高自己已有的技术。二是指技术创造发明根据已有的基础科研成果而做出。即技术进 步以科学进步为先导。

8、17、实证科学、非实证科学的区别是什么? 实证科学知识:一般不包含价值判断,只研究对象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对象的行为和 预测对象的趋势。它往往回答“是什么” 、 “为什么”的问题 非实证科学知识:以一定价值判断为基础,分析什么样的对象符合这些标准,以及如何符合。它回答“应 当是什么” 、 “应当如何做”的问题。 18、科学活动的基本目标、基本原则、基本矛盾是什么? 科学活动的基本目标: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其基本任务是解释存在,预言未来。 科学活动的基本原则:求真原则。科学活动是追求真理性认识的研究活动。求真原则表明了一种总取向, 表现在:科学活动成果的真;科学活动过程的真;科学

9、活动发展的求真; 科学活动的基本矛盾:科学实验与科学理论的矛盾。科学活动作为人类认识自然界的一种特殊的研究活动, 其发生和认识的内部动力是科学实验与科学理论的矛盾,它是实践和认识的矛盾在科学中的表现形式。 19、科学劳动的特点? 20、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技术创新的比较? 答:(1)技术创新活动与科学发现活动的分界: 科学发现活动本质上是提出假说以解释现象,通过实验以验证假说,建构科学理论的理性化的认知活动。 其成果以信息形态、符号形态或理论形态存在。尽管科学成果最终会应用于社会实践,但并不直接以应用为目 的,并不优先或直接考虑经济需要和效益。 技术创新活动一开始就必须考虑经济需要和社会需要,

10、以此为出发点形成创新项目。其本质上不是认知活 动,而是通过应用科技成果来组建或改进技术系统,以满足经济和社会需要,从而导致经济增长。 由此看来,技术创新决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科学技术活动,而是利用科学技术知识和方法所进行的、以商业 化为目的的技术经济活动。 (2)技术创新活动与技术发明活动的分界 技术创新与技术发明的区分是随着创新活动在现代企业中的制度化开始的。 本质上说,技术发明是以技术方案设计并对其技术上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为主的活动,虽然它以应用为目标, 但它并不是应用活动本身,而是导致新的应用活动的方案的信息处理和符号操作活动。 技术创新以技术发明活动的终点为其活动的起点,从众多的技术成果中选

11、择部分成果构成创新项目,把这 一部分成果从信息、符号形态转变为现实的技术系统或产品,再通过生产、销售等经济活动取得经济和社会效 益。可以说技术创新活动是技术成果产品化、商品化的过程。 技术创新活动也可以包括科学发现活动和技术发明活动,但反过来科学发现活动和技术发明活动却不一定 能延伸到创新活动。发明并不必然导致创新。 (3)技术创新活动的实质 技术创新活动的实质是:将新技术所具有的新观念、新设想、新方案和新模式产品化、商品化,并在市场 上获得成功从而最终实现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它具有三个最一般的特征:(1)市场性;(2)创造性; (3)综合性。 21、归纳主义方法论与假说演 绎方法论的区

12、别? 归纳:归纳是从个别或特殊的事物中概括出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或普遍规律的方法。归纳法根据所概括的 对象是否完全,可以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完全归纳法是在考察了某类事物的全部对象以后,发现 每一对象皆具有某种属性,从而概括出该类事物全部对象都具有该属性的一种逻辑方法。不完全归纳法是根据 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属性而推论出该类事物的所有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的逻辑方法。 - -2 演绎:演绎是通过一般认识个别的思维方法。它是以一般原理为前提推出关于个别事物结论的逻辑思维方 法。 演绎推理是前提与结论之间有蕴含关系的必然性推理。演绎推理最常用的是三段论式。三段论推理是由两 个包含着一共同项

