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2 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备课:万宝奎 备课时间:2011.8.30 使用时间:2011.9.3 【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 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学习目标】1.掌握诸子百家思想主张,比较各派主张及异同,分析其历史背景及产生的 历史影响。 2.准确识记并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3.使学生认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辉煌灿烂以及思想文化在争鸣和碰撞中不断发展的规律。 基础知识落实 问题拓展 一、百家争鸣局面(思想异常活跃)出现的社会原因 1.概念阐释:“百家争鸣”的含义:指战国时期,许多学术流派或学者
2、 (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从各自派别的利益出发, 争相发表不同见解,展开争论,彼此融合的局面。 2.历史背景 最根本的原因:社会大变革和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1.物质基础:铁器和牛耕推动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2.政治前提:诸侯争霸、奴隶制的崩溃、封建制的建立等一系列社会变革, 为思想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政治前提。 3.宽松的环境:各国统治者基于争霸战争的需要和政治要求,纷纷网罗人 才,优待知识分子,让其为争霸战争和社会变革出谋划策。这种宽松的环境和 优裕的地位,有利于文化繁荣。 4.阶级和文化条件: 的兴起和讲学之风的出现,造就了一批有知识、 有才干和敢于表达自己政治观点的思想
3、家。 二、各派代表及其主张 (一)战国时期的儒家 1.孟子: (1)历史地位: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继承并发展了 的学说,成为儒家 学派的重要奠基人,被尊为“ ”,地位仅次于孔子。 (2)主要思想 政治思想:“ ”学说 (政治思想的核心) 。 人性论:主张 学说(道德思想,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 。他认 为,人一生下来就有 、 、 、 等天赋道德意识,人的品质不 是外加的,是与生俱来的。 义利观: 内容:倡导“ ”。强调 ,舍生取义。 要求人们应具有“ ”的人格精神。 影响:“重义轻利”思想,对中华民族道德观念的形成和精神文明有着巨 大的影响。 (3)影响:唐代以后, 被当作经典,被列为四书之一。
4、1.(结合引 言及 P11 课 后材料归纳 得出要求记 住) 2.简述儒家 思想在先秦 时期的发展 状况及其地 位原因? 内容:要求统治者以 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 发展:提出“ ”的主张。 实现途径:孟子认为实行仁政,必须 。 、 和 是国家的三件宝物。 孟子被尊为“ ”,地位仅次于孔子,对中国传统文化 产生了很大影响。 2.荀子 (1)思想主张 哲学思想观(天命论):提出“ ”和“ ” 的命题:认为“天”就是客观存在的 ,自然界有其运行的规律,不以 的意志为转移,但人可以发挥自己的 去改造自然, ,使自然更好 地为人类服务。 (由此可以看出荀子是一个“唯物主义者” ,这是他思想的最
5、精 华的部分。 ) 人性论:主张“ ”:人性生来就是恶的,所以 和 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政治思想(治国论): “ 并施” (2)思想特点及影响 荀子思想杂取百家,与孔孟的思想并不完全一致。 在很长时间里,荀子学说不为正统的儒家所重视,被视为儒家的异端, 但作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学说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提示:荀子的思想虽然杂取百家,但思想主体继承了儒家学说,所以历 史上一直把荀子看作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 (二)墨子与墨家 1.思想主张 (1)主张“ ”、 “非攻” 。 “非攻”就是反对 的战争,主 张各国 。 (2) (3)提倡“尚贤” “ ”、 “节用”
6、 、 “ ”。 2.立场:代表了 ,特别是 利益。 3.地位:战国时期一度成为显学,也曾经被其它学派广泛吸收征引。但战 国以后,其思想便不受人们重视了。 (三)庄子与道家 1.思想主张 (1)哲学思想:提出了“ ”的观点,认为任何事物在 上 都是相同的,没有区别。 (2)人生态度:提出“ ”的人生态度。 (3)天命论:认为天与人“ ”,人必须 。 2.庄子在文学、美学方面的成就:庄子的寓言、散文中蕴含着深邃的 和神奇的 风格;庄子的文风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3.影响:其思想是一种消极的世界观,但许多观点被其他学派所借鉴。 哲理智慧、浪漫主义风格,其文风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四)韩非与法家 1
7、韩非其人:战国 的思想家, 思想的集大成者。 2思想主张 3.如何理解 “天行有常” 和“制天命 而用之”的 含义? 4.墨子把 “兼爱”也 称为“仁” , 但与儒家的 “仁”有什 么本质的区 别? 5.墨子的主 张在当时为 什么一度成 为显学?以 后为何又不 被重视? 内容:认为治国应以 为主,礼法并施。 来源:继承 ,吸收 “逍遥”的人生态度是对“齐物”观点的发展; 具体含义:对事物的变化采取一种 、 的态度; 实现方法:是“ ”,不要受各种外在条件左右。 (1)主张 、 、 相结合,建立一个 的中央集权国家 (2)反对 ,主张 。 3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1)政治上,韩非的思想适应了建立统
