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体的平衡性教案 【课题】对物体平衡性的探究 【教学时间】40 分钟 【教学对象】高一(上) 【教材】教育科学出版社第四章第 3 节 【主讲人】 【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课程地位及目标 本节内容是新教材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应其在课程要求中为选学 内容,对学生的要求相对较低,教材地位一般,只是教师对学生实 际情况进行相应补充,和对教学方法的适当尝试;学生通过自我探 究就简单规则几何体的平衡有一定定性了解。 。 2.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知道什物体平衡的分类,物 体达到平衡的条件及稳定的概念,培养其的物理思维。 3.教材内容安排:通过实验得出自由落体是初速度为零
2、的匀加速运动,并分析 自由落体运动及其加速度。 4.对教材的处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使之会验证匀变速直线运动;通过 分析、归纳出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培养分析、推理、综合的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的兴趣: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2.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过共点力平衡等有关知识。 3.学生的认识特点:本节知识的内容,接触多但并未进行总结和相关学习,在 探究时,对实验结果的外推的有一定难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观察、定义并理解简单几何体的平衡态的分类和做自由落体运动的 条件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控制变量的设计,是学生掌握实验设计原理,及
3、 对于探究的结果合理外推,大胆假设,科学求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生活中简单几何体的平衡原理,激发起对物理学科 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科学。 【教学重点】物体平衡状态的分类,影响物体稳定性的因素及稳度的理解 【教学难点】 学生对于生活中的稳定事例关注不多,对于实验的设计和结果的外推, 有较大影响,探究质量把握难度大。 【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组织形式 新课程提倡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来进行课堂教学,本节采用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物 理知识。 2.教学方法 (1)实验探究法 物理是一门以
4、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本节教学设计注重以问题为先导,把主要 内容的教学过程变成一种解决问题和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自己探究,动手做一些有趣的小实验,尝试自 己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获取知识。整个过程渗透物 理学研究方法、科学思维方法和协作精神、探索精神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2)讲授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辅以演示实验、各种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技术,启发学生思 维,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渗透探究的思想, 在探究的过程中讲授必要的物理知识。在稳度的探究上,让学生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随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引导分析错误原因,把教师的主导作
5、用与学生 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巩固强化有关知识。 3.学法指导 “新课程模式下,应重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在本节的教学法中, 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综合,自己得出结论,在其中渗透物理学的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受到学习方法的训练。 4.教学媒体设计 充分利用实物、视频、图片等材料,为学生学习物理规律提供必需的感性材料。 【教学用具】 米花糖若干,小刀,平面 【教学流程图】 开始创设情景(7)提出问题分组探究(5)总结点评(5) 引导学习(15)总结布置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是保 持着平
6、衡的状态,比如人的站立, 汽车停在坡上静止。让学生思考 它们在的相似处。 提问:请两位同学上来, 一位单脚站立,而另一 位双脚,在面对教师推 他们的外力时,一位站 思考 好奇 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 引入课题,提出要解决 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 立不稳,而另一位不动 分析论证并得出结论 师生共同分析实验现象,总 结归纳实验结论。 简单几何体中,如果重心落 于接触面积内,则物体稳定,反 之倾覆。 利用课件图示分析 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在分析过程设问引导,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并 引导学生概括总结。 思考, 回答,并 根据实验 现象和课 件图示, 进行总结。 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示 解释实验现象,将现实的 物理情境,清晰地简练的 展现出来,有利于把学生 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 识。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 能力。 讲解稳度 教师阐述稳度的概念,结合前面 的知识,探究总结影响稳度的条 件。 用一个关于书本的小实 验来论证刚刚得出的结 论 认真 听课 让学生动手探究,通过动 手动脑来获取知识,使学 生在探究中获得成就感, 真假学习物理的兴趣 巩固练习书后练习与评价 【板书设计】 平衡的稳定性的探究 一.物体平衡的分类 二.物体倾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