13、的直言判断作出的推理。 联系:演绎必须以归纳为基础,归纳必须以演绎为指导。 22、科学假说及其特点和作用? 答:凡事基于一定科学事实并有背景理论支持的事实预言,概念的假定,定律假定,理论假定,均可称为假说 。科学假说是科学性和假定性的统一。 科学假说的特点:(1)有以确认的事实作为基础;(2)获得了相关理论的支持;(3)包含一定的猜想性内容; (4)带有一定的试探性质。 科学假说的作用:一、凝结已有的认识成果,为新理论奠立基础。二、提示新的实验,促进新理论形成。三、有 利于百家争论,活跃学术细想。 23、为什么科学假说在实践验证 前需满足包容、 归并、可检验三个条件? 实践检验是通过观察、实验

14、对假说及其推论进行验证。实践检验有直接检验和间接检验;实践检验的本质 是对假说中演绎出若干可以直接检验的推论与科学事实进行对照。依据推论是否与观察或实验获得的经验数据 相符合来决定假说的真与伪。 包容条件是指假说中的本质性假定应能包容他所研究的那一类对象中已确认的科学事实。不符合包容条件, 假说内容就要修改。 归并条件:假说中的本质性假定与已确认的背景理论相一致,不存在逻辑上的不相容的关系。科学假说是 人类认识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的扩展和深化。新提出的假说应能与同一对象域中已确认的理论相互补充。 可检验条件:假说中应包括原则上可检验的内容。科学假说原则上必须能够用观察实验进行检验,这样才 能判明它

15、的真伪。 24、什么是观察渗透理论?比 较观察与实验的不同? 答:理论对观察、实验、模拟等感性物质活动的渗透,主要表现在如下环节: (1)理论帮助选择观察实验对象,使之具有典型性。即对所研究问题有足够代表性,便于观察。 (2)理论帮助选择测量系统,使之具有对主、客体的适应性。 (3)理论帮助处理观察实验结果,使之具有确定的理解。 当然,观察渗透理论并不意味着观察不具有客观性,更不意味着观察只是主观行为,而只是意味着观察需 借助正确理论的导引才能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对象。 25、科学发现的基本环节? 答:科学发现是探索自然现行的规律,并用事实、概念、定律和理论加以表征的过程。 基本环节: (1)

16、归纳主义方法论。1)科学研究始于观察;2)从经验事实中发现普遍原理;3)理论的确认是在经验事 实的对照中实现的,如果预见和解释被证实,定律和理论也就被确证。 (2)假说演绎方法论。强调证明一个假说,必须证明它与其他一些得到充分确证的定律没有矛盾;必须证 明它的一些推断与所观察到的是一致的。要证明这两点必须利用演绎论证。 二者的主要区别是:1)在科学研究的起点上,前者强调观察和经验事实,而后者则认为观察需在理论指导 下进行;2)在提出理论(或假说)的方法上,前者强调归纳方法的重要性,而后者则认为纯粹逻辑方法(包括 归纳逻辑)难以做出创造性发现,应发挥想象作用,甚至靠直觉和灵感;3)在理论(或假说

17、)的检验上,前者 用经验进行确证,而后者则认为经验是不足以证实一种理论,只能进行伪证。 尽管二者存在着重大差异,然而,在如下基本点上却又是统一的。1)都强调科学方法论所解决的主要问题 是如何进行发现以及如何进行验证的问题;2)在发现和验证的问题上,都认为必须首先做出发现进而进行验证。 26、科学事实、客观事实、经验事实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科学事实:科学事实是指对观察和实验获得的客观存在的事件、现象和过程的真实反映和描述。科学事实 的内容是客观的,其形式是主观的。科学事实的特点为:客观性,可靠性,可重复性,独立性。 客观事实是指一切尚未进入科学研究领域,与科学认识主体尚未发生联系,但在时间和空间

18、中实际存在着 的事件、现象和过程。 - -3 经验事实是指科学研究中观察到的有关被认识现象的客观事实经大脑加工后,用专业语言或文字做出的判 断和陈述。经验事实具有可错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 27、为什么科学研究开始于问题 ? 答:科学研究是从问题开始的,但并不是任何疑问都可以成为科学问题。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认识主 体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尚未解决的矛盾。具有:历史性、指向性、 可解性。其结构要素一般包括:问题域、求解目标、应答域、背景知识。 科学问题的构成意味着它在科学研究中可以起到双重作用:(1)问题的未知部分作为一类内部激励因素, 驱动共同体去探索

