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邓稼先教案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品味语言,结合语境赏析精彩句段 2.学习用小标题的方式进行写作的手法,体会作者取舍材料的艺术 3.探寻“两弹元勋”的足迹,感受他为科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设想】 1.本文篇幅较长,课上时间有限,不能组织学生通读全文,要求学生课前必须熟读课文 2.文中两个古文小段,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吊古战场文,课前要求学生借助 注释及工具书读懂它。 3.课前搜集邓稼先和杨振宁的事迹,如此,既能丰富学生课外阅读,锻炼他们检索资料能 力,又能使他们先对这位功勋人物有个比较全面地了解。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2、 一、激情导入 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 时代。那是一个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危险的时代。下面让我们来回顾一下那段 惨痛的历史(幻灯片展示图片)。1964 年,随着中国大地上的一声巨响,“任人宰割”的 中华民族“站起来了”(原子弹爆炸视频)在这背后,对这一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有一 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今天就让我们结识一位为我们中华民族铸造了 “铁的脊梁”的人中国的“核弹之父”、“两弹元勋”邓稼先! 二、背景介绍 1、关于“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 ”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 变为原子弹
3、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 1986),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 拓者和奠基者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 平。1999 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 称为“两弹元勋”。 3 关于杨振宁 1922 年 9 月 22 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 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 1957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 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4、 三、字词识记 读一读,写一写 邓稼先 宰割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鞠躬尽瘁 家喻户晓 锋芒毕露 妇孺皆知 说服 热泪满眶 马革裹尸 平沙无垠 风悲日曛 兽铤亡群 蓬断草枯 殷红 四、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大家快速默读全文,理清文章的思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小标题的内容 本文共有六部分,且每一部分均设有小标题。 第一部分,展现时代背景,突出邓稼先的历史地位和伟大贡献。通过列举 1898 年西方列强 对中国的瓜分情况,让读者了解百年中国的屈辱历史。然而一个世纪后,中国人站起来了, 就在这新中国刚刚诞生的早晨,新中国带着从黑夜走出的迷惘,披着朝阳的霞光,迎来了 从海外归来的一位对祖国母亲有拳
5、拳之心的儿子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介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巨大贡献。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对中国 核武器设计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以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比较,以凸现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奥本海默是一位 出类拔草、锋芒毕露,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原子弹工程领导人。邓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群、忠 厚朴实,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因此,作者说,邓稼先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有奉献精神的儿子。 第四部分,写作者得知中国原子弹工程是自力更生搞出来的,不禁为中华民族而自豪,为 50 年的朋友邓稼先而骄傲。通过写邓稼先的诚恳周到及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所创造出来的 成就
6、,激起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作者为民族而自豪,为稼先而骄傲。 第五部分,描绘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荒凉,赞颂他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 通过回顾学生时代课本中的吊古战场文,描绘了沙漠戈壁的荒凉与凄惋,同时也指出 了从事这项伟大工作需具备超凡的直觉判断、严谨的逻辑思维、果敢的胆识、坚定的信心, 以及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又令常人难以想像,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险。 第六部分,对邓稼先一生的总评价。是一首唱给邓稼先的赞歌和挽歌,同时也是一首唱给 祖国的颂歌和恋歌 2.说说为什么要概述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 (放在概括完第一部分后讲) 先概述 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
7、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五、品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1.为了对邓稼先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我们再跳读文章,找出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用文 中的词语或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些事情表现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大家边读边圈出、勾画出重 点的词语,并在语句旁边做批注写出自己的理解 生快速跳读课文,后找三生回答师总结 明 确: 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报效祖国 1958 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两弹元勋”功勋卓著 1985 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鞠躬尽瘁,死而 后已 文
8、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没有私心 1971 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然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勇敢,公正无私、 可信朴实的人格魅力 一封短短的信强烈朴实的民族自尊心(为国着想、忠诚于民族、不愿国家蒙受委屈 误解) 1982 年,“我不能走”不怕牺牲,无私奉献,责任心强,沉稳果断,认真执着,不 怕吃苦 总结: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我国的“两弹元勋” 。他忠厚 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他热爱自己 的祖国,热爱所从事的事业,他的一生始终在执着地追求,无私地奉献。为了中华民族的 强大,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六、问题探究(穿插在分析
9、人物形象的时候讲) 1.邓稼先和奥本海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他们都是本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都是本国的功臣。 但他们的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奥本海默锋芒毕露,爱出风头,令人难堪;而邓稼先 忠厚朴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 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作者将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对比的目的:他们是从两个不 同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科学家,作者的意图显然不是要褒贬某人,而是通过对比,使
10、邓 稼先的气质和品格呼之欲出。 2.作者为什么说(1)“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2 ) “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 (1 ) 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 ”,“忠 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 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 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2 ) “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
11、 军宣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 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3.第五部分(“我不能走”) (1 )这部分的标题“我不能走 ”,如果改为“他忠于职守 ”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 因为“我不能走”是邓稼先的原话,更能突出他临危不惧、舍生忘死、无私贡献的精神。 一句普通的“我不能走”让我们看到了科学家的奉献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让原子弹、氢弹 成功发射,让世人震惊,让中国人由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2 )作者引用他和邓稼先在昆明读大学时一起背诵过的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巧妙地写出邓稼先工作、生活环境的艰苦,营造了悲凉、悲壮的
12、气氛,突烘托邓稼 先不怕吃苦、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小结:第五部分(“我不能走”)。这一部分集中写了邓稼先之所以成为“两弹元勋”, 是由于有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以及甘 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同时这一部分语言的含金量也最大,有古诗文引用、有排比的运 用、有环境描写、有人物的生动事例,也有对邓稼先的心理探求。 学习第六部分。 5.让我们齐读第六部分杨振宁写给邓稼先夫人的书信,进一步加深对邓稼先的认识(大声 朗读,从“稼先为人忠诚开始到段末”) (1 )作者说邓稼先是“永恒的骄傲 ”,这里的“永恒” 指邓稼先的哪些方面? 这里 的“永恒”指邓稼先的无私贡献精
13、神和他对祖国科学事业的巨大贡献。 (2 ) “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 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和品质决定的。所以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 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七、拓展延伸 在中国历史上,除了像邓稼先这样伟大的科学家以外,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简要说说他 们的事例或成就/你从邓稼先身上学到了什么? 八、课堂小结 邓稼先带给我们的有思考、有感动。邓稼先做到了在那个充满激情的年代,为了灵魂深 处的希望,为了不受宰割的中国,邓稼先让生命喷发着绚烂激情,他对生活乃至人生永恒 的理解和感悟,丰富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心灵虽然他已离我们远去,但他的精神会一 直激励着我们,请大家牢记这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我们“永恒的骄傲”的大漠 英雄邓稼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