8、一的 政治体制的需要。 (2)文化上,在西汉以后的 1000 多年中,这种思想与 思想互为表里, 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即“外儒内法” ) (五)孙膑与兵家 (1)地位:他受_的影响,同时又广泛地吸收了_和其它 各家的思想,他的军事思想被后人整理为_一书。 (2)主张:强调要懂得 ;利用和创造 ;重视 。 三、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1.地位:诸子百家思想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们共 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 各派互相批驳又互相吸收,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 特点;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对当
9、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补充人教版) 儒家: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 和道德准则;道家:构成 了 2000 多年传统思想的 基础;法家:其 成为历代进步思 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 传统文化的 。 6. 你认为 诸子百家中, 对当时的封 建统治者最 有用的是哪 一派?为什 么? 【预习效果自测】 1.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各诸侯国之间弱肉强食的兼并战争 B.奴隶制度走向衰落、崩溃 C.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 D.社会发生大变革、大动荡 2.某校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一组学生承担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课题。“视人之国
10、若视 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他们在探究百家争鸣时找到的一段材料,请 你帮他们判断这段言论反映的是 A.道家的思想 B.法家的思想 C.儒家的思想 D.墨家的思想 3.诸子百家中,指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是( ) A.孟子 B.墨子 C.庄子 D.荀子 4.下列言论,属于韩非思想主张的是( ) A.制天命而用之 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5.从下面的话判断出这 是哪一学派的观点? 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 ) 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 兼爱非攻,节 用尚俭( ) 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 天时不
11、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探究问题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 ;比较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观点 孔子 孟子 荀子 仁的思想 仁义 伦理观 “性相近”说 治国理念 提倡“ ”,对于缓和阶级矛 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有 积极作用;提倡“ ” ; 其 的主张也体现了与时 代同步精神 提出“ ”学说,要求统治者 尽可能地给人民最基本的生产和生 活条件。有利于缓和矛盾和促进社 会发展 主张治国以 为主, 强调 ,有 利于巩固新兴地主阶 级的统治 民本思想 提出“仁”的思想,强调“ ” 提出了“ ”观点 提出“ ”的观点 历史观 主张“ ”有一定保守性 顺应了时代潮流,主张社会进步 主张社会
12、进步 探究问题二:识别诸子百家主张及文化的争鸣与碰撞; 材料 1 “他的为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触犯在上位者,这种人是很少有的; 不喜欢触犯上位者,却喜欢造反作乱,这种人从来没有出现过。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树立 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会产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大概就是仁的根本吧!” 材料 2 把别人的国看成自己的国一样,把别人的家看成自己的家一样,把别人的身体看 成自己的身体一样。所以诸侯相爱就不会发动战争,大夫相爱就不会互相抢夺,人与人相爱就 不会互相残杀,君臣相爱就会君惠臣忠,父子相爱会父慈子孝,兄弟相爱就会和睦共处。 材料 3 国家要小,人民要少,让人民有各种器具也不使用,让人
13、民为保存生命而不远迁 他方。虽然有船和车,却没有必要去乘坐;虽然有武器装备,却没有必要去陈列,让人民回复 到结绳记事的状况。让他们感到吃得香甜,穿的美丽,住的安适,对生活习俗感到满意,邻国 之间互相望得见,鸡鸣犬吠的声音互相听得着,但是人民从生到死都不往来。 材料 4 事物的状况不同则对付的办法也应随之改变,上古时代人们在道德上互比高低,中 古时代人们在智谋上互竞长短,当今之世人们在力量上互较大小,互相争胜。 请回答:(1)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下表: 材料 学派(圈出正确答案) 提出以上材料的主张及人物 1 儒、道、墨、法 2 儒、道、墨、法 3 儒、道、墨、法 4 儒、道、墨、法 (2)假设你
14、是君主,在乱世中,你会采取哪种思想治国?理由是什么? 探究问题三:百家争鸣思想的现实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八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这是一个纷争伴随着变革,动荡伴 随着创新的时代。在这需要巨人并产生了巨人的时代里。正如柏扬中国人史纲所称颂的 “最重要的是,大黄金时代一些伟大的成就,几乎全由中华民族单独完成。这是中华民族生命 力最活泼旺盛、最朝气蓬勃的时代,像一头不停撞树的牛犊,从不后看,而只勇敢向前。 ” 材料二 “国学热”下百家讲坛 “制造”的“学术明星”于丹,讲完论语后说庄 子 ,引发了各界热烈的争论。 【探究课题】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史实概括指出该时期思想文化方