19、未知,解决问题;(2)问题的已知部分作为一类定向因素,导引共同体去进行创造性探索, 把注意力集中在与问题有关的信息上,及早获得答案。前者可以称为驱动作用,它提供的是动力刺激;后者可 称为导引作用,它提供选择框架。实际上真正能够导致科学发现的研究起点,是引入问题框架之后的观察研究 和其他研究。科学的问题不仅是把先前获得的事实材料与已有理论背景组织起来的一种认识形势,也是获取新 事实材料和新理论的研究起点。 28、技术研究活动的基本目标 、基本原 则、基本矛盾? 基本目标:创造人工物以满足人类需要。 基本原则:以求用为原则,追求善。这是有技术活动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重性决定的。 基本矛盾:技术目

20、的与技术手段的矛盾。其矛盾,通过发明创造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的组织管理 方式,或对原有技术的重组和改造来解决。 30、技术设计中,为什么最关注技术和手段的分析? 技术设计是为实现技术目标而搜索可用手段的操作的过程,其中心问题是在满足相应的约束条件的前提下,什 么样的手段能使目标优化。再加上目标手段分析法的特点。 33、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 产力? 答:马克思关于科学是生产力的原理,已经揭示出科学技术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的本质。1988 年,邓小 平明确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不仅从质的规定性上再次肯定了科学技术本质上属于生产力范 畴,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而且第

21、一次从量的规定性上阐明了科学技术已成为现代生产力的第一位要 素,从质和量的统一观点看,这意味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生产力都发生了质的飞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包含了丰富的理论内涵: (1)现代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相对于其他因素,已不可逆转地日益成为第一位的增长因素。 (2)现代科学技术加速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科学技术生产走向一体化,生产的发展(特别是较大幅度增 长)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超前发展。 (3)现代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面貌的变化方面,日益成为长期、持久的第一位的推动力量。 (4)作为生产力发展的资源,人无疑仍是决定意义的要素,其中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创造主体的知识分子和 具有较高科学文

22、化素质的劳动者,占劳动者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第一位的人力资源。 (5)在实践上,当代任何社会制度下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都必须顺应客观规律和历史潮流,把发展科学技 术、教育放在优先的第一的战略位置上,否则将会犯历史性的错误。 这一论断不但深入揭示了科学技术的本质属性,也体现出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科学技术的重大区别。为了 正确地认识和把握高科技领导时代潮流的作用,从现实意义上也可以说,高科技才是真正的第一生产力。 34、科学的社会组织的基本形式包括哪些? 答:科学共同体作为具体的社会存在形式,可分为社会内在形式和社会外在形式两类情况。 (1)社会内在形式就是学派等形态。它由一些具有共同学术思想的人们

23、组成,他们保持密切的学术思想的交 流或科学研究的合作,并有公认的学术权威作为自己的带头人,一些有生命力的学派还有世代相继的师承关系, 甚至广泛的国际性; (2)社会外在形式就是学会和国家的、社会的科学研究组织机构等形态。其中学会是最为普遍、最为广泛的 形式,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职业科学家团体。在现代国家里,各种学会也是政府领导科学技术的智囊团和思想 库,是促进社会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有组织的力量。科学技术最强化的社会组织形式是在国家和社会企事业实 体直接领导下的科研组织。另外,国际、国家或社会兴办的科研中心是一种新的有力的科学社会组织形式。 35、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增长的途径有哪些? 答:(1)改善劳动对象(天然物人工物) ; (2)改善劳动工具; (3)提高劳动者素质; (4)改善劳动组合; (5)改善资源配置; (6)改善产业结构; - -4 (7)改善经济环境(软环境市场发育、政策;硬环境基础设施)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