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西安市 牛宪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选自历史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 第2课,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思想最为 活跃的时期,也是辉煌灿烂的时期,对后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品味鉴赏。本课 仅承第一课孔子与老子 ,下接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诸 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能区分各家主张;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的重要意义以及各家学说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材料,通过分
2、组收集资料、角色扮演等 学生活动,使学生学会团结协作。提高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 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诸子百家思想的异同,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辉煌灿烂以及思想 文化在争鸣与碰撞中不断发展的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重点: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的运用。 本课难点:百家争鸣的现实意义。 二、 学生分析 高二的学生,已对诸子百家中的孔子、孟子、荀子等有所了解,对诸子百家思想也有 初步的认识,但不能形成一个系统的观点。教师可鼓励学生收集资料、扮演角色,让学生 有主体性思想,积极参与课堂。 3、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课课标,结合教学目标、
3、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本课采用 情境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则积极参与角色扮演,并采 用问题探究法;还通过师生共同设计“儒家代表人物及其代表思想一览表”的对比法。 四、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 学生分组查找资料了解诸子百家思想,为课堂的小辩论准备发言稿,并选 出发言的代表。 2、教师的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分组(考虑到学生成绩优差,语言表达能力等诸多因素) ,查找资 料,制作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分钟) 教师:我们在政治史和经济史已经了解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形势,我们来回忆 一下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学生:社会动荡诸侯争霸,社
4、会生产力发展。 教师:在这种政治、经济状况下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节课我们 就来学习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请阅读课本第一目“孟子、荀子与儒家” 回答以下问题: 1、简单介绍孟子。 2、概括总结孟子的思想主张。 3、你是如何看待孟子思想的? 4、概括荀子的思想主张。 5、儒家思想的影响。 【设计思路】通过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内容,抓基础知识,培养学生 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概括的能力。大概用时14分钟。 学生:回答有关孟子的问题。 教师:总结学生发言。 幻灯片展示: 1、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儒家学派奠基人。 2、孟子思想主张有 仁政学说思想核心; 人性本善 仁政
5、学说的理论基础; 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养浩然之气和重义轻利的精神品格。 3、评价(地位及影响): 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的思想,被尊为“亚圣” ;孟子一书在唐代被当作 经典,在南宋被列为四书,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教师:儒家的另一位代表是荀子,他继承了儒家主要思想但和孟子却有不 同的思想主张。接下来我们学习荀子的主要思想。 (12分钟) 幻灯片展示: 1、荀子的思想主张 哲学思想:天命论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 道德伦理:“性恶论” ; 政治思想:礼法并施与王霸兼用治国思想; 民水君舟思想。 2、思想特点及影响 荀子思想杂取百家,与孔孟的思想并不完全一致。 在很长时间里,
6、荀子学说不为正统的儒家所重视,被视为儒家的异端, 但作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学说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教师:荀子和孟子关于人的道德伦理主张截然相反,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主张性 恶论,各位同学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同学们进行有关性善论和性恶论的看法的辩论。 (8分钟) 【设计思路】通过结合实际生活谈论自己对性善论,性恶论的看法,培养学生组织语言和 表达的能力。 了解了儒家三位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同学们归纳一下儒家三位代表人物的主张的异同。 作为本课的总结。 幻灯片展示:儒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2分钟) 思想家 思想比较 孔子 孟子 荀子 仁的思想 爱人 仁政 仁义同 政治思
7、想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设计思路】通过师生共同制作表格,培养学生通过对比总结知识点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 一、孟子 1、孟子简介 2、孟子思想主张 仁政学说 人性本善 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养浩然之气和重义轻利的精神品格。 3、评价(地位及影响): 二、荀子 1、荀子的思想主张 哲学思想 道德伦理 政治思想 民水君舟思想。 2、思想特点及影响 7、课后反思 (一)这一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掌握了儒家代表人和的主要代表思想。 (二)感觉有些知识点之间的承接与过渡不是很自然,顺畅。但经过课后的调整后, 已经克服了这一不足。 (三)第一、上这一课时之前,我查阅了大量资料,来完善自己知识点的不足,在课 堂上能做到旁征博引,使整个课堂生动充实。第二、理解百家争鸣诸子百家的思想后,应 该及时引导学生运用刚学的知识来分析案例。比如我安排的辩论活动,使学生不仅理解了 孟子和荀子的主要主张,还能用他们的主张来分析问题。这对于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点 是非常必要的。第三、在提问和引导的技巧方面我还要加强。要做到启发性提问,善于把 学生的思路引导到正确答案上来。我觉得我在这方面还有点欠缺。