15、面分别出现的新变化, 据此分析“国学热”背景下这些思想遗产对于当今社会的重大价值,予以举例说明。 【当堂训练】 1.如果说中华文明是一条波澜壮阔的长河,百家争鸣就是这条河的源头。春秋战国时期, 群星璀璨,诸子百家主要围绕宇宙时空、社会秩序、人生价值三个焦点进行论战,他们的观点实 质上代表了 A.统治阶级的利益 B.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C.手工业者的利益 D.不同阶级或阶层的 利益 2.在编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说的台词应当是 A.“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兼爱,非攻”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以法治国” “法不阿贵” 3.右图所示事件为中国著名典
16、故苏武牧羊。苏武被拘匈奴十九载,受尽磨难而终得归汉, 体现了“威武不能屈”的精神,我们从中获取的营养是 A.注重气节,健全人格 B.人性本善,舍生取义 C.先义后利,关注民生 D.仁爱友善,以德服人 4.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 度是 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 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 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 D.认为孩子犯错误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 5 “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上述材
17、料说明荀子 A.重视礼仪教化 B.主张礼法并施 C.强调严刑峻法 D.提倡为政以德 6.春秋战国时期在人性论上持截然相反观点的思想家是 .孟子和荀子 .孟子和老子 .老子和孔子 .荀子和墨子 7.关于墨子的思想,正确的是 A.主张兼爱,并把其称为“仁” ,与孔子的“仁”完全一致 B.主张非攻,提倡节俭等,反 映了下层人民的要求 C.否认上天和鬼神的存在 D.战国时期成为显学,之后一 直很受统治者重视 8.(2010山东文综)“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 思想 9
18、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 。这句 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 思想 10 (2010上海高考)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 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11.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 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 ”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 格惩罚。 ”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 ”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
19、甲儒,乙法,丙道 B.甲儒,乙道,丙墨 C.甲墨,乙法,丙道 D.甲道,乙墨,丙儒 12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 、 “非攻” ,孟子主张“政在得民” 。这些主张表 明其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奴隶制度全 面崩溃 D.封建经济逐步兴起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 轻。 尽心 材料二 今后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指夏王朝)之世者,必为鲧(禹之父)、禹笑矣;有 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尧、舜、禹、汤、武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 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
20、不法常行。论世之事,因为之备,故明主之道,一法而不 求智,固术而不慕信。 五蠹 材料三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 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 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杀。 公输 (1)材料一是谁的主张?其思想源于何人?这一学派在后世的地位如何? (2)材料二是谁的观点?联系材料概述其主张。 (3)材料三是战国时期有较大影响的某一学派的观点,指出这一学派的名称及其材料表达 的观点?试列出该学派的一些其他思想主张。 (4)上述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文化现象,指出这一现象的历史
21、称谓 并说明其意义。 【课堂小结】完成表格,把本节课的要点系统一下。 学 派 代 表 人 物 代表利益 思想主张 儒 家 墨 家 道 家 法 家 兵 家 一、识记教材基础知识,巩固落实。 二、巩固练习 1.“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豫剧唐知县审诰命中知县唐成的这一题款, 现在变成了许多人的口头语。担任领导工作的干部,把它作为勉励自己坚持真理的格言;人民群 众则把它作为向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下列各家思想最能体现这种意识的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2.右图为 2008 年残奥会会徽,图形部分由红、蓝、绿三色构成的“之”字形,红色,寓意 着太阳;深蓝色,寓意着蓝天;绿色,寓意着大
22、地。3 种颜色的 3 个笔划综合起来成为一个运 动的人形,即为“天地人”。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下列中国古代思 想家探讨过天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主张在处理天与人关系时,人应采取积极态度的是 A.墨子 B.韩非子 C.荀子 D.庄子 3.在人与自然关系的主张上截然对立的思想家是( ) A.孔子和老子 B.孟子和荀子 C.荀子和庄子 D.荀子和韩非子 4.右图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韩非子,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扬权篇 里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由此可以看出,他主张 A推行分封制巩固国家 B由圣贤管理国家事务 C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 D建立平衡
23、中央和地方权力的联邦制 5.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 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 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 A人之初,性本善 B “民贵君轻” ,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先义后利,养浩然之气 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6.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张进行整理,将它们 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 、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 “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 “拥 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按顺序它们分别是 A.儒、道、墨、法 B.墨、
24、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三、上作业本:春秋战国时期,在如何治理国家问题,各学派从各自立场的提出了不同的主 张和观点。请归纳有哪几种主要的治国思想。如何你是统治者,你会采纳哪一学派主张,对今 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第 2 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答案 【预习效果自测】 DDDB 5.儒、道、墨、法、儒 探究一 孔子 孟子 荀子 爱人 仁政 仁义 伦理观 “性相近”说 “人性本善”说 性恶论 治国理念 提倡“为政以德” ,对于缓和阶级矛盾、 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有积极作 用;提倡“为政以德” ;其改良政治 的主张也体现了与时代同步精神 提出“仁政”
25、学说,要求统 治者尽可能地给人民最基本 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有利于 缓和矛盾和促进社会发展 主张治国以礼教为主, 强调礼法并用; 有利于巩固新兴地主 阶级的统治 民本思想 提出“仁”的思想,强调“仁者爱人” 提出了“民贵君轻”观点 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 历史观 主张“克己复礼”有一定保守性 顺应了时代潮流,主张社会进步 学以致用孟子。其思想根源于孔子。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探究二 材料 学派(圈出正确答案) 提出以上主张的人物 1 儒 孔子 2 墨 墨子 3 道 老子 4 法 韩非子 (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只要言之成理,均可视为正确答案。如法家主张建 立君主专制中
26、央集权统治,树立君主权威;主张法治,有利于统治阶级加强对人民的统治;主 张变法,有利于建立地主阶级专政。 探究三: 【探究思路】本题为文字和图片材料题,还结合了当前的国学热和于丹现象,古为今用, 要从各学派中最有价值的思想观点来展开,在中国和世界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影响深 渊,故要予以足够重视。本题可以联系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和所学知识回答。 战国时期思想活跃,学术繁荣,各学派从各自立场和政治主张出发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注重民本; 法家的法治思想与时俱进,“依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身体力行,平等博爱、热爱和平
27、、反对战争; 道家:无为之道,逍遥自然。 (只要言之有理,论从史出即可) 【当堂检测】 15:DCAAB 610:ABBAB 1112:AA 13.【解析】第(1)问从材料中的“民为贵,君为轻”可判断是孔子的主张,进而可以回 答儒学的地位;第(2)问从“法”这一信息即可判断是韩非子的观点;第(3)问结合当时的 时代背景思考;第(4)问也就是回答百家争鸣的意义。 【答案】(1)孟子。其思想根源于孔子。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韩非子。他认为历史是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人们应按照现实的需要去进行改 革,主张以法治国,实行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3)墨家。本材料反映的是墨子反对战争的思想。主张兼爱、提倡节俭、治国主张是选贤 任能。 (4)百家争鸣。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 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